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气象灾害(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气象灾害(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资源简介

6.1气象灾害——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乙地狂风暴雨 C.间隔团块状 D.丙地有连续性降水
(2)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气流状况的是( )
A. B. C. D.
2.依据孔明灯的原理,判断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
A. B. C. D.
自由曲流转变为深切曲流后,随着深切曲流颈被切穿,曲流颈与废弃河道间的山丘即成为离堆山。下图示意某地等高线(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离堆山形成前位于河流( )
A.凹岸 B.凸岸 C.冲积扇 D.三角洲
4.深切曲流的成因是( )
A.地壳抬升——河流下蚀 B.地壳抬升——河流侧蚀
C.地壳下降——河流下蚀 D.地壳下降——河流侧蚀
条田渠网是改良滨海盐碱地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田间稻作的劳动生产效率。下图示意我国某滨海条田渠系网的4种结构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条田渠网在改良滨海盐碱地方面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
A.灌溉作物 B.减少洪涝 C.冲洗土壤 D.降低水位
6.与丁渠网结构相比,甲渠网结构( )
A.稻株间隔更合理 B.灌溉用水损耗少 C.化肥施用更均匀 D.机械化效率较高
7.在治理盐碱化过程中,随着土壤盐分的不断减少,采用的条田渠网结构形式依次是( )
A.丙、乙、丁、甲 B.甲、乙、丙、丁 C.甲、丁、乙、丙 D.丙、甲、乙、丁
下图为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地形剖面与当日最低气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当日北方多地出现极端低温的原因可能有( )
①高压势力强
②锋面过境速度慢
③地面辐射冷却
④水汽凝华成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北京市当日气温较高,下列与其形成原因相似的地理现象是( )
A.怒江河谷两岸多灌丛 B.云贵高原成为夏季避暑胜地
C.天山北坡出现云杉林 D.长江流域盛夏出现极端高温
在生产工具落后的古代,石窟造像多选择易雕凿的砂岩、石灰岩体,石灰岩因良好的沉积分选性更利于造像。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是一处石灰岩造像,石窟岩体裂隙广布,因外力作用破坏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龙门石窟雕凿于石灰岩体,是因为( )
①石灰岩质地均匀,佛像精美
②石灰岩岩性坚硬,利于保存
③石灰岩岩性较软,利于开凿
④石灰岩结晶较慢,晶粒均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导致龙门石窟遭到破坏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风沙侵蚀 B.流水侵蚀 C.生物风化 D.物理风化
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楼兰城都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楼兰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砂岩、粉砂岩等沉积岩,沉积岩受地质作用而形成风蚀垄槽与风蚀丘,多个风蚀丘分布在同一个风蚀垄上,这一现象称为雅丹共基座现象。风蚀垄抗风蚀性弱。风蚀垄地貌与风蚀丘形成于不同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风蚀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东北—西南风的侵蚀作用 B.东南—西北风的侵蚀作用
C.长期的流水冲刷 D.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13.下列对于风蚀丘的推测可能是正确的是( )
A.风蚀丘侵蚀强度比风蚀陇大的原因是风蚀丘暴露时间短,形成晚
B.风蚀丘间的风蚀垄将被继续侵蚀,从而风蚀丘相对高度将会变大
C.风蚀丘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气候干旱和风力侵蚀
D.风蚀丘完全是外力作用的鬼斧神工下形成的自然奇观
某同学在研究“小区宜居环境”问题了解到:门、窗都敞开一般会有“穿堂风”流经房屋内。“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完成下面小题。
14.从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
A. B.
C. D.
15.人为制造“穿堂风”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减轻大气污染
②减少生活用能
③降低室内温度
④提高室内湿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其中植被线形沙丘是该沙漠的主要沙丘形态。植被线形沙丘一般是在呈锐角的双向风作用下风沙沿合成风方向堆积而成,其形成过程经历四个阶段:a灌丛沙丘—b风影灌丛沙丘—c垄状沙丘—d植被线形沙丘。下图示意植被线形沙丘形成演化过程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区域线形沙丘走向不同,主要反映各区域( )
A.植被类型不同 B.盛行风向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沙源不同
17.植被线形沙丘形成过程中,其沙源主要( )
A.来自上风向 B.来自两侧
C.先源于上风向,后源于两侧 D.先源于两侧,后源于上风向
18.形成植被线型沙丘的双向风,当两侧风力不等时( )
A.强风的一侧坡面较陡 B.强风的一侧坡面较短
C.脊线偏向于强风一侧 D.脊线偏向于弱风一侧
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风速昼夜间都有明显的变化,形成山谷风现象。下图为湟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风一定时间内风向频数及风速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关于该地山谷风风速大小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山风大于谷风;夜间坡谷温差大 B.谷风大于山风;夜间坡谷温差大
C.山风大于谷风;白天坡谷温差大 D.谷风大于山风;白天坡谷温差大
20.据图判断,湟水谷地该地段山风转为谷风的时间及风向变化是( )
A.11:00偏西风转偏东风 B.11:00偏东风转偏西风
C.24:00偏西风转偏东风 D.24:00偏东风转偏西风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2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近些年来,有人开始把“谷雾”作为一种景观来追逐拍摄。云贵高原的“谷雾”大多由一般的辐射雾沉入洼地后而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拍摄辐射“谷雾”景观最佳的季节和时间是( )
A.春季子夜 B.夏季正午 C.秋季日出 D.冬季傍晚
24.“谷雾”多发生在低洼谷地的原因有( )
①谷地夜晚多发下山风
②谷地夜晚易出现逆温现象
③谷地地势低
④谷地夜晚多晴朗天气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5.云贵高原能够发育壮观“谷雾”的条件是( )
A.纬度较低,光照充足 B.气候湿润,水汽充沛
C.地形复杂,多石灰岩 D.土层深厚,植被茂密
渤海西岸的天津地区是海风的多发地带,塘沽站是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东南部、距渤海最近的气象观测站。下图示意2008年6月2日塘沽站典型海风日风向(0°表示北风)和风速的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26.14该日稳定海风大约持续( )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0小时
27.该日下午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8.与夏季相比,冬季塘沽站海风( )
A.开始早,结束早 B.开始早,结束晚 C.开始晚,结束晚 D.开始晚,结束早
二、材料分析题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2021年10月8日8时亚洲东部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下表为北京市10月8日至10日天气预报。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此时刻,与甘肃省张掖市相比,北京市风力更________,因为________。
日期 10月8日 10月9日 10月10日
天气
最高气温 20℃ 17℃ 18℃
最低气温 11℃ 11℃ 6℃
(2)10月9日比10月10日温差________,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此现象。2021年10月8日,台风“狮子山”在南海生成。据预报,该台风在未来72小时内将向西北方向移动。
(3)据图推测,未来几天( )。(双项选择题)
A.福建省沿岸防范海啸灾害 B.东海将受到台风强烈影响
C.海南省沿岸地区风大浪高 D.广东省沿海城市防范内涝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寒冷地区的高(台)地上,流水少量汇于局部洼地,同时带来氮磷等营养元素供洼地内湿(水)生植物生长。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残体分解缓慢且不彻底,以泥炭形式积累,形成典型泥炭湿地(图a),当泥炭堆积高于周围区域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湿地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生物,积累成过湿的垫状泥炭藓层,形成雨养型泥炭湿地(图b)。
(1)分析寒冷的气候在泥炭湿地发育中的作用。
(2)简述典型泥炭湿地和雨养型泥炭湿地水流方向与生物量的差异。
(3)指出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的地形条件。
(4)说明雨养型泥炭湿地发育过程中,水中营养元素逐步减少的原因。
(5)分析垫状泥炭藓层高于周边地面但仍能处于过湿状态的原因。
参考答案
1、
(1)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达到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而气流下沉过程中,温度逐新开高,水汽不易凝结成云。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星间隔团块状
(2)答案:A
解析:日出前后为一天之中气温最低时刻,此时大气对流较弱,水汽凝结高度低,因此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
2.答案:B
解析:当孔明灯中的火焰点燃时,火焰处的温度是比较高的,此时火焰处的气流会受热膨胀上升,上升的气流运动至火团的正上方即将接近孔明灯的顶部时,气流会分为两支,向两侧继续运动,当向两侧运动的气流在即将撞到孔明灯灯壁时,这两种气流会下沉至孔明灯的底部,火焰处由于温度较高,周围的空气会持续流向火焰所在的位置,这样在孔明灯的内部便形成了一对完整的热力环流。图中B选项符合此过程。故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3.答案:B
解析:在气温较高的地方气流是应该上升的,而图A中的温度较高的地方的气流是下沉的,故A错误;裸地在白天升温较快,气温较高,该处的气压较低,而草地在白天升温较慢,温度较低,该处的气压较高,因此可知在近地面气流是由草地流向裸地的,在高空裸地上方的空气是流向草地的,在草地处气流是下沉运动的,在裸地处气流是上升运动的,故B正确;夜晚在山谷里应该吹的是山风,而C图中吹的是谷风,故C错误;市区的温度较高,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而D图中的市区处的气流是下沉的,故D错误。所以选B。
4.答案:B
解析:离堆山是河流侵蚀作用后裁弯取直造成的,与沉积作用无关,冲积扇和三角洲是沉积作用形成的,C、D错误;离堆山位于曲流废弃河道中,因此可推测图中离堆山南部、北部及东部大片等高线稀疏区域为原河道,该时期离堆山地处河流凸岸,B正确,A错误。故选B。
5.答案:A
解析:随着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基准面上升,向下侵蚀,河流向下切入河曲地段基岩,自由河曲转变为深切河曲,A正确。河流侧蚀可以加宽河道,不会深切河谷,B、D错误。地壳下降,侵蚀基准面降低,难以形成深切河谷,C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条田渠系包括引水渠和排水渠,即通过合理的排灌冲洗土壤中的盐分,从而降低了土壤含盐率,起到了改良盐碱地的作用。故选C。
7.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渠网纵向布置且密度较小,丁渠网横向布置且密度较大。两种结构相比较,丁渠网稻株间隔更合理,灌溉效率更高,损耗少,化肥施用更均匀;但甲渠网更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作业,效率更高。故选D。
8.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条田渠网的主要功能是冲洗土壤,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四种条田渠网结构相比较,丙渠网密度最大,因此排盐效果最好,适合盐碱化最严重的土壤;其次是乙渠网;再是丁渠网;甲渠网密度最小,排盐效果最差,适合盐碱化程度最轻的土壤。因此,随着土壤盐分的不断减少,采用的条田渠网结构形式依次是丙、乙、丁、甲,故选A。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天气系统是强冷锋,由于亚洲高压势力强,冷空气才会迅速向东南方向移动,①正确;根据当日北方多地出现极端低温,说明锋线两侧温差大,锋面移动速度快,冷锋过境的时间应该较短,②错误;由于冷锋影响,冷空气迅速占领暖气团的位置,地面辐射减弱,造成低温,③正确;水汽凝华成雪,不是出现极端低温的原因,④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故选B。
10.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处于地形背风坡,冷气流在山地迎风坡爬升,带来降温、大风天气,在背风坡绝热下沉时,产生焚风效应,使背风坡气温略有升高,因此,北京气温较高。怒江河谷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夏季无论是东南季风,还是西南季风影响,河谷两岸都属于山地的背风坡,两岸受焚风效应影响明显,形成干热河谷,多灌丛,因此A正确;云贵高原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地势较高,气温低,与题意不符,B错误;天山北坡出现云杉是迎风坡阻挡水汽形成湿润小气候所致,C错误;长江流域盛夏出现极端高温是由于受反气旋控制,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石灰岩是沉积岩,有一定的分选性,质地均匀,制作的佛像精美,①正确;根据材料石窟造像多选择易雕凿的砂岩、石灰岩体,岩性较软利于开凿,②错误;③正确;石灰岩是沉积岩,一般为碎屑物,晶粒结构少。④错误;B正确;故选B。
12.答案:B
解析:由于龙门石窟是石灰岩雕琢而成,石灰岩容易被流水溶蚀发生损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风蚀垄呈东北—西南走向,且分布于干旱地区,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因此该地风蚀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东北—西南风的侵蚀作用,A正确,B错误;该风蚀垄的成因是风力侵蚀,并非流水冲刷,C错误;风蚀垄的形成与岩性有关,但岩性不是风蚀垄形成的主要因素,而是风蚀垄与风蚀丘形态差异的原因之一,D错误;故选A。
14.答案:B
解析:风蚀丘侵蚀强度比风蚀垄大的原因是风蚀丘形成早,暴露时间长,A错误;由材料可知风蚀垄抗风蚀性弱,风蚀丘间的风蚀垄将被继续侵蚀,从而风蚀丘相对高度将会变大,B正确;由材料可知楼兰地区广泛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砂岩、粉砂岩等沉积岩,因此推测风蚀丘形成的必要条件应有流水沉积物和地壳抬升以及风力侵蚀和间歇性流水侵蚀,CD错误;故选B。
15.答案:A
解析:热力环流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房屋前后热力差异越大,穿堂风越明显,图A中房前为水泥地,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房后为树林,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树林经房屋吹向水泥地,形成穿堂风。树林和水泥地热力差异最大,穿堂风最明显,A正确。故选A。
16.答案:B
解析:穿堂风通常产生于建筑物间隙、高墙间隙、门窗相对的房间或相似的通道中,由于在空气流通的两侧大气温度不同,气压差异导致空气快速流动,又由于建筑物等阻挡,间隙、门窗、走廊等提供流通通道使大气快速通过。人为制造穿堂风主要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可减少生活用能,②③正确;白天风从山林吹向石质地面,可能导致湿度增加,夜晚风由石质地面吹向山林,可能导致湿度下降,④错误;穿堂风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大,①错误。所以选B。
17.答案:B
解析:由题中材料可知,植被线形沙丘一般是在呈锐角的双向风作用下风沙沿合成风方向堆积而成,所以沙丘走向与合成风方向有关,B正确;植被类型、降水量、沙源不影响沙丘走向主要影响沙丘大小、固定程度和规模大小,A、C、D错误。故选B。
18.答案:C
解析:由图中所示,图a、b中显示出沙源来源于合成风上风向,图c、d中显示出沙源来自于两侧,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9.答案:D
解析:当两侧风力不等时,强风的一侧沙粒爬升较多,表现为坡度减缓,坡面较长,A、B错误;由于强风风力较大,导致合力方向会向弱风一侧倾斜,因此脊线偏向于弱风一侧,C错误,D正确。故选D。
20.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白天为偏东风(谷风),坡谷温差大,风速较大;夜晚为偏西风(山风),坡谷温差小,风速较小。因此,谷风大于山风是由于白天坡谷温差大所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答案:A
解析:夜晚,山坡降温比山谷快,近地面气流由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白天,山坡比山谷升温快,近地面气流由山谷流向山坡,形成谷风。读图可知,湟水谷地山风转为谷风,即由偏西风转为偏东风的时间为11:0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答案:A
解析:观察图可知,该地区植被矮小,根系发达,说明地表水分少,根系向地下深处才能吸收更多的地下水,说明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A正确;湿润的环境植被的叶子宽大,根系不发达,B错误;寒冷的环境水分蒸发量少,根系不发达,C错误;炎热的环境根系不一定发达,如热带雨林气候,D错误。故选A。
23.答案:C
解析:干旱的环境水资源缺乏,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则地表水资源更加缺乏,该植被为了生存,需要更多的水分,只能延长根系,使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C正确;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当地水分会更少,地上部分植株变矮小,A错;地上部分叶片变小,B错;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地下部分分支增加,吸收更多地下水,D错。故选C。
24.答案:C
解析:辐射雾,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辐射雾多出现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子夜时分非常黑暗不适宜拍摄,A错误。正午时分,温度高,雾气消散,拍摄不到,B错误。秋季日出时候温度最低,地面温度散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日出天亮适合拍摄,C正确。辐射雾一般日出后很快消散,上午十点左右基本会完全消散。傍晚时难以形成雾,D错误。故选C。
25.答案:D
解析:谷雾发生在低洼谷地的原因:夜晚谷地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山坡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所以夜晚多下山风,①正确。夜晚坡面冷空气较重下沉到谷地,形成逆温现象,形成稳定的大气,②正确。谷地地势低,利于冷且重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地,③正确。夜晚谷地温度高,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④错误。①②③正确,选D。
26.答案:B
解析:云贵高原容易发育出谷雾的条件。光照充足不利于雾的形成,A错误。云贵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水汽充沛,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B正确。多石灰岩与雾形成无关,C错误。云贵高原地貌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土层瘠薄,D错误。故选B。
27.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12时风向突变,风速也明显加大,应为白天稳定海风开始的时刻;同理判断20时为稳定海风结束的时刻。因此,该日稳定海风大约持续8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8.答案:B
解析:塘沽站东南临渤海,稳定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下午的风向为东南风;另读图可知,该日下午的风向约为150°,由材料可知,风向90°代表正东方向,180°代表正南方向,因此此时风向为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答案:D
解析:夏季日出时间早,太阳辐射强,启动海风环流所需要的海陆温差可以提前到达;冬季,中纬地区的昼长明显缩短,日出晚,太阳辐射弱,启动海风环流所需要的海陆温差晚于夏季;同理,结束海风环流早于夏季。导致海风开始晚,结束早,持续时间缩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0.答案:(1)小;北京市等压线更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小
(2)小;10月9日北京市小雨,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晴天低;云层厚,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气温较晴天高。
(3)CD
解析:(1)根据图片,与张掖相比,北京附近的等压线更加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小,风力更小。
(2)根据表格,北京市9日是阴雨天气,10日是晴朗天气,9日白天大气对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较晴朗天气的10日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晴天高,因此9日的昼夜温差更小。
(3)根据图片,未来几天台风将影响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一般不会引发海啸灾害,对我国的东海地区影响较小,AB错误。台风将引发海南省沿岸地区的大风大浪;给广东省沿海城市带来大量的降水,需要预防内涝的发生,CD正确。故选:CD。
31.答案(1)气候寒冷,蒸发量少,形成冻土层,减少水分下渗,有利于水分积累;寒冷的气候抑制死亡植物的分解,有利于泥炭积累。
典型泥炭湿地水从周边流向湿地,生物量多;雨养型泥炭湿地水自湿地流向周边,生物量少。
高(台)地中的局部洼地。
(4)缺少周边汇水带来的营养元素;湿地水中的部分营养元素被植物吸收,植物死亡后被固定于泥炭中;部分营养元素随流水流出湿地。
(5)蒸发少,相对于蒸发,降水较多(降水频次高);垫状泥炭藓层持水能力强。
解析:(1)泥炭湿地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生物数量、微生物的活跃程度等。寒冷的气候不利于微生物的活跃,其微生物的活跃程度相对较弱,其生物残体的分解速度更为缓慢,而气候寒冷会使得植物的生长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有机质的累积相对更多。同时气温低不利于蒸发,会使得在低洼地区更容易产生积水环境,由于水可以隔绝空气,该厌氧环境下不利于分解有机质,合成腐殖质的数量会更多。气候寒冷,冬季时会有季节性冻土发育,而季节性冻土不利于下渗和淋溶作用,更有利于泥炭的累积。
(2)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典型的泥炭湿地是地势相对较为低洼地区,局部的洼地水流会从四周向中部汇集,同时洼地内湿生植物生长,其生物量较大。而雨养型泥炭湿地是指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区域时,水流会从中部向四周散开,由于湿地水中氮磷营养元素缺乏,只能生长藓类等耐贫营养的生物,故其生物量相对较小。
(3)从材料可以看出,雨养型泥炭湿地是中部略高、四周略低的地形特点,故该地应以台地或平原为主,整体地势较为平缓,起伏较小,其中部地势应略高于四周地区。
(4)材料提及雨养型泥炭湿地是指当泥炭堆积高于周边地区时,水流方向发生变化,其水流由中部向四周流动,由于缺少了周边营养物质的汇集,其营养物质还在向外不断流失,使其营养物质减少。而由于积水数量的减少,使得其厌氧环境相对较差,营养物质的分解进一步加快,使得营养物质的累积数量减少。同时下部的泥炭层相对较厚,营养物质也容易向下产生淋失。伴随着营养物质的贫瘠,藓类等耐贫营养的生物数量生长,但由于这类的生物数量相对较少,其生物残骸分解提供的营养物质也较少,故水中营养元素逐渐减少。
(5)由于该类的湿地主要在寒冷地区,寒冷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地表水分的蒸发弱,使得地表的水易产生残留;藓类生长的地区,地表粗糙,能够有效地拦截雨水,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该类湿地内的泥炭层相对较厚,这也为含水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基础,其整体的蓄水能力较强;加之该地位于寒冷地区,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整体蓄水量大。而由于与周边的地面高差并不大,使得其地表水流速也慢,整体水分的流失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