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知识填空与质量调研卷一、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 的。2、地球上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被海洋分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而海洋则连成一片。 占地球表面面积大, 占地球表面面积小。3、我国地形 呈阶梯状分布,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4、按照起伏高低和形态不同,陆地地形分为 、 、 、 和 等。利用画图的形式描述各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 海拔 特点海拔在10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海拔,在500米以上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海拔在500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海拔较低 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5、地形名称 观察到的地形特点 主要形成原因1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 岩层弯曲呈波状2长白山天池 巨形伞装的高山湖泊3敦煌的雅丹地貌 高低不同、造型奇特、千奇百怪的土丘4黄土高原的沟壑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一个个由河道分割的小岛地球 和 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地球地形地貌不断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 、 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 和 对地球表面的改变。世界地形图中我们发现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不同的颜色表示着不同的地势高低。如 表示海洋, 表示平原, 表示低山和丘陵, 表示山地和高原,还有些地形图会用 或 表示积雪和冰川。二、地球的结构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 、 、 三个圈层。三个圈层中, 最薄。(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3)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主要由铁、镍组成,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 、 和 三大类。(1)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 。如: 、 、 。(2)由泥、砂、岩石碎屑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叫 。如: 、 、 。沉积岩里常有 ——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3)岩石被深埋于地下,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 。如: 、 。4、地壳在不断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 。三、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将一次性塑料饭盒,从中间剪开,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将土和成泥后,把它铺在小盒上。等泥变干后,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当用力向中间挤压,中间会形成 。当用力向两边拉扯,中间会 。2、以上是一个 实验,泥土代表的是 ,手挤压或拉扯的力表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岩层受到力的作用相互挤压会弯曲变形,如果这个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断裂,形成 。3、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所以地震多发生在地球的 圈层。震时地下出来轰鸣声,吊灯在晃动,房屋在摇晃。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1)地震后,房屋 ,道路 ,人员 ,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 、 ,铁轨也 。(3)地震会使 ,阻塞河道,形成 ,如汶川地震后的唐家山。。5、列举至少三条地震时的自救措施四、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 产生的,是地球 部力量的表现形式。2、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地壳下的岩浆在 的作用,伴随大量 冲破 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所以火山活动与 和 运动有关。3、火山喷发时形成裂缝、熔岩喷出、形成充满泡沫的 ,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如:长白山天池是一个 ;叙尔特塞是一个 。4、做模拟实验证实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土豆泥代表 、番茄酱代表 ,酒精灯代表地壳深处的高温,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 加热。5、列举你知道的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释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火山喷发对自然环境也有一些积极影响,比如: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家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人员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石是筑路的好材料。五、风的作用1、地球表面的 对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例如空气流动形成的 。2、用砂纸打磨岩石,模拟的是 对岩石不断磨蚀的过程。我们发现打磨后的岩石表面留下了划痕,且有碎屑掉落,说明风的作用会让岩石发生变化,这属于风的 作用,如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成。3、大风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 ,这是风的 作用。4、被带走的沙子在风速度减小时 下来,日积月累就行形成了 ,这是风的 作用。5、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貌属于风成地貌,戈壁、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属于 地貌,沙漠属于 地貌。6、风蚀多在 、 或 的条件下发生。六、水的作用1、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 。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降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1)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地表被 的开始。(2)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带走了泥沙,并汇聚到一起形成径流。(3)泥沙被雨水冲走,土地上留下很多 。(4)雨水因携带泥沙而变得浑浊,当水流平缓时,水中的泥沙又会 在地面上。(5)地表的坡度、植物覆盖、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雨水对地表侵蚀的快慢3、制作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用喷壶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1)在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的是 。(2)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为了 。(3)土壤和带颜色的沙子被雨水带走,堆积在山丘底部,山丘表面留下 。(4)这个实验说明降雨会 土地,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4、乾坤湾的两岸一面为凹岸,一面为凸岸:凹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凸岸一侧是平缓的河滩。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主要是由于河流的 作用。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因为河流入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使得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形成锥形的堆积地貌,主要是河水的 作用造成的。6、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就是千万年来,由长江河水带来的 而形成的。7、水在改变地表样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降雨会 土地,造成 ;河流的 和 作用会形成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8、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河道总是弯曲的。岸侵蚀, 岸堆积。(当河水流过河湾时,河水由于惯性会偏向凹岸,进入单向环流状态,河水及其中裹挟的碎屑断冲击凹岸使得凹岸不断后退。被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较粗的沉积在河床底部,较细的则由环流的底流带至凸岸沉积下来因此凸岸不断前伸。随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发展,河床会越来越弯曲。)七、总结我们的认识1、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力可归结为隆起和沉降的对立统一。外力作用可归结为侵蚀和沉积的对立统一。内里外里相互争斗彼此消长的过程就是地表形态发展和演化的过程。2、火山、地震是来自地球 的运动,它们对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猛烈的、突然的,可以在瞬间使地形地貌发生较大的改变;风和水的作用则是来自地球 的力量,这种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塑造是 的、短时间内不易察觉的。3、长江三角洲就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地壳不断抬升、流水不断侵蚀切割形成的。4、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这种现象叫做 。5、探索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一)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被覆盖,一个没有植被覆盖。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山丘从山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山丘的影响。对比两个山丘“降雨”前后的变化。这个实验及运用了模拟,又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实验时两边的地形是一样的,还要确保降雨的高度和水量都要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我们发现有植被覆盖的土地“降雨”后变化不大; 的土地侵蚀比较严重,塑料盒的另一端泥土比较多。通过实验我们知道: 影响土地侵蚀程度, 时不容易被侵蚀。(二)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均没有植被覆盖,用高度不同的木块使土地的坡度不同,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山丘从山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山丘的影响。对比两个山丘“降雨”前后的变化。(1)在两次实验中,要用喷壶从 相同 的高度“降雨”,同时还要保证“降雨”量是 相同 的。(2)通过对比透明杯中的 泥沙 多少,分析土地坡面的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降雨”时,原本平整的土地被“雨水”冲出了一条条“小河”,一些泥土被“河水”带着往前冲,后又“堆积”起来,堆积泥沙最多是“河流”的 。(“上游”中游”或“下游”)(4)通过实验的现象,我们的结论是土地的坡度 越容易被侵蚀,土地的坡度越 越不易被侵蚀。(三)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坡度相同,均没有植被覆盖。一个用小嘴喷壶,一个用大嘴喷壶,分别对两个山丘从山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山丘的影响。对比两个山丘“降雨”前后的变化。这个模拟实验探究的是 与土地侵蚀的关系。我们发现降雨量越 ,土地侵蚀也严重。通过以上三个模拟实验我们知道,影响地面流水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 、 等。6、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这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通过学习请列举至少三条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一、选择题(20分)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是因为( )形成的。A.风力的侵蚀 B.流水的侵蚀 C.地壳的运动2.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当地的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类化石,这说明( )。A.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变迁为陆地B.远古人类把贝壳带上高原C.长有贝壳类生物原来是生活在高原上的,后来才到水中生活3.黄河入海口的沙洲、黄土高原上的沟壑的形成都受到了__________的影响。A.风 B.水 C.地震4.下列岩石都属于岩浆岩的一组是( )。A.大理石、板岩、砾岩 B.玄武岩、砂岩、页岩 C.玄武岩、浮石、花岗岩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很多外部因素也能改变地形地貌,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现象是( )。A.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B.唐山大地震 C.敦煌的雅丹地貌6.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A.西高东低 B.西低东高 C.全部是高原7.小明在西藏某地旅游时,导游告诉他: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小明的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这里曾发生了海陆变迁的地形变化B.远古人类曾把贝壳带上高原C.贝壳原来生活在高山上、后来环境巨变,才退到水中生活8.如果把鸡蛋比作地球模型,那么蛋白相当于地球内部的( )。A.地壳 B.地幔 C.地核9.万一发生地震,下列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B.跑到窗边大声呼救,等别人救助C.如果来不及跑到屋外,就尽量躲藏在靠近角落的地方10.在实验演示区,安安看到工作人员把橡皮泥铺平在盒子里,然后双手用力向内挤压橡皮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工作人员在模拟地壳岩层受到拉伸的力量B.安安可能会看到“地面”隆起,断裂C.地震后,地球表面一定会出现峡谷二、填空题(11分)11.由岩石根据成因可以分( )、( )和( )三大类。12.龙龙和华华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以探究降水过程中水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在此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改变的条件是 。13.雨水会逐渐汇集成河流,河流对河岸侵蚀的过程中,在 侵蚀比较严重,在 泥沙容易沉积下来。(选填上游、中游或下游)14. 是地震发生的原因; 是火山喷发的原因。15.橘子洲沿岸有很多小沙洲,主要是泥沙的( )作用形成的。三、判断题(10分)16.新疆吐鲁番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该处地形属于盆地。( )17.遇到地震次生灾害发生时,要冷静判断,往垂直于山体泥石流的左右方向跑。( )18.人类已经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时间和地点。( )19.土地被侵蚀是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造成的,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会造成土地被侵蚀。( )20.地球的内部,越接近地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1.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 )22.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所以火山喷发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23.火山喷发与地震都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 )24.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25.在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时,我们常采用实地观察的方法。( )四、连线题(5分)26.连一连各种地形的特征。盆地 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山地 坡度缓和,连绵起伏多高原 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平原 地势较高,陡峭起伏丘陵 面积广大,海拔高五、简答题(10分)27.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至少写出两点)28.地震发生时我们在教室该如何自救?六、实验题(22分)29.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1)实验预测①猜测1:( )。②猜测2:( )。(2)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等。(3)实验方法:①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 ( ),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 )。②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③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 ( )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的现象。(4)实验注意事项①倒入小洞内的番茄酱要进行适当的( ),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②用来封住洞口的一层土豆泥要( ),这样有助于番茄酱的喷发。③在做本次实验时,小组成员需要佩戴好( ),距离实验材料要远一些,以免番茄酱飞溅出来。④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注意按照步骤操作,时刻注意安全。(5)实验现象通过加热,密封在“火山”内部的“岩浆”不断上涌,最后冒着热气,并伴随着大量气泡,从薄弱的火山口喷涌而出。(6)实验结论火山喷发的成因是( )。地球内部充满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 )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而造成火山喷发。小明为了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取两个盘子,两个盘中分别做好小山丘模型,一个没有植物覆盖,另一个有植物覆盖,其他条件相同。②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30.这是一个_____实验。A.对比 B.模拟 C.既有对比又有模拟31.在实验过程中,酒水模拟______。A.洪水 B.降雨 C.河流32.上述实验方案中两个组不同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A.小山丘地形 B.酒水量的多少 C.植物覆盖情况33.在“雨水”对地表的侵蚀过程中,______很容易被径流带走。A.黏土和细沙 B.植被 C.石块34.科学小组判断土地侵蚀程度的依据是____。A.植物是否长高 B.土壤是否变潮 C.雨水带走的泥沙量35.本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侵蚀严重。说明______。A.有无植物覆盖与土地侵蚀程度无关B.有植物覆盖的土地易发生水土流失C.植物对土地有保护作用36.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行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是_____。A.减小土地的坡度 B.多植树造林 C.减少水量七、综合题(22分)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271.08万平方千米,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普查数据相比,减少23.83万平方千米,总体减幅为8.08%,流失面积以平均每年近3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减少。我国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生态环境整体进一步向好态势发展。37.由此材料可以看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A.呈上升趋势 B.呈下降趋势 C.保持不变38.如果要研究植被覆盖对侵蚀的影响,可以选择的实验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39.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0.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国政府决定严禁砍伐长江等河流上游的天然林木,几万林业工人由伐木者变为育林者,这么做主要是为了( )。A.改善大气质量 B.改善植被结构,防水土流失 C.改善水质41.作为小学生,为防治水土流失能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三条资料一:2023年01月30日07时49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震中位于无人区,但周边市县震感强烈。资料二:1951年5月,新疆于田以南昆仑山中部有一座火山爆发,当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岩块飞腾,轰鸣如雷,整整持续了好几个昼夜,堆起了一座145米高的锥状体。42.小科模拟沙雅县的地震,将土、水和成泥,并将它铺在有塑料薄膜的小盒中,等泥变干后,将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挤压,模拟地壳板块碰撞,形成 。43.下图是新疆阿克苏沙雅县荒漠戈壁区域的岩石。这种岩石形成的原因是 。44.关于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风沙和地震对地球表面的作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风沙对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没有作用B.地震对地球表面地形的改变是剧烈的C.风沙和地震都可以塑造地球表面地形45.小科同学使用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等材料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小科实验操作时,不需要佩戴护目镜B.自“山顶”向下挖一个小洞是为了模拟岩层裂缝C.酒精灯加热是为了模拟太阳长期照射46.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A.用酒精灯加热时,使用石棉网,火山喷发效果更好B.加热一段时间后,“岩浆”冒着气泡从火山口溢出或喷涌出来C.火山喷发时,涌出的“岩浆”覆盖范围非常小47.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 (请写出一条)2.1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2、地球上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被海洋分开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而海洋则连成一片。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大,陆地占地球表面面积小。3、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4、按照起伏高低和形态不同,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利用画图的形式描述各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 海拔 特点高原 海拔在10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 海拔,在500米以上 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 无一定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丘陵 海拔在500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大,山顶浑圆,山坡坡度不大平原 海拔较低 地势起伏很小,宽广平坦5、地形名称 观察到的地形特点 主要形成原因1香港地质公园弯曲的岩层 岩层弯曲呈波状 地震(岩层收到挤压)2长白山天池 巨形伞装的高山湖泊 火山喷发3敦煌的雅丹地貌 高低不同、造型奇特、千奇百怪的土丘 风的作用(风力侵蚀)4黄土高原的沟壑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的作用(流水侵蚀)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 一个个由河道分割的小岛 水的作用(流水沉积)6、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地球地形地貌不断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7、世界地形图中我们发现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势高低。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和丘陵,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还有些地形图会用白色或淡紫色表示积雪和冰川。2.2地球的结构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三个圈层中,地壳最薄。(1)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厚度各处不一样。(2)地幔,位于地壳以下地核之上,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顶部和地壳一起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是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3)地核,是地球内部构造的中心圈层,是地幔以下到地球中心的部分,主要由铁、镍组成,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1)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2)由泥、砂、岩石碎屑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沉积岩里常有化石——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3)地表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4、地壳在不断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2.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将一次性塑料饭盒,从中间剪开,将小盒的两半拼接起来,在上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将土和成泥后,把它铺在小盒上。等泥变干后,将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或挤压。 当用力向中间挤压,中间会形成凸起。当用力向两边拉扯,中间会断裂。2、以上是一个模拟实验,泥土代表的是岩层,手挤压或拉扯的力表示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岩层受到力的作用相互挤压会弯曲变形,如果这个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断裂,形成地震。3、地震的成因:地壳在不断运动,当地下的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等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所以地震多发生在地球的 地壳 圈层。震时地下出来轰鸣声,吊灯在晃动,房屋在摇晃。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剧烈的:(1)地震后,房屋倒塌,道路损毁,人员伤亡,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2)地震会使地面出现裂缝、塌陷,铁轨也扭曲变形。(3)地震会使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如汶川地震后的唐家山。。5、列举至少三条地震时的自救措施在一楼时迅速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在楼层高的地方,躲到坚固的家具下,双手抱头;远离门窗,不乘坐电梯;被困时冷静等待,保持体力,利用敲击声等待救援。2.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1、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是地球内部力量的表现形式。2、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地壳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伴随大量气体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所以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3、火山喷发时形成裂缝、熔岩喷出、形成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如:长白山天池是一个火山口湖;叙尔特塞是一个火山岛。4、做模拟实验证实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土豆泥代表地壳、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代表地壳深处的高温,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5、列举你知道的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释放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火山喷发对自然环境也有一些积极影响,比如: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家长得更好;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人员被人们利用;火山灰和火山岩石是筑路的好材料。2.5风的作用1、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对地形发生着缓慢的作用,例如空气流动形成的风。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2、用砂纸打磨岩石,模拟的是风卷起沙子对岩石不断磨蚀的过程。我们发现打磨后的岩石表面留下了划痕,且有碎屑掉落,说明风的作用会让岩石发生变化,这属于风的侵蚀作用,如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成。3、大风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这是风的搬运作用。4、被带走的沙子在风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行形成了沙漠,这是风的堆积作用。5、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貌属于风成地貌,戈壁、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属于风蚀性地貌,沙漠属于堆积型地貌。6、风蚀多在大风频繁、天气干燥或缺少植被的条件下发生。2.6水的作用1、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都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2、降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1)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地表被侵蚀的开始。(2)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带走了泥沙,并汇聚到一起形成径流。(3)泥沙被雨水冲走,土地上留下很多沟壑(4)雨水因携带泥沙而变得浑浊,当水流平缓时,水中的泥沙又会沉积在地面上。(5)地表的坡度、植物覆盖、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雨水对地表侵蚀的快慢3、制作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用喷壶喷洒小山丘的顶部,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比较“降雨”前后小山丘发生的变化。(1)在实验中,用喷壶喷水模拟的是降雨。(2)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为了便于观察现象。(3)土壤和带颜色的沙子被雨水带走,堆积在山丘底部,山丘表面留下小细沟。(4)这个实验说明降雨会侵蚀土地,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4、乾坤湾的两岸一面为凹岸,一面为凸岸:凹岸一侧有悬崖,地形险峻;凸岸一侧是平缓的河滩。形成这样的地形特点主要是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5、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因为河流入海时流速急剧降低,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弱甚至消失,使得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形成锥形的堆积地貌,主要是河水的沉积作用造成的。6、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就是千万年来,由长江河水带来的泥沙堆积而形成的。7、水在改变地表样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降雨会侵蚀土地,造成水土流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形成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8、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河道总是弯曲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当河水流过河湾时,河水由于惯性会偏向凹岸,进入单向环流状态,河水及其中裹挟的碎屑断冲击凹岸使得凹岸不断后退。被侵蚀下来的碎屑物质,较粗的沉积在河床底部,较细的则由环流的底流带至凸岸沉积下来因此凸岸不断前伸。随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发展,河床会越来越弯曲。)2.7总结我们的认识1、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力可归结为隆起和沉降的对立统一。外力作用可归结为侵蚀和沉积的对立统一。内里外里相互争斗彼此消长的过程就是地表形态发展和演化的过程。2、火山、地震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运动,它们对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猛烈的、突然的,可以在瞬间使地形地貌发生较大的改变;风和水的作用则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这种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塑造是缓慢的、短时间内不易察觉的。3、长江三角洲就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地壳不断抬升、流水不断侵蚀切割形成的。4、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这种现象叫做侵蚀。5、探索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一)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一个有植被覆盖,一个没有植被覆盖。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山丘从山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山丘的影响。对比两个山丘“降雨”前后的变化。这个实验及运用了模拟,又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实验时两边的地形是一样的,还要确保降雨的高度和水量都要相同。不同的条件是有无植物覆盖。我们发现有植被覆盖的土地“降雨”后变化不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侵蚀比较严重,塑料盒的另一端泥土比较多。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植物覆盖影响土地侵蚀程度,有植物覆盖时不容易被侵蚀。(二)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均没有植被覆盖,用高度不同的木块使土地的坡度不同,用喷壶分别对两个山丘从山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山丘的影响。对比两个山丘“降雨”前后的变化。(1)在两次实验中,要用喷壶从 相同 的高度“降雨”,同时还要保证“降雨”量是 相同 的。(2)通过对比透明杯中的 泥沙 多少,分析土地坡面的的大小对侵蚀的影响。(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降雨”时,原本平整的土地被“雨水”冲出了一条条“小河”,一些泥土被“河水”带着往前冲,后又“堆积”起来,堆积泥沙最多是“河流”的 下游 。(“上游”中游”或“下游”)(4)通过实验的现象,我们的结论是土地的坡度 大越容易被侵蚀,土地的坡度越 小 越不易被侵蚀。(三)动手制作两个小山丘模型,坡度相同,均没有植被覆盖。一个用小嘴喷壶,一个用大嘴喷壶,分别对两个山丘从山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山丘的影响。对比两个山丘“降雨”前后的变化。这个模拟实验探究的是降水量与土地侵蚀的关系。我们发现降雨量越大,土地侵蚀也严重。通过以上三个模拟实验我们知道,影响地面流水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植物覆盖、坡度大小、降水量等。6、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这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通过学习请列举至少三条减少水土流失的方法: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不乱砍滥伐,破坏植被;科学合理开垦土地;退耕还林、退牧还林等参考答案:1.B2.A3.B4.C5.C6.A7.A8.B9.B10.B11.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12. 土地的坡度 降雨量的大小 植被覆盖13. 上游 下游14.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15.堆积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如影响气候。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影响。破环环境。火山灰和暴雨结合会形成泥石流等。引发海啸,海底火山喷发会引发大海啸,对海岸居民造成威胁等。28.在教室内遇到地震时,切勿慌乱拥挤盲目逃生,能逃离室内的要尽量快速逃到室外,逃至开阔处。不能逃离的应就地蹲在课桌或讲桌下,远离玻璃窗,保护自己免受伤害。29. 地壳内部太热导致火山喷发 地震引起火山喷发 土豆泥 小洞 酒精灯 稀释 薄一些 护目镜 地壳不断运动 岩浆30.A 31.B 32.C 33.A 34.C 35.C 36.B37.B 38.C 39.植被覆盖可以减缓降雨对土地的侵蚀 40.B 41.①尽可能少用一次性木筷。②植树造林。③爱护花草树木。42.地震 43.风化作用 44.A 45.B 46.B 47.烧毁森林、房屋,污染空气知识填空单元检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