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鲁迅先生如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2.体会文中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细致描写,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读书时的不同心境,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事物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感。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如何围绕“童年的乐趣”这一中心,从不同角度(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等)对百草园进行生动描写;以及如何对比性地描绘了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学习文中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特别是对景物和人物心理状态的刻画。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运用多视角来表现主题的技巧,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应用。-如何让学生在描写过程中融入个人情感体验,使文章更加真挚动人。三、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利用多媒体资源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情境。2.问题探究法: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及其背后的意义。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部分的对比分析,加深理解。4.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组关于老北京四合院的照片或视频片段(其中包含一些类似百草园那样的庭院景观),同时播放轻柔的传统音乐作为背景。-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你的家后花园,你会在里面做什么呢?”2.教师引入:“今天我们要跟随鲁迅先生的脚步,走进他记忆中的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探索那些充满乐趣的日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全文,要求注意语音语调,把握文章大意。-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如“斑蝥”、“桑葚”等特殊词汇可通过听写或游戏方式加强记忆。2.讨论分享:“读完这篇散文后,你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了怎样的初步印象?”(三)精读课文,分析写法1.明确中心意思-教师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然后请学生再次细读文章。-提问:“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你是怎么感受到这一点的?”-总结:通过描述童年时期在百草园里玩耍的乐趣,以及后来转学到三味书屋后的学习生活变化,展现了鲁迅对于自由快乐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教育体制的一些看法。-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篇关于校园生活的作文,但缺乏明确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对比阅读,了解确立清晰中心的重要性。2.围绕中心的描写方面-教师提问:“为了展现百草园的生机勃勃以及三味书屋的学习场景,鲁迅先生分别从哪些角度进行了描写呢?”-小组讨论并汇报:-自然景观:比如百草园里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儿童活动:“冬天雪地捕鸟”的过程充满了童趣。-人物形象:长妈妈的故事为百草园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而寿镜吾先生则是三味书屋的重要角色之一。-情感态度:作者对自己成长历程中这两个阶段的感受截然不同,前者充满了欢乐无忧无虑,后者则带有一些无奈甚至不满的情绪。-进一步探讨:“如果我们只关注其中一个方面,比如只是讲述百草园里的动植物,而不涉及孩子们的游戏或者其他元素,效果会怎样呢?”通过删减某些段落后再读原文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全面描写的好处。3.描写的细致性-引导学生聚焦于具体描写句段,例如“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分析这里作者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情景之中,使用了哪些形容词和动词来增加画面感?-对比简化版本:“泥墙根附近很有趣。”让学生体会详尽描绘带来的视觉冲击力。4.情感的融入-提问:“在鲁迅的文字里,你能感受到他对这段过往的情感吗?这种情感又是如何传达出来的?”-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无论是对百草园的赞美还是对三味书屋的批评,都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倾向。比如通过回忆儿时的种种乐事表达了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怀念之情;而对于私塾教育,则更多地流露出批判的态度。-案例研究:选取一篇仅作客观陈述的文章供学生参考,使其明白情感投入对于文学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性。(四)模仿练习1.确定描写对象与中心思想-老师提议:“现在我们尝试模仿鲁迅的风格来进行一次小练笔吧!大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如学校的操场、图书馆或是某个特别的家庭角落),并为其定下一个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比如‘这里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或者‘这里有我最美好的回忆’。”-同桌之间可以先简单交流各自的想法。2.从多方面进行描写-教师引导:“根据你们确定的中心意思,现在请从不同角度对这个场所进行细致描写。可以参照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写作手法,从自然环境、人物活动、个人情感等方面入手。”-学生开始写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提供个别反馈。例如:-一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操场作为描写对象,他写道:“学校的操场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操场四周被绿树环绕,每当微风吹过,树叶便沙沙作响,仿佛是大自然最动听的乐章。跑道上,同学们或慢跑或竞速,汗水与欢笑交织在一起。篮球场上,激烈的对抗中不时传来阵阵欢呼声。而在操场的一角,有几棵老梧桐树,它们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故事。课间休息时,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还有些同学则喜欢静静地坐在树荫下读书聊天。”3.小组分享与评价-完成练习后,学生们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个成员都要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反馈。-评价要点包括:中心思想是否明确;是否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写;描写是否足够细腻;是否有情感融入等。-比如,一个小组在评价一位同学关于图书馆的文章时,另一位同学说:“你的文章很好地抓住了‘这里是梦想启航的地方’这一主题。你不仅描写了图书馆里的书籍和设施,还提到了那些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读者们,这让人感觉非常生动。不过,在描写书籍的时候,你可以更具体一些,比如提到某些特别受欢迎的图书类别或者某个角落里摆放着的经典著作。”(五)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学到了哪些重要的写作方法呢?”-学生们可能会提到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注重细节描绘以及如何在文章中融入个人情感等内容。2.教师总结:“通过这篇经典之作,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鲁迅对于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学会了如何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希望在未来大家能够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六)布置作业1.作文练习:以“我的秘密基地”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围绕一个核心主题,从至少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并且要体现出作者的情感。2.阅读分析:选择一篇你喜欢的描写地点的文章(可以是教材外的),仔细阅读后分析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展开叙述的。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并从中学习有效的写作技巧。导入新课环节通过视觉材料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初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精读课文部分深入探讨了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模仿练习则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中。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