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知识点1 减灾基础知识知识点2 地震灾害的防避例2-1 (2024·北京石景山区高一期末)2023年2月6日凌晨,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后3天里该国又发生了近千次地震。震后中国救援队立即驰援土耳其灾区,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地震发生时,当地( )DA.在高楼层居住的居民应尽快乘坐电梯下楼B.在室外逛街的居民应迅速躲入周围商场C.在电影院观影的全体观众都要快速跑出去D.在一楼教室上课的学生可迅速跑步到空地【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分析如下:选项 分析 结论A 当地震来临时,在高楼层居住的居民不能乘坐电梯下楼 ×B 在室外逛街的居民应迅速到达空旷地区 ×C 在电影院观影的全体观众应就地躲避 ×D 在一楼教室上课的学生可迅速跑步到空地 √(2)下列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正确的是( )DA.对被埋压过久的人,应尽快救出令其进食B.遇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沿顺风方向跑离C.地震时大力呼喊,不停哭叫,慌乱逃生D.仔细确定被困人位置,不乱挖,不乱刨【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分析如下:选项 分析 结论A 对被埋压过久的人,应让其慢慢进食 ×B 遇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沿逆风方向跑离,逆风方向比较安全,避 免直接接触毒气 ×C 地震时应该保存体力,发现有人时再大声呼救 ×D 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乱挖、乱刨,以防止直接伤及被埋 压人员或者破坏了被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 的垮塌,使被埋压人员再次遇险 √知识点3 洪水灾害的防避 2023重庆卷T18(1)(2)(3)例3-2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强度大,为防御自然灾害,我们要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抓好落实和相互配合。据此完成(1)—(2)题。(1)下列灾害防御措施中,属于非工程措施的是( )A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B.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C.加固防洪大堤 D.修建水库,蓄水防旱【解析】非工程措施是通过法令、政策、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来达到减灾目的的措施,主要内容有洪灾预报、洪灾应急、洪灾保险、防洪减灾立法、防洪减灾教育等。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属于非工程措施,A符合题意;B、C、D均属于工程措施,排除。(2)为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AA.修建水库 B.禁止乱砍滥伐C.提高防洪减灾意识 D.组织防洪科技研究【解析】修建水库,能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可以有效地减轻洪灾造成的损失,且修建水库属于工程措施,A正确;B、C、D属于非工程措施。知识点4 滑坡灾害的防避例4-3 [自然灾害情境·山体石壁垮塌](2024·河南商丘高一期末)2023年8月30日,在福建省漳平市,一位交警焦急地在省道上下达命令封锁路段,指令发出不到半分钟,坡顶碎石滑落,大面积山体石壁瞬间垮塌。下图示意此次灾害画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此次封锁路段预防的灾害类型主要是( )AA.滑坡 B.泥石流 C.干旱 D.地面沉降【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2)应对该灾害,可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有( )①提高监测水平,及时进行预警 ②大量开采山石,修建梯田 ③提高植被覆盖率,实施护坡工程 ④将所有居民迁移至平原地区B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分析 结论① 提高监测水平可提前预知滑坡的产生,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② 大量采石会破坏自然环境,使得地表变松散,更容易产生滑坡 ×③ 提高植被覆盖率,实施护坡工程可固定地表松散物质,降低滑坡风险 √④ 将所有居民迁移至平原地区不现实 ×知识点5 泥石流灾害的防避 2020浙江卷7月T27例5-4 (2024·湖南张家界高一期末)2024年3月31日0时30分,张家界市慈利县长潭河村突发暴雨形成泥石流,导致多处房屋受灾,由于预警预报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减轻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措施。【答案】植树造林,保护山体植被;修建护坡工程,加固坡体;加强监测和预警;通过制定减灾规划和加强防灾减灾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减少泥石流造成的损失。【解析】采取加固松动坡体、加强监测和预警及制定减灾规划等措施可减轻泥石流灾害。(2)分析在野外遭遇泥石流时的自救措施。【答案】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上方转移,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山下跑;要注意保护好头部。【解析】在野外遭遇泥石流,一是要注意逃跑的路线,二是要注意保护好头部。知识点6 几种常见灾害的防避措施例6-5 (2024·陕西西安高一期末)阿克苏地区气象台2024年4月1日17时14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拜城县未来24小时气温将下降8 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 ,阵风6级以上,出现寒潮天气,请相关部门注意防范。据此完成(1)—(2)题。(1)此次寒潮对上述地区的主要危害是( )AA.农作物减产 B.道路损毁 C.通信、电力中断 D.海上翻船【解析】寒潮会带来低温冻害,使得农作物减产,A正确;寒潮会带来大风、剧烈降温,甚至出现雨雪天气,对交通运输会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不会使道路损毁,也不一定会导致通信、电力中断,B、C错误;新疆阿克苏地区地处内陆,此次寒潮对其的影响不包括海上翻船,D错误。(2)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DA.随时做好防寒工作 B.增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C.海上船只及时回港 D.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解析】根据所学的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可知,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及时做好应对寒潮来临的准备,D正确。随时做好防寒准备工作和增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是平时的措施,不是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A、B错误。寒潮对海上船只影响不大(台风对海上船只影响大),C错误。方法 露营时根据地形图避灾的方法例6 读下面两幅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1)—(2)题。(1)从地形要素看,图A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B(2)图B中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游客正好位于O点,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B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以图析题·信息提取考向 常见自然灾害的防避例7 复杂的、不熟悉的生活情境(2023·重庆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欧巴尔干半岛的某喀斯特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 700毫米,有地下河发育,包括甲、乙两个溶蚀谷地。暴雨期间,甲谷地排水不畅,易发洪灾,该地拟建人工河缓解洪灾。下图是该喀斯特地区示意图。(1)指出甲谷地易发洪涝灾害的季节,并阐述理由。【答案】冬季。理由:甲谷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冬季。【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甲谷地位于南欧巴尔干半岛,该半岛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因此甲谷地易发洪涝灾害的季节为冬季。(2)列举导致甲谷地排水不畅的地形特征。【答案】地形平坦;河曲发育;河段中有峡谷;落水洞少。【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3)从人工河设计的位置和线路角度,说明其能有效缓解城镇洪灾的原因。【答案】人工河设置于城镇上游,可在洪水到达城镇前实现分洪;线路上设置两个分洪口分洪;与原有河道比,人工河道流程短(顺直),泄洪快。【解析】人工河位于城镇上游,在洪水到达城镇前实现洪水分流,减少城镇所在河段河流水量,降低洪水发生的概率;线路上设置两个分洪口分洪,对河流水的分流(调节)作用强;原有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与原有河道比,人工河道流程短,较为顺直,可以快速泄洪。A 基础练 学考测评建议时间:12分钟(2024·江苏盐城高一期末)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完成1—2题。1.知识点1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有( )B①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次数 ②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③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④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引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普及避灾自救技能,有利于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2.知识点1下列属于社会层面防灾减灾措施的有( )C①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②加固河流堤坝③营造防护林体系④学习自救知识与技能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学习自救知识与技能是个人层面的防灾减灾措施,不符合题意,可排除。切实减轻灾害风险,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命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完成3—4题。3.知识点1、3下列属于防灾减灾建设工程的有( )D①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②兴建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修建沿海防护林工程⑤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解析】兴建水利枢纽、加固堤防可以防治洪涝灾害;河流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可以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带来的灾害;沿海防护林工程可以防治海浪侵蚀带来的灾害。这些都属于防灾减灾建设工程。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4.知识点1下列关于防灾减灾中的个人行为,正确的有( )C①优先拯救生命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②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③防灾减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④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防灾减灾既需要社会参与,也需要个人行动,可以排除③,选C。[生活情境·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2024·福建莆田高一期末)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了解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是防范灾害风险的有效方式之一,下图为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据此完成5—7题。5.知识点1下列不属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原则的是( )DA.均衡布局,就近安排 B.安全可靠,因地制宜C.结合现状,长远规划 D.防灾为主,平时禁用【解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原则是均衡布局,就近安排;安全可靠,因地制宜;结合现状,长远规划,故A、B、C不符合题意。应急避难场所平时服务于本身原有功能,在遇有地震、火灾、洪水等突发性重大灾害时,供人员临时避难,D符合题意。6.知识点1、2设置在露天空旷地带的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CA.滑坡 B.寒潮 C.地震 D.暴雨【解析】地震发生时,容易引发房屋倒塌,露天空旷地带的应急避难场所可以很好地避免地震带来的伤亡,C正确;寒潮和暴雨来临时露天避难所不能很好地避免其带来的低温、强降水等灾害天气,B、D错误;滑坡发生时,露天空旷地带地势相对低平,很容易受到滑坡的影响,A错误。7.知识点2、3、5、6以下避灾措施正确的是( )BA.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跳楼逃生 B.洪涝发生时向高处转移C.泥石流发生时顺着山坡往下躲避 D.台风发生时抱紧大树以防摔倒【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选项 分析 结论A 地震发生时不能跳楼逃生,应从安全出口楼梯下楼 ×B 洪涝发生时,低处容易积水被淹没,应该向高处转移 √C 泥石流发生时应该垂直于水流方向向高处转移 ×D 台风发生时应尽量远离大树,防止大风吹断大树造成伤亡 ×(2024·江西南昌高一期末)2023年10月20日上午登陆广东省的第16号台风“三巴”于当日17时减弱为热带低压。当日白天,受“三巴”影响,广东阳江、江门、茂名西部、云浮南部和湛江北部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内涝。据此完成8—9题。8.知识点1、3发生城市内涝时,该市居民在积水中行走应穿( )CA.长筒雨靴 B.凉鞋 C.运动鞋 D.拖鞋【解析】穿运动鞋能防止脚部被碰伤、刺伤,不会往鞋里灌很多水,不会阻碍自己的行动,C正确;凉鞋和拖鞋容易被水冲走,且易使脚部受伤;长筒雨靴在积水很深处容易进水,使人行走困难。9.知识点6下列台风防御措施正确的有( )D①海上船只减速慢行 ②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③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 ④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台风期间,船只应进港避风,①错误。加固房屋、门窗、广告牌等,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低洼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转移均是正确的防御台风的措施。B 综合练 选考通关(2024·湖北武汉高一期末)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京津冀地区震感明显。据此完成10—11题。10.此次地震发生时,武汉市居民没有明显震感,主要是因为( )①震级小 ②震源深 ③建筑物质量高 ④震中距远C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分析 结论① 此次地震震级为5.5级,震级较小,能量低 √② 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对地表的影响较大,通常会导致较强的 地面震动和较大的破坏 ×③ 建筑物质量高不高跟震感大不大没有关系 ×④ 武汉市距山东德州市平原县相对较远,所以震中距远,再加上震级较 小,地震能量不断衰减,因此会没有明显震感 √11.知识点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室内避震方法为( )①躲在窗户下 ②躲在承重墙墙角 ③乘电梯转移 ④用枕头等护住头部C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分析 结论① 地震发生时,应避免靠近窗户、大面积玻璃、重物和火源等,以防碎 片和物品飞溅造成伤害 ×② 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可躲在承重墙墙角,因为承重墙具有较好的支撑 力和抗震性能,墙角位置相对安全 √③ 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以免电梯停电或故障导致被困 ×④ 在室内避震时,应保持冷静,等待地震结束后再安全撤离,躲避时可 用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 √(2024·云南大理高一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地震后,山体滑坡导致大渡河支流湾东河断流,形成堰塞湖(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13题。12.知识点4滑坡发生时正确的避灾方法是( )A.向滑坡体的上方转移 B.向滑坡体的两侧转移C.向滑坡体的下方转移 D.向滑坡体的中间转移B【解析】滑坡体向下滑动速度较快,向滑坡体中间、下方、上方转移均无法有效避开滑坡体,向滑坡体两侧转移可有效避开滑坡体,B正确。13.关于材料中堰塞湖的处理办法,合理可行的是( )A①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 ②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③上游干流修建水库截流 ④借助堰塞湖发展旅游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分析 结论① 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有利于堰塞湖水体外泄,降低水位 √② 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有利于应对堰塞体垮塌造成的大量水体下 泄,减少对下游的危害 √③ 堰塞湖已经形成,此时在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对解决堰塞湖问题 作用不大 ×④ 滑坡体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稳固性差,存在较大风险,不适合发 展旅游业 ×[气象情境·“倒春寒”]“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不利影响的气象灾害。2023年3月,河南的“倒春寒”要比往年更猛烈一些,除了大风、降温,局部地区还出现了雨雪天气。面临“倒春寒”的来袭,豫南茶叶种植大镇——光山县白雀园镇多措并举,积极应对,确保全镇农业生产不受影响,农民遇灾不受灾。据此完成14—15题。14.知识点6“倒春寒”带来的危害有( )①农作物遭受冻害 ②洪涝灾害多发 ③破坏通信设备和输电线路 ④使害虫滋生B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倒春寒”会导致大幅度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①正确;“倒春寒”是冷空气活动带来的,这些冷空气主要来自高纬度内陆地区,挟带的水汽有限,不会导致洪涝灾害多发,②错误;“倒春寒”可能会诱发冻雨,导致通信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结冰,破坏通信设备和输电线路,③正确;“倒春寒”带来的降温有利于冻死害虫,降低虫害发生概率,④错误。故选B。15.知识点6为保护茶园在春季免受冻害威胁,白雀园镇采取的措施可能有( )①增施有机肥 ②改善茶园的通风条件 ③熏烟 ④覆盖塑料薄膜D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增施有机肥有利于茶树的生长,但保温作用不明显,①错误;改善茶园的通风条件会加大冻害的威胁,②错误;熏烟可以增加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的作用,③正确;覆盖塑料薄膜可以减少地面辐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④正确。故选D。16.知识点4、5在山区公路和铁路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类似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据图回答问题。(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答案】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任意两点即可)【解析】注意材料中是“山区公路和铁路旁”的防护工程,在山区主要是防御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2)请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类似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的防灾减灾功能。【答案】边坡上的水泥防护工程可以阻止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与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水泥防护工程内裸露的土壤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水流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地下水压力升高引起边坡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合为一体,可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从而有效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解析】结合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从该水泥防护工程能够对当地易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改善的角度进行分析。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