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5年高考总复习 思想政治 第七部分 选择性必修3 阶段提升复习(七) 逻辑与思维[配套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原创]2025年高考总复习 思想政治 第七部分 选择性必修3 阶段提升复习(七) 逻辑与思维[配套课件]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七部分 逻辑与思维
阶段提升复习(七) 逻辑与思维
选择性必修3
回顾百年辉煌历程,开启新征程
热点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
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议题探究
命题角度 1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案例
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
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
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
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 180 多年斗争史,
中国共产党 100 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多年发展史,改
革开放 40 多年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脱离了中
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
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中国不能全盘
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
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学习完上述论述,同学甲运用逻辑知识推论出:中国没有出
现灾难性后果,所以中国没有全盘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
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分析该同学的推论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提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
件真,后件就一定真。题中论述告诉我们,中国如果全盘照搬别
国模式,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进行充
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
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同学甲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在结论中可
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因而甲的推理是正确的。
命题角度 2
运用哲学知识探究中国共产党对“自信”认识
的深化过程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们党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我们党对这条道
路“充满信心”。
2007 年 10 月,党的十七大指出,“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
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完成党的各项目标任务“充满信
心”。
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
践”,“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021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
体会议上指出,“这次全会《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
史自信,向党内外,国内外展示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
党是如何深化对“自信”的认识的。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认识具有反复
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对“自信”的认识一步步深
化,由“道路自信”到“四个自信”,再到“历史自信”,既推
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又丰富和深化了对“自信”的
认识。
命题角度 3 以小论文题目结合实际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辉
煌历程,作为即将开启新征程的新时代青年,请以“坚定自信、
交出优异人生答卷”为题,撰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 200 字左右。
提示: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
育;不断加强党史学习,汲取历史智慧,继承党的历史上的优良
传统;树立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看
清时代发展大势;要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
远;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善于创新、永不懈怠,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精彩的人生华章。
命题预测
1.百年前弱小的政党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雨征程,如今,已经成
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确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
兴。上述说法是否符合同一律(
)
A.符合,同一律要求对同一对象的判断一定是同一的
B.不符合,同一律否认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反对任意变更概念
C.符合,同一律不否认在不同条件下,认识对象可以发生变化
D.不符合,同一律反对偷换概念
[答案]C 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
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
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C 正确。
2.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
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确保党不变质、
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下列对这一观点进行的逻
辑推理正确的是(
)
①后件为假,前件一定为假 ②前件为真,后件一定为真
③前件为假,后件一定为假 ④后件为真,前件一定为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之间的关系是:肯定
前件一定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一定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一定
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一定否定前件。因为“肯定前件一定肯定后
件”“否定后件一定否定前件”,①②正确。因为“否定前件不
一定否定后件”,③错误。因为“肯定后件不一定肯定前件”,
④错误。
《逻辑与思维》中的推理类试题
题型示例
(2022 年山东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缘起】
在现实生活中,因噪声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A 市居
民甲无视其居住小区的管理规约,经常在小区的楼间空地上组织
活动播放音乐,导致周围许多住户无法正常作息。
【过程】
邻居乙向当地公安机关投诉。经专业测量,甲所播音乐音量
昼间略低于 60 分贝、夜间略低于 50 分贝。
相关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
(续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修正)第五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根据《A市声环境功能区区划》(A市公安机关行政处罚的依据),甲所居住的小区属于2类区,执行环境噪声限值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①乙认为: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
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
②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
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关于居民甲制造噪声的行为是否应受到行政处罚,针对《治
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甲和乙各执一词。结合材料,运用
《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甲乙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
明理由。
[解题流程]
第一步
审设问,定方向
(续表)
第二步
析材料,调知识 信息①:乙认为,只要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就应受到警告处罚,甲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所以甲应受到警告处罚 作为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续表)
第二步
析材料,调知识 信息②:甲认为,只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才应受到警告处罚,自己没有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所以不应受到警告处罚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及其规则
(续表)
第三步
组答案,用术语 ①乙的结论错误。“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是“受到警告处罚”的一个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推理的前提虚假,因此结论错误。
②甲的结论正确。甲所播音乐音量低于噪声限值,未违反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推理的前提真实;甲正确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因此结论正确
题型模板
逻辑推理类主观题答题模板
此类试题大多和法律与生活模块相结合,从一个具体的案例
出发,让学生综合运用两个模块的知识进行分析论证。
第一步:必须明确所给命题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
件假言判断还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这是推理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步: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厘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分
析前件与后件的关系,与教材理论进行对照,建立知识与材料之
间的关系。
第三步:得出结论,同时注意做到答案要点理论与实际相结
合,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