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 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资料,了解诗歌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3.通过资料拓展、多元诵读,体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爱国情。
【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并理解诗歌大意。
2. 利用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从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 通过资料拓展和多元诵读,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理解诗句,深入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
2.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流程】
任务一:鸟瞰单元篇章,奠定爱国情感基础
1. 展示单元篇章页:同学们,随着这节课的开始,我们将开启一个新的学习单元。请大家首先将目光投向这一单元的篇章页。你们在这里发现了什么?请分享一下你们认为这个单元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提示:请大家关注单元的人文主题、阅读要素以及习作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关键。
2. 展示单元目录,引导学生认识本单元课文主题:大家可以看到,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围绕着“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展开。尽管这些课文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它们都展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在面对家国大义时共同的爱国情怀。
任务二:走近诗人,初步感知爱国情感
1. 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和王翰的《凉州词》,感受到了边塞将士们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世界,学习她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夏日绝唱。
2. 展示诗歌标题,引导学生解读信息:请大家看看这首诗的题目,《夏日绝句》,你们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3. 分享对李清照的认识:现在,我想请大家来说一说你对李清照的了解。
(1)请根据你们预习时查找的资料,用一两句话来介绍李清照。
(2)参考预习单中的“诗人卡片”,谈谈你对李清照的评价和看法。
4. 教师补充李清照的生平背景: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但当金兵入侵中原,她不得不流寓南方,生活变得孤苦无依。她的词作,早期多描绘其闲适的生活,而后期则多表达对身世的悲叹和感伤。
5. 教师总结李清照与国家命运的联系:国家的安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石;而当山河破碎,百姓便不得不流离失所。李清照的词作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创作出如此充满豪情的诗篇呢?让我们共同诵读这首古诗,探寻其中的答案。
任务三:吟咏古诗,深入感悟爱国情怀
1. 诵读体验,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1)把握朗读节奏,注意停顿与连贯。
(2)小组内交流读诗的感受,互相探讨。
(3)分享个人感受,初步领略诗歌中的情感深度。
2. 分析诗歌平仄,感受韵律情感
(1)展示诗歌的平仄规律,引导学生读出平声字的延长和仄声字的短促。
(2)强调入声字在表达强烈情感中的作用,通过吟诵再次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
3. 着眼关键词汇,深入理解诗句
(1)重点解析“人杰”和“鬼雄”这两个词的深层含义。
(2)通过关键词汇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意。
4. 拓展对“生”与“死”的思考,领悟诗人的志向
(1)探讨“生”与“死”这一永恒的主题,回顾古代诗人关于生死的名句。
(2)引导学生诵读相关名句,感受“生之壮志”。
王昌龄的豪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杨炯的抱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小结:保卫祖国,维护国家尊严,确保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有识之士终生的追求,他们被誉为“人杰”。
(3)引导学生诵读名句,体会“死之豪情”。
文天祥的决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的坚定:“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小结:司马迁有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虽宝贵,但如文天祥、于谦般的英雄,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载史册。
5. 集体朗诵,深刻感悟爱国之情
(1)全体学生齐声朗诵诗歌,让那荡气回肠的声音响彻课堂。
(2)通过朗诵,感悟诗人李清照发自肺腑的呐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不仅是诗人对英雄的颂扬,也是对爱国情怀的深刻体现。
任务四:挖掘诗中典故,理解爱国之殇
1. 李清照的这首诗,其志向激荡着我们的心灵。她在诗中用一个“思”字,直接表达了对项羽的深厚情感。让我们深入思考,为什么李清照会“思项羽”?这两句诗中蕴含了李清照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2. 学生分享思考,教师适时提供提示和引导。
预设讨论:在李清照所处的南宋时期,统治者腐败无能,沉溺于享乐,忽视了收复失地的重要性,导致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渴望有一位像项羽那样的英雄出现,能够带领人民平定战乱,恢复国家的尊严。
3. 展示项羽的相关资料,理解诗中用典的深意。
提示:提及项羽,我们不禁想起他在乌江自刎的悲壮场景。项羽本有机会生存下去,但他选择了与将士们共同牺牲,这既是英雄末路的无奈,也是他在绝望中最后的抗争。“至今思项羽”,不仅是对项羽的尊崇,也含蓄地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而“不肯过江东”则成为了赞颂豪杰壮志豪情的象征。
4. 展示诗歌的写作背景,深入探究诗人的情感。
提示:在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沉溺于酒色,不思收复中原,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统治者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5. 小结:这首咏史诗不仅歌颂了项羽的英勇,更是对南宋朝廷软弱无能的尖锐讽刺。若统治者能有项羽般的英雄气节,国家又怎会陷入分裂和危机之中?
6. 引导学生朗读,升华情感体验。
任务五:细数时代英雄,传承爱国情怀
1. 在李清照创作这首诗之前,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爱国英雄——忧国忧民的屈原、英勇无畏的蒙恬、保家卫国的霍去病……(分别展示屈原、蒙恬、霍去病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国事迹)
2. 在李清照写下《夏日绝句》之后,更多的爱国志士涌现出来——宁死不屈的邓世昌、坚贞不屈的李大钊、英勇无畏的刘胡兰……(分别展示邓世昌、李大钊、刘胡兰的资料,让学生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
3. 在当今和平年代,仍有无数爱国志士践行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崇高理想——英勇顽强的“海空卫士”王伟、舍己为人的“最美司机”吴斌、实事求是的“吹哨斗士”李文亮、奋不顾身的水电工人罗永……(分别展示王伟、吴斌、李文亮、罗永的资料,让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4. 小结: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无论身处何地,心系祖国和百姓的爱国情怀,将永远传承下去。
5. 展示一组描述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让学生诵读并积累。
6.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不仅是李清照的志向,也应成为每个中华儿女的人生理想。
任务六:制作书签,书写爱国情怀
1. 展示“亦、雄、项、杰”等生字,指导书写要点。
2. 在老师准备的精美小书签上,学生书写这些生字,将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入其中,写完后签上自己的名字,课后可以送给同样热爱诗词的老师或同学。
3. 总结延伸: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至今,爱国情怀从未中断,每一位爱国志士都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