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海水的性质——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随堂测试一、单选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①纬度与洋流性质 B.②海水密度与盐度C.③海水密度与盐度 D.④纬度与洋流性质2.图中④海域多海雾的季节及类似的海域是( )①冬季②夏季③索马里海域④加勒比海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图示意菲律宾吕宋岛以东海城沿18°N纬线剖面海水水平方向平均流速(单位:厘米/秒)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600米深度以内海域,海水流速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4.图示表层海水运动的影响主要是( )A.附近区域气温降低 B.附近区域降水减少C.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南凸 D.表层海水等温度线南凸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 )A.盐度、密度、温度 B.盐度、温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 D.密度、温度、盐度6.甲处表层海水( )A.温度约为25℃ B.纬度约为25°SC.盐度约为3.6% D.密度约为1027kg/m37.乙处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的密度特点及其成因是( )A.密度低——海水温度高,盐度低 B.密度低——海水温度低,盐度高C.密度高——海水温度低,盐度低 D.密度高——海水温度高,盐度低下左图为“某测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右图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左图所示海区、对应可能是右图中的点( )A.① B.② C.③ D.④9.若右图中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与②的盐度大小相同 B.②的密度大于④的密度C.③的密度大于②的密度 D.①的盐度小于④的盐度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盐度、温度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10.由图可知,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附近海域表层海水( )A.温度较低、盐度较低、密度较小B.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密度较大C.温度较低、盐度较高、密度较大D.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密度较小11.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B.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C.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增加D.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图为常年某月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题。12.图示海域盐度变化趋势是( )A.向外海减小 B.向外海增大 C.向南增大 D.向北增大13.乙—甲海域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主要原因是( )A.洋流性质 B.海水温度 C.海水深度 D.陆地径流14.一艘货轮驶入上海港,从甲到乙航段,货轮的吃水深度(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再变大 D.先变大再变小科学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下图)的海冰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海冰的减少与厄尔尼诺现象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与2~3月相比,每年8~9月威德尔海( )A.温度较高、盐度较低 B.温度较低、盐度升高C.温度、盐度均较低 D.温度、盐度均较高16.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 )A.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干旱加剧 B.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减小C.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降水偏多 D.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增强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密度最低 B.丁盐度最小 C.甲盐度大于丁 D.乙密度大于丙18.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①大陆冰川融化②暖寒流的交汇③深层海水上升④西风漂流携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鄂霍次克海有“太平洋冰窖”之称,海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接纳阿穆尔河(黑龙江)的河水,与日本海和太平洋的海水交换,但受到岛屿影响,交换受到阻碍。日本北海道北部沿海是观察流冰纬度最低的地方,每年乘破冰船看流冰人数非常多。图为鄂霍次克海及周边表层洋流分布示意图和冬季海冰分布边界图。19.鄂霍次克海有“太平洋冰窖”之称,与之相关的是( )A.该海域夏季风强于冬季风B.该海域终年封冻,海雾少C.太平洋西侧比东侧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纬度高D.该海域水温低,海洋与大气水热交换弱20.鄂霍次克海东侧比西侧( )A.水温低 B.深度浅 C.平均盐度高 D.流冰多21.北海道北部流冰( )A.来自鄂霍次克海东北部 B.受冬季风和海流推动C.来自于当地海域 D.12月是最佳观赏季节下图为北大西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下列四幅图可能符合③附近海域海水运动和性质的是( )A. B. C. D.23.图中②附近的海域盐度偏低,主要的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B.地处赤道附近,降水量大C.与其他海域连通,海水流动性好 D.远离陆地,无河流淡水注入在山东鳌山湾海域,科技人员通过人工上升流技术(将压缩空气均匀注入海底,形成大面积气泡幕,将深层营养盐海水带到海洋表层),实现海洋渔业养殖的增产。下图为该人工上升流技术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4.与表层海水相比,上升流中的海水性质一般是( )①温度较高②温度较低③密度较大④密度较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人工上升流实现海洋渔业增产的根本途径是( )A.加快鱼类生长速度 B.提升渔业资源品质C.增加营养盐类供给 D.增多鱼类洄游通道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26.形成②曲线峰值的影响因素是( )A.径流 B.海区的封闭程度 C.洋流 D.降水量与蒸发量27.与海水盐度紧密相关的人类活动是( )A.海洋运输 B.晒盐制盐 C.潮汐发电 D.油气开发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及海陆分布等影响,温跃层上下两水团性质存在季节性差异,并抑制海水的上下对流。左图为温跃层温度和盐度季节变化图,右图为太平洋海域某经线上(纬度不同)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左图所示海域上下层海水盐度差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9.导致右图中水温垂直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 B.盐度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30.结合两图信息可知( )A.①观测站为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域 B.温跃层中海水温度和盐度成正相关C.②观测站表层水温对应左图中春季 D.上层较下层水温的季节变化幅度大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欧洲成为移民者热衷的目的地但是由于受到当地人口结构、经济形势乃至疫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欧洲各国不断调整移民政策。图1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材料二: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可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图2为2006年在欧洲发现的嵌征盗龙(恐龙的一种)化石。(1)图1中水温较高的等温线是________(a或b),影响其温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2)与B海区相比,A海区海水盐度较________,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以及淡水注入多等原因。(3)图1中②处附近石灰岩广布,长期受水的________作用,形成了峰林、地下溶洞等典型特征的________地貌。嵌征盗龙化石所在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________代。(4)图1中③地位于西欧平原,全年温和湿润形成了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的________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较________。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进行发电的方式,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下图示意不同纬度海域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1)描述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趋势,并说明成因。(2)判断甲、乙、丙、丁四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由低到高的排序,并分析原因。(3)仅考虑发电效率,指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适合建设海水温差发电站的海域,并说明判断理由。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由于地球表层的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低纬度的表层海水温度较高,②③纬度较高,海水温度较低,BC错误;图中①海域有暖流流经,④海域有寒流流经,因此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是①,A正确,D错误。故选A。2.答案:C解析:④海域有寒流流经,与暖流流经海域相比,寒流流经地区近海面容易冷凝形成海雾,特别是在夏季,气温较高,水温较低,海---气温差较大,更容易形成海雾,而冬季气温较低,海---气温差较小,①错误,②正确;索马里海域受离岸的西南风影响,表层海水水位低,上升补偿流形成,为寒流性质,使得水汽容易凝结成雾,③正确;加勒比地区是从大西洋吹过来的风会带来大量的水汽形成的,与题干海域海雾成因不同,④错误。故选C。3.答案:D解析:本题以海水水平方向平均流速分布图为情景,考查海水的运动,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4.答案:C解析:本题以海水水平方向平均流速分布图为情景,考查洋流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5.答案:D解析:由于赤道附近的热量较高,可知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②为温度变化曲线;由于副热带附近的降水较少,蒸发较为旺盛,可知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低纬、高纬递减,呈马鞍状分布,故③为盐度分布曲线;由于地球的表面的热量是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递减的,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增,故①为密度分布曲线。故选D。6.答案:A解析:甲处表层海水相应数据可以从图上读出来,考察读图能力,温度约为25℃;纬度约为30°N;盐度约为3.7%;密度约为1025kg/m3。故选A。7.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乙处5°N附近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较低,由于该海域附近的海水温度较高,且该区域的降水较多,其海水盐度较低。故选A。8.答案:A解析:从图中看,图左所示海区表层水温为10℃-20℃。图右中:①的水温为10℃-20℃,②的水温大于20℃,③的水温为0℃-10℃,④的水温为0℃。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9.答案:C解析: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由此可判定图中虚线处有暖流流过。同一纬度海区,暖流可增温、增盐度,因此②比①温度高、盐度高,A错误;海水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减小,通常海水密度随纬度增高而增大;②的温度大于④,则②的密度小于④的密度,B错误;③的温度低于②的温度,则③的密度大于②的密度,C正确;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根据温度可推测出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①的温度高于④的温度,即①的纬度较④低,则盐度高于④,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线。由图可知,与副热带海域相比,赤道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密度较小。D正确。11.答案:C解析: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C正确。12.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离海岸越远,海水盐度大致越高,因此图示海域盐度变化趋势是向外海增大,B正确,A错误;图中海域大致以河口为界,北侧向北盐度增大,南侧向南盐度增大,CD错误。故选B。13.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向盐度高值处,说明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较南北两侧低,主要是因为长江入海口,大量陆地径流的汇入会稀释海水盐度,D正确;该处洋流性质、海水深度不会导致长江口附近盐度偏低,排除AC;图示海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地区,海水温度不会使海水结冰,也就无法影响该海域的海水盐度所以海水温度不能影响该海域的海水盐度,B错误。故选D。14.答案:B解析:从甲到乙,盐度逐渐减小,海水密度减小,浮力减小,货轮的吃水深度逐渐变大。B正确, ACD 错误。故选B。15.答案:B解析:海冰的冻结与消融会影响海水盐度。威德尔海位于南半球,与2~3月夏秋季节相比,每年8~9月冬春威德尔海水温更低,海水结冰,海冰盐度低接近于淡水,剩余海水盐度升高,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16.答案:B解析: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冰退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水位降低,部分本应北上的水流转而进入德雷克海峡,使秘鲁寒流变弱,使东太平洋表面海水变暖,减弱沃克环流,使堆积在太平洋西部的暖水东流,引发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太平洋西部水温异常降低,因此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地区降水多,A错;赤道太平洋东西两侧海区温差变小,B正确;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偏少,C错;由于秘鲁寒流和东澳大利亚亚暖流减弱(东南信风减弱所致),南太平洋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也随之减弱,D错。17.答案:D解析: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确。故选D。18.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而该海域南部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其水温很低,它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向北流去时下沉。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这股上升流可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故②③正确;大陆冰川融化速度缓慢,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大,①错;西风漂流为闭合的全球性环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少,④错。②③正确,故选C。19.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鄂在次克海纬度位置较高,海域较为封闭,与周围海域热量交换较少,海水温度较低,与大气的热最交换较弱,海水易结冰,被称为“太平洋冰窖”,D正确;该海域靠近冬季风风源地,冬季风强于夏季风,A 错误;该海域夏季不结冰,B错误;针叶林分布对于海水温度影响较小,C 错误。所以选 D。20.答案:C解析:鄂霍次克海西侧受陆地影响大,冬季气温更低,A 错误;西侧为大陆架,深度更浅,B 错误;西侧受陆地径流补给更多,海水盐度更低,东侧海水盐度较高,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侧海冰分布时长更长流冰更多,D 错误。所以选C。21.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海道北部流冰来自鄂霍次克海西南部,A错误,C错误;鄂霍次克海冬季风较强海流较强,北海道北部流冰受冬季风和海流推动,B 正确;北海道北部流冰最壮观的时候是在2月~3月,D错误。所以选 B。2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可知,A,B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为南半球的海域,AB错误;等温线弯曲,突出的方向即洋流前进的方向,C、D图洋流均地处北半球,C向北流动,为暖流,D向南流,为寒流,C符合③海域洋流特点,C正确、D错误;故选C。23.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入海河流、与其他海域的连通等,图中②处海域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度应该比较高,但由于降水丰富,大于蒸发量,因此②海域盐度较低是因为降水量大,B正确、A错误;与其他海域的联通主要利于盐度的平衡,C错误;此海域远离陆地,无淡水注入,盐度应该偏高,D错误;故选B。2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垂直方向上海水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上升流来自于海底,因此与表层海水相比,上升流温度较低,①错误,②正确;海水温度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因此上升流密度较大,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5.答案:C解析:上升流会使海域水温降低,不会加快鱼类生长速度,A错误;实现海洋渔业增产关注的是产量而不是品质,B错误;上升流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增加了营养盐类供给,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因此可以实现海洋渔业增产,C正确;上升流并不能增多鱼类洄游通道,D错误。故选C。26.答案:D解析:A.径流是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形成②曲线峰值的影响因素,故 A错误;B.海区的封闭程度是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形成②曲线峰值的影响因素,故 B错误;C.洋流是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形成②曲线峰值的影响因素,故 C错误;D.降水量与蒸发量是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也是形成②曲线峰值的影响因素,故D正确。27.答案:B解析:A.海洋运输与海水盐度关系不大,故 A错误;B.晒盐制盐是利用海水的蒸发,与海水盐度密切相关,故 B正确;C 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水潮汐能,与海水盐度关系不大,故 C 错误;D.油气开发是利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与海水盐度关系不大,故D错误。28.答案:B解析:从图可以读出,下层盐度高于上层盐度,二者差异最大的季节在夏季,故该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大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29.答案:C解析:读右图可以看出,两个观测站表层水温差距较大,而随着水深加深,两个观测站水温差别不大,且同一观测站随着海水深度加大,水温变化幅度很小,说明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深度加大,受太阳辐射影响减弱,水温变化不大,C正确;洋流、盐度、海陆位置均不是影响水温垂直递变的主导因素,ABD错误。故选C。30.答案:D解析:结合两图信息,①观测站表层水温超过20℃,可推断其应该位于中低纬海域,A错误;根据左图可以判断,温跃层中海水温度和盐度不一定成正相关,如夏季时上层水温较高,但上层盐度较低,B错误;左图中春季表层水温在10℃左右,而②观测站表层水温在15℃左右,C错误;根据左图可判断上层较下层水温的季节变化幅度大,D正确。故选D。31.答案:(1)a;纬度(太阳辐射)(2)低;降水丰富;蒸发少(3)溶蚀;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中生(4)温带落叶阔叶林;高解析:(1)图1所示海域是欧洲西部的北大西洋,图中a等温线纬度低于b,水温较高的等温线是,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结合所学可知,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因此该洋流是向北流动:结合洋流流向可知,该洋流是从水温高流向水温低,因此应为暖流,结合所学可知,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2)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淡水河流汇入、洋流等。图中B海区是地中海,A海区是波罗的海。与B海区相比,A海区海水盐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受西风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影响,降水量丰富,所处纬度较高,蒸发弱,以及周围陆地有大量淡水注入等原因。(3)峰林、地下溶洞等,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流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故嵌征盗龙化石所在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中生代。(4)西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32.答案:(1)变化趋势: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成因:表层海水获得太阳辐射量大,温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降低,温度变小。(2)丁、丙、乙、甲。原因:一般而言,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丁、丙、乙、甲表层海水温度由高到低,故密度由低到高。(3)丁海域理由:丁海域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较大;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海水温度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为: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在逐渐降低。结合所学知识,海水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表层海水获得太阳辐射量大,温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海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降低,温度变小,(2)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越低的海域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越丰富,表层水温越高。从图中可知,四海域表层水温由低到高为甲、乙、丙、丁,则纬度从高到低为甲、乙、丙、丁。海水密度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则四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丁、丙、乙、甲。(3)根据材料可知,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从图中观察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中丁海域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较大,所以丁海域最适合建设海水温差发电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