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3海水的性质【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1.本节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学科素养要求人地协调观: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区域认知:结合图示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影响因素。3.3年真题考点分布题型 选择题高考考点 海水的性质新高考 2024 福建卷6-7题、安徽卷12-14题、山东卷8-9题2023 广东卷第19题、海南卷第18题、江苏卷第1题2022 山东卷第13、16题、湖北卷第10题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1.命题分析①一般从海洋微观区域或者某种海洋生物洄游活动为情境切入,以微观区域示意图和海洋探测数据图表为载体,主要考查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②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题目比较灵活,考查频率较高。③新趋势:近三年考查海洋密度内容较少,但是23年个别省份会结合海水运动(密度流)进行考查,如2023海南卷考到海水盐度差异引起密度差异的密度环流、2023广东卷考到的日本海西部海水垂直交换减弱等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备考建议备考过程中要结合时事或者真实生活情境,运用海水性质等相关理论等解释各种水方面的地理现象,学会举一反三。并且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增加知识储备。知识点一:海水的温度1、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① 空间: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水温大致相同。(如图1)② 时间:同海区,夏季普遍高于冬季。(2)垂直分布:① 总趋势: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② 不同深度特点:表层附近随深度增加水温变化小;向下至1000m,温度随深度增加下降幅度大,称为温跃层;1000m以下,温度随深度增加下降幅度小。达到一定深度,水温基本恒定。(如图2)③ 不同纬度特点:纬度越高,表层、深层水温差异越小,高纬度地区温度线近似一条垂线,温跃层不明显。(图2中四条线所示海域,纬度由低到高排序为:①<②<③<④。)④ 不同时间特点:同海区,夏季上下层差异大,冬季差异小。2、影响因素(1)纬度(太阳高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水温高;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水温低。(2)季节:不同季节水温不同,原因与上一条相似,是由于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太阳辐射量)存在差异。(3)海陆分布:近岸水温易受陆地影响。夏季,陆地比海水升温快,那么近岸海水受此影响导致温度高,向外水温降低;冬季,陆地比海水降温快,那么近岸海水受此影响导致温度低,向外水温升高。(4)大气运动:如冬季时,受强劲干冷的冬季风影响,我国东部某些海域水温会降低。(5)海水运动:局部海域有暖流流经,水温升高,如下图1中红圈内海域,受日本暖流影响。局部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降低,如下图1中蓝圈内海域,分别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影响。(6)深度:主要影响垂直方向水温,深度增加,水温降低。3、对人类的影响① 影响鱼类分布、渔业:海水温度的季节性变化会导致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寻求更适宜的温度。② 影响航运:纬度高,海水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③ 使沿海地区气温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小。因为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小,同样会导致海洋上方大气温度变化也比陆地小。④ 表层水温升高,会使台风、飓风等灾害增多。例题:(24-25高三上·江西抚州·阶段练习)海水基本性质包括海水盐度、温度和密度。下图示意全球大洋海水基本性质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曲线中,代表海洋垂直温度变化规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若丙曲线为水平方向的海水温度变化曲线,则其影响因素是( )A.盐度、密度 B.海陆分布 C.寒流、暖流 D.太阳辐射3. 推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变化规律是( )A.暖流海域较寒流海域大 B.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C.大江大河汇入海域较高 D.高纬度的海域冬低夏高【答案】1.A 2.D 3.B【解析】1.根据已学,海洋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是水深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变化大,水深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很小。图中只有甲曲线符合这一规律,A正确,排除BCD。故选A。2.读图,若丙曲线为水平方向的海水温度变化曲线,表示全球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是由于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受高纬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D正确;盐度、密度不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A错误;海陆分布和寒暖流主要影响同纬度海域的海水温度,排除ABC。故选D。3.已知表层海水密度受温度、盐度影响,盐度越大,密度越大,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故海水的密度逐渐增大,B正确;暖流经过水温高、密度小,寒流经过、水温低,密度大,A错误;大江大河的汇入海域,江河水稀释海水、盐度低、密度小,C错误;高纬度海域冬季结冰,因温度低,盐度增加,密度增大,夏季因温度高,密度降低,D错误。故选B。知识点二:海水的盐度1、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两极递减。(2)垂直分布:① 不同深度特点:表层附近随深度增加盐度变化小;向下至1000m,盐度变化明显,称为盐跃层;1000m以下,盐度变化减小。(注:盐度只是随深度变化,增大还是减小与纬度有关)② 不同纬度特点:中低纬,表层盐度高,随深度增加盐度降低;高纬度,表层盐度低,随深度增加盐度升高。(如图2中,①线为赤道低纬度海域,②为副热带中纬度海域,③为寒带高纬度海域。③ 极地附近特点:北极附近比南极附近海域盐度低。2、影响因素(1)降水:降水多,对海水稀释作用强,盐度低;降水少,对海水稀释作用弱,盐度高。(2)蒸发:蒸发强,盐分浓度增大,盐度高;蒸发弱,盐度较低。【现实情况下,某海域降水和蒸发都是相伴发生的,既有降水又有蒸发,此时要看两者量的平衡:蒸发<降水,盐度低;蒸发>降水,盐度高。】(3)河流径流:有河流注入,盐度高;无河流注入,盐度高。(河流为淡水)(4)水体交换:封闭海域,水体交换弱,内部更易产生盐度偏高或偏低的情况。(5)温度:温度高,海水溶解度更强,盐度偏高;温度低,海水溶解度低,盐度偏低。(6)洋流:暖流流经,蒸发强,溶解度高,盐度高;寒流流经,蒸发弱,溶解度低,盐度低。3、对人类的影响(1)利用海水晒盐,提取海水中的重要元素,如镁、溴、碘等。【我国三大盐场:长芦盐场(河北、天津渤海沿岸)、布袋盐场(台湾西南沿海,位于台湾山脉背风坡)、莺歌海盐场(海南岛西南,位于背风坡)】(2)渔业。盐度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影响渔业产量:如暴雨增多使水域盐度降低,影响渔业产量;河流径流减少,对河口稀释作用减弱,盐度升高,影响河口渔业产量。(3)海水淡化,可提供淡水。(4)海水倒灌,受海水盐度影响,沿海地区引发土壤盐碱化。例题:(24-25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下图为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甲海区盐度自西南向东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温度逐渐降低 B.陆地淡水影响增强C.海水蒸发量增大 D.降水量逐渐减少5.乙洋流性质及其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A.暖流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B.暖流提高附近海区盐度C.寒流沿岸地区寒冷干燥 D.寒流增加渔民的渔获量【答案】4.B 5.D【解析】4.读图可知,甲海区为孟加拉湾,东北部拥有恒河等众多水量较大的河流挟带淡水汇入,稀释了海区盐度,B正确;地处热带,海水温度的差异不明显,A错误;海水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盐度会增加,CD错误。故选B。5.读图,根据乙洋流的位置和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可以判断该洋流为索马里夏季的寒流,因此对流经地区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但因为纬度较低,不至于寒冷,ABC错误;又因为该洋流受西南风(离岸风)影响,所以表层的寒流可以促使深层海水带动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渔业资源,D正确。故选D。知识点三:海水的密度1、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相同纬度密度大致相同。(2)垂直分布:① 不同深度特点:表层附近随深度增加密度变化小;向下至1000m,密度变化明显,称为密度跃层;1000m以下,密度变化减小。2、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上升,海水密度下降。(2)盐度:盐度上升,海水密度增加。(3)深度(压力):压力上升,海水密度增加。例题:(24-25高一·全国·课堂例题)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6.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7.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大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答案】6.C 7.B【解析】6.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域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7.根据上题分析,结合图可知,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的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正确;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故表层海水密度高纬地区比低纬地区大,在垂直方向上,深度越深,密度越大,因此海水最大密度没有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寒暖流会对海水密度造成影响,D错误。故选B。因素 盐度最高的海域 盐度最低的海域红海 波罗的海位置气候 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位于副极地海区,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淡水汇入 两岸为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 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注入海区形状 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海域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降低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升高河流径流注入量 注入量多 盐度降低注入量少或无 不影响盐度结冰或融冰 结冰 盐度升高融冰 盐度降低温度 温度低 盐度低温度高 盐度高洋流(同一纬度) 寒流流经 盐度降低暖流流经 盐度升高海域形状 开敞 盐度适中闭塞 盐度较高或较低【基础】(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区某月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此季节M海域洋流势力较强。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能正确表示甲处水温变化曲线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与M海域相比,N海域盐度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温 B.降水 C.洋流 D.径流【答案】1.C 2.D【解析】1.图中是冬季北半球海域水温分布状况,受陆地影响,沿岸海域水温较低,甲位于海域中心,受陆地影响最小,且受暖流影响,因此水温高于东西两侧,①错误,②正确;表层海水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向下迅速递减,到一定深度后水温变化小,③正确,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2.根据图中M和N的位置可知,N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N地海水盐度低于M的原因是N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河流从陆地上带来大量淡水起到稀释作用,原因是主要是受陆地径流影响,并不是受降水量影响,D正确,B错误;N海域纬度更低,水温更高,A错误;N处会受到北上暖流影响,蒸发更旺盛,盐度应更高,与事实不符,C错误,故选D。(23-24高一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如下图为“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有关海水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盐度最高 B.低纬度水温高,高纬度水温低C.北纬60°海域盐度高于南纬60°海域盐度 D.南北纬30°附近海域盐度值较低4.下列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波浪多由风力作用产生 B.潮汐主要由地球重力作用产生C.洋流是小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 D.洋流的流向不稳定,经常变化【答案】3.B 4.A【解析】3.由图可知,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盐度并不是最高,A错误;海水温度总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低纬度水温高,高纬度水温低,B正确;由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可知北纬60°海域盐度低于南纬60°海域盐度,C错误;南北纬30°附近海域盐度较高,D错误。故选B。4.无风不起浪,波浪多由风力作用产生,A正确;潮汐主要由天体间的引潮力作用产生,B错误;洋流是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C错误;洋流的流向较稳定,D错误。故选A。(24-25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下图为2020年8—11月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统计图。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完成下面小题。5.该海域温跃层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6.温跃层会导致( )A.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C.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D.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7.图中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径流丰富 B.降水丰富 C.蒸发量小 D.受寒流影响【答案】5.C 6.A 7.B【解析】5.由材料可知,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图中③处水温上下变化最大,由30℃下降到20℃,C项正确。6.温跃层会导致底层海水密度大,表层海水密度小,低层海水难以与上部海水进行交换,导致严重贫氧现象,A项正确,C项错误,温跃层无法改变海水透光率,B项错误;密度跃层会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D项错误。7.图中所示海域位于中沙群岛附近,年降水量大,表层海水首先接收到雨水,导致表层海水盐度较低,B项正确;中沙群岛岛屿面积较小,地表径流较少,A项错误;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蒸发量更大,C项错误;中沙群岛位于南海,该地寒流不明显,D项错误。(2023高一下·甘肃·学业考试)海水密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盐度和降水等因素。海水密度不同,轮船的吃水深度不同,密度大吃水浅,密度小吃水深。下图示意黄骅港某年海水密度变化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黄骅港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9.黄骅港海水密度( )A.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正相关 B.与降水量是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C.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负相关 D.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10.5一11月进出黄骅港的货运轮船吃水深度的变化特点是( )A.先变深后变浅 B.逐渐变浅 C.先变浅后变深 D.逐渐变浅【答案】8.B 9.C 10.A【解析】8.夏季气温高时,太阳辐射量大,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也较多,海水水温达到最高,黄骅港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季节处在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9.结合海水密度变化和气候资料,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海水密度下降,气温下降、降水减小,海水密度升高,黄骅港海水密度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负相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5一11月海水密度先下降到最小,再增加,根据材料“密度大吃水浅,密度小吃水深”,轮船吃水深度先加深到最深,再变浅,A正确,BCD错误。故选A。【提升】(24-25高二上·山东烟台·阶段练习)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进退影响海峡水流通量,继而对洋流产生影响。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1.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比2月( )A.温度较低、盐度较高 B.温度较高、盐度较低C.温度较低、盐度较低 D.温度较高、盐度较高12.正常年份,当德雷克海峡海域海冰较多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B.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C.长江处于汛期 D.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13.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 )A.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 B.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小C.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小 D.甲洋流流量减小,乙洋流流量增大【答案】11.A 12.C 13.B【解析】11.海水的盐度和结冰融冰的关系:结冰就是海水结成冰,融冰就是冰融化掉,因为冰块里盐分很少,所以结冰会析出盐分,从而加大未结冰的海水的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为冬季,2月为夏季,8月时,海水的温度低,海水结冰。故每年8月比2月温度较低、盐度较高,故A正确,故排除B、C、D,故选A。12.正常年份,当德雷克海峡海域海冰较多时应为南半球冬季,北半球夏季。故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为干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为顺时针,盛行西南季风,自东向西的船只逆风逆水;北半球夏季,长江处于汛期;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故A、B、D错,故选C。13.甲为秘鲁寒流、乙为西风漂流。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南极半岛海冰增多使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阻,阻塞了西风漂流的通道。导致环南极大陆水流速度变慢和南太平洋环流速度变快,部分受阻水流北上,加强秘鲁寒流(甲),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冷,加强沃克环流及增强赤道太平洋热流与南极环流的热交换,西风漂流受阻,乙洋流流量减小。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24-25高三上·四川·阶段练习)下图示意南极大陆周边裴海线海冰外缘线的变化,图中2月、9月分别为南极海冰范围一年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季节性海冰覆盖区一年中( )A.结冰面积大于融冰面积 B.结冰面积小于融冰面积C.结冰速度大于融冰速度 D.结冰速度小于融冰速度15.该海域结冰时会使所在区域对应的( )A.海水盐度降低,大气温度降低 B.海水盐度降低,大气温度升高C.海水盐度升高,大气温度降低 D.海水盐度升高,大气温度升高16.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推测该海域2月、9月海冰外缘线分别将( )A.南移、北移 B.南移、南移 C.北移、南移 D.北移、北移【答案】14.D 15.D 16.B【解析】14.结合材料信息“2月、9月分别为南冰范一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可知,2月海冰外缘线以南海域为终年海冰覆盖区,2月海冰外缘线与9月海冰外缘线之间海域为季节性海冰覆盖区。2月至9月,海冰面积不断增大,此时期该海域海水表现为结冰过程,用时约7个月;9月至次年2月,海冰面积不断减小,此时期为海冰融化过程,用时约5个月,故结冰速度小于融冰速度,C错误,D正确;该海域的季节性海冰覆盖区一年中结冰面积与融冰面积相同,A、B 选项错误。故选D。15.表层海水结冰会导致大部分盐分析出,使附近海水盐度升高,D正确;海水大面积结冰过程中,还会释放大量热量,从而使海域附近气温有所升高,ABC错误。故选D。16.海冰外缘线是海冰区与无海冰区的分界线,在该海域,海边外缘线以北无海冰覆盖,以南有海冰覆盖。目前,全球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随着海水温度升高,该海域海冰覆盖区面积会减小,无海冰覆盖区面积会扩大,从而导致2月、9月海冰外缘线的向南移动,ACD错误,故选B。(23-24高三上·江苏·阶段练习)北极海冰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气一冰一海之间的能量平衡过程。近年来,北极海冰范围和冰厚都在减小,下图示意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北极月平均海冰生长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与3月份相比,推测5月份北极海域( )A.海冰厚度大 B.海水盐度低 C.海水面积大 D.海水温度低18.海冰范围和冰厚减小后,北极地区明显减弱的热力过程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地面反射 D.大气逆辐射【答案】17.A 18.C【解析】17.读图分析,与3月份相比,5月份海冰生长率变缓,但生长率为正值,说明海冰增加速度变慢但面积增大,厚度大,海水面积减小,A正确,C错误;海水结冰,盐分析出,海水盐度变高,B错误;3—5月北极地区太阳高度角变大,昼长时间变长,获得的热量多,此时海水温度升高,D错误。故选A。18.北极海冰的减少会减少海冰反射,增加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B错误,C正确;海水温度高,蒸发加强,云和水汽增加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海冰范围和冰厚减小对太阳辐射没有影响,A错误。故选C。(24-25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巽他陆架是世界海洋低纬区最大的大陆架,受季风影响该陆架海区底层海水存在着低温的“冷水舌”,其出现和消亡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下图示意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温度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9.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是( )A.中部偏东出现低值中心 B.水温东高西低 C.陆架四周水温变化较小 D.水温向北递减20.推测巽他陆架出现显著“冷水舌”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19.A 20.B【解析】19.由图可知,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整体水温西高东低,BD错误;中部偏东地区出现低值中心,陆架四周等温线较为密集,水温变化较大,A正确,C错误。故选A。20.夏季该海域受西南季风影响表层海水形成离岸流,底层海水由南海向巽他陆架流动进行水平补偿,南海深层水温更低,低温海水流在巽他陆架海区底层形成了向西延伸的冷水区域,即“冷水舌”,B正确;ACD错误。故选B。【真题】(2021·重庆·高考真题)珠江分叉流入伶仃洋形或若干口门,如虎门、蕉门等,各口门盐度季节变化大。百余年来伶仃洋海岸带的变化明显,珠江虎门潮湖差(潮水涨落过程中相邻高潮与低潮的水位高度差)增大。若以深槽为界,伶仃洋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下图分别示意1906年和2014年的珠江河口海岸带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1906年伶仃洋西部比东部( )A.入海径流少 B.平均海平面高 C.海岸线平直 D.浅水区面积大22.珠江各口门盐度季节变化大,其原因是( )A.流域气温季节变化大 B.海水流速季节变化大C.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 D.海域面积季节变化大23.与1906年相比,2014年珠江虎门潮差增大主要是因为( )A.海湾形态改变 B.河流径流量小C.海水温度变化 D.河流含沙量减少【答案】21.D 22.C 23.A【解析】21.珠江分叉流入伶仃洋形或若干口门,读图可知,1906年伶仃洋西部有多个口门分布,如蕉门、横门等,入海径流多,而东部入海径流较少,A错误;两侧平均海平面没有明显差异,B错误;图中显示西侧海岸线较曲折,东部海岸线较平直,C错误;西侧入海径流多,泥沙堆积量多,浅水区面积大,D正确。故选D。22.珠江各口门盐度季节变化大,是因为珠江流域位于季风气候区,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因此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入海径流量大,稀释海水盐度,盐度较低,而冬季入海径流量小,海水盐度较高,C正确;流域冬季气温更低,对应盐度更小,与实际盐度分布情况不符,A错误;海水流速和海域面积对盐度影响较小,BD错误。故选C。23.读图可知,与1906年相比,海湾变得更加狭窄,因此涨潮时,水位上升幅度更大,潮差增大,A正确;河流径流量和海水温度与气候密切相关,1906年和2014年气候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河流径流量小和海水温度变化不是潮差变大的主要原因,BC错误;海湾变得狭窄,说明泥沙淤积加重,河流含沙量应该增大,D错误。故选A。(2024·山东·高考真题)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远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陆地影响较小。如图示意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下列月份中,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的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5.与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区域海水盐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蒸发 B.降水 C.径流 D.洋流【答案】24.C 25.D【解析】2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区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夏季该地盛行西南季风,该海域为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浮游生物密度较高,7月为北半球夏季,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C正确;1月、4月、10月该海域上升流不强,营养物质较少,浮游生物密度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2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N区域纬度位置较低,附近陆地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和降水季节差异不大,蒸发量季节差异也不大,不是影响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AB错误;N区域附近岛屿较小,且N海域离陆地较远,径流补给量较小且季节变化不大,C错误;7-8月孟加拉湾沿岸降水多,入海径流量大,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将孟加拉湾北部盐度较低的海水带到N海域,而12月-次年1月,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N海域受孟加拉湾北部低盐度海水的影响小,故N海域12月-次年1月盐度较高,D正确。所以选D。(2024·福建·高考真题)研究人员在海南岛东侧大陆架水下38米处放置了传感器,检测底层海水温度与海平面变化,记录了由7月1日至7月31日的数据,不考虑天文潮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开头高的为海水温度,低的为海平面高度,作图趋势更为准确)26.7月10日至7月13日时,海南岛东部海域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27.7月18日至7月20日时,海南岛东部海域( )A.气压增大 B.海水流动减缓 C.风力加强 D.蒸发减弱【答案】26.B 27.C【解析】26.由图可知,7月10日至7月13日,表层海水水面升高,底层水温也在升高,说明是由于表层温暖海水堆积下沉所致,说明此时吹向岸风,风从东侧吹来,带来较多表层海水,CD错误;此时为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主要盛行偏南风,因此风向应该为东南风,B正确,A错误。故选B。27.由图可知,7月18日至7月20日时,底层水温升高,反映出表层(整体)海水水温较高,受热力因素影响,空气受热上升,海洋表面气压降低,A错误;海平面迅速上升,表明海水流动增强,后续海平面稳定,海水流动减缓,B错误;海平面回升速度快,海水堆积在东侧海域,说明风力加强,海水堆积并升高,C正确;底层水温回升,反映出表层(整体)海水温度升高,表层海水温度较高,蒸发增强,D错误。故选C。(2023·辽宁·高考真题)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受盛行风、海岸线形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的盐度、运动范围等季节变化较明显。图为渤海局部海域1月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8.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域结冰少 B.径流汇入多C.沿岸水蒸发少 D.沿岸水积聚多29.1月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 )A.南进北出 B.北进南出C.中间进南北出 D.南北进中间出30.与1月相比,推测7月( )A.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小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围向东扩大C.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加强D.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降低【答案】28.D 29.B 30.A【解析】2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海域位于黄河入海口南侧,且海域相对封闭,沿岸水在此积累较多,海水盐度较低,D正确;该海域盐度较低,海水结冰较多,A错误;该地不是位于河流入海口,黄河入海口没有形成低值中心,B错误;海水蒸发不是影响近岸海域盐度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2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月渤海海峡等盐度线北侧向渤海方向凸起,南侧向黄海方向凸起,说明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北侧黄海流向渤海,南侧渤海流向黄海,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30.根据河流入海口盐度,分析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季风共同作用对海水性质的影响,推断7月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该海域夏季受偏南季风的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向渤海中部扩展,低盐度沿岸水堆积作用减弱,夏季径流增加对海水盐度降低作用远低于沿岸水堆积作用对盐度值的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值相对1月增加,同时受季风等影响,渤海北部的高盐度舌向黄海退缩,甲海域低盐度中心向黄河口区移动,使该海域盐度增加更为明显,所以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减小,A正确,BD错误;由于受夏季风影响,海水向中部扩张,与黄海海水的北进南出相比,交换减弱,C错误。所以选A。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3海水的性质【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精讲精练原卷版1.本节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学科素养要求人地协调观: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区域认知:结合图示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综合思维:运用图表等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影响因素。3.3年真题考点分布题型 选择题高考考点 海水的性质新高考 2024 福建卷6-7题、安徽卷12-14题、山东卷8-9题2023 广东卷第19题、海南卷第18题、江苏卷第1题2022 山东卷第13、16题、湖北卷第10题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1.命题分析①一般从海洋微观区域或者某种海洋生物洄游活动为情境切入,以微观区域示意图和海洋探测数据图表为载体,主要考查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②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题目比较灵活,考查频率较高。③新趋势:近三年考查海洋密度内容较少,但是23年个别省份会结合海水运动(密度流)进行考查,如2023海南卷考到海水盐度差异引起密度差异的密度环流、2023广东卷考到的日本海西部海水垂直交换减弱等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2.备考建议备考过程中要结合时事或者真实生活情境,运用海水性质等相关理论等解释各种水方面的地理现象,学会举一反三。并且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增加知识储备。知识点一:海水的温度1、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① 空间: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水温大致相同。(如图1)② 时间:同海区,夏季普遍高于冬季。(2)垂直分布:① 总趋势: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② 不同深度特点:表层附近随深度增加水温变化小;向下至1000m,温度随深度增加下降幅度大,称为温跃层;1000m以下,温度随深度增加下降幅度小。达到一定深度,水温基本恒定。(如图2)③ 不同纬度特点:纬度越高,表层、深层水温差异越小,高纬度地区温度线近似一条垂线,温跃层不明显。(图2中四条线所示海域,纬度由低到高排序为:①<②<③<④。)④ 不同时间特点:同海区,夏季上下层差异大,冬季差异小。2、影响因素(1)纬度(太阳高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水温高;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水温低。(2)季节:不同季节水温不同,原因与上一条相似,是由于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太阳辐射量)存在差异。(3)海陆分布:近岸水温易受陆地影响。夏季,陆地比海水升温快,那么近岸海水受此影响导致温度高,向外水温降低;冬季,陆地比海水降温快,那么近岸海水受此影响导致温度低,向外水温升高。(4)大气运动:如冬季时,受强劲干冷的冬季风影响,我国东部某些海域水温会降低。(5)海水运动:局部海域有暖流流经,水温升高,如下图1中红圈内海域,受日本暖流影响。局部海域有寒流流经,水温降低,如下图1中蓝圈内海域,分别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影响。(6)深度:主要影响垂直方向水温,深度增加,水温降低。3、对人类的影响① 影响鱼类分布、渔业:海水温度的季节性变化会导致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寻求更适宜的温度。② 影响航运:纬度高,海水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③ 使沿海地区气温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小。因为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小,同样会导致海洋上方大气温度变化也比陆地小。④ 表层水温升高,会使台风、飓风等灾害增多。例题:(24-25高三上·江西抚州·阶段练习)海水基本性质包括海水盐度、温度和密度。下图示意全球大洋海水基本性质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曲线中,代表海洋垂直温度变化规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若丙曲线为水平方向的海水温度变化曲线,则其影响因素是( )A.盐度、密度 B.海陆分布 C.寒流、暖流 D.太阳辐射3. 推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变化规律是( )A.暖流海域较寒流海域大 B.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C.大江大河汇入海域较高 D.高纬度的海域冬低夏高【答案】1.A 2.D 3.B【解析】1.根据已学,海洋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是水深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变化大,水深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很小。图中只有甲曲线符合这一规律,A正确,排除BCD。故选A。2.读图,若丙曲线为水平方向的海水温度变化曲线,表示全球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是由于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受高纬递减,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D正确;盐度、密度不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A错误;海陆分布和寒暖流主要影响同纬度海域的海水温度,排除ABC。故选D。3.已知表层海水密度受温度、盐度影响,盐度越大,密度越大,温度越低,密度越大。全球海洋表层水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故海水的密度逐渐增大,B正确;暖流经过水温高、密度小,寒流经过、水温低,密度大,A错误;大江大河的汇入海域,江河水稀释海水、盐度低、密度小,C错误;高纬度海域冬季结冰,因温度低,盐度增加,密度增大,夏季因温度高,密度降低,D错误。故选B。知识点二:海水的盐度1、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两极递减。(2)垂直分布:① 不同深度特点:表层附近随深度增加盐度变化小;向下至1000m,盐度变化明显,称为盐跃层;1000m以下,盐度变化减小。(注:盐度只是随深度变化,增大还是减小与纬度有关)② 不同纬度特点:中低纬,表层盐度高,随深度增加盐度降低;高纬度,表层盐度低,随深度增加盐度升高。(如图2中,①线为赤道低纬度海域,②为副热带中纬度海域,③为寒带高纬度海域。③ 极地附近特点:北极附近比南极附近海域盐度低。2、影响因素(1)降水:降水多,对海水稀释作用强,盐度低;降水少,对海水稀释作用弱,盐度高。(2)蒸发:蒸发强,盐分浓度增大,盐度高;蒸发弱,盐度较低。【现实情况下,某海域降水和蒸发都是相伴发生的,既有降水又有蒸发,此时要看两者量的平衡:蒸发<降水,盐度低;蒸发>降水,盐度高。】(3)河流径流:有河流注入,盐度高;无河流注入,盐度高。(河流为淡水)(4)水体交换:封闭海域,水体交换弱,内部更易产生盐度偏高或偏低的情况。(5)温度:温度高,海水溶解度更强,盐度偏高;温度低,海水溶解度低,盐度偏低。(6)洋流:暖流流经,蒸发强,溶解度高,盐度高;寒流流经,蒸发弱,溶解度低,盐度低。3、对人类的影响(1)利用海水晒盐,提取海水中的重要元素,如镁、溴、碘等。【我国三大盐场:长芦盐场(河北、天津渤海沿岸)、布袋盐场(台湾西南沿海,位于台湾山脉背风坡)、莺歌海盐场(海南岛西南,位于背风坡)】(2)渔业。盐度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影响渔业产量:如暴雨增多使水域盐度降低,影响渔业产量;河流径流减少,对河口稀释作用减弱,盐度升高,影响河口渔业产量。(3)海水淡化,可提供淡水。(4)海水倒灌,受海水盐度影响,沿海地区引发土壤盐碱化。例题:(24-25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下图为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甲海区盐度自西南向东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温度逐渐降低 B.陆地淡水影响增强C.海水蒸发量增大 D.降水量逐渐减少5.乙洋流性质及其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A.暖流沿岸地区增温增湿 B.暖流提高附近海区盐度C.寒流沿岸地区寒冷干燥 D.寒流增加渔民的渔获量【答案】4.B 5.D【解析】4.读图可知,甲海区为孟加拉湾,东北部拥有恒河等众多水量较大的河流挟带淡水汇入,稀释了海区盐度,B正确;地处热带,海水温度的差异不明显,A错误;海水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减少,盐度会增加,CD错误。故选B。5.读图,根据乙洋流的位置和流向(自西南向东北),可以判断该洋流为索马里夏季的寒流,因此对流经地区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但因为纬度较低,不至于寒冷,ABC错误;又因为该洋流受西南风(离岸风)影响,所以表层的寒流可以促使深层海水带动营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有利于形成丰富的渔业资源,D正确。故选D。知识点三:海水的密度1、分布规律(1)水平分布: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相同纬度密度大致相同。(2)垂直分布:① 不同深度特点:表层附近随深度增加密度变化小;向下至1000m,密度变化明显,称为密度跃层;1000m以下,密度变化减小。2、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上升,海水密度下降。(2)盐度:盐度上升,海水密度增加。(3)深度(压力):压力上升,海水密度增加。例题:(24-25高一·全国·课堂例题)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其大小取决于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6.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7.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大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答案】6.C 7.B【解析】6.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域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7.根据上题分析,结合图可知,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的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正确;表层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故表层海水密度高纬地区比低纬地区大,在垂直方向上,深度越深,密度越大,因此海水最大密度没有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C错误;寒暖流会对海水密度造成影响,D错误。故选B。因素 盐度最高的海域 盐度最低的海域红海 波罗的海位置气候 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位于副极地海区,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淡水汇入 两岸为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 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注入海区形状 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海域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降低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升高河流径流注入量 注入量多 盐度降低注入量少或无 不影响盐度结冰或融冰 结冰 盐度升高融冰 盐度降低温度 温度低 盐度低温度高 盐度高洋流(同一纬度) 寒流流经 盐度降低暖流流经 盐度升高海域形状 开敞 盐度适中闭塞 盐度较高或较低【基础】(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图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区某月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此季节M海域洋流势力较强。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能正确表示甲处水温变化曲线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与M海域相比,N海域盐度偏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温 B.降水 C.洋流 D.径流(23-24高一下·黑龙江哈尔滨·期末)如下图为“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有关海水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赤道附近海域温度最高.盐度最高 B.低纬度水温高,高纬度水温低C.北纬60°海域盐度高于南纬60°海域盐度 D.南北纬30°附近海域盐度值较低4.下列关于海水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波浪多由风力作用产生 B.潮汐主要由地球重力作用产生C.洋流是小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 D.洋流的流向不稳定,经常变化(24-25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下图为2020年8—11月南海中沙群岛海域海水温度和盐度垂直分布统计图。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完成下面小题。5.该海域温跃层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6.温跃层会导致( )A.底层海水出现严重贫氧现象 B.海面舰艇更易发现水中潜艇C.海洋下层冷海水更容易上泛 D.出现海中断崖,导致潜艇沉毁7.图中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径流丰富 B.降水丰富 C.蒸发量小 D.受寒流影响(2023高一下·甘肃·学业考试)海水密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盐度和降水等因素。海水密度不同,轮船的吃水深度不同,密度大吃水浅,密度小吃水深。下图示意黄骅港某年海水密度变化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黄骅港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9.黄骅港海水密度( )A.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正相关 B.与降水量是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C.与降水量和气温均呈负相关 D.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10.5一11月进出黄骅港的货运轮船吃水深度的变化特点是( )A.先变深后变浅 B.逐渐变浅 C.先变浅后变深 D.逐渐变浅【提升】(24-25高二上·山东烟台·阶段练习)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进退影响海峡水流通量,继而对洋流产生影响。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1.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威德尔海每年8月比2月( )A.温度较低、盐度较高 B.温度较高、盐度较低C.温度较低、盐度较低 D.温度较高、盐度较高12.正常年份,当德雷克海峡海域海冰较多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B.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C.长江处于汛期 D.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13.当南极洲及其附近海区温度异常偏低时( )A.甲、乙洋流流量均增大 B.甲洋流流量增大,乙洋流流量减小C.甲、乙洋流流量均减小 D.甲洋流流量减小,乙洋流流量增大(24-25高三上·四川·阶段练习)下图示意南极大陆周边裴海线海冰外缘线的变化,图中2月、9月分别为南极海冰范围一年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图中季节性海冰覆盖区一年中( )A.结冰面积大于融冰面积 B.结冰面积小于融冰面积C.结冰速度大于融冰速度 D.结冰速度小于融冰速度15.该海域结冰时会使所在区域对应的( )A.海水盐度降低,大气温度降低 B.海水盐度降低,大气温度升高C.海水盐度升高,大气温度降低 D.海水盐度升高,大气温度升高16.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推测该海域2月、9月海冰外缘线分别将( )A.南移、北移 B.南移、南移 C.北移、南移 D.北移、北移(23-24高三上·江苏·阶段练习)北极海冰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气一冰一海之间的能量平衡过程。近年来,北极海冰范围和冰厚都在减小,下图示意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北极月平均海冰生长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与3月份相比,推测5月份北极海域( )A.海冰厚度大 B.海水盐度低 C.海水面积大 D.海水温度低18.海冰范围和冰厚减小后,北极地区明显减弱的热力过程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地面反射 D.大气逆辐射(24-25高三上·云南昆明·阶段练习)巽他陆架是世界海洋低纬区最大的大陆架,受季风影响该陆架海区底层海水存在着低温的“冷水舌”,其出现和消亡具有明显季节变化。下图示意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温度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9.巽他陆架出现“冷水舌”时,底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征是( )A.中部偏东出现低值中心 B.水温东高西低 C.陆架四周水温变化较小 D.水温向北递减20.推测巽他陆架出现显著“冷水舌”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真题】(2021·重庆·高考真题)珠江分叉流入伶仃洋形或若干口门,如虎门、蕉门等,各口门盐度季节变化大。百余年来伶仃洋海岸带的变化明显,珠江虎门潮湖差(潮水涨落过程中相邻高潮与低潮的水位高度差)增大。若以深槽为界,伶仃洋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下图分别示意1906年和2014年的珠江河口海岸带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1906年伶仃洋西部比东部( )A.入海径流少 B.平均海平面高 C.海岸线平直 D.浅水区面积大22.珠江各口门盐度季节变化大,其原因是( )A.流域气温季节变化大 B.海水流速季节变化大C.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 D.海域面积季节变化大23.与1906年相比,2014年珠江虎门潮差增大主要是因为( )A.海湾形态改变 B.河流径流量小C.海水温度变化 D.河流含沙量减少(2024·山东·高考真题)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远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陆地影响较小。如图示意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下列月份中,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的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5.与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区域海水盐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蒸发 B.降水 C.径流 D.洋流(2024·福建·高考真题)研究人员在海南岛东侧大陆架水下38米处放置了传感器,检测底层海水温度与海平面变化,记录了由7月1日至7月31日的数据,不考虑天文潮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开头高的为海水温度,低的为海平面高度,作图趋势更为准确)26.7月10日至7月13日时,海南岛东部海域的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27.7月18日至7月20日时,海南岛东部海域( )A.气压增大 B.海水流动减缓 C.风力加强 D.蒸发减弱(2023·辽宁·高考真题)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受盛行风、海岸线形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的盐度、运动范围等季节变化较明显。图为渤海局部海域1月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28.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域结冰少 B.径流汇入多C.沿岸水蒸发少 D.沿岸水积聚多29.1月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 )A.南进北出 B.北进南出C.中间进南北出 D.南北进中间出30.与1月相比,推测7月( )A.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小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围向东扩大C.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加强D.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13海水的性质【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轮考点突破学案(原卷版).docx 专题13海水的性质【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轮考点突破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