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等理念是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的正确选择,增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同感。认识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中所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环境挑战的乐观态度和坚韧意志。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学会思考如何推动社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自然为人类提供的滋养和条件,以及人类对自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和意义掌握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等。理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在消费、出行、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到环保、低碳、绿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参与环保行动的途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些环境问题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水污染会使水资源短缺,影响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和农业灌溉,还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森林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泥石流等,同时也会减少生物多样性。提问学生:面对这些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增强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应该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我们应该支持政府的环保政策,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二)讲授新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示毛乌素沙漠的相关资料,包括沙漠形成的原因、历史开发方式以及现在的治理成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毛乌素沙漠历史开发方式?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开发方式是错误的,因为过度开发导致了沙漠化的加剧。有些学生可能会指出开发是必要的,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还有学生可能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认为当地应该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共同归纳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解决这些生态危机。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例如,水是生命之源,森林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木材和生态旅游资源等。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支持,而自然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人类的维护。例如,蜜蜂为植物传粉,植物为蜜蜂提供花蜜,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引导学生阅读P82“探究与分享”,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 对于伦敦“杀人雾事件”的原因,学生可能会分析出以下几点: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工厂和发电设施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民众用于取暖的燃煤增加;无风的环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的启发可能包括: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提问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学生可能会回答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学生可能会提到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学生可能会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措施。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合理安排人口和产业布局,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恶化。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的习惯,减少浪费。同时,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如研发清洁能源、环保材料等。协调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绿色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放和共享则鼓励国际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这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例如,政府要严格控制土地开发面积,防止过度开发导致土地资源枯竭;要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治理,确保环境质量符合标准;要保护生态脆弱地区,如湿地、森林等,防止其受到破坏。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展示一些我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学生可能会回答生态文明是人类的共识,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学生可能会提到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学生可能会强调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结合探究与分享P84 - 85,思考:(1)余村的两条致富路、影响、对我们启示分别是什么?(2)余村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余村的两条致富路及影响,学生可能会总结如下:开矿、建水泥厂是一条致富路,但水泥厂污染空气,到处是灰;山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炸山开矿导致伤亡事故不断。关停矿山、水泥厂,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是另一条致富路,这条致富路使余村建成了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余村的启示可能包括: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方式包括: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和引进无污染企业等,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提问学生: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学生可能会回答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学生可能会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结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关键。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认识到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要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例如,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生产方面,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使用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节能低碳。在生活方面,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绿色出行等。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和条件,人类对自然负有责任,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四)随堂练习下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类可以无限制地开发自然B. 自然是人类的附属品,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C.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D. 为了保护自然,人类应该停止一切开发活动答案:C。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支持,自然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人类的维护。A选项人类不能无限制地开发自然,否则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选项自然不是人类的附属品,人类应该尊重自然;D选项为了保护自然,人类不是停止一切开发活动,而是要合理开发,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应该()A.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随意开发利用自然B.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C. 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D. 不需要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答案:B。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选项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但不能随意开发利用自然,要合理开发;C选项不能只注重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D选项需要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恶化。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我们应该()A.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B.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C. 不需要考虑生态保护红线D. 不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答案:B。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A选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C选项需要考虑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D选项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之一。(五)板书设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措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原因措施(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等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课堂氛围活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时,部分学生的思路不够开阔,提出的建议比较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的引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另外,对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理解其重要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