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小学阅读与写作·二年级主题三 名人故事阅读目标 认识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比如大、高、认真、生动、美丽、精明、可爱、冰凉、初级等。比如:“下雪了,洁白的雪花飘落下来,落到高高的屋顶上,落到光滑的地面上。”这句中的“洁白”“高高”“光滑”都是形容词,它们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鲁迅的学习和玩耍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别人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他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1. 练基础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三心二意— 聪明伶俐—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三心二意: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反义词:一心一意、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聪明伶俐:形容一个人头脑聪明、办事灵活。反义词:笨头笨脑、呆头呆脑等。专心致志呆头呆脑2. 练基础 选一选,填一填。 ▲聪明 超强 深刻( 超强 )的记忆力 ( 深刻 )的启示( 聪明 )的孩子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形容词的搭配。注意形容词要符合事物的特征,同时要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习惯。本题可以根据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得出答案。▲超强深刻聪明3. 提能力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鲁迅小时候喜欢 和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填空即可。种花描画4. 提能力 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 C )A. 他特别聪明,读两三遍就会背。B. 他特别勤奋,总是比别人多背上几十遍。C. 他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勤奋。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抓住各选项的表述要点,结合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可知,鲁迅不仅聪明,而且勤奋。故选C。C5. 培素养 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要向鲁迅学习什么呢?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结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启示和自己的实际进行作答即可。示例:学习鲁迅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的做法。孔繁森用时: 分钟得分: 分/13分星级:阅读素养:服务人民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cánɡ\ zànɡ)干部。\1992年,拉萨(sà)市附近发生了地震。曲妮、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dāi\ dài)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过孔繁森的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qiánɡ\ qiǎnɡ)答应。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孔繁森用献血所得.(dé děi\)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后,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深情地唱道:\ 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1. 练基础 用“\”划掉文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4分)【考点】本题考查对汉字读音的掌握情况。【点拨】同一个汉字,因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意思不同而读音不同。“援藏”中“藏”指的是“西藏”,所以读音应该为“zànɡ”;“对待”中“待”的意思是对待,招待,所以读音应该是“dài”;“勉强”的正确读音应该是“miǎn qiǎnɡ”;“所得”的正确读音应该是“suǒ dé”。2. 提能力 照样子,写句子。(3分) ▲示例:孔繁森是一位援藏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我是一名小学生。 我是一名( 示例:文明的 )小学生。【考点】本题考查形容词的搭配。【点拨】仿写之前要仔细观察研读例句,需要给小学生前面添加形容词,那么此处就可以添加“文明的、优秀的、可爱的”等。▲示例:文明的3. 提能力 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在文中用“ ”画出相关句子。(3分)【考点】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点拨】通过审题可知,要找医生不同意孔繁森献血的原因。通过阅读可知,“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后面一句即为本题的答案。4. 以读促写 联系生活实际,仿照短文中的诗歌,再续写一小节。(3分)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点拨】仿写之前我们要仔细研读例句,根据例句格式进行仿写。注意要言之有理。示例:台湾和大陆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聪明的徐文长用时: 分钟得分: 分/19分星级:阅读素养:机智我国明朝有个大文学家叫徐文长。他从小聪明过人,上学以后,又勤奋好学,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有一次,老师问学生:“谁能提着两只盛满水的木桶,走过这座贴近水面的竹桥,还能不弄湿鞋底?”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拎起两桶水,快步走上竹桥。因为桶里的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了桥面,这个学生的鞋全湿透了。大家一看,都不敢再试了。徐文长想了想,说:“老师,让我来试试。”只见他用两根绳子把水桶系住,然后把两只盛满水的木桶放在桥两边的河水里,双手牵着绳头,利用水的浮力,减轻人和桶对桥的压力。桥没有被压低,他轻松地走过了竹桥,鞋一点儿也没有湿。只见他用两根绳子把水桶系住,然后把两只盛满水的木桶放在桥两边的河水里,双手牵着绳头,利用水的浮力,减轻人和桶对桥的压力。桥没有被压低,他轻松地走过了竹桥,鞋一点儿也没有湿。1. 练基础 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2分)【考点】本题考查数自然段。【点拨】每个自然段的段首空两格。根据空格数来数,这篇文章共有4个自然段。42. 练基础 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6分)称赞—( 夸赞 ) 聪明—( 机智 ) 轻松—( 轻快 )【考点】本题考查近义词。【点拨】要求学生在平时加强知识积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词语的近义词并不是唯一的,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夸赞机智轻快3. 提能力 文中的老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4分) 【考点】本题考查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点拨】通过阅读可知,“有一次,老师问学生……”这句话后面就是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只要摘取老师具体询问的内容就可以了。谁能提着两只盛满水的木桶,走过这座贴近水面的竹桥,还能不弄湿鞋底?4. 提能力 徐文长是怎么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请你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3分)【考点】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点拨】通过阅读可知,“徐文长想了想,说:‘老师,让我来试试。’……”这句话后面就是对徐文长如何过桥的描写了。5. 拓思维 读了短文,你觉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徐文长呢?请你试着写两个。(4分) ▲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词语积累。【点拨】徐文长能够轻松解决老师的问题,可以看出来他聪明机智;而当其他同学不假思索就去尝试的时候,徐文长没有行动,可以看出他遇事沉稳冷静。▲示例:聪明机智,遇事沉稳。茅以升的故事用时: 分钟得分: 分/14分星级:阅读素养:志向远大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就是他设计的。茅以升十一岁那年的端午节,南京秦淮河上要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但不巧得很,头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待在家里。端午节那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却飞向了秦淮河。他多么羡慕自己的小伙伴啊!晚上,小伙伴回来了,一个个无精打采,眼泪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问才明白,原来秦淮河上出了事。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一座叫作文德桥的古老拱桥被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长大了必须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资料,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因为这个,他还得了个“小桥迷”的绰号呢!1. 练基础 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8分)半 ( 陪伴 ) 本 ( 体育 )向 ( 响声 ) 占 ( 雨点 )【考点】本题考查字形辨析和组词能力。【点拨】根据日常知识积累,填上合适的字词即可。伴陪伴体体育响响声点雨点2. 提能力 按原文填空。(2分) ▲(1)茅以升是我国 的桥梁专家。(2)南京秦淮河上要举行 的龙船比赛。【考点】本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点拨】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可找到答案。▲著名热闹非凡3. 提能力 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造句。(2分) 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一座叫作文德桥的古老拱桥被挤塌了。 【考点】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点拨】“由于”在句中表示原因或理由,根据前后句的关系进行造句即可。示例:由于风太大,路旁的树都被刮倒了。4. 以读促写 请你评价一下茅以升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进行总结概括的能力。【点拨】本文主要讲述了茅以升得知文德桥因看龙船比赛的人太多而被挤塌,便立志要造最结实的桥的故事。从他仔细看桥、抄写桥的资料、收藏桥的图片等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志向、言出必行、持之以恒的人。茅以升是一个有志向、言出必行、持之以恒的人。齐白石爷爷用时: 分钟得分: 分/22分星级:阅读素养:刻苦练习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蚱(zhà)蜢(měnɡ)好像会跳;小鸟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像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齐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ɡùn)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jiànɡ),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被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ɡùn)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jiànɡ),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被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齐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小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都仔细地观察(chá)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è)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ān)住,他说拴上绳子的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他每天都仔细地观察(chá)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è)时双腿的动作为止。1. 练基础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有名—( 著名 ) 喜欢—( 喜爱 )【考点】本题考查近义词。【点拨】需要注意的是本题要求从文中找出近义词,而不是写出近义词。因而,有名的近义词只能是“著名”;喜欢的近义词只能是“喜爱”。著名喜爱2. 练基础 根据短文内容,用恰当的形容词填空。(4分) ▲齐白石爷爷是 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 的一样:蚱蜢好像会 ;小鸟好像会 。【考点】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点拨】通过阅读题目的已知部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对第一自然段关键信息的提取,只要仔细研读第一自然段就可以找出答案了。▲世界著名活跳眨眼睛3. 提能力 请你在短文中找出齐白石刻苦练习的语句,并用“ ”画出来。(3分)【考点】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点拨】通过阅读第二自然段“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可知,这句话前面为齐白石画画越来越好的原因,也就是关于齐白石刻苦练习的语句。4. 提能力 请你在短文中找出齐白石勤于观察昆虫的语句,并用“ ”画出来。(3分)【考点】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点拨】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齐白石观察昆虫。我们只要将描写齐白石勤于观察昆虫的语句画上波浪线就可以了。5. 提能力 齐白石爷爷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分)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点拨】通过阅读,我们可知齐白石之所以能够画画这么好,是因为他从小就非常勤奋地画画,仔细观察昆虫。所以最后一个自然段就是对齐白石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6. 拓思维 下图是齐白石画的虾,请你结合短文说说,齐白石画的虾有什么特点。(4分) 示例:身体像是透明的,感觉好像真的虾一样,活灵活现,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点拨】要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短文中对于齐白石画的虾的描写来解答,言之有理即可。写作目标 用形容词写出好句子 在造句或写文章的时候用词要准确,用上恰当的形容词,会给句子或文章带来形象感。我们一起来看看怎样才能更准确地运用形容词吧!1. 用形容词描写事物的色彩。如:果园里,红彤彤的柿子、黄澄澄的梨都挂满了枝头。2. 用形容词描写事物的性质。如:顺着树干向上看,树枝弯弯曲曲的,很像龙的爪子。荔枝的滋味,初熟的较酸,熟透后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3. 用形容词描写事物的状态。如:这本书是新的。围绕中心词写句子同学们,请你读一读下面这段话,猜一猜这段话是围绕哪个词语的意思写的。面对春雨,我仿佛看到田野里的麦苗、油菜花在大口大口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春雨的滋润下,麦苗长得更高更绿,油菜花开得更鲜更艳。我选的词语是“生机勃勃”,你猜对了吗?你能仿照示例像我一样围绕一个中心词说一说、写一写吗?请你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词语展开想象,写一段话。五颜六色 春暖花开 千变万化 欢歌笑语天上那一团团白云飘然而过,像轻纱一样,被晨风冉冉吹送,从一片松林的梢头上飘来。你看,天空中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它一蹦一跳地行走在半空中,过了一会儿,小兔子的尾巴不见了,渐渐地,小兔子消失在空中。这时天空中又出现了狼,它好像在寻找什么。哦,原来是在寻找那只消失的小兔子。【参考范文】千变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