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请找到下面诗题的家这些国画中均有题诗。这些题写在画上的诗就叫做“题画诗”。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首题画诗,作者是苏轼。观察我发现惠崇春江晚景本义:山大而高别忘一点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等。知诗人《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和尚的画作《春江晚景》所作的题画诗。这是其中题戏鸭图的诗。解诗题初读古诗,注意节奏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提取画中景物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竹林桃花春江、鸭蒌蒿芦芽河豚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点明是早春时节。三两枝鸭先知给小鸭子赋予了人的情感。明诗意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正zhènɡzhēnɡ欲将要。逆江而上。蒌蒿一种野生的植物,茎可食。满蒌蒿多。短芦苇的嫩芽。芦笋刚刚发出嫩芽。河豚: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高档水产品,被誉为"菜肴之冠",但其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有剧毒,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品读鉴赏①诗题中“春江”点明了时节。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是在春天开放的。③“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冰雪消融,江水回暖。④“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满地,芦苇抽芽,这预示着春天来临。⑤“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在春天溯游产卵。正是河豚欲上时画中有河豚吗?为什么苏轼会写?蒌蒿满地芦芽短联想河豚欲上春回大地水的温度、鸭的知觉、河豚欲上是画中没有的、诗人想象的。3.江里的鱼很多,苏轼为什么偏偏想到了河豚呢?蒌蒿、芦芽和河豚有什么关系呢?长江一带的当地人食河豚,用蒌蒿、荻笋、菘菜烹煮。荻笋就是芦芽。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的苏轼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美食家。在贬居常州的时候,非常喜欢吃河豚,哪怕河豚有剧毒都挡不住他追求美味。有一次他在一位官员家吃河豚,他觉得太好吃了,埋着头只顾着吃一句话都不说,把其他人都看呆了,吃着吃着他突然放下筷子大声说道:“值得一死!”众人才知道他对河豚有多么热爱!苏轼的学生张耒(lěi)在《明道杂志》中记载,长江一带的人们用蒌蒿、芦芽、菘菜烹煮河豚,味道鲜美异常,令无数人冒着丢掉生命的风险也要吃上一口。怪不得苏轼一看到满地的蒌蒿,嫩嫩的芦芽,立马想到了河豚,原来他是一位热爱美食的“吃货”呀!让我们边读诗句边体会这首古诗的特点吧!色彩分明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读出画面层次感,体现桃花错落有致。“春江水暖”略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语速加快,语气饱含喜爱。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给人想象的空间。江岸江面水边水中惠崇春江晚景写实竹林 桃花江水 鸭子蒌蒿 芦芽想象河豚欲上富有生机充满情趣理层次拓展延伸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二首》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描写春天的诗惠崇春江晚景[宋] 苏 轼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拓展相关诗课外拓展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