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一、单选题
1.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凋亡蛋白BAX或BAK能引起线粒体外膜通透化(MOMP)的改变,造成线粒体功能损伤,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还伴随着BAX/BAK依赖的mtDNA释放到细胞质中,该过程可导致衰老细胞分泌SASP,驱动衰老相关的组织功能障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细胞中多数酶活性降低
B.细胞凋亡时,细胞内容物流出并引发炎症反应
C.组成人体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不一定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D.当BAX基因和BAK基因被敲除时,SASP的释放可能被抑制
2.下列关于水的含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细胞的代谢旺盛,自由水的含量增多
C.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D.衰老的细胞中含水量增多,使细胞裂解死亡
3.生物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一样。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B.人体的生长既要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还需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C.衰老的人体中,所有细胞均处于衰老状态
D.在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引起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4.细胞增殖和凋亡受多种蛋白调控。PI3K/AKT形成的蛋白通路在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为探究紫草素对细胞分裂和凋亡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处理食道癌细胞,通过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PI3K和AKT蛋白表达量有利于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B.根据条带2推测紫草素可能是通过抑制DNA复制而阻滞细胞增殖
C.条带1说明紫草素能促进细胞凋亡,且细胞凋亡率与紫草素浓度有关
D.紫草素具有促进食道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有望作为治疗食道癌的药物
5.研究发现,人参皂苷Rg5有较强的抗胃癌活性,能够诱导胃癌细胞发生S期阻滞并抑制其转移,其作用机制是抑制Noteh1蛋白基因的表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提高Notchl蛋白基因甲基化水平是治疗胃癌的一种思路
B.经人参皂苷Rg5处理后胃癌细胞的代谢活动整体会减弱
C.与正常细胞相比,胃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内染色质收缩
D.与正常细胞相比,胃癌细胞的端粒可能不会随细胞分裂而缩短
6.部分肺纤维化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容易受损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肺泡上皮细胞染色体端粒可能异常缩短
B.患者肺泡上皮细胞可能出现DNA损伤积累
C.患者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可能增强
D.患者肺泡上皮细胞中自由基可能增加
7.“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体的衰老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在困扰着我们。有学者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发现,基因可以影响衰老及寿限,该虫age-1单基因突变,可提高平均寿命65%,提高最大寿命110%。age-1突变型有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ge-1突变型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来减缓衰老
B.age-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调控代谢过程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只有在辐射以及有害物质入侵时才会刺激细胞产生自由基
D.衰老细胞中黑色素合成增加,老年人皮肤上会出现“老年斑”
8.生物会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细胞也如此。下列关于生物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多细胞生物各种生理功能效率的提高与细胞分化有关
C.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D.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仅通过细胞凋亡就可完成
9.如图是果蝇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甲、乙两条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黑点代表了部分基因(一个黑点代表一个基因),其中有两对基因用(A/a)、(B/b)表示,这部分基因的位置是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标记显示出来的,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均相同
B.该图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图中所示的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时,非等位基因均可以自由组合
D.该个体一定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和ab的精子
10.雄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雌雄两套生殖管道。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雌性生殖管道消失,只留下雄性生殖管道。雌性生殖管道消失的原因是( )
A.细胞分化 B.细胞衰老 C.细胞凋亡 D.细胞癌变
11.真核细胞凋亡的过程具体为:①细胞体积缩小,细胞间连接消失;②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到细胞质基质中,核膜、核仁破碎,DNA降解为小片段;③细胞膜形成小泡,最终将凋亡细胞遗骸分割包裹为几个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迅速被周围吞噬细胞吞噬。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体积缩小、细胞间连接消失,有利于与周围细胞脱离
B.真核细胞分裂与凋亡过程中都会出现核膜、核仁解体现象
C.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凋亡小体的形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12.如图表示细胞凋亡的过程,其中酶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够切割DNA形成DNA片段;酶Ⅱ为一类蛋白水解酶,能选择性地促进某些蛋白质的水解,从而造成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
C.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酶Ⅱ不能,表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13.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都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能形成各种血细胞体现出其具有全能性
B.随着细菌分裂次数增加,端粒不断缩短可能导致其衰老
C.溶酶体可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降解后再利用
D.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衰老细胞中无酪氨酸酶,无法合成黑色素
14.细胞衰老的原因中,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 )
①生物体生命活动中产生了大量自由基造成的②细胞中的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供应造成的
③细胞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大量积累所致④染色体上的端粒不断被“截短”造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酸不发生改变,蛋白质发生改变
B.细胞衰老时核质比不变或减小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衰老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二、多选题
16.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阐明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上的开拓性研究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细胞自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器被溶酶体分解属于细胞自噬
B.细胞自噬可以使细胞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C.侵入细胞的微生物及毒素的清除不属于细胞自噬
D.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参与细胞的自噬过程
17.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广泛参与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病原体侵入细胞后,细胞内蛋白酶L在无酶活性时作为支架蛋白参与形成特定的复合体,经过一系列过程,诱导细胞焦亡,最终导致该细胞炎症性坏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胎儿手的发育不是通过细胞焦亡实现的
B.细胞焦亡和细胞坏死都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
C.蛋白酶L参与细胞焦亡过程中,不发挥催化作用
D.对细胞焦亡机制的深入探索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寻找到新的靶点
18.2022年2月,《细胞发现》上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研究。研究表明,尿苷(尿嘧啶核苷)是一种能延缓人类干细胞衰老、促进多组织再生修复的关键代谢物。研究人员用注射、涂抹、口服尿苷等方式处理小鼠均可以促进多种组织器官的损伤后修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能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离不开细胞增殖
B.尿苷可作为合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原料
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端粒DNA序列逐渐缩短
D.用3H标记的尿苷饲喂动物,能在细胞质基质和内环境等部位检测到放射性
19.细胞自噬是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自稳机制。下图是细胞自噬机制的示意图,自噬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自噬体膜来自于内质网,溶酶体膜来自于高尔基体
B.自噬溶酶体和异噬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机体自身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D.营养缺乏时,细胞可以通过自噬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20.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式有多种,其中一种是细胞凋亡,主要特征是细胞收缩、染色质碎片化,最后由细胞膜包裹染色质片段及细胞器等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还有一种是坏死性凋亡,其特征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裂解释放内容物,机体通过吞噬细胞清除坏死细胞。坏死性凋亡是细胞对病毒感染的防御机制,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与坏死性凋亡均受基因控制
B.坏死性凋亡不利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C.坏死性凋亡与细胞凋亡过程均可导致内容物外溢
D.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可初步区分细胞凋亡与坏死性凋亡
三、填空题
21.细胞衰老是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最新研究显示,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它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有抑制衰老,延长寿命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人的衰老过程与组织细胞中NAD+的含量水平明显降低直接相关。通常情况下,人体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_____。NAMPT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直接经过______(细胞器)等细胞结构。
(2)细胞外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为了探究细胞衰老与NAMPT之间的关系,某科研小组选取了两组健康的小鼠,甲组小鼠注射_____补充剂,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发现甲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2.8年,乙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2.4年;且甲组小鼠的心肌细胞内检测出NAD+含量水平明显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乙组小鼠的心肌细胞内NAD+水平。
(3)通过上述探究实验,由此推测NAMPT延缓细胞衰老的可能机制是____。
22.自噬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选择性地将细胞质成分(如核酸、蛋白质和细胞器)转运到溶酶体进行大量降解的过程,也作为一种选择性系统介导特定细胞器的清除。线粒体自噬是自噬系统靶向受损的线粒体并递送至溶酶体降解的过程,有助于维持多种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回答下列问题:
(1)每种蛋白质分子都有与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独特的结构取决于蛋白质的_____和_____。若分泌蛋白形成过程折叠错误,则该过程首先发生在_____(细胞器);若蛋白质没有发生错误折叠,通常会被运输到_____(细胞器)中进行修饰加工。
(2)检测发现,溶酶体内的pH约为5,而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推测溶酶体能保持其低pH的机制可能是_____。
(3)溶酶体破裂会引发细胞自溶现象,但含有的多种水解酶并没有将溶酶体的膜水解,原因是_____(列举两点)。
(4)线粒体自噬的强弱与LC3蛋白含量成正比,与p62蛋白含量成反比。研究人员探究了细叶远志皂苷(TEN)对模型小鼠(AD)脑组织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结果如表。
组别 LC3蛋白含量 p62蛋白含量
正常对照组 0.892±0.036 0.954±0.017
(AD)模型组 1.182±0.093 1.260±0.013
TEN中剂量组 1.240±0.118 0.758±0.035
据表分析,TEN可_____(填“增加”或“减少”)脑细胞中损伤线粒体的数量,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3.有些人为了保持年轻貌美,不惜重金注射人体胎盘素。人体胎盘素的功效主要有全面激活面部休眠的成体细胞,使之转化为功能细胞;加强全身皮肤纤维母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增加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增加表皮与真皮层的厚度;全面促进新生角质层细胞的增殖与生长,加速死皮细胞的脱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衰老的细胞内水分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2)细胞衰老后细胞核变大,核膜内折,那么人体内所有细胞衰老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吗?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衰老的肝细胞和新生的肝细胞,用___________(染色剂)能将染色质染色,染色深浅的比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题干中休眠细胞相比,功能细胞内的水分___________、酶的活性___________,进而细胞代谢___________。
(5)注射人体胎盘素以后,新生角质层细胞的细胞周期将___________(填“缩短”或“延长”)。
24.细胞自噬是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主要方式和途径,通过细胞自噬可以降解多余的蛋白质、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研究发现,雷帕霉素能通过抑制mTOR的作用,诱导和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回答下列问题:
(1)mTOR对细胞的自噬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动物细胞自噬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是酸性水解酶,细胞内能参与该酸加工过程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界营养物质缺乏时,酵母菌的细胞自噬水平会显著提高,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ATG基因是控制醉母菌自噬的关键基因,若要验证雷帕霉素能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延缓酵母菌衰老,延长醉母菌的寿命,试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尔茨海默病是以记忆力缺失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点的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特征为神经元外异常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积累,你认为雷帕霉素能否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并说明理由_______。
25.脑缺血会使局部脑神经细胞缺氧受损,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骨髓基质细胞是骨髓中的一类干细胞,经诱导'可以形成心肌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干细胞疗法可实现缺血坏死神经细胞的修复和重建,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策略。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脑缺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_____(填“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根据题干信息推测,缺氧对脑细胞产生不可逆损伤的机理是_____。
(2)骨髓基质细胞经过_____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这些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一般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研究发现,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有助于因缺氧而受损的脑神经细胞(A)的供能机制的恢复,有关验证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细胞内的线粒体和ATP水平越高,说明代谢供能越旺盛。
分组 一组 二组 三组
处理方式 用含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的培养基对A进行培养 用不含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的培养基对A进行培养 用不含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的培养基对①进行培养
实验结果 A内线粒体量增加,ATP水平相对值为1.1 A内线粒体量不变,ATP水平相对值为0.7 细胞内线粒体量不变,ATP水平相对值为1.0
分析表中结果可知,表中①为_____,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对缺氧受损的脑神经细胞的恢复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细胞衰老时,水分减少使得细胞皱缩导致细胞形态改变,细胞内多数酶活性降低使得代谢减慢,A正确;B、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程序性死亡,不会引发炎症反应,B错误;C、组成人体的细胞的衰老与凋亡不一定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如婴幼儿体内存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但没有引起胎儿衰老和死亡,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凋亡蛋白BAX或BAK能引起线粒体外膜通透化(MOMP)的改变,诱导细胞凋亡,该过程可导致衰老细胞分泌SASP,所以当BAX基因和BAK基因被敲除时,SASP的释放可能被抑制,D正确。故选B。
2.答案:D
解析: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A正确;B、自由水含量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B正确;C、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细胞代谢变慢,但抗逆性增强,有利于抵抗不利的环境条件,C正确;D、衰老的细胞中含水量减少,D错误。故选D。
3.答案:C
解析: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A正确;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既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B正确;衰老的人体中,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C错误;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的情况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D正确。
4.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使用紫草素后,PI3K和AKT蛋白表达量下降,说明PI3K和AKT蛋白能促进癌细胞增殖抑制癌细胞凋亡,故提高PI3K和AKT蛋白表达量有利于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A错误;B、条带2是D1蛋白,D1蛋白是调控细胞由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紫草素处理食道癌细胞,D1蛋白的表达量降低,说明紫草素可能是通过抑制DNA复制而阻滞细胞增殖,B正确;C、条带1是胱天蛋白酶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紫草素处理食道癌细胞,紫草素的浓度越高胱天蛋白酶的表达量越高,胱天蛋白酶是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故条带1说明紫草素能促进细胞凋亡,且细胞凋亡率与紫草素浓度有关,C正确;D、由图可知,紫草素能通过调节某些蛋白的表达量来促进食道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有望作为治疗食道癌的药物,D正确。故选A。
5.答案:C
解析:A、题意显示,人参皂苷Rg5有较强的抗胃癌活性,其作用机制是抑制Noteh1蛋白基因的表达,而提高Notchl蛋白基因甲基化水平也能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进而可以为治疗胃癌提供一种思路,A正确;
B、人参皂苷Rg5有较强的抗胃癌活性,能够诱导胃癌细胞发生S期阻滞并抑制其转移,据此可推测,经人参皂苷Rg5处理后胃癌细胞的代谢活动整体会减弱,B正确;
C、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据此可知,与正常细胞相比,胃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但细胞内的染色质并不会收缩,C错误;
D、与正常细胞相比,胃癌细胞的端粒可能不会随细胞分裂而缩短,因而可以表现出无限增殖的特征,D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根据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染色体中端粒缩短,会造成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受到损伤,细胞活动渐趋异常,导致细胞衰老,A、B两项正确;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表明其线粒体功能可能减弱,C项错误;根据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引起细胞衰老,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A、根据自由基学说可知,自由基的产生可令细胞衰老,而age-1突变型可影响衰老,提高平均寿命,故age-1突变型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来减缓衰老,A正确;B、由题“age-1突变型有较强的抗氧化酶活性”可知,age-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B错误;C、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也容易产生自由基,C错误;D、衰老细胞中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头发变白,老年人的皮肤上会长出“老年斑”主要与衰老细胞中的褐色素积累有关,D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A、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因此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正确;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C、对于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C正确;D、成熟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需要通过细胞凋亡(减)、细胞增殖(增)等方式完成,D错误。故选D。
9.答案:B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初级精母细胞可知该果蝇为雄果蝇,雄果蝇中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A错误:B、由图可知,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荧光点,说明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故此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图中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C错误:D、甲乙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若发生了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则可形成AB、ab的精子,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A、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题中现象为细胞凋亡,C错误;B、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阶段,表现为细胞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和适应的能力降低,细胞衰老是生理活动和功能不可逆的衰退过程,B错误;C、雄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雌雄两套生殖管道,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雌性生殖管道消失,只留下雄性生殖管道,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这个过程叫作细胞凋亡,C正确;D、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变为激活状态,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D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由题意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体积缩小、细胞间连接消失,有利于与周围细胞脱离,A正确;B、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核膜、核仁解体现象,但无丝分裂中不会出现,B错误;C、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如凋亡基因的表达),C正确;D、细胞膜形成小泡,最终将凋亡细胞遗骸分割包裹为几个凋亡小体凋亡小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凋亡诱导因子与膜受体结合是通过膜表面的糖蛋白进行的,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B、死亡信号发挥作用后,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将有新型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B正确;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时,利用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C错误;D、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故酶Ⅰ能切割DNA分子而酶Ⅱ不能,D正确。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造血干细胞能形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其具有全能性,因为全能性指的是能够发育成各种组织细胞或完整个体的能力,A错误;B、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染色体,因而不含有端粒,因为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B错误;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中的酶仓库,可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降解后再利用,C正确;D、老年人头发变白是因为衰老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下降,导致合成黑色素减少引起的,D错误。故选C。
14.答案:B
解析:关于衰老机制的研究,目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生物体生命活动中产生了大量自由基造成的)和端粒学说(染色体上的端粒不断被“截短”造成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过程中,DNA不变,但mRNA发生改变,蛋白质也发生改变,A错误;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因此核质比增大,B错误;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衰老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正确;D、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
16.答案:CD
解析:A、细胞自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衰老细胞器被溶酶体分解属于细胞自噬,A正确; B、通过细胞自噬可以将大分子降解产生新的可以利用的物质,使细胞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正确;C、细胞自噬可清除侵入细胞的微生物及毒素,C错误;D、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水解酶合成在核糖体上,D错误。
故选CD。
17.答案:ACD
解析:A、胎儿手的发育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正确;
B、细胞坏死是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B错误;
C、蛋白酶L在无酶活性时参与细胞焦亡,故在此过程中不发挥催化作用,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病原体侵入细胞后,细胞内蛋白酶L在无酶活性时作为支架蛋白参与形成特定的复合体,经过一系列过程,诱导细胞焦亡,最终导致该细胞炎症性坏死,所以对细胞焦亡机制的深入探索可以为疾病的治疗寻找到新的靶点,D正确。
故选ACD。
18.答案:ABD
解析:A、通过细胞增殖增加多功能干细胞的数量,再进行分化,A正确;B、尿苷由尿嘧啶和核糖组成,尿苷可作为合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原料,B正确;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端粒DNA序列逐渐缩短,C错误;D、3H标记的尿苷是合成RNA的组成成分,凡是有RNA出现就有尿苷,就有放射性,因此可能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核、内环境中检测到放射性,D正确。
19.答案:AD
解析:A、据图分析,自噬前体来自内质网,溶酶体来自高尔基体,图中过程存在生物膜的分离和融合,充分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B、异噬溶酶体和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C、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也能分解自身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错误;D、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可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D正确。故选AD。
20.答案:BC
解析:A、由题意可知,细胞凋亡与坏死性凋亡都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所以细胞凋亡与坏死性凋亡均受基因控制,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坏死性凋亡是细胞对病毒感染的防御机制,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所以坏死性凋亡利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B错误;
C、由题意可知,细胞凋亡形成凋亡小体,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所以细胞凋亡一般不会导致内容物外溢,坏死性凋亡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裂解释放内容物,会导致内容物外溢,C错误;
D、由题意可知,细胞凋亡主要特征是细胞收缩、染色质碎片化,坏死性凋亡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裂解释放内容物,所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可初步区分细胞凋亡与坏死性凋亡,D正确,故选BC。
21.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NAMPT;高于
(3)NAMPT通过促进NAD+的合成来延缓细胞衰老
解析:(1)通常情况下,哺乳动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可通过有氧呼吸将NAD+转化成NADHONAMPT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故NAMPT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直接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结构。
(2)为探究细胞衰老与NAMPT之间的关系,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NAMPT,因变量为小鼠的平均寿命,该实验步骤为:选取两组健康的小鼠,甲组注射NAMPT补充剂,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发现甲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2.8年,乙组小鼠的平均寿命约为2.4年,由题意“人的衰老过程与组织细胞中NAD+的含量水平明显降低直接相关”可知,NAD+能够延缓衰老,故甲组小鼠的心肌细胞内检测出NAD+含量水平明显高于乙组小鼠的心肌细胞内NAD+水平。
(3)甲组小鼠的心肌细胞检测出了高水平的NAD+,则能推断出NAD+的含量会影响细胞的衰老,而细胞外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由此推测NAMPT延缓细胞衰老的机制是NAMPT通过促进NAD+的合成来延缓细胞衰老。
22.答案:(1)特定的氨基酸序列;特定的空间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
(2)溶酶体膜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可以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胞质中的氢离子泵入到溶酶体中,以维持溶酶体内的低pH值状态
(3)溶酶体膜的成分被修饰,使得酶难以发挥作用;溶酶体膜可能因为所带电荷或特定基团的作用而能使酶远离自身
(4)减少;TEN处理后,脑细胞中LC3蛋白含量上升,p62蛋白含量下降,导致损伤线粒体的自噬增强,数量减少
解析:(1)每种蛋白质分子都有与功能相适应的独特结构,独特的结构取决于蛋白质的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和特定的空间结构。分泌蛋白质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胞吐)→细胞外,若分泌蛋白形成过程折叠错误,则该过程首先发生在内质网,若蛋白质没有发生错误折叠,通常会被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行修饰加工。
(2)溶酶体内的pH约为5,而细胞质基质的pH约为7,推测溶酶体能保持其低pH的机制可能是溶酶体膜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转运蛋白,可以利用ATP水解的能量将胞质中的氢离子泵入到溶酶体中,以维持溶酶体内的低pH值状态。
(3)溶酶体破裂会引发细胞自溶现象,但含有的多种水解酶并没有将溶酶体的膜水解,原因是溶酶体膜的成分被修饰,使得酶难以发挥作用;溶酶体膜可能因为所带电荷或特定基团的作用而能使酶远离自身。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TEN可减少脑细胞中损伤线粒体的数量,判断的依据是TEN处理后,脑细胞中LC3蛋白含量上升,p62蛋白含量下降,导致损伤线粒体的自噬增强,数量减少。
23.答案:(1)减少
(2)不是;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3)醋酸洋红液或甲紫溶液;衰老的肝细胞核染色较深
(4)多;强;旺盛
(5)缩短
解析:(1)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减慢。
(2)细胞衰老后一般细胞核变大,核膜内折,但哺乳动物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上述现象。
(3)细胞中的染色质可被醋酸洋红液或甲紫溶液染成深色。由于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所以衰老的肝细胞核较新生的肝细胞核染色深。
(4)与题干中休眠细胞相比,功能细胞的代谢旺盛,因为功能细胞内的水分多、酶的活性强。
(5)胎盘素能全面促进新生角质层细胞的增殖与生长,因此注射人体胎盘素以后,新生的角质层细胞的细胞周期将缩短。
24.答案:(1)抑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2)细胞通过自噬降解多余的蛋白质、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为小分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用雷帕霉素分别处理ATG基因缺陷的酵母菌和野生型酵母菌,发现ATG基因缺陷的酵母菌的寿命明显短于野生型酵母菌
(3)能,雷帕霉素能提高细胞自噬水平,及时降解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从而避免异常蛋白的积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
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雷帕霉素能通过抑制mTOR的作用,诱导和促进细胞自噬的发生,即mTOR的作用被抑制时会促进自噬的发生,因此mTOR对细胞自噬具有抑制作用。动物细胞参与溶酶体中水解酶加工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2)外界营养物质缺乏时,酵母菌的细胞自噬水平会显著提高,其意义在于细胞通过自噬降解多余的蛋白质、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为小分子物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雷帕霉素能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延缓酵母菌衰老,因此可以用雷帕霉素处理ATG基因缺陷的酵母菌,ATG基因缺陷的酵母菌不能发生细胞自噬,此时雷帕霉素将失去作用,因此不能延长其寿命。
(3)根据题意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为神经元外异常的β一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积累,雷帕霉素能提高细胞自噬水平,及时降解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从而避免异常蛋白的积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
25.答案:(1)细胞坏死;缺氧导致脑神经细胞的有氧呼吸受阻,无法为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且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若大量积累,对脑神经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2)增殖和分化(细胞分化);相同
(3)正常脑神经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转移到了因缺氧而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增加这些脑神经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促进细胞有氧呼吸,修复损伤的脑神经细胞的供能机制(合理即可)
解析:(1)细胞调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脑缺血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缺氧导致脑神经细胞的有氧呼吸受阻,无法为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同时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高浓度的乳酸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2)骨髓基质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可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得到的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一般相同。
(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有助于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A)的供能机制的修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基中是否有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由此可知,第3组为正常对照组,则培养的①应该是正常脑神经细胞,用于判断另外两组中细胞的代谢水平是否达到了正常。第3组的ATP水平属于正常水平,则第1组神经细胞内ATP水平略高于正常水平;第2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对缺氧受损脑神经细胞的恢复作用的机理可能是:骨髓基质细胞的线粒体转移到了因缺氧而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增加缺氧损伤的脑神经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促进细胞有氧呼吸,修复受损的脑神经细胞的供能机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