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某研究中心创立的古籍自动整理系统,既可以对古籍内容进行深度处理,又可以将大部头的典籍、海量的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知识图谱,如从《宋元学案》中自动提取“弟子”“家学”“交游”等人物关系,可视化呈现“宋代学术关系网络图”,让古籍“活起来”。这说明( )①现代科技的运用有利于文化资源的收集、选择、传递和储存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良莠并存的中外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③现代科技的运用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④文化创新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为根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目前,全国各地文物部门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积极作为,同时通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览,让革命文物“活”起来、“火”起来。革命文物( )①增强了人们砥砺奋进的信心勇气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光荣的革命历史 ④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反复倡导和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思想方法,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由此可见( )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复兴②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①错误。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错误。 ③④:我们党反复倡导和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思想方法,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③④符合题意。4.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代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由此可见( )①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②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决定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③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提供行动指南④习近平文化思想融通中外,展现出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在浙江,每一个喜欢文化的人都能在“浙里办”App或微信小程序中点开“浙里文化圈”,为生活找到诗意。“浙里文化圈”着眼于构建“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文化空间,归集展示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美术馆等机构的数字资源,提供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一体化服务,精准实时为用户推送活动信息。此举有利于( )A.科技引领文化产业迸发新活力 B.各类文化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C.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 D.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答案】D【详解】A:“浙里文化圈”着眼于构建“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文化空间,归集展示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美术馆等机构的数字资源,属于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而非文化产业,A不符合题意。B:材料并无涉及各类文化市场主体,B不符合题意。C:材料强调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没有涉及“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C排除。D:“浙里文化圈”归集展示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美术馆等机构的数字资源,进一步激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潜能,有利于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近日,某高校举行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弘扬优秀文化为依托,深刻发掘中华传统文化所带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促进学生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 )①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完善人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③培育了大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不能决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完善人格,①说法错误。②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促进学生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学校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这培育了大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②③正确。④:材料并未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从中央广播电视台公布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开始,“龙行龘龘”一词被人们广泛关注。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为“(da)”,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作为一个生僻字,它几乎没有被实际使用过,但是中国文字文化积淀深厚,类似的生僻字都在典籍中留了下来。今人从浩如烟海的字典中把它们打捞出来,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可见“龙行龘龘”( )①增强文化包容,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②对接时代需求,为历史古韵赋予时代风华③跨越时空局限,生动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④创新文化内涵,昭示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也具有丰富的现代意义。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 )①为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路径③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必须保证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④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当代华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3年9月23日傍晚,承载着105791208位“数字火炬手”力量的数字人火炬手,迈着坚定的步伐,跨过钱塘江,走入杭州亚运会主运动场,完成了全球首个数字点火仪式。这次点火仪式首创了一种万众参与、数实融合的数字点火仪式,让每个人都能在数字世界里参与亚运,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数字点火仪式的成功①说明了科技决定文化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②满足了全球观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③展现了中国的时代活力,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④体现了科技赋能体育事业发展,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延河溜冰》是一幅表现延安时期军民溜冰、共享快乐的经典作品,承载着国家的文化记忆。它描绘了当时延安社会生活中浪漫、诗意的一面,像一首革命的抒情短诗,用艺术语言生动诠释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光荣革命传统。这幅作品对今天的文化创作仍有启示意义,那就是(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真实、全面的中国③要融通古今中外不同文化资源,实现综合创新④立足时代之基,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②有利于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③有助于党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增强文化自觉④必须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保护一个地方剧种,就是唤醒一段文化记忆和文化乡愁。安徽凤阳的传统卫调花鼓戏只有锣鼓和清唱,腔口音色难免粗直,难以吸引观众,濒临灭绝。老艺人马明芳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变单一的锣鼓清唱,加入丝弦乐器;邀请名家创作剧本……当卫调花鼓戏以崭新面貌出现在舞台上时,戏更好看了,旋律更动听了。卫调花鼓戏的重生说明了( )A.传统文化遗产的核心思想理念是讲仁爱、重民本B.乡愁是文化赓续的物质载体,增进了文化归属感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能让传统文化注入优秀基因D.要创新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激活优秀传统文化13.信阳充分利用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党员干部用革命文化的思想精髓精神特质浸润心灵,并努力使红色文化从党员干部的“心头”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地头”.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从“心头”到“地头”,这说明( )①文化发展必须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②反映时代问题,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所在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倾听特定时代的声音④要用优秀作品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用车灯照亮孩子回家路的司机,脱下雨衣为婴儿遮雨的送餐哥,脱去冬衣趴在冰面上救孩子的好心人……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发布了一组主题为“感谢你,陌生人”的照片,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该组照片的传播有利于( )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力量③弘扬科学精神,树时代新风 ④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④: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发布了一组主题为“感谢你,陌生人”的照片,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该组照片的传播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材料强调的是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与彰显我国文化自信和弘扬科学精神无关,②③排除。故本题选C。15.随着“剧本杀”的风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浸于“社交+游戏”的体验中。“剧本杀”有推理本、欢乐本、情感本、恐怖本、演绎本等多种剧本类型。“剧本杀”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剧本的创作要能够( )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 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 D.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16.2023年3月24日,全国五一巾帼奖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表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450名标兵。她们中有党的二十大代表、大国工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公务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等。会上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代表们,讲述了她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感人事迹。表彰巾帼标兵意在( )①借助中华传统美德凝魂聚力,推动建设文化强国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③发挥先进人物榜样示范效应,引领良好社会风尚④引领文化事业发展方向,引导主流价值观更好回归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而不是中华传统美德凝魂聚力,①错误。②③:巾帼标兵来自于各行各业,她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因此,表彰巾帼标兵意在树立榜样,通过榜样们的示范作用,引导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引领良好社会风尚,②③符合题意。④:题干涉及的是表彰巾帼标兵,不涉及文化事业,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7.非遗技艺的传承,以往主要靠师徒间口传心授。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故宫博物院推动建立非遗技艺人才培养机制,部分院校开设非遗技艺课程,有的企业把非遗技艺的传承深度嵌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一些非遗手艺人则利用自媒体平台普及相关非遗技艺知识。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发生变化,是因为( )①传统的非遗技艺传承方式属于落后文化,遭到人们的抵制②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③非遗技艺传播手段日益丰富,科技赋能成为重要推动力量④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非遗技艺的独特标识发生根本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红色资源承载着我国艰苦的革命历史,蕴含着厚重的革命文化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近年来,多个省份积极推动“红色资源保护立法”。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地方性立法,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对于推动形成革命文物、英烈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保护合力形成了高度共识。保护红色资源旨在( )①传承红色基因,从理想信念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②奏响主旋律,发挥主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③继承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④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4年3月1日,“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启动。活动围绕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带动全城全域全面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下列为此活动拟写的新闻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 B.坚持守正创新发展文化产业C.彰显英雄本色实现自我价值 D.厚植家国情怀丰富文化产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深入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持续实施“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重点项目。扩大文化演出市场供给,提高审批效率,增加演出场次。丰富影片供给,支持以分线发行等差异化模式发行影片,促进电影关联消费。提升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游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质量,深化电视层层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加快超高清电视发展,鼓励沉浸体验、剧本娱乐、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等新业态发展。请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角度,说明如何推动文旅产业健康发展。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当地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文化创意重点项目建设,盘活文化市场,促进文旅消费活动健康发展。②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③坚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文旅治理效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2.材料:2019年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电影分享会”的举行,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主创人员借此表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敬意。该电影取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7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回忆。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陈凯歌坦言,影片获得市场成功的根本在于,中国人对70年间国家发展的高度认同。在他看来,“对自己国家怀有激情和挚爱的普通中国人,他们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 此次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各方嘉宾围绕技术、体制、文化和审美等多方面进行经验互动互鉴,对未来中国电影界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期许和展望,进而希望可以借助“一带一路”的包容精神和共赢理念来建设、完善世界新秩序,建立全人类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层面在内的“命运共同体”。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12分)①文化发展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②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必须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反映时代风貌。③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既要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充分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即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