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学案 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学案 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起源: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印欧人在作战时,把马套到车上,制造了马拉战车。
2.迁徙
(1)时间、范围: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________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方式:印欧人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
3.影响: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____________,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族群 概况 结果或影响
赫梯人 (1)公元前17世纪,在______________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2)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 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
波斯人 公元前6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 西亚和________文明区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希腊人 (1)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2)他们思考人类与________、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雅利安人 (1)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2)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进入列国时代 ____________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1.阅读教材P34“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公元前3000—前1000年)”:概括印欧人早期迁徙的特点。
试答                                     
                                    
                                    
                                    
2.阅读教材P35“历史纵横”:海上民族有什么特点?
试答                                     
                                    
                                    
                                      
助学助考
1.拓展提升——雅利安人对印度文化的贡献
雅利安人的征服和以婆罗门教为代表的吠陀文化的传播,使整个印度次大陆被一种共同的文化融合到了一起,并且一直影响到了今天,而雅利安人则是这一共同文化的缔造者。
2.图解历史——印欧人的主要迁徙区域及影响
3.概念阐释——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它构成了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背景,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历史和现实,深刻塑造和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学习任务二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迁徙
(1)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区域 概况
亚洲 ①在中国北方,________势力强大,不断扩张②大月氏人西迁,建立____________,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
欧洲 日耳曼人在与____________的接触中不断南迁
(2)3—8世纪
时间及区域 概况
(3—6世纪) 中国 ①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____________,并在________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____________②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开发
欧洲 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__________
7—8世纪 亚洲 ①7世纪,____________开始扩张②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2.影响
(1)政治格局:改变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区域文化
①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________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②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____________发展。
1.阅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P36“史料阅读”:据史料概括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状况的特点。
试答                                     
                                    
                                    
2.阅读教材P36“学思之窗”: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试答                                     
                                      
                                    
助学助考
1.概念阐释——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是统治中亚及北印度的帝国。贵霜帝国对境内各民族兼容并蓄,后趋于印度化。贵霜时期,佛教传播迅速。贵霜帝国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融合古希腊、印度文化形成犍陀罗艺术,并于魏晋时传入中国。
2.图解历史——亚欧游牧民族迁徙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3.知识拓展——世界民族大迁徙浪潮
世界民族大迁徙浪潮自公元1世纪开始,匈奴被东汉帝国击败之后,不断西迁引起了欧洲民族的大迁徙浪潮,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大量涌入西罗马和东罗马帝国,使欧洲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2.难点:理解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主题一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任务1 印欧人迁徙的原因
史料 印欧人主要靠畜牧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摘编自麟剑《人类源流史》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
【成果展示】                                     
                                    
                                    
                                    
                                    
任务2 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影响
史料 各民族的大迁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古代文明地区的闭塞状态,扩大了经济、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马和马车的使用有助于打破各地的孤立闭塞状态,建立新的国际格局,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赫梯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随着冶铁技术的传播,世界进入铁器时代。
——摘编自李怡净《古代印欧语系各族的起源、
迁徙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产生的影响。
【成果展示】                                     
                                    
                                    
印欧人迁徙产生的积极影响
维度 阐释
铁器的推广 (1)赫梯人作为印欧人的一支,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2)在长期的迁徙和征战中,赫梯人将冶铁和用铁的技术传到西亚、中欧和南欧等地
马的广泛使用,骑兵出现 印欧人发明了马车、马镫和马掌,产生了骑兵,人类的行动速度加快,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出现了横贯欧亚大陆的地区性帝国
字母文字的出现 (1)腓尼基字母文字是真正的音标文字(2)这种字母文字后来在西方发展为希腊字母,后又演化出拉丁字母,成为西方字母文字的源头
洲际交通的形成 大迁徙中人员流动频繁,物品交换和文化技术交流也日益频繁,其规模和地区不断扩大
主题二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任务1 日耳曼人的迁徙
史料 帝国后期罗马社会腐化堕落的加深,使得罗马人的亲“蛮”心理加强,以至“日耳曼人在罗马人眼光中,既不是仇敌,也不是陌生人。在他们之间没有种族矛盾的存在,在多事的第五世纪之前,这两个种族彼此熟悉甚至互相混杂,已有四百年之久”。随着西罗马帝国在经济政治上的全面危机,罗马国力锐减,“罗马在它的仇敌看来,好像是一个硬壳,包藏着柔软的核。一旦外壳被戳穿之后,蛮族就可以流入而充满了它的内部”。
——摘编自刘爱兰《民族大迁徙对中西文化发展的影响》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日耳曼人与罗马人“彼此熟悉甚至互相混杂”局面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说明“蛮族就可以流入而充满了它的内部”的表现。
【成果展示】                                     
                                    
                                    
任务2 匈奴人迁徙的影响
史料 约在1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东方,迁徙促成了中国民族大交融和暂时的政治分裂,使封建制度得以调整和发展;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成为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和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形成。
——摘编自马世力等《世界史纲》
【研讨交流】 根据史料,概括匈奴人迁徙对东西方产生的影响。
【成果展示】                                     
                                    
民族大迁徙对中国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对西欧
①民族大迁徙使西欧出现了一种崭新的文化。昔日的罗马“公民文化”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②罗马文化、日耳曼文化与正在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一起,在古典文明的废墟上,形成了一种以基督教文化为载体的、包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与东方各民族文化的世界性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文化。这种文化成为日后西方文化的渊源。
(2)对中国:民族大迁徙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新发展。自汉朝以来,经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统一,所有内迁到中原的北方诸族,逐渐融入汉民族中,不仅为汉民族自身的发展融入了新的血液,也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贡献,进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新发展。
随堂演练
1.(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34“史料阅读”改编)《赫梯法典》第六十四条规定:假如任何人盗窃拉车的马,则要赔付十匹马,并用自己的房屋担保。这一规定说明(  )
A.法典注重维护贵族的私有财产
B.马匹对赫梯人具有特殊意义
C.赫梯的立法原则是“轻罪重刑”
D.战马的实用价值远高于房屋
2.(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34“教材图片”改编)如下图所示,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战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开始大规模的迁徙。这次大迁徙引发了(  )
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 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
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3.(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35“历史纵横”改编)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地区出现了一股“海上民族”迁徙的浪潮。受这股移民浪潮冲击而走向瓦解的国家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赫梯帝国
C.亚述帝国 D.波斯帝国
4.(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36“教材知识”改编)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建立政权;在欧洲,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以下关于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②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③促进区域文化的交流 ④游牧文明逐渐取代农耕文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36“史料阅读”改编)塔西佗在《日耳曼尼亚志》中写道:“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这说明当时的日耳曼人(  )
A.已进入文明时代 B.以采集渔猎为生
C.尚处于游牧时代 D.具有封闭保守性
6.(据选择性必修3教材P37“学习拓展”改编)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引发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控制其他国家
B.为扩大本族文化的影响
C.寻找稳定的生存环境
D.土地不足和土地占有的不平等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前·预习案
学习任务一
2.(1)印欧人 3.雅利安人 小亚细亚 北非 自然 种姓制度
★微思考 
1.从迁徙方向看,印欧人主要向北、西、南三个方向迁徙;从持续时间上看,延续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2.民族成分复杂;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对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习任务二
1.(1)匈奴 贵霜帝国 罗马帝国 (2)定居生活 中原 民族大交融 江南地区 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人 2.(2)①交融
②本民族文化
★微思考 
1.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2.最初的态度:消灭罗马帝国及其文化。
发生转变的原因:阿图尔夫认为罗马的法律对哥特帝国有重要的意义。
课堂·研学案
主题一
任务1 出于生存的需要;为获取财富而进行掠夺;社会变革的程度不同。
任务2 促进了世界性大帝国的兴起,推动国际格局的演变;各民族的大迁徙和交融打破了各地区文明相对闭塞的状态,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强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
主题二
任务1 原因:日耳曼人与罗马人很早便有接触和往来;帝国后期罗马社会腐化堕落的加深。
表现: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任务2 对东方:有利于民族交融,完善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家统一。
对西方: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促成了日耳曼一系列国家的建立和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随堂演练
1.B [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赫梯法典》的第六十四条规定是为了保证马拉战车的使用,因此说明马匹对赫梯人具有特殊意义,故B项正确。拉车的马不一定是贵族的,故A项错误;单纯从题干中的一个规定,不能断定赫梯的立法原则就是“轻罪重刑”,故C项错误;战马与房屋一个用于战争,一个用于居住,不能确定战马的实用价值远高于房屋,故D项错误。]
2.A [根据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亚欧大陆中西部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和发展,故选A项;受印欧人迁移的影响,希腊人逐渐形成,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故此时是欧洲文化的形成,排除B项;罗马进入帝国时期是公元前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基督教于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B [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埃及文献称这些移民为“海上国家的人”,现代学者称他们为“海上民族”。他们或来自小亚细亚,或来自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成分相当复杂。他们带着家眷,寻找新的定居地,有时也会受雇于埃及和赫梯,充当雇佣兵。虽然他们并未建立统一国家,也无文字传世,但他们的行动大大改变了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赫梯帝国因海上民族的冲击而瓦解,故选B项。]
4.D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例如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①②正确;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③正确;“取代”说法错误,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是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一次大冲击,在对后者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有利于两个世界的交流,特别是相对落后的游牧世界学习吸收先进农耕世界的文化,④错误;D项符合题意。]
5.C [从题干中可看出当时的日耳曼人过着“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的生活,这是典型的游牧生活状态,故C项正确。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和国家的诞生,题干中未涉及日耳曼文字的出现及国家的建立,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日耳曼人以采集渔猎为生,故B项错误;封闭保守性是封建小农经济的特性,不是游牧民族的特性,故D项错误。]
6.D训练6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分值:55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A组 基础巩固练
题组1 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2023·湖北十堰高二期末)公元前2000年前后,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使用青铜武器,乘着马拉战车从小亚细亚等地来到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他们完全接纳了发展程度较高的希腊克里特岛文明。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
统一了希腊和北非的文明
加速了游牧民族的文化消亡
促成了希腊化世界的诞生
扩大了先进文明的传播范围
2.(2023·山东临沂高二期末)下图是公元前3000—前1000年的人口迁移图。图中的人口迁徙(  )
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繁荣
导致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的衰落
扩大了农耕文明传播范围
影响了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形成
3.(2023·安徽合肥六校高二期末)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由于种种原因,印欧人开始了史诗般的大迁徙。之所以被称为“史诗般”是因为(  )
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
促成了贵霜帝国的形成发展
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
推动了世界早期农业的出现
4.(2023·广东湛江调研)公元前13世纪至前7世纪,雅利安人在征服整个北印度的过程中,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文化,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实现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由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
造成了古印度文明的中断
加剧了农牧世界的冲突
将印度卷入“希腊化”潮流
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
5.(2023·河南天一高二测试)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起了吠陀文化,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反映了(  )
印欧人迁徙影响南亚文化发展
亚欧游牧民族迁徙中断了古印度文明
农耕文明不断向古代印度扩张
东正教发展成为古印度时期主要宗教
题组2 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6.(2023·浙江杭州一模)落后的游牧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中。公元前后数百年间,这种情形在东西方都曾多次出现。以下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是(  )
罗马帝国征服希腊 大月氏建立贵霜帝国
匈奴内迁建立政权 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
7.(2023·安徽黄山高二期末)下图为公元前2世纪大月氏人西迁至中亚后铸造的钱币。钱币正面是国王头像,背面是站立的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像,四周是希腊字母。这可以用来说明(  )
希腊制度在中亚的传承
中亚文化受到希腊文化影响
希腊化世界的不断拓展
中亚商业贸易活动领域广泛
8.(2023·浙江七彩阳光高二期中)4世纪中叶,迁至中亚细亚西部的匈奴人,继续西侵。西哥特人为躲避匈奴的攻击,最终渡过多瑙河,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其中仅士兵约二十万,连同家属及群众,人数在百万以上。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成为罗马帝国灭亡根源
导致马拉战车技术出现
促成日耳曼国家的建立
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9.(2023·河南驻马店高二期中)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此后西罗马帝国被汪达尔人和日耳曼人陆续侵入,最终在476年灭亡。据此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匈奴人的进攻
西哥特人的占领
欧洲的民族大迁徙
西罗马帝国的没落
10.(2023·福建龙岩高二期末)公元3至6世纪,日耳曼各部族不断南迁,在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中古西欧以经院哲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这表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
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发展与转型
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阻碍了欧洲农耕文明历史进程
确立了欧洲文化优势地位
B组 能力提升练
11.(2023·北京丰台区高二期末)下表为某学者在研究中西方古代历史过程中搜集整理的材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材料1 印欧人在进入西亚、西欧、北欧和印度的广大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居民
材料2 古代印欧人在大规模迁徙中,与所到地区农耕民族交融,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
材料3 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而祭之
人口流动促进经济开发
民族迁徙推动文化认同
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动
世界人口结构发生改变
12.(2023·河南洛阳高二期中)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迅速征服了迁入地的居民。印欧人的迁徙(  )
导致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
形成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推动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和北非
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间的交流
13.(2024·江西上饶一模)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位于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人口内迁与南迁 政权更迭频繁
生态环境的恶化 民族交流交融
14.(2023·河南新乡高二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移民的交汇地,那里的人来自中原各地,言语腔调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留驻下来的移民和本地人相互交融,并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这反映出当时(  )
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交融
民族矛盾逐渐得以缓和
社会动荡引发民族迁移
二、非选择题:共13分。
15.(2023·江苏常州教育学会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陆续向内地迁徙,内迁的少数民族很多,迁徙持续不断,此起彼伏。北方汉族人口向江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大规模流亡迁徙。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并补充内地居民的不足,经常招引或强制他们入居内地……与汉人杂居的少数民族与汉人一样要纳租调、服劳役,即“服事供职,同于编户”。十六国时期,北方政权多为少数民族所建立,兴亡不定,冲突激烈,他们大多推行汉族传统政治制度。
——摘编自王子今、方光华《中国历史·
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二 日耳曼人的家乡在欧洲北部,他们不断向西迁徙,公元2世纪开始居住在罗马帝国的东部和北部边境。376年,日耳曼人当中的东哥特人在匈奴人西进的压力下,向东罗马帝国皇帝请求许可他们成为帝国的臣民,并许诺提供赋税和军队。戏剧性的是,他们在两年后打败了不可战胜的罗马军团。几年后,日耳曼人中最著名的西哥特人也开始了大迁徙。6世纪,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建立的王国日渐兴盛。东哥特人所建立的王国则包括多瑙河沿岸的多个行省和意大利。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也由日耳曼人各支所建立。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在496年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礼。589年西哥特国王卡列德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上卷)》等
(1)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所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耳曼人迁徙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4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6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共同特征。(3分)
训练6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1.D [作为游牧部落的印欧人完全接纳了发展程度较高的希腊克里特岛文明,说明其迁徙扩大了先进文明传播的范围,故选D项;题干只提到印欧人迁徙到希腊半岛,并未提及北非地区及其文明,所以单凭题干信息没法得出统一了希腊和北非文明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仅提到印欧人完全接纳了克里特岛文明,他们会将自身的游牧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所以并不能说其文化就会加速消亡,排除B项;希腊化世界的诞生是公元前4世纪晚期由亚历山大远征促成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2.D [据材料“人口迁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为印欧人早期迁移路线图,印欧人大迁徙侵入古老农耕文明区,推动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形成、发展、交流、交融,推动新族群出现,促进生产技术交流进步等,故选D项;亚历山大远征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繁荣,排除A项;印欧人大迁徙推动亚欧大陆区域文明的形成、发展、交流、交融,而非“衰落”,排除B项;印欧人是游牧民族,向农耕世界迁徙,其扩大的是游牧文明的传播范围,排除C项。]
3.C [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印欧人在迁徙过程中创造和影响了多个文明,使得印欧人于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文明区域,进而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融与发展,对后世文明产生重要影响,故选C项;马拉战车虽然是一种先进的工具,为印欧人对外发展与扩张起到重要的作用,但马拉战车这一工具是印欧人能够迁徙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A项;贵霜帝国建立于公元1世纪,与印欧人的迁徙时间不符,排除B项;印欧人没有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且早期农业的出现早于印欧人迁徙,排除D项。]
4.D [据材料“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文化,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可知雅利安人迁徙到达印度后结合当地人的文化习惯,发明了种姓制度,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婆罗门教,促进了古印度文明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所以雅利安人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故选D项。]
5.A [据材料可知,雅利安人(印欧人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建立起了吠陀文化,说明印欧人迁徙影响南亚文化发展,故选A项;雅利安人属于印欧人的一支,是印欧人迁徙,而非亚欧游牧民族迁徙,排除B项;雅利安人属于游牧民族,而非农耕文明,排除C项;印度教发展成为古印度时期主要宗教,而东正教是基督教其中的一个派别,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排除D项。]
6.A [罗马帝国并不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它在征服希腊之前就已经是个帝国,征服之后也未建立新王朝,所以罗马帝国征服希腊与题干所述情形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7.B [据材料可知,大月氏在迁居中亚后,铸造的货币上有希腊的神话人物和字母文字,这表明中亚文化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了大月氏货币上的希腊文化印记,无法看出希腊制度方面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的大月氏政权不属于希腊化世界,希腊化世界指的是亚历山大去世后,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所统治的区域,排除C项;材料仅提到大月氏人西迁中亚后所铸造的钱币情况,未涉及中亚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问题,排除D项。]
8.C [据材料并结合选必三所学可知,匈奴人西迁使得西哥特人南迁进入罗马境内,促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日耳曼国家的建立,故选C项;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源是罗马帝国经济和政治的危机,排除A项;马拉战车技术发明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排除B项;西欧在西罗马灭亡后进入中古时期,确立封建制度,排除D项。]
9.C [据材料“汪达尔人……灭亡”可知,由于欧洲的民族大迁徙导致日耳曼人等外族侵入西罗马帝国,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故选C项;匈奴人的进攻只是促使了日耳曼各支进入西罗马帝国,排除A项;西哥特人的占领是欧洲各民族迁入罗马帝国的原因,排除B项;西罗马帝国的没落是其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
10.A [据材料可知,日耳曼人在南迁灭亡西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的文化受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双重作用,形成了中古时期西欧新的封建文化,故选A项;日耳曼人的迁徙并未摧毁古罗马文化,而是融合日耳曼文化,形成了中世纪西欧新的封建文化,排除B项;日耳曼人南迁与罗马因素结合,形成了西欧封建庄园,并没有阻碍欧洲农耕文明的历史进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欧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比较,无法说明欧洲文化处于优势地位,排除D项。]
11.B [据材料可知,该学者搜集的材料均是关于人口迁徙带来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交流,从而推动新的文化认同,故选B项;据材料2“导致了新的文化区域的形成”可知,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是关于文化认同,并非经济开发,排除A项;三段材料关于人口为何迁徙并未给出明确原因,无法得出“战乱频繁导致人口流动”的结论,排除C项;三段材料中两段是印欧人的迁徙,一段是匈奴人的内迁,不能代表世界人口结构的整体信息,排除D项。]
12.D [古代印欧人在欧亚大陆长达数百到上千年的征服和统治,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间的交流,故选D项;材料并未强调印欧人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统治的关系,排除A项;古代印欧人的迁徙并未直接促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排除B项;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和北非的活动不是印欧人迁徙的历史影响,排除C项。]
13.A [由题干提到的气候变冷,草原面积减少,北方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说明北方气候恶劣、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促使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故选A项;政权更迭频繁和民族交流交融是气候变化带来的间接影响,排除B、D项;材料所述现象本身就是生态环境恶化,所以C项与设问逻辑关系错乱,排除。]
14.B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是南下迁民的交汇地,“产生了大家都能接受和听得懂的地方语言”可见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交融,故选B项;“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这一结论需要材料提供多方面史实来对比说明,而材料只涉及长江流域的民族语言交融,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长江流域这一局部地区的民族语言交融,仅凭此不能得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矛盾缓和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民族迁移的原因,而是民族迁移的影响,排除D项。]
15.(1)表现:北方少数民族由边疆向中原内迁,汉族由中原向南方迁徙;形成杂居局面;民族迁徙的浪潮持续不断。
原因:统治者的民族政策;躲避战乱的需要;北方政权更迭频繁;自然灾害的影响。
(2)影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中世纪西欧政治的分裂;基督教与政权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基督教地位的提升;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区域文化交融与认同。
(3)共同特征:都出现游牧民族向农耕地区大规模迁徙的现象;迁徙民族建立众多政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都接受被征服者的先进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