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81张PPT)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二节 水圈与水循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知识点1 水圈的组成例1-1 [教材改编·第34页图2-2-2]联合国确定2024年“世界水日”主题为“Water forPeace”(以水促和平)。2024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我国各地开展了“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主题活动。读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百分比图,回答(1)—(3)题。(1)图中表示冰川的是( )C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选项 分析 结论A 海洋水是水圈的主体,约占96.538%,①为海洋水 ×B、D 水圈由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组成,则②为陆地淡水,④ 为陆地咸水 ×C 淡水的主体是冰川,③为冰川 √(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 )①大气水 ②河流水 ③深层地下水 ④湖泊淡水 ⑤浅层地下水 ⑥沼泽水B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⑥【解析】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3)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有( )C①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②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使越来越多的水体受到污染③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④水资源的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仍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等问题,③错误。故选C。例2-2 [教材改编·第36页图2-2-4]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三个地点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B(2)深度超过1 km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受地热能的影响大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C【解析】以图析题·信息提取知识点2 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2022山东卷T13例2-3 (2024·广东东莞高一期末)下图为31°N的某海域冬季、夏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与夏季相比,该海域冬季表层海水盐度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A.气温 B.降水 C.蒸发 D.风力【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2)冬季,图示甲海域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海域偏高,可能的原因是( )CA.远离大陆 B.寒流经过 C.暖流经过 D.降水较少【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选项 分析 结论A 图示甲海域距离大陆有一定的距离,但不是图中距离大陆最 远的海域 ×B 同纬度,暖流流经海区盐度偏高,寒流流经海区盐度偏低。该 海区盐度较同纬度海区偏高,可能是受暖流的影响 ×C √D 冬季该海域降水差别不大 ×例2-4 [学术情境·海气淡水通量](2024·吉林高一期末联考)海气淡水通量,即海洋与大气界面处,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量减去降水量的值,是衡量全球大气与海洋之间水汽交换的一个重要指标。下图示意中低纬某海域表层海水多年平均盐度、海气年净淡水通量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1)该海域的盐度( )DA.南北小、中间大 B.东部大、西部小 C.南半球南部最大 D.赤道东部偏小【解析】导图分析·题图解读(2)图中盐度最低的海域( )A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蒸发量等于降水量 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例2-5 [教材改编·第39页图2-2-8]吃水深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下图示意8月份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曲线分别表示表层海水( )DA.密度、温度、盐度 B.盐度、密度、温度C.温度、密度、盐度 D.温度、盐度、密度【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分析如下:(2)一艘科学考察船由60°N向南航行至60°S,其吃水深度( )BA.一直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一直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分析如下:知识点3 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2022山东卷T16(2)例3-6 [实事情境·亚运会](2024·北京通州区高一期末)2023年9月23日晚,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市成功举行。开幕式上,滩涂上生长出的“大地之树”景观(如图)蔚为壮观,其是由海水周期性冲刷形成的。据此完成(1)—(3)题。(1)与“大地之树”景观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A.潮汐 B.洋流 C.风暴潮 D.海啸【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2)观察“大地之树”景观最应选在农历每月的( )①初一 ②初七 ③十五 ④二十B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分析 结论①③ 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太阳、地球和月球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球 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大地之树”景观最为显著 √②④ 农历每月的初七和二十为小潮,“大地之树”景观不如大潮时显著 ×(3)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是( )CA.海滨浴场 B.农田灌溉 C.滩涂养殖 D.远洋航行【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选项 分析 结论A 海滨浴场主要利用的是沿海滩涂,不属于潮汐的利用方式 ×B 农田灌溉需要使用淡水 ×C 潮汐在海边形成巨大的滩涂,利用滩涂空间和潮汐运动可以 进行滩涂养殖 √D 远洋航行和潮汐无关 ×例3-7 (2024·湖北省重点高中高一期末)下图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海域是( )D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2)受洋流的影响,④海域附近出现冰山数量最多的季节是( )A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冰山主要由寒流从极地地区带来。选项 分析 结论A 春季时气温升高,较高纬度地区的冰川融化,部分冰体分离, 易被带到④海域附近 √B 夏季水温高,冰山南下过程中易融化,④海域附近不易出现冰 山 ×C 秋季格陵兰岛附近冰川面积扩大,可被洋流带走的冰山不多 ×D 冬季气温最低,可被洋流带走的冰山数量最少 ×(3)图中流经③海域的洋流对沿岸地区的影响是( )AA.增温增湿 B.降温减湿 C.增温减湿 D.降温增湿【解析】流经③海域的洋流为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知识点4 水循环过程及意义例4-8 [教材改编·第42页图2-2-1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3)题。(1)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陆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B.陆上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域C.外流区既有海陆间大循环,又有陆上内循环D.补充陆地水最多的是陆上内循环C【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选项 分析 结论A 参与陆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小;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B 陆上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还会发生在外流区 ×C 外流区既存在海陆间大循环,也存在由蒸发、植物蒸腾等形 成的陆上内循环 √D 补充陆地水最多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2)若图示为海陆间的水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水循环活跃程度减小B.①④分别表示大气水、海洋水C.②③之间的c过程表示地表水的下渗D.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主要表现在b环节【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3)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的比喻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BA.“纽带”——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B.“调节器”——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C.“雕塑家”——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D.“传送带”——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选项 分析 结论A 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重要纽带 ×B 水循环对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有重要作用,被称为“调节器” √C 水循环通过水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塑造出丰富的地表形态, 具有“雕塑家”的作用 ×D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具有“传送 带”的功能 ×知识点5 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及成因例5-9 (2023·天津和平区高一期末)读世界渔场分布图,回答问题。(1)描述大范围渔场的分布特点。【答案】主要分布在温带,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要广,北太平洋渔场面积最大。【解析】读图可知,大范围渔场主要分布在温带;从范围来看,北半球比南半球范围广,北太平洋渔场面积最大。(2)图中的A、B两海域分布有世界著名的渔场,简析其形成大渔场原因的差异。【答案】A渔场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洋流汇合处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渔场。B渔场是秘鲁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洋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形成大渔场。【解析】A渔场是位于北太平洋的北海道渔场,B渔场是位于南太平洋的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主要是由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主要是由上升流形成的。知识点6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例6-10 [生活情境·人工湿地系统](2024·天津南开区高一月考)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改造地形,利用深浅不一的坑塘洼地对雨水进行收集过滤,形成一套人工湿地系统;并根据当地盐碱土壤的特性,配置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最终将一块废弃的打靶场变为一座低人工养护且植物群落丰富的城市公园。读天津桥园公园局部景观图,完成(1)—(2)题。(1)从水循环角度看,天津桥园公园通过湖泊湿地可( )D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植物蒸腾 C.减少地下径流 D.增加下渗【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2)天津桥园公园的环境效益表现为( )①显著增加城市供水 ②利于区域蓄洪防旱 ③改变当地气候类型 ④减轻城市热岛效应C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分析 结论① 该湿地公园并不是为了给城市提供水源,且为城市供水也不属于 环境效益 ×② 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多发,城市湿地公园能够有效 调蓄径流,有利于区域蓄洪防旱 √③④ 湿地公园可调节区域小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但无法改变当 地气候类型 ③×④√典例探究例11 (2024·山东烟台高一期末)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的水循环密切相关。下图为某城市水系统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B【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是水的自然循环中的环节,甲是水汽输送的下游环节,与人工降水并列,应为大气降水;乙是降水的下游环节并且能补给地下水,所以乙是地表径流;丙是地表天然水体(液态水)与水汽输送(气态水)的中间环节,应为蒸发;丁是水的社会循环中的流域间循环环节,在输水的上游,应为跨流域调水。故B正确。(2)图中乙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突出的地理意义有( )C①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 ②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④塑造地表形态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乙代表地表径流。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的环节是水汽输送,①错误;地表径流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更新,②正确;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地表径流对气候影响极小,③错误;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④正确。故选C。方法1 判断水循环类型的方法例12 (2024·江苏高一期末统考)水(HO)中的氧原子主要有O和 O两种同位素,较轻的同位素O更易从海洋中蒸发,而较重的 O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才能蒸发。海水通过水循环的一系列环节,可以转化成冰川。图1、图2分别为不同时期冰川分布范围示意图,图1中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据此完成(1)—(3)题。图1图2(1)图1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CA.海上内循环 B.陆上内循环 C.海陆间大循环 D.湖陆间循环【解析】图1中水循环主要由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构成,涉及海洋和陆地两大领域,应属于海陆间大循环。(2)关于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CA.①环节的水汽大部分输送到陆地上空 B.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②环节C.路面硬化使当地④环节季节变化增大 D.干旱地区应大量造林增加③环节【解析】①环节表示海水蒸发,海水蒸发的水汽大部分在海洋上空形成降水,只有少部分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A错误;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环节,即图中④环节,人类对水汽输送(②环节)影响很小,B错误;路面硬化使得下渗减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对地表径流(④环节)的调节作用减弱,使得当地地表径流(④环节)季节变化增大,C正确;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而大量造林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会使当地水资源更加紧张,对增加降水(③环节)作用不大,D错误。(3)与图1时期相比,图2时期冰川氧原子中 O的比重( )AA.较高 B.较低 C.相同 D.无法确定【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较轻的同位素O更易从海洋中蒸发,而较重的 O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才能蒸发。对比图1和图2可知,与图1时期相比,图2时期海平面上升,冰川退化,表明图2时期气温上升,较重的O蒸发量增大,经水循环进入冰川的 O增多,因此图2时期冰川氧原子中 O的比重较高,A符合题意。方法2 海水等温线图的应用例13 读甲、乙、丙、丁四海域表层海水年均温(单位: )示意图,完成(1)—(2)题。甲乙丙丁(1)位于南半球的海域是( )A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解析】表层海水温度由北向南递减的海域位于南半球。读图可知,甲和丙两个海域表层海水年均温北高南低,应位于南半球;乙和丁两个海域表层海水年均温南高北低,应位于北半球。(2)造成四海域表层海水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A.海水深度 B.海水运动 C.太阳辐射 D.径流注入量【解析】四个海域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表层海水年均温不同。方法3 海水等盐度线图的应用例14 (2024·河北秦皇岛高一期末)读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海水等盐度线分布图,回答(1)—(2)题。(1)影响图中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暖流 C.寒流 D.径流D【解析】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量、降水量、地表径流和洋流等。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低(等盐度线向外海高值处凸出),这是因为长江入海径流量大,对海水起到稀释作用,使长江口附近海域盐度降低。(2)Q点所在等盐度线距大陆达一年中最近的时段最可能是( )AA.2月 B.5月 C.7月 D.10月【解析】由上题可知,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变化主要受长江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影响。Q点所在等盐度线距大陆达一年中最近时,长江口附近盐度最高,长江径流量最小。长江流域冬季为枯水期,河流径流量小,入海淡水量小,入海口附近海域盐度高。故Q点所在等盐度线距大陆达一年中最近的时段最可能是2月。考向1 海水的性质及影响因素例15 简单的、不熟悉的学术情境(2023·辽宁卷)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受盛行风、海岸线形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的盐度、运动范围等季节变化较明显。下图为渤海局部海域1月盐度分布图。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DA.海域结冰少 B.径流汇入多 C.沿岸水蒸发少 D.沿岸水积聚多【解析】导图分析·题图解读考向2 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例16 (2023·北京卷)下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图中的洋流( )AA.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B.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C.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D.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考向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例17 简单的生活情境(2020·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面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动漫产业园区智能公交站南堤滨海步道公园太阳能发电设施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A.调节地表径流量 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 D.减少地表水蒸发【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是永定新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汛期能蓄洪,枯水期能补给河流,A正确;园内湖泊大量蓄水可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量,B、C错误;园内湖水不断蒸发,增加了地表水蒸发总量,D错误。A 基础练 学考测评建议时间:12分钟[生活情境·冲浪](2024·江苏南京高一期末)读图回答1—2题。1.知识点3图中冲浪爱好者利用了 ( )DA.潮汐的能量 B.洋流的能量 C.海啸的能量 D.波浪的能量【解析】冲浪利用的是波浪的能量,故选D。2.知识点3下列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 )A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 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C.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D.波浪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解析】风速越大,波浪越高;波浪越高,波浪的能量越大;波浪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故波浪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故选A。[教材改编·第37页图2-2-5]盐度常用来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红海的西北部通过运河与地中海相连,东南部通过海峡与亚丁湾相连,是盐度最高的海区。下图为红海等盐度线图。据此完成3—4题。3.知识点2红海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DA.常年盛行上升气流,蒸发量大B.沿岸地区的含盐物质大量进入C.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D.炎热少雨,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解析】导图分析·题图解读/知识迁移4.知识点2红海表层海水盐度东南部低于西北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D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淡水注入量 D.海水交换量【解析】导图分析·题图解读/知识迁移[学术情境·“海水跃层”](2024·江苏盐城高一期中)海水性质随海水深度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的水层称为海水跃层,根据性质可分为盐度跃层、温度跃层、密度跃层和声速跃层。海水跃层对潜艇活动影响重大,甚至会造成潜艇失事。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于2020年11月10日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马里亚纳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主要位于热带。读图完成5—6题。甲乙丙丁5.知识点2图中能正确表示“奋斗者”号此次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奋斗者”号下潜的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表层海水温度在25 左右,且海水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因此在深度1 000米以内的海区,海水温度快速下降,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的温度缓慢降低至接近0 ,A正确。乙、丁曲线所示的海水温度变化与实际相反,排除B、D。丙曲线所示的表层海水温度在15 左右,与热带地区的表层海水温度状况不符,排除C。故选A。6.知识点2最容易造成潜艇失事的海水跃层是( )CA.温度跃层 B.盐度跃层 C.密度跃层 D.声速跃层【解析】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如突遭“海中断崖”,海水浮力会突然变小,可能会造成潜艇失事,故最容易造成潜艇失事的海水跃层是密度跃层。(2024·江苏连云港高一期末)下图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据此完成7—8题。7.知识点3、5图中最可能形成大型渔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C【解析】图中③处位于寒流和暖流交汇处,海水搅动,底层营养物质上泛,表层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最可能形成大型渔场。8.知识点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海水温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B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甲>丙>丁>乙 D.乙>甲>丁>丙【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两海域的纬度明显低于丙、丁两海域,因此甲、乙两海域的水温高于丙、丁两海域;甲、乙两海域纬度大致相同,但甲处有寒流(【拓知识】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流经,乙处有暖流(【拓知识】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流经,因此甲海域水温低于乙海域;丙、丁两海域纬度大致相同,但丙处有暖流流经,丁处有寒流流经,因此丙海域水温高于丁海域,故海水温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乙>甲>丙>丁,B正确。[文化情境·《吕氏春秋》](2024·北京密云区高一期末)《吕氏春秋·圜道》篇中提出了中国早期对水循环的认知:“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9.知识点4据图可知( )DA.①可表示“云气西行” B.②可表示“水泉东流”C.古文中提到的水循环类型是Ⅰ D.古文中提到的水循环类型是Ⅱ【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信息,②可表示“云气西行”,①可表示“水泉东流”,古文中提到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大循环,对应图中Ⅱ。故选D。其中Ⅰ、Ⅱ、Ⅲ为水循环的三种类型。据此完成9—10题。10.知识点4古文中“上不竭,下不满”的意思是水源不枯竭,大海不满盈,其含义是水循环可以( )B①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②产生海陆风③影响海洋污染物扩散 ④促使陆地淡水更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古文中“上不竭,下不满”的意思是水源不枯竭,大海不满盈,说明水循环可以促使陆地淡水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①④正确;并没有体现水循环会产生海陆风和影响海洋污染物扩散,排除②③。故选B。11.[生产情境·潮汐能发电]知识点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水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涨落现象。钱塘江大潮是受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的特殊形态影响所形成的特大涌潮。材料二 潮汐能发电是在有条件的海湾或潮差大的河口建造堤坝、闸门和水轮发电机厂房,将海湾或河口与外海隔开形成水库,对水闸进行适当启闭调节,使库内水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涌潮最大。下图为我国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位与海洋水位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从而驱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下图示意潮汐能发电站的原理。(1)分析我国钱塘江每年中秋节前后潮大的原因。【答案】每年中秋节前后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引潮力大,潮差较大;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被不断推高;夏秋季降水丰富,钱塘江入海径流量大,杭州湾水位高,从而抬高了潮位;夏秋季东南季风盛行,加强了潮势。【解析】可从天文、海域形态、海湾水位、风向等角度分析。(2)分析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的优势。【答案】潮汐能发电受天气的影响小,占用土地少。【解析】与风力发电相比,潮汐能发电受天气的影响小,且占用土地少。B 综合练 选考通关建议时间:8分钟[教材改编·第39页图2-2-7]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与大西洋水体交换的唯一通道,海峡处海水主要由大西洋输入流和地中海溢出流组成。下图示意直布罗陀海峡位置。据此完成12—13题。12.知识点2、3下图中正确表示直布罗陀海峡处海水运动方向的是( )BA. B. 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海域较为封闭,且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蒸发量大,其海水盐度高于大西洋。由于地中海的海水盐度高,其海水密度也高于大西洋,导致地中海水面低于大西洋,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而深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形成了密度流。①位于表层,表示大西洋流向地中海的海水,自西向东;②位于底层,表示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的海水,自东向西,B正确。13.知识点2与①海水流相比,②海水流( )D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较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较小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较大 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较大【解析】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①海水流为大西洋流向地中海,②海水流为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地中海的海水盐度高于大西洋,海水密度大于大西洋,同时②海水流水深较大,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D正确。(2024·海南海口高一联考)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区域,甲、乙为大陆东岸的两支洋流。读图完成14—15题。14.知识点3、5甲洋流( )A.与乙洋流交汇处形成渔场B.表层海水温度较乙洋流低C.挟带的冰山威胁海上航运D.能抑制海上污染物的扩散A【解析】甲洋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为暖流,乙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渔场,A正确;甲洋流较乙洋流纬度低,水温比乙洋流高,B错误;甲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不会挟带冰山,C错误;洋流可以加快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15.知识点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乙洋流位置和性质的是( )D①②③④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由图中纬度可知,乙位于北半球,海水等温线向北递减,乙由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的凸向一致,D正确。[生产情境·波浪能密度](2024·山东泰安高三检测)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海上盛行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16—17题。16.知识点3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特征是( )BA.南部沿海小于北部沿海 B.近海地区小于远海地区C.南部沿海空间差异小 D.北部沿海空间差异大【解析】由图可知,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南部沿海大于北部沿海,A错误;近海地区波浪能密度小于远海地区,B正确;图中南部沿海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密集,空间差异大,C错误;北部沿海波浪能密度等值线稀疏,空间差异小,D错误。17.知识点3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DA.海域面积 B.海岸走向 C.海水温度 D.海水深度【解析】由图可知,沿海海域波浪能密度北部较小,南部较大。根据图中50 m等深线与海岸线的距离可判断近岸海域海水深度,50 m等深线距离海岸线越远,近岸海域海水越浅。由此判断,北部近岸海域水浅,海底摩擦作用强,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近岸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弱,波浪能密度较大,故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水深度,D正确。图示区域是边缘海区域,与外洋相连通,故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与海域面积关系不大,A错误。海岸走向南北差异不大,B错误。海水温度对波浪能密度影响较小,故海水温度不是其主导因素,C错误。(2024·陕西榆林高一期末)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自北向南注入里海(内陆湖泊),下图为伏尔加河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18.知识点4从水循环的过程来看,伏尔加河( )AA.上游地区气温低,蒸发较弱B.河水主要参与海陆间大循环C.上游地区降水不足,支流少D.下游地区冻土广布,下渗微弱【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19.知识点4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来看,伏尔加河( )D①促使东欧平原总体上趋于高低不平 ②造成大量泥沙在北冰洋沉积③缓解上下游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④维持里海水量的动态平衡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C 培优练 能力提升[综合思维·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024·云南昆明高三期中)地中蒸渗仪装置是一个较完美的降雨—径流—入渗—作物、地表蒸腾蒸发量(简称蒸散量)等水平衡要素相互转化的观测实验装置。我国部分地区依据地下水埋深和作物根系的一般特点,设计大型地中蒸渗仪装置,利用水量平衡原理,量化研究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下图为地中蒸渗仪装置原理图,某实验小组用该装置在一次降水过程中进行了测量,测得该次降雨量为P,蒸散量为E,量筒①的量为R,量筒②的量为D。读图完成20—21题。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A.E与作物类型无关 B.R与坡度有关C.D代表地下水总量 D.D与土壤性质无关【解析】E为蒸散量,植被类型不同,蒸腾量不同,则蒸散量也不同,A错误;量筒①的水来自地表,故R为地表径流量,坡度越大,流速越快,下渗越少,更多降水会转化为地表径流,B正确;量筒②的水来自过滤层,故D为地下径流量,地下水总量还包括储存在土壤中的水,C错误;D为地下径流量,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孔隙大,地下径流量大,D错误。21.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最需要使用该装置的地区是( )AA.宁夏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东南丘陵 D.三江平原【解析】由材料可知,该装置是我国部分地区依据地下水埋深和作物根系的一般特点设计的。该装置成本较高,对缺水地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但对于降水丰富的地区来说其价值不大,四个选项中,宁夏平原较缺水。故选A。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