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二章 认识地球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情景导入1.在视频中,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 2.你看到的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情景导入在茫茫星海之中,很多天体都在一刻不停地运动,堪称“健身爱好者”,我们的家园——地球,也是这样的“健身爱好者”,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采访“健身爱好者”地球。环节一 “健身爱好者”地球在哪儿运动 “健身爱好者”地球在哪里运动 太阳系。地球是怎么运动的,有哪些运动类型 地球运动类型有自转和公转。环节二 “健身爱好者”地球自转的运动特征思考:如果让你来描述地球自转的运动特征,你会从哪些角度描述 运动的周期、运动的方向、运动的中心轴。结合教材内容从地球运动的方向、中心轴和周期这三个角度说出地球自转的运动特征。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运动的中心轴是地轴,运动的周期是一天。观看图片,描述不同角度下地球自转的方向,然后思考这三张照片中地球的运动方向是否一致。注意:在俯视地球时,旋转方向使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进行描述。从侧面观察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时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俯视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地球的自转方向都没有改变,依然是自西向东运动。地球自转时是正着身体自转吗 不是,是保持一定的角度倾斜着自转。环节三 “健身爱好者”地球的自转运动会产生哪些自然现象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那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天由什么组成呢 白天和黑夜。那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呢 大家是如何区分白天和黑夜的呢 白天有太阳,夜晚没有。通过所学知识猜测地球的昼夜更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地球的自转。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后,利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设计一个实验模拟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实验注意事项](1)手电筒与地球仪的距离应适中,避免手电筒距离地球仪过近产生明显光斑或距离过远亮度不明显。(2)实验环境要相对黑暗。[实验步骤](1)一位学生手持地球仪,另一位学生手持手电筒在同一高度照射地球仪,使光线与地面平行,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并记录。(2)拨动地球仪,使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并且记录。(3)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用红色笔标记北京所在的点,拨动地球仪,使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观察地球仪上产生的现象并且记录。[实验结论](1)手电筒只能照亮地球仪的一半,另一半地球仪处于黑暗之中。说明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另一半为黑夜。(2)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以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3)随着地球仪转动,北京一会被照亮,一会处在黑暗中,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因此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朝向太阳的半球处在白昼,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球处在黑夜,称为夜半球。由于地球一刻不停地在自转,地球上不同地点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杭州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但不同地区的人们观看开幕式的时间并不一样,根据前面所学,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同一时刻,不同地区的时间有差异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使得在同一时刻的不同地点有白天和黑夜、日出和日落的差异,这样会产生时间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当地的12时,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地方时”)。经度不同的地点,地方时不一样。为了方便生活,避免在国际交往中因使用地方时带来时间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以经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0°经线的地方时间作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从西经7°30'到东经7°30'划为中时区(又称“零时区”)。从中时区分别向东、向西,经度每15°划为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这样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东西十二区时间相同,日期相差1天。我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时区和国际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这就是“国际日界线”。为了方便180°经线附近居民的生活,国际日界线避开陆地,从海洋上穿过。因此,国际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线重合。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利用地球仪、手电筒和彩色胶带设计一个实验,模拟地球上出现时间差异的现象。[实验注意事项](1)手电筒与地球仪的距离应适中,避免手电筒距离地球仪过近产生明显光斑或距离过远亮度不明显。(2)实验环境需要相对黑暗。[实验步骤](1)在地球仪上任选一条经线,并用彩色胶带粘贴标记。(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该经线东西两侧同一纬度地区,哪侧先见到太阳。(3)在暗室中,将手电筒的光照中心射到粘贴彩色胶带的那条经线上。观察这条经线到国际日界线之间的地方是否过了12时,再观察其它地方是否过了12时。[实验结论]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位置上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因此产生了时差。[小结]为了避免时间上的混乱,我们将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相邻时区相差一小时;东西十二时区时间相同,但是日期相差一天;“昨天”和“今天”的界线称作“国际日界线”,大致在180°经线附近,为了避开陆地,国际日界线不完全与之重合。环节四 “健身爱好者”地球自转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生物形成了适合自身的作息规律,形成了人地协调的生态环境。但是如果有一天地球感觉累了,停止自转,对于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请大家进行思考和探讨,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1)如果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昼夜交替的时间会变成一年,我们将有半年的时间处于黑夜,半年时间处于白天。(2)如果昼夜交替的时间发生变化,地球上的植物会死亡,人们一直处于白天的话会很热,就需要制冷设备,而一直处于黑夜,人们会感到黑暗,需要大量的光照设备,这样会浪费地球上的能源。课堂小结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内容有: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和中心轴,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差异的现象,还有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板书设计随堂检测1.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C.昼夜长短变化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一天一夜转一圈”常被用来描述地球的自转运动,由此我们可以得知 ( )A.地球自转一周用时一天 B.地球自转一周用时一年C.地球自转一周用时一月 D.地球自转一周用时半年AA随堂检测3.地球的自转方向为 ( )A.自东向西,北逆南顺B.自西向东,北顺南逆C.自西向东,北逆南顺D.自东向西,北顺南逆C随堂检测(江苏·期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天时的生存法则。据此回答4~5小题。4.与劳动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密切相关的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C.地球是球体 D.地球的大小B随堂检测5.劳动人民一次连续的“作”和“息”所需时间大约是 ( )A.一天 B.一周C.一月 D.一年A随堂检测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材料一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随堂检测材料二 地球自转示意图随堂检测(1)通过材料一可以判断该图位于 半球,①②③④四点中最早见到日出的是 ,纬度最高的是 ,③位于④的 方向。南④②正西随堂检测(2)写出材料二中C点的经纬度并判断半球位置。(66.5°N,90°E),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随堂检测(3)材料一中,一架飞机从③出发,想飞回原点该如何确定航线并说明原因。沿赤道向东或向西都可回到原点,因为纬线是圆形;沿45°E经线向南,到达南极点后,沿135°W 经线向北至北极点后,再沿45°E经线向南,可回到原点,因为经线是半圆形。随堂检测7.江苏某校地理社团准备进行演示地球自转,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等实验。图1、2为“演示地球自转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随堂检测(1)试验时,小俊(左二) (自西向东/自东向西)缓缓拨动地球仪,他发现观察的位置不同,地球仪旋转方向有所不同,如果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自西向东顺随堂检测(2)观察地球仪上的 A、B两地,同学们发现:随着地球自转,A地渐渐由白天进入黑夜,B地由黑夜进入 ,这演示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白天昼夜交替随堂检测(3)A地位于B地的 方,随着地球的自转,可推测出A地比B地的时间 (早/晚),说明两地存在 。正东(东)早时间差异(时差)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