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五 祖国风光 阅读与写作指导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题五 祖国风光 阅读与写作指导课件

资源简介

(共79张PPT)
小学阅读与写作·四年级
主题五 祖国风光
阅读目标 了解写景顺序
  我们在观察景物时,为了看得完整、细致,在确定观察点
后,先介绍景物整体给人的印象,再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或从
外到里,或从前到后,或从上到下,或由中间到四周依次描
写,这样才能层次分明地反映景物的全貌。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选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
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
取固定的观察点,而是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
叫作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
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来写,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彩,
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
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
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吉林雾凇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
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
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
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
壮观。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雾凇”的奇观。
雾凇通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
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粒状雾凇结构紧密,形成一粒
粒很小的冰块,而晶状雾凇结构比较松散,呈较大的片状。
吉林的雾凇就属于晶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自
然形成的。
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观赏雾凇,讲究的是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夜看雾”,是在雾
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松
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
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漂流。“晨看挂”是早
起看树挂。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
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
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
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
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真是美极了。
1. 练基础 读句子,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画上“√”。
(1)隆.(nónɡ lónɡ)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
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
(2)松花江上开始有缕.(nǔ lǚ)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
来越浓。




(3)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cù chù)簇松针恰似银菊
怒放,晶莹多姿。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作答,答
题时要细心。




2. 练基础 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神奇——( 奇异 )  壮观——( 壮丽 )
宛若——( 好像 )
反义词:松散——( 紧密 )  奇绝——( 普通 )
明丽——( 暗淡  )
奇异 
壮丽
好像
紧密
普通
暗淡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近、反义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
种:①在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
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例如,疲倦、疲
乏、疲惫,这三个词都是“疲劳”的近义词;②从词的意义上
去找。即先弄清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想一想和它意思相同或相
近的词。确定反义词的方法主要有:①抓词素的反义;②对原
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③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
3. 提能力 读短文,填一填,选一选。
(1)吉林雾凇和 、 、
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长江三峡
(2)雾凇,又被称为 ,它分为 和 两
种,吉林雾凇属于 。
(3)观赏雾凇,讲究的是

树挂
粒状
晶状
晶状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 顺序来描写雾凇之美。

时间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及对写作顺序的辨别。
(1)(2)(3)可根据关键词定位到文章中,找到答案。
(4)可以回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细读,由“大约在夜里十点多
钟”“早起看树挂”“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这些表示时间的
词可以明显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黄果树瀑布
用时:   分钟
得分:   分/17分
星级:
阅读素养:体悟自然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
(飘 漂)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
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sī),天地间就只存下一
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
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
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
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
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面顺
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离那
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
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激起的水珠直(洒 酒)到我
们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比它宽得多,所以
显得气势非凡,雄伟(状 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
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
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 飘)浮在一片声浪之中,
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
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hōnɡ)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
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xié)来大自
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 
应)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 
疑)神谛(dì)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
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 练基础 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3分)
【考点】本题考查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点拨】根据知识的积累并联系上下文解答即可。


(飘 漂)来 (洒 酒)到
(状 壮 )观 (漂 飘)浮
掩(映  应) (凝 疑)神








2. 练基础 为加点字选择恰当的字义。(6分)
练:A. 白绢。 B. 练习;训练。 C. 经验多;纯熟。
(1)瀑布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A )
(2)经过苦练.,她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技工。( B )
(3)别看他仅有十多岁,可操起胡琴来却十分老练.。
( C )
A
B
C
(2)老王跟我们讲起了峨眉山的趣闻.。( B )
(3)“耳闻.不如眼见”,我们要多走访,多看看,更多地了解
情况。( A )
【考点】本题考查多义字的辨析。
B
A
闻:A. 听见。 B. 听见的事情。 C. 有名望的。
(1)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C )
C
【点拨】练:(1)句将瀑布比作白练,可知这里的练是白绢
的意思。故选A;(2)句中苦练的意思是刻苦练习,故选B;
(3)句中老练的意思是经验多,故选C;闻:(1)句中远近
闻名的意思是无论远近都听说过这个名字,形容很有名,故选
C;(2)句中趣闻指有趣的传闻,故选B;(3)句中“耳闻不
如眼见”指耳朵听到的不如自己亲眼所见,故选A。
3. 提能力 用“     ”画出描写黄果树瀑布形状的句子。
(1分)
【考点】本题考查从文章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点拨】通过阅读可以看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对黄果树瀑
布的形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
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
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4. 提能力 用“   ”画出具体描写“银雨洒金街”奇景的句
子。(1分)
【考点】本题考查从文章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点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找出“形成了远近闻名的
‘银雨洒金街’的奇景”一句的位置,然后对前文内容进行阅
读就可以找出答案。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
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
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
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
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5. 提能力 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对水声进行描写
的?(1分)▲

【考点】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
【点拨】通过“刚进入景区”“渐近渐响”“最后”等关键词
可以推断出,第二自然段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对水声进行描
写的。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对水声进行了描写。
6. 拓思维 文章第六自然段从哪三个方面描绘了黄果树瀑布?
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考点】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综合考查。
从视觉、听觉、感觉三个方面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表现了黄果
树瀑布雄伟壮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之情
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点拨】第六自然段首先从视觉方面为我们讲述了黄果树
瀑布的“长”“宽”;接下来,从听觉上讲述了黄果树瀑
布的声音“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最后从感觉上对黄
果树瀑布进行了描写,让人“每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的
雄伟壮观,感受到了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之情,以及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得分点:本题共3个问题,每小问1分。第一小问三个方面全部
答对得1分,漏答或答错不得分。第二小问答出“雄伟壮观”
即可得分。第三小问答出“喜爱”“赞美”之情可得分。
7. 以读促写 除了黄果树瀑布,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瀑布?试着
简单描述。(2分)

【考点】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情况。
【点拨】中国有名的瀑布有很多,比如庐山瀑布、黄河壶口瀑
布、长白山瀑布等。
庐山瀑布、长白山瀑布。 描述略。
风景如画的果子沟
用时:   分钟
得分:   分/21分
星级:
阅读素养:祖国风光
天山公路像一条银色的飘带,飘过了( 陡峭 )的山
峰,飘过了( 幽深 )的峡谷,飘过了( 茫茫 )的戈
壁,飘过了( 牛羊成群 )的大草原,飘进了霍城县境内天
山丛林中的一条峡谷。这条峡谷长28千米,它有个美丽的名
字——果子沟。
在古代,果子沟是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丝绸之路上的咽喉
要地,被称为“铁关”。据说当年成吉思汗西征时走过这里,
见山势峥嵘(zhēnɡ rónɡ),怪石拦路,他命令二儿子察合台
领人劈山开路,架桥48座,保证了大军顺利通过,也为后人在
天山丛林开辟了一条坦途。
果子沟因其宜人的风景被誉为“伊犁第一景”,古人赋诗
赞其“山水之奇,媲(pì)于桂林,崖石之怪,胜于雁岩”。
[A]远眺果子沟,漫山遍野都是高大挺拔的塔松,犹如一把把撑
开的绿色大伞,覆盖着狭长的山谷。山谷中,无数条清澈的小
溪一路欢歌,流向远方。[B]健壮的伊犁马,高大的骆驼,还有
那如雪的新疆细毛羊,成群结队地在山谷中徜徉,时而悠闲地
吃草,时而安静地喝水,时而懒洋洋地晒太阳。[C]山脚下,三
五个大大小小的毡房散落在绿草中和小溪旁,像碧海上漂着几
朵洁白的雪莲。
果子沟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宝库,以山花野果分布广泛、
飞禽走兽众多而闻名。春夏时节,香草馥(fù)郁,野花烂
漫,艳丽多姿。这里彩蝶纷飞,蜜蜂欢唱,连风也是香甜的。
秋天到了,各种不知名的果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红彤彤的果
子。一阵秋风吹来,成熟的果实飘落在地,融入泥土。严寒的
冬日,山林里的野兔、狐狸、狼、熊、野猪、鹿等都不见了踪
影,果子沟这个天然动物园显得异常静谧。
风景如画的果子沟,你是镶嵌在天山公路上的一颗璀璨的
明珠!
1. 练基础 把下列词语填入文章第一自然段中的括号内,使句子
的表达更具体。(4分)
茫茫 陡峭 幽深 牛羊成群
【考点】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天山公路像一条银色的飘带,飘过了( 陡峭 )的山
峰,飘过了( 幽深 )的峡谷,飘过了( 茫茫 )的戈
壁,飘过了( 牛羊成群 )的大草原,飘进了霍城县境内天
山丛林中的一条峡谷。这条峡谷长28千米,它有个美丽的名
字——果子沟。
陡峭
幽深
茫茫
牛羊成群
【点拨】“茫茫”指无边无际,让人看不清。“陡峭”(山势
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幽深”指深而幽静;引申为遥
远、久远。“牛羊成群”指牛羊多,这里比喻畜牧业发展兴
旺。第一处,形容山峰的形状,可用“陡峭”描绘山峰高耸、
坡度大的特点。第二处,峡谷指深而狭窄的山谷,用“幽深”
来形容峡谷是合适的,传达了峡谷深邃、幽暗的氛围。第三
处,戈壁指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一种荒漠地形,其特点是广
袤、荒芜、沙石覆盖。
使用“茫茫”来形容戈壁,恰当地传达了其辽阔无垠、无边无
际的景象。第四处,大草原是广阔的草原地带,上面放牧着大
量的牛羊。用“牛羊成群”来形容大草原,展现了草原上的生
机和丰富的动物资源,同时也描绘了一幅繁荣的牧区景象。
2. 提能力 短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别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
果子沟。其中第四自然段按照 顺序描写了果子沟的美
景。(4分)▲
【考点】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判断写作顺序。
重要的地理位置
宜人的风景
丰富的自然资源
时间

【点拨】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果子沟的地理位置的重要
性,提到它是古代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
地。第三自然段主要描绘了果子沟的风景特色,称赞其宜人的
风景被誉为“伊犁第一景”,可知该自然段是从“宜人的风
景”方面介绍果子沟的。第四自然段主要描述了果子沟的丰富
自然资源,包括春夏时节的香草、野花、彩蝶和蜜蜂,以及秋
天结满果实的果树,可知该自然段是从“丰富自然资源”方面
介绍果子沟的。同时第四自然段描写了从春夏到秋天再到严寒
冬日的果子沟,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得分点:每空1分,共4分。
3. 提能力 根据文中相关句子的描述,填写下面的表格。
(6分)
句子 描写对象 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
[A]处 塔松 (1)
(2)




写出了
塔松高大翠绿的
外形特点
[B]处 伊犁马、骆驼、新疆
细毛羊 (3)

(4)


[C]处 毡房 (5)
(6)


【考点】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写出了
毡房美丽、圣洁
的外形特点

比、拟人、
比喻
写出了
动物的悠闲、自
由自在
【点拨】[A]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塔松比作“绿色大
伞”,通过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塔松高大挺拔的形态。[B]处,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时而……时而……
时而……”的排比结构,以及赋予动物以人的动作和状态(如
“悠闲地吃草”“安静地喝水”“懒洋洋地晒太阳”),通过
“如雪的新疆细毛羊”这一比喻,将细毛羊的毛色与雪进行类
比,形象地描述出了动物的悠闲自在。[C]处,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将毡房比作“洁白的雪莲”。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描
绘了毡房洁白无瑕和散布在绿草中、小溪旁的美丽景象。
4. 提能力 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   ”画出
来。(2分)
【考点】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中心句。
【点拨】文章从重要的地理位置、宜人的风景、丰富的自然资
源三方面具体展现果子沟的美丽和魅力,最后再进行总结,强
调果子沟非常美丽,是一颗镶嵌在天山公路上的明珠,点明了
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出了作者对果子沟的喜爱和赞美。
风景如画的果子沟,你是镶嵌在天山公路上的一颗璀璨的
明珠!
风景如画的果子沟,你是镶嵌在天山公路上的一颗璀璨的
明珠!
5. 拓思维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果子沟怎样的感情? 除了文章中
心句,还有哪些词句能够表达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请举例说
明。(2分)




【考点】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旨。
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果子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中还有几处也
能表达出这种情感,如:“果子沟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宝库,
以山花野果分布广泛、飞禽走兽众多而闻名。”“春夏时节,
香草馥郁,野花烂漫,艳丽多姿。”
【点拨】文章通过描绘果子沟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动植
物,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将这片土地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
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和感慨,表达了作
者对果子沟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得分点:分析情感1分,举例说明1分,共2分。
6. 以读促写 我们的祖国风光秀美,有许多风景名胜:气势雄伟
的长城、辉煌壮观的故宫、风景优美的颐和园……在你心中,
最美的风景在什么地方?请你当“小小讲解员”,给大家介绍
一下吧。(3分)




南沙湿地景区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碧水蓝天,满目青
翠。在湿地景区种植有成片的10多个品种的红树林、芦
苇,吸引各种鸟类在这方乐土繁衍生息,形成珠江三角洲
难得一见的鸟类天堂。
雨中访幽
用时:   分钟
得分:   分/14分
星级:
阅读素养:山川美景
人们说“青城天下幽”。在盛夏的小雨中,我们步入青城
洞天。这里古木参天,真可谓“横柯(kē)上蔽,在昼犹
昏”。错落的群峰,云雾缭绕,我不禁想起两句诗:“只在此
山中,云深不知处。”
我们向天师洞攀登。雨淅淅沥沥,把树叶洗得更加青翠
了。岩石上雨水、泉水交汇在一起,溅起晶莹的水花。潺
(chán)潺的流水声,偶尔的鸟鸣声,更增添了山中的静谧
(mì)。这不正是“蝉噪林逾(yú)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吗?虽然是雨天,一路上游客却也不少。但游客隐匿(nì)在
深山幽谷中,听不见他们的欢声笑语,似乎他们都融进了森
林、山岩和流泉中……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里虽没有禅房,却多道
观(ɡuàn)。山回路转,只见天师洞的殿宇掩映在葱郁的古木
之中。偶尔,两个健步如飞的轿夫抬着一副滑竿从身旁掠过,
一眨眼便消失在翠色里,山雾便立刻掩了上去,这真正是道家
仙境!
踏着纷纷雨滴,我们走上了古龙桥栈(zhàn)道。侧面凌
空,下面是郁郁苍苍的树木,从十几丈的山谷中生长起来,真
是幽得深邃(suì),幽得隽(juàn)永。走在栈道上,俯瞰
(kàn)幽谷,心里爽快极了,冷不防脖子里滴进几滴凉丝丝的
雨水、泉水,那真是爽到心底里去了。
我们夜宿峰巅的上清宫,那里又有另一番情趣。深沉的黑
夜,静静的道观,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夜半钟声,清晰
可闻,更让人感觉到峰顶的寂静。虽然次日下起了雨,我们未
能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和云海,然而我们却领略到了雨中青城山
的幽趣和雨趣。的确,“青城天下幽”,雨中的青城山更幽,
简直是“幽趣横生”!
1. 练基础 短文按照 顺序分别描写了青城山的
、 、 等景点的独特景观,给读者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分)▲
【考点】本题考查写作顺序。
【点拨】阅读第二至五自然段,结合第二至五自然段的首句可
知,短文按照游览的顺序分别描写了青城山的天师洞、龙桥栈
道、上清宫等景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分点:每空1分,共4分。
游览
天师

龙桥栈道
上清宫

2. 提能力 下列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C )
A. “曲径通幽.处”与“鸟鸣山更幽.”中的两个“幽”字的意思
不同。
B. 全文是围绕题目中的“访”字来写的。
C. 文章首尾呼应,写出了青城山的幽静,让人印象深刻。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C
【点拨】A项,“曲径通幽处”与“鸟鸣山更幽”两句中的
“幽”意思相同,都是“幽静的去处”的意思。B项,结合
结尾中“‘青城天下幽’,雨中的青城山更幽,简直是
‘幽趣横生’!”可知,全文是围绕题目中的“幽”字来
写的。故选C。
3. 提能力 下面对青城山特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B )
A. 云雾缭绕 B. 幽趣横生
C. 山回路转 D. 壮丽雄伟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拨】结合“‘青城天下幽’,雨中的青城山更幽,简
直是‘幽趣横生’!”可知,“幽趣横生”最能概括青城
山的特点。
B
4. 拓思维 作者没能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心里感到遗憾吗?为什
么?(3分)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不遗憾,因为下起雨虽未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和云海,然而
作者却领略到雨中青城山的幽趣和雨趣,这给他带来了另
一番体验。
【点拨】结合“虽然次日下起了雨,我们未能欣赏到壮丽的日
出和云海,然而我们却领略到了雨中青城山的幽趣和雨趣”等
句子可知,作者不遗憾,虽未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和云海,却领
略到雨中青城山的幽趣和雨趣。
得分点:表明观点1分,分析理由2分,共3分。
5. 以读促写 欣赏了青城山别样的美景,我们为之赞叹。请你为
青城山设计一条宣传语。(3分)

山清水秀,青城天下幽。
茅兰沟小记
用时:   分钟
得分:   分/12分
星级:
阅读素养:祖国风光
顾 曾
到过茅兰沟的人,无不对那里的风光 。它兼有泰山
之雄、匡庐之奇、华山之险、黄山之特,天下山川之精华无不
囊括其中。
29 茅兰沟小记
用时:   分钟
得分:   分/12分
星级:
阅读素养:祖国风光
从嘉荫沿嘉逊公路北行百四十余里,弃车西行数百步,便
来到了水击砾岩、幽谷回声的茅兰沟深谷。只见两岸山峰雄
峙,森林蔽日,几乎峰峰都笔直上下,如斧削刀劈般突兀矗
立。崖顶绿树丛生,阴森郁闭。山涧激流穿岩而泻,飞瀑深潭
比肩继踵。仅从峭岩兀立的老虎口至双峰对峙的一线天间,不
足千余公尺的距离内,便有老虎口、吊水崖、水帘洞、青石滩
等瀑布八处;吊水湖、碧玉渊、仙女池、一线天、三阶潭等深
峡奇谷、涧水潭渊十余处;石老妪(yù)、猴石山、鸽子崖等
石景五处。景观景点之多,让人 。
从吊水崖倾泻而下的茅兰瀑布,声震林野,一片水雾云霓
(ní)。岩下的吊水湖水深盈丈,四周奇峰断崖矗立,湖面水
波不兴,飞瀑平湖相映成趣。三阶潭四潭三瀑相连,飞流碧水
相间,别有一番情致。阳光透过崖顶峰峦叠翠的林隙,倾洒在
潭瀑之上,碧影斑驳,水雾迷蒙。
从吊水崖沿湖南行,绕过湖湾后再跨过一处深谷,便来到
了险峰深谷连迭(dié)的茅兰河断层。崖壁上的石上松,可算
得树中英杰了。它们一株株从绝壁中破石而生,雄踞危岩石柱
之上,根扎绝壁,生机不减。当我们汗淋淋地坐在仙女池旁的
石滩上小憩时,忽见一群山鸽翩翩而至,隐匿崖壁之上。细心
一瞧,只见崖壁上斑斑点点地布满了鸽子窝。原来,鸽子崖之
名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群流连于山水岩壁上的鸽子而得。鸽子崖
与仙女池之间的峭壁上,还有些大小不等的岩洞,洞穴中的石
壁上,有数不清的蝙蝠聚集着,带给人一种奇险中的神秘。
黄昏的茅兰沟,如火的夕阳,透彻、清亮,洒满在水波
上,瀑布就变成火焰的峭壁,一场冲天大火在眼前翻卷、升
腾、盘绕、幻化、闪耀……在灿烂的火焰里燃烧、欢呼,涛声
仿佛是从火焰里传出的狂歌与浩叹。
夕阳隐去,岚气骤起。在岚雾朦胧的归途中,一路泉瀑幽
谷之声回响于山峦之间,潺潺萦绕, 。
(选文有删改)
1. 练基础 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说说茅兰沟深谷有什么特点?
(2分)

【考点】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点拨】结合第二自然段中“只见两岸山峰雄峙,森林蔽日,
几乎峰峰都笔直上下,如斧削刀劈般突兀矗立”可知,茅兰沟
深谷山峰陡峭;从“瀑布八处”“深峡奇谷、涧水潭渊十余
处”“石景五处”可知,茅兰沟深谷景观景点多。
茅兰沟深谷山峰陡峭,景观景点多。
2. 提能力 文章是按 顺序来记叙游玩茅兰沟的过程的。
作者依次游玩了茅兰沟深谷—— ——
。(3分)▲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写作顺序与概括文意。
【点拨】根据文中出现的地点“茅兰沟深谷”“茅兰瀑
布”“茅兰河断层”,我们可以判断作者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
序进行写景的。
得分点:每空1分,共3分。
游览
茅兰瀑布
茅兰河断


3. 提能力 联系上下文,将下面的词语填入文章相应的横线上。
(填选项)(3分)
A. 不绝于耳 B. 流连忘返 C. 叹为观止
【考点】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到过茅兰沟的人,无不对那里的风光 。
景观景点之多,让人 。
在岚雾朦胧的归途中,一路泉瀑幽谷之声回响于山峦之间,潺潺萦绕, 。
C
B
A
【点拨】“不绝于耳”指声音在耳边不断地响着。“流连忘
返”指因留恋美好的景物或事物而舍不得离去。“叹为观止”
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文章第一自然段是作者对茅兰沟
风光的赞美,第一空应填写“叹为观止”,故选C。文章第二
自然段是写茅兰沟深谷景观景点众多,人们留恋美好景物而不
舍得离去,第二空应填写“流连忘返”,故选B。从文章第六
自然段“泉瀑幽谷之声回响于山峦之间”可知,第三空表现瀑
布的声音在耳边不断回响,故选A。
4. 拓思维 甜甜打算去茅兰瀑布和茅兰河断层旅游,请你结合文
章内容,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推荐。(2分)
旅游推荐卡 目的地 嘉荫县茅兰沟
旅游方式 自驾旅游
推荐景点: 推荐理由:
茅兰瀑布
茅兰瀑布声震林野,飞流碧水相间,别有一番
情致,阳光倾洒在潭瀑之上,碧影斑驳,水雾迷蒙。
关注信
息 游览路线、自然风光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点拨】在茅兰瀑布和茅兰河断层中,结合文章内容,选其中
一个进行推荐即可。
得分点:每空1分,共2分。
5. 以读促写 从下列三张风光图中,任选一幅,仿照例句将画面
写具体。(2分)
例:当太阳开始缓缓地沉入远方,湖面上的一切都变得宁静而
祥和。水面上的波纹在夕阳的映照下,仿佛是金色的涟漪,荡
漾着温暖的光芒。



图一示例:连片的黄花竞相开放,如同巨大的画布铺展开来。
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浪,配上初夏的绿和天空的蓝,怎一个
“美”字了得。






图二示例:硕果盈枝,一颗颗苹果,红透艳阳天,沉甸甸地压
弯了枝头,格外诱人,叶与叶缠绵,果与果挨肩,风与风呢
喃,诉说着秋日丰收的喜悦。
图三示例:冬日的恒山,美在风韵。云和雾萦绕山体,山上的
那一株株挺立的青松翠柏,在萦绕的雾色中,显出沧桑的遒劲
感,别有一番风姿。
写作目标 在写景中抒发感情
  写文章要有感而发,情与景是分不开的。景物描写中如果
没有包含作者的情感就会显得干巴巴的,没有意思。如果在文
章中写出自己观赏景物后的感悟,用恰当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
真情实感,那么就会做到情景交融。
  方法一:巧借联想,表达情感。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能够把作者
对景物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样的
联想,仿佛给景物以人的生命力。通过这种优美的语言,能够
感受到作者对景物的深情。
  例如:“长江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这个句
子中的哪个词语原本是用来写人的呢?对,是“东闯西
撞”。运用了这个词语,长江的勇、猛无所畏惧的特点就变
得更加鲜明了。
  方法二:巧用感叹句,强化情感。
  感叹句能够表达十分强烈的情感。通常适用于表达喜爱之
情、赞美之情、期待之情等。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感叹句,
能够强化情感的表达,也能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
  例如:《黄果树瀑布》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感叹句——“黄
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朗读这个句子,就能体
会到句子中表达出的作者对黄果树瀑布强烈的喜爱之情。
  平时,如果我们也有自己由衷喜爱的景物,可以试着用感
叹句来表达这份喜爱之情。
祖国山河
本次练笔,让我们写一写祖国的山河美景,同学们可以抓
住别具特色的景物,写出景物的特点。写作中,要突出山河的
美丽,还要写出你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或其他真情实感。400
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