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调研测试-地理(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调研测试-地理(含答案)

资源简介

密★考试启用前
青海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调研测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山区Y村早年间收入主要依赖当地木材、药材、石材等资源。近年来,Y村发展足球训练项目,承办足球赛事、集训等,人气持续增长。在县政府推动下,该地还建设了自行车赛道、攀岩、溯溪等户外运动项目,初步建成宜居宜游的新型体育运动小镇。据此完成1~3题。
1. 影响Y村产业转型的主导因素是
A. 资金 B. 原材料
C. 政策 D. 劳动力
2. 该地建设新型体育运动小镇的优势条件有
①山地运动资源丰富 ②基础设施完善
③消费市场广大 ④文体氛围浓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后Y村最可能融合的产业是
A. 实木家具制造 B. 特色药材加工
C. 订单石雕生产 D. 保健康养旅居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一般来说,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图1示意四川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据此完成4~6题。
图1
4. 图中Ⅰ、Ⅱ、Ⅲ所示的主体功能区分别提供
A. 工业品和服务产品、生态产品、农产品
B. 工业品和服务产品、农产品、生态产品
C. 生态产品、农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
D. 农产品、生态产品、工业品和服务产品
5. 打造发展主轴,有助于该区域
A. 人口分布趋衡 B. 能源均匀调配
C. 产业协同优化 D. 土地质量提升
6. 为实现各功能区协同发展,应优先
A.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 B. 保障土地资源供给
C.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D. 促进城市体系均衡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戈壁红驼牧养系统入选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取得了“戈壁红驼”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戈壁红驼的传统牧养一般采用冬春定点牧养、夏秋远距离倒场放牧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分季轮牧”模式(如图2示意)。近年来,当地建设了多个高标准“托驼所”,托驼所与牧户签订一年租赁寄养合同,将母驼和驼羔集中托养,以驼奶获利,给予牧民一定补助,促进了红驼产业进一步发展。据此完成7~8题。
图2
7. 采用“分季轮牧”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红驼
A. 提高免疫力 B. 扩大生存空间
C. 提高成活率 D. 摄取丰富营养
8. 托驼所的产业类型是
A. 第一产业 B.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某研学团队在秦岭平河梁山顶考察时,发现一个深坑。坑内只有一种岩石,其结晶颗粒较粗,盐酸反应强烈。坑内不同高度有两条裂隙通往地下深处。团队查阅资料得知,4亿年前秦岭曾是一片海洋,之后经历了构造抬升,岩浆侵入,岩石变质等过程。图3a为实地考察照片,图3b示意该地剖面。据此完成9~10题。
图3a 图3b
9. 坑内的岩石为
A. 片麻岩 B. 大理岩 C. 花岗岩 D. 玄武岩
10. 坑内两条裂隙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先后顺序是
①流水侵蚀 ②构造运动 ③裂隙1早 ④裂隙2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树木年轮(简称树轮)是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木质部,在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树木一般每年形成一个生长轮,其宽窄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某研究团队在我国某地选择了一块100米×100米的样地,采集优势树种的树轮样本进行分析。图4a为树轮圆盘照片,图4b为树轮宽度与生长季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统计。该时段内温度持续上升,降水较稳定。据此完成11~13题。
图4a 图4b
11. 下列地区中,树轮宽度与气候相关性最弱的是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青藏地区 D. 西北地区
12. 山区样地选取时,除了要考虑高差的因素,还应尽量避开的地形部位是
A. 山顶 B. 山坡 C. 山谷 D. 山脊
13. 推测图中1980年后,树轮宽度与温度相关系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条件变差 B. 水分胁迫增强
C. 种间竞争减弱 D. 土壤肥力下降
图5a为黄土高原南部某一黄土剖面景观,该剖面好似一个“千层糕”——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交替出现。据研究,黄土层于第四纪气候干冷期形成,红色条带为古土壤层,形成时气候发生变化。图5b示意该地黄土剖面。据此完成14~16题。
图5a 图5b
14. “千层糕”中的古土壤层形成时,气候
①较暖 ②较冷 ③较干 ④较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红三条(三层叠加的红色古土壤S5)”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是
A. 持续暖湿 B. 冷暖交替周期长
C. 持续冷干 D. 冷暖交替周期短
16. 经过几年的植物群落演替,该剖面上黄土层和古土壤部位分别可能出现
A. 草本 草本 B. 灌木 苔藓
C. 苔藓 草本 D. 草本 灌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油料生产地域性强,与居民消费结构关系密切。在消费多样化和优质化这一健康生活理念的影响下,食用油储运成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数字技术在油品装卸、温湿度控制、储存时长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6为2015—2023年我国主要食用油产量变化。
图6
(1)概括近年来我国主要食用油产量结构及变化特征。(6分)
(2)分析实现我国居民食用油消费多样化的有利条件。(6分)
(3)列举地理信息技术在保障食用油储运安全中的作用。(4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印度沙漠近年来夏季降水异常。研究表明,上述现象与中东和中亚地区春、夏季地表温度显著上升相关。图7a示意中东和中亚地区1979—2022年春、夏季地表温度年均变化量(单位:℃/年),图7b示意印度沙漠及周边区域1979—2022年夏季降水的年均变化量(单位:毫米/年)。
图7a 图7b
(1)指出图7b所示区域夏季降水量的变化特征。(4分)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印度沙漠夏季降水异常的原因。(8分)
(3)有人认为印度沙漠面积会逐渐萎缩,也有人认为会维持现状。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火星的探测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激发了许多中学生的探索热情。某地理兴趣小组对火星及其地貌开展了研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火星表面平均温度为-23℃,并且温度变化远大于地球。
表1 火星主要性质与地球比较
参数 质量 轨道偏心率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大气密度
比值(与地球) 0.11 5.59 1.03 1.88 0.01
(1)解释火星表面温度变化大的原因。(6分)
探究活动二:
火星表面分布着大面积雅丹地貌,同学们通过影像对比发现,火星上的雅丹体形态与地球上的差异较大。雅丹体的形态与主导风向密切相关。图8为柴达木盆地和火星埃律西昂平原雅丹体影像。
图8
(2)指出柴达木盆地与埃律西昂平原雅丹体形态特征差异,并由此推断两地的主导风向。(6分)
探究活动三:
同学们对比发现,埃律西昂平原雅丹体周边分布着大面积的火山群,柴达木盆地雅丹体由深厚的古盐湖沉积物演化而来,表面覆盖坚硬的盐壳;埃律西昂平原雅丹体表面粗糙,崩裂的痕迹比较明显。
(3)与柴达木盆地雅丹体相比,推测埃律西昂平原雅丹体表面崩裂痕迹较明显的原因。(6分)
PAGE
地理试题 第8页(共8页)密★考试启用前
青海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调研测试
地理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D B C A C D B A A C B B D C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6分)
(1)大豆油和菜籽油产量大,产量结构单一;大豆油和菜籽油产量增加较大(大豆油波动增长,菜籽油持续增长);其他油品(花生油、棉籽油)产量小且增幅较小。(6分)
(2)我国自然环境多样,油料作物种类丰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对外贸易发达,跨区调配能力增强;经济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理念转变。(6分)
(3)实时定位跟踪(位置分析);运输路径分析、优化及展示;整合数据,建立地理信息综合分析系统。(答出2点即可得4分)
18.(18分)
(1)时间变化上总体上升,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4分)
(2)夏季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经阿拉伯半岛(干燥的陆地)给该区域带来水汽很少,降水稀少。近些年来,中东和中亚地区春、夏季温度持续上升,海陆热力差异进一步增大,(引起印度低压向西、向北移动,且势力增强),使西南季风移动路径发生变化,风力增强,经阿拉伯海携带大量水汽,导致该地区降水量显著增加。(8分)
(3)支持:印度沙漠降水的增加趋势会一直持续;人类活动会排放更多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由于水资源的增加,沙漠边缘的土地利用条件得到改善,沙漠面积逐渐萎缩。
反对:印度沙漠降水的增加趋势不会成为常态;人类在积极响应温室气体的减排,温室效应逐渐缓解;气候仍然干旱,沙漠面积维持现状。(本题共6分,观点与理由需匹配)
19.(18分)
(1)火星轨道偏心率比地球大,近日点和远日点所能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大;火星公转周期长,其冬季和夏季比地球更长,太阳辐射季节差异大;地球表面有大面积海洋,可以调节气温,火星表面没有;火星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差,温度变化剧烈。(6分)
(2)差异:柴达木盆地西北端圆钝、东南端尖细、两端不对称;埃律西昂平原两端尖细,呈对称分布。
风向:柴达木盆地受单一主导风向(西北风)影响,迎风面圆钝、背风面尖细的不对称形态;埃律西昂平原受两个主导风向(西北风和东南风)影响,形成两侧尖细的对称形态。(6分)
(3)埃律西昂平原的雅丹体发育在火山熔岩流上,岩浆冷却过程中内外温度差大,在熔岩表面产生的裂隙较大;火星表面温度日变化、年变化较大,造成雅丹体的崩裂作用较强;柴达木盆地雅丹体的物质基础是湖相沉积物,在雅丹地貌形成过程中,雅丹体表面析出的盐分逐渐固结,形成坚硬的盐壳,减弱了风化侵蚀作用。(6分)
PAGE
地理试题答案 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