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道德修养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树立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意识。 法治观念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和特征。 健全人格 :了解自信中国人的特点和自信的源泉,自觉做一个追梦人。 责任意识 :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相结合,明确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 重点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学 难点 如何做自信中国人。 教学过程导入 黄河:黄河,中国第二长河,中国人称其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从青藏高原出发,穿高山、越峡谷、汇百川、纳千流,黄河在神州大地奔腾5400余公里,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授新课 探究一:大河上下满目新——国梦大舞台 新中国成立前:九曲黄河万里沙。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下游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每一次的灾难都会带来无数百姓的食不果腹、颠沛流离。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至今,黄河7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20多年不断流,“地上悬河”治理出奇迹,大河奔流,换了新容颜,锦绣满河山。 思考:从往日的连年断流到现在的河畅其流,从生态退化到鸟鸣鱼跃,从自顾不暇到惠泽远方,黄河流域之变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提示: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沿黄9省区,并在上中下游分别主持召开3场座谈会专题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了开好3场座谈会,总书记每次都会亲临黄河一线考察调研,溯历史、问生态、察防洪、访民生。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突出强调“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3.弘扬中国精神 依据:五千年来,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水利建设,我们的民族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黄河的治理,从来没有失去要治理好黄河的信心。正是这样的精神鼓舞着中华民族发展至今,也正是这种精神促使我们的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4.凝聚中国力量 小浪底20万人的时空转换,彰显了“仁厚勇武,大义担当”的大爱精神。小浪底移民项目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支援国家重点工程,为了中华民族的治河大业,安土重迁的父辈人依然选择了离开,面朝老屋、流着复杂的泪水、饱含深情地离开了! 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 思考:青少年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提示: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弘扬中华文化,可以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等,为中华民族 的繁荣发展助力。 学习成才:勤奋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领域,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小结:如何实现中国梦 (1)国家 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 ②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人民。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 探究二:华夏根脉文明始——做自信中国人 合作探究:1.作为黄河“母亲”的子女,如果说让你围绕黄河来展示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你会如何着手 2.为何我们作为中国人越来越自信 材料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都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进行凝聚和发展,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标识。 黄河文化以兼蓄并融、博采众长的特性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展现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包容性,积累传承了丰富的中华民族集体记忆。 材料二: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这里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灿烂的文化,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更是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材料三:今天的黄河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沿线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黄河安澜的千年期盼正在成为现实文明遗存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久久为功、不懈奋斗。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 图片分享: 思考1:黄河如今的成果你认为是怎样获得的? 提示: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思考2:中国人自信来自何处 表现?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表现: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②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③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辨析观点:观点一:我们中国各方面都是世界顶尖的!只有中国的才是最好的其他国家的都不值一提。 观点二:相信有大家的努力,我们国家一定会实现中国梦! 思考:你认同这两个的观点吗? 提示:一:①思想上: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固步自封。 二:②行动上: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思考: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真的有用吗 提示:③内容上: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知识小结: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①思想上: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固步自封。我们需要培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②行动上: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③内容上: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板书 设计课堂 检测 1.有网友晒出了家人的流行语,爷爷说: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爸爸说:为国争光,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我和哥哥说:要做一粒好种子,做真学问,长真本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一家三代流行语( ) ①表明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②说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兴趣和爱好 ③体现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 ④说明社会在发展,人的思想在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中国的国情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荷兰17世纪崛起时人口是百万级的;英国19世纪崛起时人口是千万级的;美国20世纪崛起时人口是上亿级的。迄今,全球实现现代化的人口共约10亿人,而我国当前总人口超过14亿,在人口规模如此庞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 ①能为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借鉴②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③是一项无比艰难而又伟大的事业④必须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 ) ①是完全区别于他国的符合国情的现代化 ②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④是走合作共赢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