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同步课件(共34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同步课件(共34张PPT)-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Part 01
一、违法无小事
董存瑞活该炸死,黄继光活该被枪打死,因为这样是没有意义的我看看我发这个话会不会被抓。
你认为他会被抓吗?为什么?
宁夏一19岁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发帖……
最后,该网民因在“新浪微博”发布侮辱英雄烈士的言论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可以,只有具备法律意识,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网民被拘留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结论: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1.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
《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刑事诉讼法》规定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当再追究刑责。
从上述法律规定中,你能看出法律有何作用?
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邓伦,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2022年3月,邓伦偷逃税被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处罚并追缴1.06亿元。
吴亦凡,华语流行乐男歌手、影视演员及音乐制作人。2021年因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
房祖名,歌手、演员。父亲是巨星成龙。2014年,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从上述法律规定中,你能看出法律有何作用?
行为规范
法律
①指引作用
②评价作用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可以做什么
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
合法的
×非法的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法律的作用
2
超速驾车,违反了《交通安全法》,被公安机关拘留五天。
借钱不还,违反了《民法通则》,法院判定按时还钱。
民事
违法
行政
违法
刑事
违法
分析下面违法行为有何不同?
多次盗伐森林,引发生态灾难,违反了《刑法》。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
违反的法律不同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
法律责任不同
应当承当民事责任
应当受到行政处罚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超速驾车,违反了《交通安全法》,被公安机关罚款1千元。
借钱不还,违反了《民法通则》,法院判定按时还钱。
在危害程度上,多次盗伐森林和其他两种违法行为有何不同?
多次盗伐森林引发生态灾难,违反了《刑法》。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对社会危害轻微
一般违法
对社会危害最严重
犯罪
3.违法行为的分类: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种 类 定 义
民事违法
行政违法
刑事违法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请找出以上三类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①都有社会危害性②都是违法行为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归纳:判断违法行为种类技巧
1.看违法者的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警告、没收(P48页相关链接)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恢复原状、道歉、返还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P54页相关连接)
2.看事件主体间的身份
1)主体是民与民:民事违法行为
2)主体是民与官:行政违法行为
3.看违法行为的危害
4.看违反的法律类别
题目中常见
是否有公安机关等行政机关介入
轻或重
《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刑法》
易错知识点判断、训练
1、小明打坏我家的照明灯,是行政违法行为( )
2、小明打坏路灯,是行政违法行为( )
3、小明损坏整个东莞市的路灯,是犯罪行为( )
解读:1.个人—个人(企业),情节轻微,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2.路灯——个人—国家(社会),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3.“整个”东莞市的路灯——情节严重,属于犯罪行为



1.在十字路口闯红灯。
2.持刀抢劫他人财物。
3.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
4.某人开玩笑说:“地震了。”引起众人的恐慌。
5.开车闯红灯。
6.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
7.柯震东吸毒被拘留
8.一毒贩贩毒
判断下面情形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Part 02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
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
行政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
你身边有哪些违法行为?事后是怎么处理的?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你身边有哪些违法行为?事后是怎么处理的?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典》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的类别 违法现象举例
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泄露国家机密;分裂祖国
欠债不还;拾金拒还;恶意诽谤;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扰乱社会治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法不可违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法律的重要性
违法
行为
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含义
分类
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遵章守法
认识违法行为的危害,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维护自己权益,尊重他人权益。
树立法律意识
守住行为底线
课堂小结
1. 人们行为的底线是( )
A.遵守纪律 B.不违背道德 C.不违法 D.不违规




C
2.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下列有关法律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提供模式、标准、方向 ②评价行为是否有合法有效的准绳
③是最刚性的社会准则 ④我们要遵章守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3.(2022 大庆)王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王某等人警告处罚。王某等人的行为是一种( )
A.行政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A
4.(2022 宿迁)小成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罚款。小成爸爸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 )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司法责任




B
5.(2022 柳州)金某拾得董某遗失的新手机并将其占为己有。董某报案后经查看监控找到了金某,要求其返还,金某拒绝归还。董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金某限期归还手机。金某的行为属于( )
A.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C
6.(2022 武汉)周某因侵害他人名誉被人民法院判处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某化工厂因污染环境被环保部门处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周某、某化工厂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 )
A.行政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 B.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
C.民事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 D.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




D
7.(2022 扬州)钱某与他人开玩笑,将自己呈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截图修改成阳性并发微信群,引发了恐慌。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钱某被公安机关拘留8天。钱某的行为是( )
①一般违法行为 ②民事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④行政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8.农民工小王为讨薪,爬高压线以死威胁老板,虽要回欠薪,却因扰乱公共秩序,在获民警解救后又被公安机关拘留;他的同乡小李则通过劳动仲裁顺利追回欠薪。两人的不同遭遇告诉我们( )
①公民的所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②要遵章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③法律具有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作用  ④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 B.②④ C. ②③ D.③④




C
9.下列同学对法律的认识准确的是( )
①小民: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需要严格遵守
②小花: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模式、标准和方向
③小海: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④大伟: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0.(2020武汉)侯某因销售伪劣产品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瞿某因走私被处以没收财产。侯某和瞿某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 )
A.行政法规、民事法规
B.行政法规、刑事法规
C.刑事法规、民事法规
D.民事法规、刑事法规




B
11.2020年3月26日凌晨,甘井子区源泉路沿途不少车辆被贴上了伪造的“违法停车告知单”,罚单上带有“二维码”,声称“鉴于疫情期间缴纳罚款”。专案组成功锁定嫌疑人孙某,孙某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据此可知( )
①孙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③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④孙某的行为将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12.(2024八下·中山期中)小明所在班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下列四个案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华情绪失控殴打他人,致人重伤——承担民事责任
B.李老板因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承担行政责任
C.小杨给110打电话谎报险情——承担刑事责任
D.司机小李捡到乘客钱包拒不返还——承担民事责任




D
13.(2024·寻甸模拟)美团外卖骑手小杨为了赶时间送外卖,闯红灯被交警罚款100元;擦伤小杨的私家车赔偿800元;私家车主小王把小杨打成重伤被判拘役3个月,罚金10000元。上述三种违法行为分别是( )
A.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
14.(2024八上·来宾期末)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
A.某小区附近的铁路封闭网被周某强行破坏——行政违法行为
B.张某因诋毁好友,被法院判处向好友道歉并消除影响——行政违法行为
C.某公司擅用他人肖像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十万元——刑事违法行为
D.田某开车未系安全带被罚款50元,机动车驾驶证扣2分——民事违法行为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