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5年高考总复习 思想政治 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配套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原创]2025年高考总复习 思想政治 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配套课件]

资源简介

(共65张PPT)
第四部分 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必修第四册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部精神现象
引领风尚
博大精深
族共同体意识
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造性转化
中华民
爱国主义
精神特征
精神火炬
[提纲挈领]
理解 1 个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掌握 1 个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明确 2 个态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了解 2 个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知道 2 个内涵: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理清 4 个功能:文化的功能。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1.什么是文化?
(1)含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
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
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
内容。
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现象,要把握三点
一看是否属于人类社会的三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
二看是不是精神活动或精神产品;三看是不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
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2)本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
称为文化。
(3)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
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正确看待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作用
①区分决定作用与反作用: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
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作用是第一位
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混淆。
②辩证看待“决定作用”: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
化,不代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和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
的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
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4)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
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5)文化与文明
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
程中,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
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
素,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它是指文化的
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它是一个褒义概念。
(6)载体: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
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功能 具体内容
引领风尚 文化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
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教育人民 文化可以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服务社会 文化可以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
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全面理解文化的功能
功能 具体内容
推动发展 文化可以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
作用
是民族的血脉
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
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续表)
【正误澄清】
1.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知识。(
)
[答案]× 纠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
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
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明具有引领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
全民族的文明素养的功能。(
)
[答案]× 纠正: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
推动发展的功能。
考向一 文化的内涵
[典例 1](2021 年河北卷)杆秤曾是中国的主要度量工具之一。
秤杆上标志起算点(重量为零)的星叫定盘星,是确定其他刻度的基
础。定准定盘星是做好杆秤的关键,相当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
子”。秤杆上的绳纽叫秤毫。之所以称其为秤毫,是提醒人们:
在交易时,要明察秋毫,不能粗心大意;要正心诚意,不能缺斤
少两。下列选项与材料主旨一致的是(
)
①杆秤设计的目的是彰显诚信的价值观念
②公平公正是为
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③日用器物蕴含着一定的文化观念
④传统
文化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②③正确,杆秤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公平公正的为人处
世原则,也表明日用器物蕴含着文化观念。①错误,杆秤设计的
目的是称重,不是彰显诚信的价值观念。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
体现传统文化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答案:C
[拓展练 1]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浓缩在一幅幅壁画中,是藏族传
统文化特有的形态。古人借此记录历史,期冀恒久传世。从藏族
起源说到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迎请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公
主……按时间顺序、以连环图形绘制的壁画,可谓是一半泥土、
一半匠心,装点了佛堂,铭刻了历史。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
②壁画是中华文化延续的
源头活水
③历史借助文化载体跨越了时空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
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材料主要说明了藏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没有涉及文
化对人的影响,①不符合题意。壁画仅仅是中华文化延续的一种
形式,不能说是源头活水,②错误。藏族传统文化将重大的历史
事件浓缩在一幅幅壁画中,古人借此记录历史,期冀恒久传世,
体现了历史借助文化载体跨越了时空,③符合题意。藏族壁画从
藏族起源说到松赞干布统一高原,迎请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文成
公主,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符合题意。
考向二 文化的功能
[典例 2](2023 年北京卷)大象跑、蘑菇跑、小怪兽跑……这些
有趣的名字其实是热门跑步线路。在天坛公园,跑步者沿着特定
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图上就会逐渐出现一只
吉祥的“大象”,引来众多跑步者“打卡”。这一现象说明(
)
①体育运动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
②不同文化资
源的融通可以丰富精神文化供给
③经济对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具有支配作用 ④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点拨:跑步者沿特定线路奔跑于古建筑之间,应用程序轨迹
图上就会呈现出“大象”,引来众人“打卡”,体现了体育运动可
以借助科技手段增加文化意蕴,①正确。体育和科技的融通丰富
了文化供给,满足人们文化需求,②正确。经济是基础,经济决
定文化,材料未体现经济对文化的支配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材
料未涉及传统文化,且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商业贸易、教育、人口
迁徙等,“体育运动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说法错误,
④排除。
答案:A
[拓展练 2](2021 年浙江 6 月选考)春节档电影回归大银幕、博
物馆展览持续上新、剧院舞台好戏不断……各地异彩纷呈的文化
活动驱散了就地过年的万千游子内心的寂寞与焦躁,让他们体会
到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由此可见,文化(
)
①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②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④能转变人们的情感认
③能让人产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同和行为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①③正确,材料强调各地异彩纷呈的文化活动驱散
了就地过年的万千游子内心的寂寞与焦躁,让他们体会到了“此
心安处是吾乡”,表明文化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能让人产
生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
对经济发展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人们的
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的转变。
考点二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1.概况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
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
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
发展起来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
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
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
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人文精神包
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4)影响
①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
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
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
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
化。
③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
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
厚的文化软实力。
2.当代价值
(1)正确态度
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
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
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2)当代价值
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
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
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
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
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
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
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
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
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
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误澄清】
1.中华传统文化只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
来的。(
)
[答案]× 纠正: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
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
中发展起来的。
2.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
稳定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
[答案]× 纠正: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
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传统习俗、传统思想、传统
)
文艺等。(
[答案]×
纠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
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4.中华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
的价值观。( )
[答案]×
纠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
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考向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典例 1](2023 年广东卷)“物勒工名”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的
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勒刻在器
物上面,便于管理者检验与追责,“以考其诚”。久而久之,诚信
敬业、精益求精的制度要求就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
了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与传承。“物勒工名”(
)
①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②可为现代工匠精神
的培育提供借鉴
③以满足民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
④体现
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拨:社会实践是传统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根源,①错
误。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物勒工名” 以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
需求为导向,③错误。“物勒工名”蕴含的诚信敬业、精益求精
的制度要求内化为工匠的自觉意识,从而推动了传统工匠精神的
形成与传承,这说明“物勒工名”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
心思想理念,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借鉴,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D
[拓展练 1]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何以中国”特展上,130 余
件精美文物精彩亮相。古滇国青铜器牛虎铜案受中原青铜技术影
响,又融入当地艺术风格,其生动性与中原大多数青铜器的规范
性形成鲜明反差;辽代鹿衔草纹鎏金银马饰具在表现游牧民族艺
术风格的同时,继承并发扬了中原地区传统图案特色。由此可见
(
)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在长期交流中,既相互借鉴,又保持各自
特色
富色彩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
④中华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
精神支柱
现时代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古滇国青铜器艺术与中原青铜技术相融合,辽代游
牧民族艺术风格继承并发扬中原地区传统图案特色,这说明中华
各民族文化在长期交流中,既相互借鉴,又保持各自特色,也说
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①②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时代性,④不符合题意。
考向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典例 2](2023 年山东卷)月亮门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开设在院墙
上的圆弧形洞门,因其形如一轮满月而得名。月亮门通常与云墙
配合使用,在波浪形的云墙上开设门洞,看上去如同月亮在云间
穿行。由于寓意美好且形态优美,月亮门的营造案例远传海外。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月亮门与云墙给人美的享受是主体活动对客体的积极意义
②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
③月
亮门的独特魅力吸引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
④实用性与装饰性
的对立属性寓于月亮门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点拨:月亮门与云墙给人美的享受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①错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人们
对团圆的美满期盼具有普遍意义,月亮门的设计造型具有独特意
义,人们对团圆的美满期盼通过月亮门的设计造型表达出来,②
正确。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错误。矛
盾即对立统一,实用性与装饰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斗争性寓
于同一性(月亮门的优美造型)之中,④正确。
答案:C
[拓展练 2](2021 年山东卷)从作为国家最高荣誉载体的勋章奖
章设计,到作为国家名片的国际盛会标志和吉祥物设计,新时代
的中国设计正凭借其独特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国家形象的生动
表达。下图是 2021 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
祥物“冰墩墩”,奖章整体以“齿轮”“书籍”“旗帜”“五
星”“天安门”“祥云”“麦穗”造型融合,“冰墩墩”的设计
将熊猫形象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材料启示我们,以设计诠释传
播国家形象时应(
)
①彰显鲜明的时代精神,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
②坚持国际
创作导向,展现国际审美风范
③融合中华文化元素,承载深远
文化内涵 ④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塑造文化感召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①③正确,五一劳动奖章和“冰墩墩”的设计彰显
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价值,融合了中华文化元
素,承载了深远的文化内涵。②错误,以设计诠释传播国家形象
时,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展现本国风范。④错误,
应该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立足于中华美学精神。
创造性
转化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
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
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
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创新性
发展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
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考点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核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
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2)重要意义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
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
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
炬。
(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
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铸就了井
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
愤图强,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铸就了抗
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
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铸就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
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
正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铸就了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
神、北京冬奥精神等。
⑤在同新冠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
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
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
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
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4)具体要求: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
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
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新时代,
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
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正误澄清】
1.无论什么时候,勤劳勇敢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
[答案]×
纠正: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
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
精神支柱。
2.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
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
[答案]×
纠正: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
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
远的精神火炬。
3.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
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
)
[答案]×
纠正: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
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
动力。
考向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典例 1](2023 年浙江 6 月选考)2023年的除夕,故宫里的诸多
神兽在“甪端”的带领下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剧
《甪端》通过文化提炼和艺术加工,让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
身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角色,拉近了观众与文物、历史与现实的
距离。《甪端》的成功在于(
)
①对传统文化辩证取舍,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
②传统文
③创新优秀传
④完善优秀传统
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
文化的思想内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点拨:《甪端》通过文化提炼对传统文化辩证取舍,运用音乐
剧形式,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历
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①③正确。文化创新
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②错误。材料未体现《甪端》是
否完善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B
[拓展练 1](2021 年浙江 1 月选考)纪录片《本草中华》将传统
素材引入现代生活场景,使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以独特视角
讲述了人与自然相互守望的新故事,收获无数点赞。该纪录片之
所以成功,是因为它(
)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
②使文化回归传统价值
③创
④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
新了文化的传播手段
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①④正确,该记录片将传统素材引入现代生活场景,
使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以独特视角讲述了人与自然相互守望
的新故事,这表明它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促进了优秀传统
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②错误,应该是促进优秀传统
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不符合题意,该纪录片并没
有创新文化的传播手段。
考向二 中华民族精神
[典例 2](2023 年全国Ⅱ卷)2023 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
习”题词 60 周年。六十年来,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成为一面永不
褪色、光芒永存的精神旗帜;“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响彻中
国大地,成为鼓舞和激励亿万青少年成长进步的强大动力。雷锋
精神是永恒的,因为它(
)
①具有超越性,不受一定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②是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
③与时俱进,在
④适应了中国人民为实现
不同时期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实践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点拨: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
义精神的生动体现,②正确。新时代学习永恒的雷锋精神,是因
为它适应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实践需要,④
正确。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受一定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影
响;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说其具有超越性,①错误。中华
民族精神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既具有共同的内涵,又具有不同
的内容和形式,而非完全不同的内容和形式,③错误。
答案:C
[拓展练 2](2023 年浙江 1 月选考)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处处留
下青年奋斗的足印。从攻克“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到写好乡村振
兴的宏大文章,从筑梦经济建设大舞台到服务社会民生最基层,
无数青年扛起责任,勇毅担当,用拼搏奉献书写了新时代青春答
卷。他们用行动(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构筑中华民族精神
③证明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在不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
同时期有不同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材料反映从科技攻关到乡村振兴,从经济建设到服
务社会民生,无数青年扛起责任、担当奋斗,他们用行动践行和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证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
人民,①③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
青年的行动体现而不是构筑中华民族精神,②错误。材料强调青
年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未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
不同的表现,④不符合题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