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西罗马灭亡文艺复兴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中古时期的亚洲中古时期的欧洲古代美洲与非洲5世纪15世纪横 文明互动纵 继承奠基Middle Ages1中古西欧—黑暗时代23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Contents录目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地区(欧洲)的多元面貌。中古西欧—孕育曙光中古西欧的变化教学目标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了解中古西欧、拜占庭和俄罗斯的历史发展状况。(素养目标:时空观念)通过呈现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史料,了解中古欧洲社会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解释史料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认识到世界各区域文明发展的多元面貌,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拓宽自身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素养核心:家国情怀)123重点:理解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难点:认识中古欧洲不同地域文明的多元面貌。重难点:中古西欧的历史分期500100013001500中世纪早期中世纪中期中世纪晚期由动荡不安走向相对稳定并逐步发展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城市兴起;教会主导灾难与新变化并存现代欧洲早期历史概念中古时期: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称为“中古时期”。欧洲地区:分西欧和东欧。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钱乘旦《西方那块土》中世纪到底有多“黑”1、森严的等级制度。2、腐败的教会垄断。3、暴力的军事征服。4、落后的生产模式。6、疯狂的宗教迫害。5、黑暗的生活方式。传统视角下的中世纪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中世纪7、严厉的异端审判。8、肆虐的天灾瘟疫。9、残忍的火刑杀人。10、彼得拉克的误黑。(两座文化高峰之间)中古时期的欧洲没有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但其“黑暗”中也有光亮,其蒙昧中也有觉醒。如民主制度、法律制度、大学创立、宗教信仰、城市扩张、建筑雕刻、图画艺术、行会商业等。中古时期的欧洲既是欧洲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是承接欧洲古典文明和近代的桥梁。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中世纪只有黑暗吗?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经济上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上基督教会统治。一、中古西欧——“黑暗”时代2.内容(一)政治:封君封臣制度(1)封君封臣:授予土地者为_____,领取土地者为_____封君封臣(2)封臣义务:效忠,服兵役(3)封君权力: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1.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国王和各级封建主农民(农奴)材料一: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世界历史读本》材料二: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世界历史读本》3.特点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层级间相对独立依据材料思考中古西欧封君与封臣间的关系有何特点?①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4.封君封臣制度的影响1.背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2.内容:(1)封君封臣:授予土地者为封君主,领取土地者为封臣(2)封臣义务:(3)封君权力: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3.特点: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层级间相对独立4.影响:①国王或皇帝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②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必背清单封君封臣制度比较西周分封制和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异同分封制示意图封君封臣制示意图课堂探究:比较项目 西周分封制 西欧封君封臣制相同点 目的等级结构内容作用不同点 社会形态统治纽带统治方式维护统治层层分封,等级森严,金字塔结构既有权利又有义务,两者相互交织前期加强统治,后期造成地方割据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以土地为核心的契约关系(效忠维系);天下共主国王为最高统治者,但无法越级管理(英格兰除外)1.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 B.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 D.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课堂随练C课堂随练B2.“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A.古代印度河流域 B.中世纪的欧洲C.封建社会的日本 D.古代两河流域(二)经济:庄园与农奴制领主城堡自由农份地农奴份地领主自营地教堂公共草地马厩谷仓依据这幅庄园图,思考归纳获取庄园的特点?庄园法庭①自给自足,封闭性强②拥有自己法庭,掌管着从生产到精神的人类生活方方面面。庄园:指乡村的田园房舍;大面积的田庄。土地类型 经营管理者 (居民构成) 权利及义务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自由农份地农奴份地领主自由农农奴⑴提供农民土地;⑵直接经营领主自营地;⑶主持庄园法庭,审理庄园案件,维护庄园秩序(1)交纳地租,服劳役;(2)法律上自由(1)耕种领主自营地,收入归领主;(2)法律上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3)自备工具为领主服劳役根据教材第16页,完成下列表格见世纪金榜P17页20......另一方面,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根据材料,比较农奴和奴隶的异同,说明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但他们(农奴)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农奴主或奴隶主的压迫异:农奴的地位相对奴隶较高;与奴隶相比,农奴受到的束缚更宽松。问题探究2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思考:东汉田庄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 同:① 都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园内产品齐全,产品很少到市场交换;②军事上都拥有私人武装; ③劳动者与其领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劳动者都需要无偿的对其领主承担很多责任; 异:①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是封建领主制,领主与农奴一般没有亲缘关系;而东汉的田庄是是封建地主制,依附农民大多是庄园主的亲族。② 西欧庄园土地不能进行买卖,而东汉田庄土地可进行交易。③欧洲中世纪的庄园独立性强,庄园主在自己的庄园有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东汉的田庄主在自己的田庄内没有这样大的法定权力。④结果不同。庄园制瓦解后,西欧走上的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发展近代文明。而东汉田庄的消亡并没有为中国带来资本主义。课堂随练C3.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哈维尔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哈维尔事务的王室特许状。这说明A.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D.普通民众政治参与度逐渐提升一、中古西欧——“黑暗”时代(三)思想:基督教统治政治经济精神文化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权高于王权。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什么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地位显赫?成为西欧社会最大的封建势力集团,阻碍社会进步基督教会——地位显赫、举足轻重消极作用西欧基督教徒一生与基督教会关系密切出生后首先在神父的主持下接受洗礼结婚时在教堂由神父主持婚礼临终,为了灵魂升天堂,请神父主持涂香油仪式,死后的葬礼也在教堂举行,葬礼结束后,死者直接埋入教堂附属的墓地一、中古西欧——“黑暗”时代材料一:蛮族用战火销毁古罗马最后残迹的时候,基督教在西罗马灭亡之后的西欧大混乱中充当了秩序的代表,在无政府状态中行使了政府的职能。如维修公共建筑,开凿新运河,保障供水,移民荒地,给穷人发放粮食,安置和救济灾民。——《论基督教的崛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材料二: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教会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教会的大力扶持,大学才得以逐渐羽毛丰满,形成规模。虽然大学后来回过头反对教会,但它的根基还是深深扎在基督教文化里,这是毋庸置疑的。——《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思考:根据所学及材料,评价中古西欧基督教会起到的积极作用。巴黎大学徽标促进社会稳定推动教育发展课堂随练C4.每个佃户须为自己分得的份地,付出一定租金和税款。在一年中有半年时间须为领主工作,还要向领主缴纳各种捐税,虽然领主和佃户属于分隔很大的社会阶级,但是他们都是基督徒。遇到基督盛会,特别是圣诞节和复活节,所有居民都要到教堂聚会。上述场景发生在A.古希腊城邦 B.古罗马城邦C.中古西欧庄园 D.中古日本庄园(一)王权强化二、中古西欧——孕育曙光(11世纪后)(一)王权强化(1)背景:(2)表现:①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②11世纪后,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3)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必背清单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教皇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浪潮。同时,德国一些贵族宣称,如亨利不得教皇宽恕,将不承认他君主地位。德皇被迫妥协,去向教皇请罪。教皇故意不予理睬,去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德皇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德皇一个赦罪的吻。卡诺莎之辱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以教皇不同意他与王后离婚为由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至尊法案》(二)城市自治马赛威尼斯原属东罗马帝国10世纪末建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热那亚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1528年重新获得独立佛罗伦萨巴黎马赛伦敦“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西欧城市的兴起(1)背景:①经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②领主剥削: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③城市一般地处交通便利之处。(2)方式: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市民的权利:①合法买卖土地;②拥有经营工商业的自由,财产权受法律保护;③不受领主或其他市镇司法机关的审判。材料三 十一世纪末,在工商业发达的意大利城市首先出现了第一所世俗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到十二世纪,又相继出现了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十三世后,……大学等等均已成立。材料一……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材料二 自治意味着建立一个政治机构来对新经济结构进行调节,突出表现在设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和商业贸易,并为市民文化生长提供土壤。--金观涛《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思考:阅读课本P17及材料,分析西欧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材料四: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大学兴起;促进理性、世俗的文化发展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王权强化必背清单西欧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1)背景:①经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②领主剥削: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③城市一般地处交通便利之处。(2)方式: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3)影响:(1)经济: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冲击庄园农奴制。(2)阶级: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富有的商人们成为早期资产阶级)(3)文化:一些城市兴办大学,促进理性、世俗的文化发展。(4)政治:城市以金钱人力支持国王,有利于王权加强,国家统一。(5)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此时的西欧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人身束缚广泛存在,基督教是思想的主宰。但中世纪社会仍在持续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甚大,1300年的欧洲已大大不同于公元600年的欧洲了,中世纪欧洲具有巨大的创造力。——霍莱斯特小结:中古时期的西欧社会变化政治:封君封臣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思想:基督教统治王权强化,议会兴起城市兴起大学建立,世俗文化课堂随练A5.11世纪中国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同一时期,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二者相比,为西欧后来孕育出早期资产阶级奠定基础的是西欧城市A.拥有自治权 B.商业的繁荣C.规模比较大 D.修建了城堡课堂随练B6.14世纪之前"英国的上流社会人士讲法语,并以和法国联姻为荣"。百年战争过程中,英国民众普遍感觉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1399年英王享利四世登基时就用英语发表即位演说,1400年亨利六世创办了英语语法学校。这表明当时英国A.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 B.国家和民族认同逐渐形成C.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D.基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1.兴盛(395年-6世纪中期)经济军事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汇编《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查士丁尼法典》序言①肯定了皇权的至高无上;②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汇编《罗马民法大全》。三、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一)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政教合一”第二罗马见世纪金榜P18页全面认识《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及其随从》(公元547年),描绘了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皇帝及其随从手捧圣餐杯盘和祭品向基督献祭的场景。(一)拜占庭帝国(395-1453年)2.衰落(6世纪中期——1453年)(1)原因: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自身资源;②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③奥斯曼土耳其的蚕食。(2)结果:1453年,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每当敌人用希腊火攻击我们,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受希腊火所伤的十字军(二)俄罗斯基辅罗斯(882-1240)莫斯科公国(1284-1547)沙皇俄国(1547-1721)俄罗斯帝国(1721-1917)彼得大帝特点:沙皇专制,“第三罗马”◎罗斯受洗: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了传自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作为国教拜占庭纹章俄罗斯国徽莫斯科大公印章课堂随练A7.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在继承了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课堂随练C8.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以发展的眼光纵向看历史以多元的视角横向观文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