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级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2024.10选择题1-5ABBAA 6-10AADDB 11-15BCCCD 16-20CBABC二、非选择题21.( 4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22.( 共16分)答案:(1)(7分)不认同。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宝贵经验。因此,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段历史,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2)(9分)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3分);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分);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分)23.( 7分)答案: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分)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胜利。(3分)24.( 10分)答案 ①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分)②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3分)③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2分)④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2分)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3分)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2024级高一政治10月份月考姓名: 班级:考场/座位号:贴条形码区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2B铅笔,并描浓。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单选题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23.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解答题21.22. (1)24.(2){#{QQABCQQEogigAoAAAAgCEwXKCEIQkBAACYgGAFAIMAAAiRFABCA=}#}2024级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2024.10第Ⅰ卷(选择题)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1.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这一论述 ( )①说明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②表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③说明古希腊是世界上早期国家的发祥地④反映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人类社会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关于私有制的确立和奴隶制国家产生的历史顺序推导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奴隶制国家产生C.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D.私有制产生→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产生→生产力发展→奴隶制国家产生3.剩余价值学说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对该学说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②设计了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③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④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一般规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奴隶社会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是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但同时,奴隶制度也是一个最野蛮的制度。下列观点能够论证奴隶制度是最野蛮的制度的是(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社会的劳动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④奴隶一无所有,奴隶主不给奴隶生活资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陈培永谈到,作为一种思潮,一套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勾画美好社会蓝图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源头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石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理论的飞跃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下图是《共产党宣言》的部分论述,这一论述的理论价值在于( )“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共产党宣言》节选A.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B.论证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作用C.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D.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7.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这段话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C.十月革命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D.十月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9.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势力过于强大B.我国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太过强大C.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D.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10.电视剧《觉醒年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热播。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意味着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②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③使灾难深重的中国有了可以依赖的领导者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是( )①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④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某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演讲大赛,小馨同学抽到的主题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面哪些素材可以作为她的演讲内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④我国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方向②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经济制度基础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4.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进程 主要内容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②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③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④ 2017年党的十九大 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 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我国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是 ( )①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②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③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④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 ( )①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已经改变②我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③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④我国应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 ( )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③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④改革开放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8.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最终,在这众多的方案中,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其中的原因有 ( )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②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使广大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④鸦片战争后,中国工人阶级是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下列对实现这一飞跃的原因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②改革开放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④党中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①是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制度保证②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③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④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总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题,满分40分)21.( 4分)马克思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过科学预测和设想(如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这些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赋予其鲜明中国特色。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2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之后,我国集中财力、物力搞建设、谋发展。仅“一五”计划期间,全国就开展了1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包括156个重点建设项目。独立自主、艰苦创业,愚公移山、改造中国,成为这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火红年代的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新中国仅仅用了20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基础。毛泽东同志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1956年4月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窗口,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出了中国应当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进入救亡图存的觉悟性时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直在寻求发展的路子,自己摸索过,向西方学习过,向俄国学习过,有过“以苏为鉴”,有过向发达国家再学习,直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推进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由此,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拾级而上的新台阶。(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于是有人就此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历史。你是否认同 请阐述你的理由。(7分)(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请结合材料,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9分)2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加以阐述。( 7分)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形成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带领中国人民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历史贡献。(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级高一政治10月份月考.pdf 高一政治10月月考测试答案.docx 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