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综合检测卷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建议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4·江苏南京高一期末)2020年10月30日,土耳其西部发生6.6级地震,震中位于爱琴海海域。附近的希腊岛屿也有震感,希腊方面称地震为6.9级。据此完成1—2题。1.此次地震有两个震级数据是因为( )DA.同一次地震具有多个震级 B.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过大C.土耳其和希腊震中距不同 D.测量技术和测量水平的差异【解析】地震震级数据是对不同方位、不同震中距的大量地震台站测定结果进行算术平均后得到的。不同的国家、机构所利用的台站资料存在差别,各国的测量技术和测量水平的差异影响震级测定结果。故选D。2.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方法有( )①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子下或床下 ②在商场应乘电梯迅速下楼 ③在教室可抱头躲在课桌下或窗边 ④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C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子下或床下,这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被地震时房顶上掉落的物体伤害,①正确。在商场不能乘电梯下楼,电梯受地震影响可能停电等,②错误。在教室可抱头躲在课桌下,但躲在窗边可能会受到破裂玻璃的伤害,③错误。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避免建筑倒塌造成人身伤害,④正确。故选C。(2024·广东中山高一期末)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相对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广西梧州市是一座山城,地形多为丘陵,斜坡多,陡坡相对少,每年都有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CA.滑坡、降雨量、崩塌 B.崩塌、滑坡、降雨量C.降雨量、滑坡、崩塌 D.降雨量、崩塌、滑坡【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由图中曲线及降雨量坐标数值可知a曲线应表示降雨量。由材料可知,崩塌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相对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以下的斜坡上,而梧州市多为丘陵地形,海拔较低且地形坡度不会很大,可知滑坡的发生频次应高于崩塌,则b、c曲线分别表示滑坡和崩塌。4.关于该市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BA.图示表明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均衡性B.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C.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D.海拔高处滑坡多,海拔低处崩塌多【解析】由图可知,该市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时间上(季节)和空间上(不同海拔不同坡度多发的地质灾害种类)都呈现不均衡性;由图可知,地质灾害集中于降雨量大的季节,可推知降雨是地质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但并非所有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由材料可知,崩塌和滑坡的发生与坡度关系较大,与海拔关系不大。(2024·贵州贵阳高三联考)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受台风“杜苏芮”残余势力影响,京津冀地区发生极端暴雨事件,北京市气象局称其为140年以来最大降雨量。北京市门头沟地区是这次极端暴雨的重灾区。下图示意北京市门头沟地区等高线。据此完成5—6题。5.图中四地受此次极端暴雨产生的洪灾影响最严重的地方是( )B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由门头沟地区等高线图可知,丁地位于山脊处,地势较高,难以积水形成洪灾,D错误;丙地位于山谷,但海拔较甲、乙高,难以积水形成洪灾,C错误;甲、乙两地位于山谷,易发洪灾,且乙地位于谷地下游,集水面更广,受洪灾影响比甲地更严重,B正确,A错误。6.地理信息技术在门头沟防洪抗洪中的作用是( )AA.GIS确定最优的救助方案 B.RS准确绘制洪水淹没范围C.BDS统计洪水带来的损失 D.BDS监测洪水位实时变化【解析】GIS可以通过处理洪水淹没范围等数据,准确绘制出洪水淹没范围的地图,分析洪水强度、变化趋势等数据,得出最优救助方案,A正确,B错误;RS能监测洪水水位的实时变化情况,D错误;BDS可以确定被洪水困住人员的位置,但不能统计洪水带来的损失,C错误。(2024·广东惠州高一期末)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流域发生季节性气象干旱的频率较高。下图示意1960—2020年鄱阳湖流域季节性气象干旱的区域性特征及发生频率。据此完成7—8题。7.1960—2020年鄱阳湖流域季节性气象干旱的时空特征是( )CA.局域性干旱发生的频率最高 B.部分区域性干旱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节C.春秋季节全流域性干旱频率最高 D.夏冬季节区域性干旱频率最低【解析】全流域性干旱的频率最高,A错误;部分区域性干旱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B错误;春秋季节全流域性干旱频率最高,C正确;秋冬季节区域性干旱频率最低,D错误。8.为缓解旱灾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DA.大量开采地下水 B.跨流域调水 C.大规模人工降雨 D.完善水利设施【解析】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A错误;鄱阳湖流域位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一般为跨流域调水的调出区,B错误;大规模人工降雨的成本高,且人工降雨需满足水汽充足等气象条件,C错误;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是缓解旱灾对该区域农业生产影响的最有效措施,D正确。(2024·江西南昌高一期末)下表为2022年11月28日至30日北京市天气状况统计表。读表,完成9—10题。日期 11月28日 11月29日 11月30日白天天气 多云转晴 晴间多云 晴夜间天气 晴间多云 晴 晴风力 4—5级 4—5级转 3—4级 3—4级转2级气温( ) -5—13 -8—-3 -9—-19.此气象灾害对北京市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DA.春季和夏季 B.夏季和秋季 C.秋季和冬季 D.秋季和春季【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可知,11月28日至29日,北京市最高气温从13 降到-3 ,最高气温降低幅度达到8 以上,且最低气温在4 以下,为典型的寒潮天气。寒潮主要发生在深秋到初春时节,所以对当地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季节是秋季(收获季节)和春季(部分农作物的播种季节)。夏季寒潮较少,冬季农作物相对较少,危害较小。故选D。10.该天气给北京市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CA.暴风雪阻碍交通出行 B.冰雪融化,缓解农田旱情C.大风利于污染物扩散 D.降温冰冻,破坏通信设施【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此次寒潮天气并没有带来大范围的暴风雪天气,所以不存在暴风雪阻碍交通出行、冰雪融化缓解农田旱情以及冰冻破坏通信设施等现象,但该次寒潮风力较大,有利于污染物扩散。故选C。(2024·江苏南京高一期末)2020年7月11日晚11时,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春厂坝“北斗智慧云公共监测平台”的人工智能预警广播系统发出了滑坡预警(原本固定在某个区域的传感器发生沉降或偏移时,卫星能够感知到,从而实现全天候全自动在线监测预警),当地干部群众收到通知后成功组织避险。结合材料,完成11—13题。11.监测传感器沉降或偏移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C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D.数字地球【解析】传感器属于点状地理事物,其位置的沉降或偏移主要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监测,C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面状地理事物信息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处理,数字地球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后,借助计算机系统来进行管理的技术,三者均不是监测传感器沉降或偏移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A、B、D错误。12.下列属于该地可采取的滑坡防范措施的有( )①保护坡地植被 ②在斜坡上修建排水沟 ③修建大型水库 ④在斜坡下部修建抗滑挡墙C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修建大型水库易诱发地质灾害,不利于滑坡的防范,③不可取;保护坡地植被、在斜坡上修建排水沟、在斜坡下部修建抗滑挡墙均属于防范滑坡的有效措施。故选C。13.遇到滑坡灾害,我们应该做的是( )DA.出现滑坡征兆时,立即跑回室内紧闭门窗B.处在滑坡体上时,迅速朝滑坡方向撤离C.在滑坡停止后,立即回家检查情况D.无法逃离高速滑坡时,抱住身边大树等固定物体【解析】出现滑坡征兆时,应立即撤离滑坡地带,而不是跑回室内紧闭门窗,A错误;处在滑坡体上时,应迅速朝与滑坡方向垂直的高处撤离,B错误;在滑坡停止后,有可能还会发生二次灾害,不能立即回家检查情况,C错误;无法逃离高速滑坡时,可以抱住身边大树等固定物体,D正确。[学术情境·不同高程范围地质灾害](2024·湖南岳阳高三月考)受地形地貌、岩性、降雨、断裂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广西地质灾害频发。下图示意广西不同坡向地质灾害分布,下表为广西不同高程范围地质灾害分布统计表。据此完成14—16题。高程范围/m 崩塌/处 滑坡/处 泥石流/处 合计/处 占比/%<200 3 000 1 320 14 4 334 41.53200—500 2 780 911 47 3 738 35.81500—700 844 303 14 1 161 11.12700—1 200 833 291 11 1 135 10.87≥1 200 48 21 0 69 0.6614.广西( )CA.东、西坡地质灾害数量差异最大 B.北坡地质灾害数量多于南坡C.海拔越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越高 D.海拔越高,滑坡的发生频率越高【解析】读图可知,南坡与东北坡地质灾害数量差异最大,A错误;南坡地质灾害数量最多,B错误;读表可知,海拔越低,地质灾害的数量越多,占比越大,发生频率越高,C正确;高海拔处滑坡数量较少,低海拔处滑坡数量较多,故广西海拔越高,滑坡的发生频率越低,D错误。15.造成广西不同坡向地质灾害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A.降雨 B.岩性 C.人类活动 D.海拔【解析】读图可知,广西南坡、西南坡和东南坡地质灾害数量最多。以上坡向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降雨多,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因,A正确。不同坡向的岩性、人类活动情况、海拔差异较小,B、C、D错误。16.广西200米高程以下范围内地质灾害数量最多的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起伏大 ②人类活动强度大 ③占地面积较广 ④雨季长D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200米高程以下地区地势起伏小,人口集中,人类活动强度大,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使该范围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大,①错误,②正确;广西北部和西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广大的中南部地区以丘陵和平原为主,200米以下高程范围占地面积较广,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多,③正确;同一地区的雨季长短不会有太大差异,④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不仅可以直接对桥梁、道路、房屋、农田等造成危害,还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着堰塞湖的不断发展,堰塞湖会造成诸多危害,因此需要对堰塞湖的发展进行动态实时监测。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堰塞湖的形成过程。(1)推测滑坡发生时图示滑坡体的滑动方向,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答案】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2分)判断理由: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坡度大。(4分)【解析】滑坡通常指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据图可知,滑坡体西北侧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坡度大,是一个大斜坡,而东南侧等高线稀疏,地形较平坦,因此可以判断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2)指出该堰塞湖形成、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主要危害。(6分)【答案】淹没湖区村镇;(2分)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极易形成洪灾,极其危险。(4分)【解析】堰塞湖形成时,大量蓄水,堰塞湖面积迅速扩大,淹没了湖区村镇;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而溶解、崩塌,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3)指出可有效监测堰塞湖发展动态的地理信息技术。(6分)【答案】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堰塞湖面积变化;(2分)地理信息系统绘制区域地图;(2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滑坡体微小移动。(2分)【解析】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面状地理事物,监测堰塞湖面积变化,随时预警;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在获得遥感数据的基础上,绘制区域地图,模拟预测堰塞湖溃决后危害的地区,预测造成的损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监测滑坡体微小移动,实时监测,一旦堰塞湖开始溃决,及时报告预警,疏散人群。18.(2024·重庆南岸区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下图为1950—2016年印度洪涝灾害频次空间分布图,图中洪涝数据源自联合国、国际组织、政府、非政府组织、保险公司、研究机构以及媒体等洪涝数据库。(1)描述印度洪涝灾害频次的空间分布规律。(4分)【答案】洪涝灾害广泛分布;空间分布不均;恒河中下游较为集中;东北部成为最高频次区;中部和德干高原频次较低。(任答4点得4分)【解析】根据图中频次数值大小的空间分布可知,整体而言,印度洪涝灾害分布较为广泛,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具体来说,在恒河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次高,印度东北部地区成为最高频次区,印度中部和德干高原地区洪涝灾害的频次相对较低。(2)从地形和河流角度分析印度洪涝灾害最高频次区的形成原因。(8分)【答案】印度洪涝最高频次区(61次)所在的印度东北部地势较高,暖湿气流带来的大量水汽,受地形阻挡形成丰沛的降水;丰沛的降水在山区形成的河流较多;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较快,流量增加迅速;山区河道窄且弯曲,泄洪能力差,水位抬升快;山区河流挟沙能力强,大量淤泥抬升河道水位。(任答4点得8分)【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印度洪涝灾害最高频次区位于其东北部地区,最高频次达到61次。首先,从地形角度来说,印度东北部地区地势较高,夏季西南暖湿气流受东北部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雨,丰沛的地形雨在山区形成较多的河流,加之地势起伏较大,汇流速度较快,流量迅速增加,导致洪涝灾害发生频次较高;其次,山区河流受地形约束蜿蜒曲折,河道窄,泄洪能力差,易抬高河流水位,导致洪涝灾害较多;最后,山区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携沙能力强,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也会抬升河道水位,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3)说出洪涝数据库对印度构建洪灾防御体系的利弊。(6分)【答案】利:获取资料便捷,缩短调查研究时间;提供大量基础研究数据;数据来源广泛等。(3分)弊:无洪灾规模大小记录;数据库漏记概率较大;未全面揭示不同规模洪涝灾害的变化特征等。(3分)【解析】构建洪涝数据库,可为洪涝灾害防御的研究提供大量基础研究数据,便于获取相关资料,缩短调查研究时间。根据材料可知,其数据来自联合国、国际组织、政府、非政府组织、保险公司、研究机构以及媒体等,数据来源广泛,科学性强。另一方面,该数据只记录了洪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并没有记录洪涝灾害规模大小,未能全面揭示不同规模洪涝灾害的变化特征;且数据来源广泛,缺少专业的数据统计机构,数据库漏记概率较大。19.[学术情境·滑坡](2024·河南洛阳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增多,加之独特的地质环境条件,雨季极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岩性为白垩世百足山组(以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的斜坡常发生滑坡。如图示意佛山市飞鹅山Ⅲ号滑坡的形成。(1)分析珠江三角洲发生滑坡的地质条件。(6分)【答案】以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易风化,遇水易软化;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岩石风化强烈,松散堆积物丰富;岩层顺坡倾斜。(6分)【解析】注意分析地质条件,主要从岩石组成、岩石风化程度以及岩层倾斜方向等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珠江三角洲以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岩性较松软,易被风化,加之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岩层遇水易软化而发生滑坡;区域所处纬度低,热量充足,岩石风化强烈,使得松散堆积物丰富;区域岩层顺坡倾斜,易在重力等因素的诱导下发生整体滑动。(2)据图,说明人类活动和持续降水在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中的作用。(6分)【答案】人类工程活动开挖坡脚形成人工切坡,坡体抗滑力变差;(2分)持续充沛的降水下渗,软化坡面岩土,并导致岩体重力增加;(2分)雨水沿后缘裂隙、滑坡体裂隙下渗,岩层间摩擦力减小。(2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飞鹅山Ⅲ号滑坡体表层的残坡积层、强风化带遇水易崩解、软化,裂隙发育,地形较陡,坡脚为工程活动开挖形成的人工切坡,坡体抗滑力差;持续充沛的降水下渗,软化坡面岩土,并导致岩体重力增加,诱发滑坡;雨水沿后缘裂隙、陡坎、滑坡体裂隙形成渗流,持续软化岩土体,并沿着滑坡带渗出,减小了岩层间的摩擦力,加剧滑坡的发生。(3)列举飞鹅山Ⅲ号滑坡的治理措施。(4分)【答案】加强排水,减少地表水下渗;人工加固坡体。(4分)【解析】滑坡的治理措施有很多,如加强排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小水分对岩层的润滑作用;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实施护坡工程,人工加固坡体;人为开挖清理坡面多余的土质,减轻坡面重量等。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