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京剧脸谱》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京剧艺术是源远流长,是中华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入彩绘京剧脸谱的这一项目,一方面让孩子们在实践去增强动手能力,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传统艺术的相关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无尽魅力,可谓一举两得。二、教学目标:1、领悟中华文化的精神风采和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了解京剧在世界上的影响,从而更加珍视中华传统文化──京剧;2、使学生通过戏曲脸谱的绘制,了解和欣赏我国的民族传统艺术,增强学生的艺术底蕴。3、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对京剧脸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加关注京剧。四、教学难点: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珍视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五、教具及学具:画好脸形的纸(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墨、毛笔、水彩、彩色笔、面具,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面具)生:是面具师:对,是面具。今天这节课,老师要讲述一个和面具相近的艺术品。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看看这段视频表现的什么?生:画脸谱师:对,准确地说是画京剧脸谱。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同学们先来了解一下国粹京剧。誉满中外的“中国三大国粹”: 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历史上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它是由几个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而成,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二)学习新课:京剧是综合性表演艺术。角色可分为:四大行当 。生角,京剧里指英俊的男人,(白面书生)生角分别有小生、武生、老生三种。京剧的旦角(女人扮演),包括青衣、花旦、马刀旦、武旦,旦角的化妆分为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眉毛、画嘴唇、勒头、贴片子、梳扎、插戴头面等程序。京剧的净行,也就是花脸,在京剧中以净行和丑行的脸谱应用最为普遍,也最为复杂。京剧中丑分为,文丑、武丑,丑行都是在鼻梁眼窝之间用白粉涂一个粉块。与大花脸对比俗称小花脸。大家了解这些角色之后想一想是什么地方让这些角色有最明显的区别呢?生:面部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戏曲的化妆艺术——脸谱。脸谱可以改换人的面貌,夸张五官形态以揭示戏剧中人物的性格等特征。(播放视频《说唱脸谱》)这个歌曲大家熟悉么?大家回顾一下歌词: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黑脸、红脸、花脸、青脸、蓝脸在戏曲表演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看不同颜色都代表的哪些人物特点(播放视频脸谱颜色代表意义)除了颜色之外,图案也是非常重要的(播放脸谱的图案)脸谱具有哪些特点呢?1、对称为主2、线面结合3、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京剧脸谱的构图(1)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2)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3)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4)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破脸”。下面我来演示如何绘制脸谱,请同学们认真看,用心学。(师示范)画好脸谱的外形,定好左右的中轴线。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用铅笔勾脸谱的纹样。上色:白色---从浅到深---黑色。七、学生活动:展示脸谱让学生参考(显示并京剧伴奏),设计绘制京剧脸谱。八、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用水不能过多。九、作品展评:1、学生带上作品进行展示,模仿京剧动作进行表演(播放京剧音乐)。2、学生观看、评价,选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设计奖。十、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画脸谱,大家不仅知道了京剧脸谱的审美价值所在,还自己绘制出了一幅幅生动的脸谱面具,创造了美。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体会欣赏脸谱艺术,提高对戏剧艺术的欣赏能力,弘扬祖国传统艺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