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勤劳的蚕宝宝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 勤劳的蚕宝宝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勤劳的蚕宝宝》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2024)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勤劳的蚕宝宝》是一节以蚕宝宝为主题的美术课。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承接了第一单元对美术基本元素的认识,又为后续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蚕宝宝的观察、描绘和创作,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材内容结构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欣赏蚕宝宝的图片和视频,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观察蚕宝宝的形态特征,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
创作以蚕宝宝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如绘画、手工等。
(三)教材特点
贴近生活:蚕宝宝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教材以蚕宝宝为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注重观察: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蚕宝宝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关注。
强调实践: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绘画、手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融合多学科知识:教材在美术教学的同时,还融合了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掌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的方法。
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以蚕宝宝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欣赏、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命的奇妙和美丽,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掌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的方法。
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以蚕宝宝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四、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地表现蚕宝宝的形态特征和动态。
如何在创作中体现出自己的创意和个性。
五、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收集蚕宝宝的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料。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画纸等。
制作教学课件。
(二)学生准备
收集蚕宝宝的图片或实物。
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油画棒、水彩颜料、画纸等。
六、教学内容概况
本单元以蚕宝宝为主题,通过欣赏、观察、绘画、手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掌握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内容如下:
(一)欣赏蚕宝宝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播放蚕宝宝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学生欣赏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蚕宝宝的印象和感受。
(二)观察蚕宝宝的形态特征
教师拿出蚕宝宝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结构、颜色、花纹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概括蚕宝宝的形态特征,如圆形的头、椭圆形的身体、细长的腿等。
(三)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
教师示范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的方法,如用曲线画出蚕宝宝的身体,用点画出蚕宝宝的眼睛和花纹等。
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创作以蚕宝宝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如可以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蚕宝宝,可以表现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生活场景等。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
(五)展示与评价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教室里的展示区。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和理由。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蚕宝宝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宝宝吗?你们知道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吗?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出课题《勤劳的蚕宝宝》。
(二)欣赏蚕宝宝的图片和视频
教师播放蚕宝宝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形态特征、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学生欣赏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蚕宝宝的印象和感受。
教师总结:蚕宝宝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的身体白白胖胖的,像一个个小肉球。蚕宝宝的生长过程非常神奇,它们会从小小的蚕卵变成蚕宝宝,然后经过几次蜕皮,最后变成蚕蛾。蚕宝宝的生活习性也很有趣,它们喜欢吃桑叶,会不停地吃桑叶,然后吐出丝来,把自己包裹起来,变成蚕茧。
(三)观察蚕宝宝的形态特征
教师拿出蚕宝宝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蚕宝宝的身体结构、颜色、花纹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概括蚕宝宝的形态特征,如圆形的头、椭圆形的身体、细长的腿等。
教师让学生用手指在空中画一画蚕宝宝的形态特征,加深对蚕宝宝的印象。
(四)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
教师示范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的方法,如用曲线画出蚕宝宝的身体,用点画出蚕宝宝的眼睛和花纹等。
教师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练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创作以蚕宝宝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如可以用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蚕宝宝,可以表现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生活场景等。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
(六)展示与评价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或教室里的展示区。
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和理由。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的建议。
(七)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蚕宝宝的勤劳和可爱,以及用美术的方式表现蚕宝宝的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美术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和感受。
(八)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并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蚕宝宝的资料,如蚕宝宝的历史、文化等,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八、板书设计
《勤劳的蚕宝宝》
1、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蚕卵
蚕宝宝
蚕茧
蚕蛾
2、蚕宝宝的形态特征
圆形的头
椭圆形的身体
细长的腿
眼睛和花纹
3、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蚕宝宝
曲线画身体
点画眼睛和花纹
4、创作以蚕宝宝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