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1.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2.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3.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核心素养目标自主学习导航contents违法行为指的是什么?01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分别是指什么?02区分民事违法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03如何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04违法无小事第一部分材料一:王某自2024年5月以来,多次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辱骂、诋毁中国国家队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言论,其行为已涉嫌扰乱网络秩序和公然侮辱、诋毁他人。目前,嫌疑人王某已被广州番禺警方依法拘留。材料二:据北京大兴公安分局通报,在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贺某某恶意编造信息、公然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目前,大兴公安分局已依法将贺某某拘留。思考:(1)以上两位公民的行为会造成哪些影响?(2)进一步说明法律有何作用?法律链接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第一千零三十一条 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不应当做什么法律链接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第九百二十九条 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请求赔偿损失。不应当做什么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可以做什么第四十三条 财产代管人应当妥善管理失踪人的财产,维护其财产权益。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指引作用评价作用违法行为不应当做而做了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必须做而未做1.法律的作用?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指引作用】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慧眼识违法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Ⅰ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违反法律法规危害社会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合作探究:浏览教材,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违反的法律类别 违法行为 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性质较轻较轻较重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规范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赔偿、责任行政法律规范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行政处分警告、行政拘留、罚款刑事法律规范 刑事违法行为 刑罚处罚拘役、罚金、有期徒刑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Ⅰ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慧眼识违法:以下违法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种?并说明理由。2.违法行为的含义A、分类B?A含义:B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轻微)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②根据对社会危害程度分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思考:违法就是犯罪,这种说法对吗?违法犯罪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小试牛刀持刀抢劫他人财物。聂某某因醉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甲把乙打成重伤,丧失劳动能力,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四五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某公司因擅用李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小强的爸爸因酒后驾驶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拘役、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第二部分学以致用:辨一辩我们边身的违法行为属于何种违法行为?镜头一谎报险情镜头二破坏铁路封闭网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了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未履行合同义务侵犯肖像权侵犯著作权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②在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3.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合作探究初三学生小明自从与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结交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一次为了和朋友聚会,小明向张某借了500元钱,事后却拒绝归还,张某只好将其起诉至法院。根据《民法典》有关规定,法院判决小明限期归还欠款。小明在校外还与朋友们拦截低年级学生索要钱财,经举报,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小明等人行政拘留的处罚。然而小明仍不思悔改。一天夜里,他撬开王大娘家的门锁入户,并实施盗窃。后经审理,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小明有期徒刑三年。1.小明的三种行为有哪些“同”与“不同”?2.小明的行为分别违反了什么法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3.小明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4.怎样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课 堂 小 结法律的作用违法的分类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守法观念积极防范侵权和违约行为随堂练习1.底线是对人、对事、对物所能普遍接受的最低限度、最低要求,是“门槛”和“红线”。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每一个公民都应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显得越来越重要。每一个公民行为的底线应该是( )A.不说谎 B.不违法 C.不违纪 D.不犯罪随堂练习2.池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处罚款;瞿某因酒驾被处拘役,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随堂练习3.小明所在班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下列四个案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判断正确的是( )A.小华情绪失控殴打他人,致人重伤——承担民事责任B.李老板因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承担行政责任C.小杨给110打电话谎报险情——承担刑事责任D.司机小李捡到乘客钱包拒不返还——承担民事责任随堂练习4.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以下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 )①拨打 119 谎报火警②驾驶车辆闯红灯③工商部门对企业申请营业执照不予答复④拾到他人遗失物拒不归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