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2节 土壤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和浅水水域底部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的定义45%空气20%~30%土壤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存于土壤空隙中水分矿物质空气20%~30%20%~30%理想土壤的组成(体积比)水分20%~30%与空气此消彼长,影响土壤温度矿物质45%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有机质 5%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包括动植物残体和腐殖质5%有机质观察土壤Field observation of soil土壤颜色Soil Color土壤质地Soil Quality土壤剖面构造S-structure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黑土红壤黄壤南方·红壤高温多雨下发育而成的红色土壤,淋溶作用强烈,含铁、铝成分较多,呈酸性,肥力低,但利于茶树、柑橘种植西北·盐碱土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势低洼、含盐地下潜水位高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或土体中积聚过多的可溶性盐类而形成的。盐土一般呈碱性反应,腐殖质含量低,地表有白或灰白色盐结壳东北·黑土黑土中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有机质的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厚度为30-100厘米,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黄土高原·黄土黄土是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壁,水土流失严重。四川·紫土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是亚热带地区由富含碳酸钙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上的初育土。它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土壤的颜色颜色 特征 我国分布黑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高,土质疏松。 东北地区黄土 土壤空隙大,土层深厚,不利于保水保肥,较为贫瘠。 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红壤 土质比较粘重,有机质少。 江南丘陵地区紫色土 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和各种微量元素。 四川盆地青色土(水稻土)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较肥沃,多呈青灰色。 南方地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土壤肥沃的答题思路是:“有机质来的多,去的少”。其中,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是枯枝落叶;而有机质的损失主要是靠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外力侵蚀作用(如: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巩固练习5】材料一 下图是乌克兰植被和土壤分布图。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依据材料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原因。(6分)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2分);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 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2分);地形平坦开阔,侵蚀作用弱(2分)。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粉砾、黏粒等,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黏土土壤质地砂土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空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于耕作。壤土壤土中所含的砂砾、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与耕作。粒径大粒径小项目 砂土 壤土 黏土形态成分通气透水性蓄水保肥能力对农业的影响强良好差弱强强易耕作理想的土壤质地质地黏重、不易耕作土壤质地砂粒为主砂砾、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黏粒为主土壤剖面构造定义: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森林土壤剖面母岩层母质层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有机层母岩层坚硬的岩石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淀积层上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积,呈棕色或红棕色,质地黏重。淋溶层矿物质随水下渗淋失,颜色较浅,质地较松,酸性,肥力较低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呈黑色或灰黑色凋落物层枯枝落叶形成,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土壤的原始物质基础森林土壤剖面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一般15-30厘米厚。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耕作土壤剖面图2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123气候4地貌5时间6人类活动成土母质生物土壤形成初期岩石开始崩解土层开始形成完整的土壤层成土母质有机物母质层母质层母质层腐殖质层淀积层腐殖质层淋溶层基岩基岩基岩基岩岩石的风化产物,称为成土母质,它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1成土母质紫色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是由盆地周围的紫色砂页岩的风化物堆积形成的。2生物循环示意图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生物循环生物岩石风化分解有机质矿物质和营养物质渗入土壤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枯枝落叶掉落地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的风化和土壤形成,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3温度高+降水多=风化强度大、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快,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干热环境: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如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3气候温度越高,降水越多,岩石风化作用越强,土壤形成速度更快。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土壤肥沃的答题思路是:“有机质来的多,去的少”。其中,有机质的来源主要是枯枝落叶;而有机质的损失主要是靠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外力侵蚀作用(如:流水侵蚀、风力侵蚀等)岩石风化淋溶作用温度越高,降水越多,岩石风化作用越强降水量越多,淋溶作用越强,有机质流失温度越高,有机质分解越快,有机质积累少有机质的分解和积累生物量水热好的地方,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多亚马逊河两岸密林莽莽。充沛的雨水、湿热的气候和长时间的强烈日照,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森林面积为3亿公顷,占世界现存热带雨林的1/3,其中87%在巴西境内。虽然森林茂密但是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气候和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探究结合材料试从气候和生物的综合角度判断亚马孙河流域自然土壤肥力状况并说明的原因。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较贫瘠流失方面:①、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流失较多;消耗方面:②、植被繁茂,养分消耗大;分解方面:③、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活跃,有机质分解快。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①、植被茂密,冬季枯枝落叶多,有机质来源丰富②、气候冷湿,微生物分解作用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③、东北多平原,水流速度慢,流水侵蚀作用较弱,形成深厚土壤,土壤较肥沃。我国南方红壤贫瘠的原因①、纬度低,气温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②、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③、气候湿热,植物生长迅速,对有机质消耗大;④、南方多低山丘陵,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难以形成深厚的土壤,土壤较贫瘠。地 形4地形坡度坡向高度从山顶到山脚,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水流速度陡 坡平 地难成深厚土壤深厚的土壤光热水分条件阳 坡阴 坡光照条件好,水分状况差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通过影响光照、热量、水分(气候因素)、物质转换,影响成土母质、气候、生物,进而间接影响土壤发育。物质迁移速度5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至1000年。时间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提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耕耘灌溉施肥收获6人类活动指出下列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1.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是紫色的。成土母质2.对耕地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东北地区气候冷湿,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壤肥沃;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土壤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微生物活动强,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土壤较贫瘠。3.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地形(貌)3土壤的功能和养护水圈土壤大气圈生物圈功能一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功能二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功能三为许多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的场所和营养功能四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功能五土壤是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三、土壤耕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土地生产力下降①土壤污染: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壤污染;②土壤板结:化肥的使用到时土壤板结;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渍化等④工业:农业上引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酸雨是土壤酸化等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助于地表土壤的保持和土壤环境的改善.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土壤的养护四、土壤保护措施1、翻耕促进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清洁耕层表面,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翻埋的肥料则可调整养分的垂直分布;将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病菌孢子、害虫卵块等埋入深土层中制止其生长繁育。四、土壤保护措施2.轮作:概念: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轮作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中国早在西汉时就实行休闲轮作。作用:(1)轮作能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2)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3)轮作能减轻病虫危害。(4)轮作能减少田间杂草危害。3、轮作和休耕轮作:用地养地相结合——你方唱罢我登场休耕:恢复地力以提高土地质量,进而提高单产——劳逸结合红壤“改良记”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于南方低山丘陵,主要覆盖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季雨林农业生态区。平均温度在17~22°C,降雨量1600~1900mm。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土性较粘,肥力较低。红壤分布区水热资源丰富,土地利用潜力大。结合材料,请提出红壤的改良措施。红壤酸瘦黏用熟石灰中和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掺砂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合理使用碱性肥料;种植绿肥;掺砂等。【案例】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土壤盐碱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浅;②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③表层土壤疏松。(2)人为原因: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灌溉措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综合治理【巩固练习5】材料一 下图是乌克兰植被和土壤分布图。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但该区域表土流失严重,如1928年的“黑风暴”,剥离了5~12厘米的表土,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并简述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土层变薄,黑土肥力下降 (2分);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土壤受到污染和板结(2分)。课堂训练(1)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 )大气 B.水 C.土壤 D.岩石(2)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决定于( )A.土壤中的微生物 B.高等生物C. 成土母质 D.气候条件(3)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岩石 B.气候C.生物 D.成土母质CCC课堂训练(4)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②在生物的参与下,土壤的肥力不断发展③生物对成土母质有明显的改造作用④在生物的参与下,土壤中的化学元素不会被淋失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