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总结 核心考能提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专题1 神奇的热力作用在现实中的应用实例探究[生活情境·“采摘草莓游”](2024·辽宁锦州高一期末)近年来,“采摘草莓游”成为城市居民新的休闲方式。图1为锦州市某草莓大棚内部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与大棚外相比,温室大棚内( )D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不变 D.④增强【解析】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受大棚影响,A错误;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棚的透明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很小,②基本不变,B错误;由于大棚的透明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很小,所以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够穿过大棚,被地面吸收,棚内热量与外界交换较少,不易散失,棚内地面和大气温度较高,因此③和④均增强,C错误、D正确。(2)大棚通风换气时,空气流动状况可能是( )BA. B. C. D.【解析】大棚内部温度偏高,内部产生上升气流,而外部温度偏低,所以通风换气时在大棚门口下方空气向内流动,上方空气向外流动。故选B。专题2 水循环并非简单的轮回——运用水实例探究(2024·浙江舟山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答案】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材料解读(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答案】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材料解读(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答案】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材料解读新高考 考法拓展考法1 作图题例1 (2024·山东济宁高一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岳阳市位于洞庭湖畔,深受湖陆风的影响。湖陆风是在较大湖泊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可以使气温降低、湿度增加)和陆风(进湖风)。图1示意岳阳市位置,图2示意某日6—14时,在湖陆风影响下岳阳市的气温与湿度变化。在下图中,使用箭头绘制当日12时岳阳市与洞庭湖之间的热力环流,并用曲线绘制此时热力环流中近地面的等压面。【答案】【解析】见绘图指导。绘图指导 第一步:绘制垂直气流运动方向。12时陆地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洞庭湖气温较低,空气冷却下沉。故在岳阳市上空绘制垂直向上的箭头,在洞庭湖上空绘制垂直向下的箭头。如图A所示。第二步:绘制等压面。岳阳市近地面空气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向下弯曲;洞庭湖上空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等压面向上凸出。如图B所示。第三步:绘制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由所学知识可知,同一水平面的气压产生差异,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近地面气流从洞庭湖流向岳阳市,高空则由岳阳市上空流向洞庭湖上空,进而形成逆时针方向的热力环流。(图见答案)例2 (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答案】见下图。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解析】画风向详见绘图指导。影响:使风向和风速发生变化。绘图指导 第一步,判断箭头的含义。F与等压线垂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F 为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F 为摩擦力(与风向相反)。第二步,绘制风向。M点的风向应与摩擦力F 相反,画出实线箭头即可。考法2 跨学科题例3 [跨体育学科](2023·四川成都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大气中氧气含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生命。表1示意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表1海拔(米) 0 1 000 2 000 3 000 4 000含氧量比 100% 89% 78% 70% 61%目前,世界公认的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 800—2 400米。我国已建成甘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与呈贡、河北兴隆等国家级高原体育训练基地。表2为我国部分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的地理坐标表。表2地点 榆中 多巴 海埂 呈贡 兴隆海拔 1 996米 2 366米 1 888米 1 906米 2 118米经度 104°02′E 101°31′E 102°41′E 102°48′E 117°22′E纬度 35°52′N 36°40′N 25°01′N 24°53′N 40°36′N(1)依据表1,绘制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坐标图,描述含氧量比随海拔的变化特点。【答案】绘图见解析。特点:①随着海拔的升高,含氧量比降低;②2 000米以下,含氧量比降低较快;③2 000米以上,含氧量比降低较慢。【解析】横坐标表示含氧量比,纵坐标表示海拔,先描点,后连线,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二者的变化关系:随高度增加,含氧量减少;从变化速度来看,海拔低(2 000米以下),含氧量比降低较快;2 000米以上,含氧量比降低较慢。(2)结合表2,简述表中这些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的突出优势。【答案】①海拔都在1 800—2 400米,符合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的最佳海拔要求;②各训练基地有一定的高度差异,便于运动员含氧量的最优化与多样化训练;③纬度比较适中,都位于北温带,且有一定的纬度差异,适宜不同季节、不同气温条件下的最优化、多样化训练;等等。【解析】由文字材料和表格的数据可知,甘肃榆中、青海多巴、云南海埂与呈贡、河北兴隆等,海拔都在1 800—2 400米,符合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的最佳海拔要求;且海拔、地理位置均有差异,可满足不同含氧量、不同季节的训练需求。(3)世界公认的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 800—2 400米。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答案】①随着海拔的升高,氧气含量越来越低;②在更高海拔地区训练,含氧量过低,超过了人体的最大耐受力,反而使运动员的整体表现下降。【解析】根据材料“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可知,海拔越高,含氧量越低,超出一定的范围会危及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反而使运动员的整体表现下降,达不到理想成绩。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