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常见地貌类型(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随堂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常见地貌类型(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随堂测试

资源简介

4.1常见地貌类型——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下图为某课堂演示实验: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
A.堆积作用 B.水蚀作用 C.风蚀作用 D.风化作用
2.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分布于( )
A.狭长山谷底 B.平原边缘处 C.河流出山口 D.河流入海口
距今12900年—11700年,巴塔哥尼亚高原冰川规模扩大。随着气候变暖,冰川对地貌的改造作用增强,逐渐发育狭长的湖泊和由冰川末端融水沉积形成的冰水沉积体。下图示意现今巴塔哥尼亚高原局部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区域冰水沉积体的形态主要取决于( )
A.冰川规模 B.地形分布 C.大气环流 D.基岩性质
4.该区域曾经强烈的冰川作用为湖泊群发育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成型的湖盆 B.平坦的河床 C.丰富的水源 D.连续的沉积
5.推测目前冰水沉积体上( )
A.地势起伏大 B.土壤发育好 C.化石类型多 D.植被种类少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7.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光照 B.气候、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8.该地貌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关于图中①②两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河道较深 B.②流速较快
C.①堆积作用明显 D.②侵蚀作用明显
10.从自然因素考虑,适宜建村落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温州市江心屿位于瓯江江心,下图为江心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依据材料推测与江心屿形成的地质作用类似的是( )
A.青藏高原 B.黄河三角洲 C.桂林山水 D.长白山天池
12.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内能 B.月球引力 C.岩浆活动 D.太阳辐射
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13.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 )
A.T1抬升速率最大 B.T2抬升幅度最大
C.T3下沉速率最小 D.T4下沉幅度最小
14.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 )
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 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
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 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
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16.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是( )
A.岩土变形预警 B.危险岩体清除 C.气象水文预报 D.游客行为监管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较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推测尖顶山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喷出——冷却凝固——流水侵蚀
B.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
D.变质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18.内力作用停止后的若干年内,平顶山( )
A.高度升高,面积变大 B.高度降低,面积变小
C.高度升高,面积变小 D.高度降低,面积变大
19.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是( )
A.台地、平顶山、尖顶山 B.尖顶山、台地、平顶山
C.尖顶山、平顶山、台地 D.台地、尖顶山、平顶山
壶穴是出现在河流中的一种独特地貌,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附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是一种有趣的、极具观察价值和科学意义的地貌类型。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中分布的壶穴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推测壶穴地貌一般发育在( )
A.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河流下游 B.径流丰富的河流中上游
C.河流出山口的山前地带 D.流速缓慢的河流入海口
21.下列地貌,常与壶穴地貌相伴分布的是( )
A.冲积扇 B.牛轭湖 C.瀑布 D.江心洲
墙状山山壁如刀削,形似薄板,相对高度多在数十米或几百米,山体坡度近90°,墙面陡直,墙顶平整,沿一定方向延伸且走向稳定。下图示意某墙状山景观。据此完成下题。
22.下列符合墙状山岩体特性的是( )
A.水平裂隙发育 B.岩性较松散 C.岩性较坚硬 D.气孔构造发育
23.与墙状山陡峻山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是( )
A.板块挤压 B.重力崩塌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24.墙状山会进一步演化形成( )
A.孤峰 B.平顶山 C.洼地 D.U形谷
喀喇昆仑山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冰川广为发育。研究表明,20多年来,西喀喇昆仑山不同规模、朝向的冰川出现了变化。左图示意1993年、2000年和2016年西喀喇昆仑山不同规模冰川面积分布以及1993-2016年不同规模冰川面积萎缩率。右图示意1993-2016年西喀喇昆仑山不同朝向的冰川面积萎缩率。完成下面小题。
25.西喀喇昆仑山冰川规模最小的坡向是(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26.造成西喀喇昆仑山西南坡退缩状况与东北坡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光照 D.坡度
27.西喀喇昆仑山1993-2016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是( )
A.气温变高、降水变多 B.气温变高、降水变少
C.气温变低、降水变多 D.气温变低、降水变少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年代的地层,其中Q为砂岩。完成下面小题。
28.关于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地貌以内力作用为主
②乙地河流流向自西向东
③甲地构造类型有利于储水
④乙地岩层受到岩浆侵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一风化侵蚀 B.固结成岩一褶皱隆升一风化侵蚀
C.固结成岩—风化侵蚀—褶皱隆升 D.褶皱隆升—风化侵蚀—固结成岩
青衣江是青藏高原东缘大渡河的一级支流,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横穿龙门山构造带南段,流经宝兴、雅安、夹江,于乐山处汇入大渡河。图1示意青衣江流域,图2示意青衣江雅安段河谷剖面。研究发现,青衣江上游地区河流阶地数量整体较下游地区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与上游河段相比较,青衣江下游河段( )
A.河谷较为狭窄 B.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较大
C.水流速度较快 D.发育有较宽阔的河漫滩
31.与阶地T2相比,阶地T3( )
①形成时间早
②形成时间晚
③形成时地壳抬升幅度小
④形成时地壳抬升幅度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青衣江上游地区河流阶地数量整体较下游地区少,可能是因为上游地区( )
A.基岩较硬 B.以溯源侵蚀为主
C.海拔较高 D.河流携带泥沙少
二、材料分析题
33.黄河三角洲由黄河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下图为黄河入海口的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其面积超过5000平方千米;这里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低于15米;沉积物较细,以粉砂为主。
(1)以上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角度描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特征。
历史上黄河下游以“多淤善徙”著称,入海口频繁改道,不断改变着三角洲的形态。
(2)据图描述1855—1976年黄河三角洲的变化特点。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宣德群岛是位于西沙群岛东北部的一个珊瑚岛礁群,素有“中国的马尔代夫”之称。近年来,该岛礁群进行吹填工程,计划吹填七连屿,面积达20km2,该地区还计划在永兴岛(三沙市政府和西沙区政府驻地)与七连屿之间建设一条跨海大桥。下图示意宣德群岛位置及构成。
(1)根据材料描述宣德群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分析宣德群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3)说明该地区建设跨海大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模拟地形具有一定坡度;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模拟河流携带泥沙;读图可知,当沙子从书滑落到桌子上时,由于坡度变小,沙子堆积在桌子上,模拟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而非水蚀作用、风蚀作用、风化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成因,冲积扇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C正确;狭长山谷底河流以侵蚀为主,A错误;平原边缘处不会形成扇状堆积体,B错误;河流入海口多发育三角洲,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湖泊为冰川末端的冰碛湖。冰水沉积体位于湖泊上游,处于古冰川范围内,受冰川所处的山谷地形制约,冰水沉积体呈条带状分布。故B选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冰川末端堆积物(冰碛物)之间地势低洼、相对封闭的区域会形成湖盆,最终成为冰碛湖;冰川作用强调冰川对地貌的侵蚀、搬运、堆积,与水源关系不大。故A选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冰水沉积体为堆积地貌,地势较为平坦;该地气候寒冷,不利于土壤发育;地质时期该地为冰川边缘环境,生物较少,化石类型少;该地生存环境恶劣,只有地衣、苔藓能生长,植被种类少。故D选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喀斯特地貌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A正确:冰川广布,河流众多,指的是高山地区冰川发源地的地貌特点,B错误;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C错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大河冲积平原的地貌特点,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主要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代表)和具有溶蚀力的地表水,D正确;光照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无A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岩石的侵蚀溶蚀作用,不是土壤,B、C错误。故选D。
8.答案:A
解析: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答案:A
解析:流水主要有侵蚀和搬运沉积作用,图中①是河流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道较深,A正确,C错误;②位于河流凸岸,外力以沉积作用为主,流速较慢,BD错误。故选A。
10.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②③是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①④是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从自然因素考虑,适宜建村落的是在流水沉积的凸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的江心屿是处于河流中心的小岛,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青藏高原是内力抬升作用形成的,A错;黄河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C错误;长白山天池地貌是岩浆活动形成的,D错误。故选B。
12.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岩浆活动属于地球内能,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A、C错误;月球引力属于万有引力,对河流的作用小,B错误;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体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因而驱动瓯江水流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D正确。故选D。
13.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D正确;曲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应形成沉积物,A错误;阶地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这是每一个阶地形成共同具有的现象,不是T2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因,B错误;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较弱,不会侵蚀搬运砂砾层,C错误。故选D。
15.答案:A
解析:软岩层岩性软,更容易被侵蚀,使得软岩层上部的坚硬的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崩塌,A正确;重力作用受岩层所处高度的影响,与岩性没有关系,B错误;同等外力条件下,坚硬的岩层抗侵蚀的能力更强,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C、D错误。所以选A。
16.答案:B
解析:岩土变形预警可以运用GPS系统完成,A不符合题意;危险岩体清除需要用工程机械,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完成,B符合题意;气象水文预报可以运用RS系统完成,C不符合题意;游客行为监管可以运用RS系统完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岩浆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台地)。台地经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平顶山和尖顶山,所以尖顶山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流水侵蚀,A正确;玄武岩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不是岩浆侵入,B错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D错误。故选A。
18.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岩浆喷出冷凝形成平坦的玄武岩地形单元,在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内力作用停止后,最初的台地不断被流水侵蚀、切割,变成平顶山,平顶山继续被外力作用侵蚀,变成了尖顶山,故平顶山的面积会变小,AD错误;内力作用停止后,平顶山受外力作用侵蚀,高度应降低,B正确,C错误。故选B。
19.答案:C
解析: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玄武岩台地,台地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成为山体;后期喷出的岩浆冷凝形成新的玄武岩台地,但后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的山体,故新的台地上保留了较早形成的山体,所以图中台地形成晚于平顶山,ABD错误;再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比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更早,C正确。故选C。
20.答案:B
解析:材料“是急流漩涡挟带砾石腐蚀河床而成”说明河流径流量丰富,侵蚀作用强的河段一般为流经山区的河流中上游,B项正确;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河流在流量大时会出现河流侵蚀地貌、在河流流量小时会出现河流堆积地貌,A错误;河流出山口的山前地带由于地势变平、流速减慢,会出现河流堆积地貌,C错误;流速缓慢的河流入海口会出现河流堆积地貌,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21.答案:C
解析:在河流瀑布地带,多急流和涡流,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易发育壶穴地貌,C项正确;冲积扇、江心洲为河流堆积地貌,不会发育壶穴,AD错误;牛轭湖发育于河流中下游,是流水侧向侵蚀和裁弯取直而形成的,壶穴是流水向下侵蚀而形成的,B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C。
2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跟周围岩体相比,墙状山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速度较慢,说明该岩石岩性较为坚硬,B错误,C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墙状山墙顶平整,故推测其水平裂隙发育程度低,A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墙状山岩层呈现层状结构,故可推测其为沉积岩,气孔构造属于喷出岩的特征,D错误:故选C。
23.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墙状山的墙面岩层呈现层状分布的特点,因此可以推测该地为软硬相间分布的沉积岩,沉积岩受流水侵蚀,并发生重力崩解,较软的岩层沿裂隙崩塌,坚硬的岩层不易被侵蚀,形成陡峭的墙状山,B正确;化学风化需要特定的地理环境如酸性或碱性等,材料中没有体现,A错误;冰川侵蚀一般尖锐,锋利,如刃脊,角峰等,根据材料,墙顶平整可以推测,不是冰川侵蚀作用,C错误;风力侵蚀一般发生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风力侵蚀地貌一般为风蚀雅丹、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图片信息显示该地植被茂盛,气候湿润,且墙状山并没有典型的风蚀地貌特点,故不是风力侵蚀,D错误;故选B。
24.答案:A
解析:长期地遭受风化、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墙状山会不断减薄分割,形成体积更小的孤峰地貌,A正确。侵蚀只会使得地表越来越矮,越来越破碎,故墙状山的进一步演化不太可能发育成平顶山,B错误;洼地需要更进一步的侵蚀作用才能形成,U形谷形成通常需要冰川作用,CD错误,故选A。
25.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西喀喇昆仑山地冰川面积越小,冰川面积萎缩率越大,两者表现为负相关的趋势。东北坡向的冰川面积萎缩率最大,冰川规模最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答案:A
解析:依据1993-2016年西喀喇昆仑山不同朝向的冰川面积萎缩率示意图分析可知,西喀喇昆仑山东北坡冰川规模较小,西南坡冰川规模较大。从1993-2016年西喀喇昆仑山不同朝向的冰川面积萎缩率示意图可以看出。1993-2016年西喀喇昆仑山冰川面积退缩率东北坡大于西南坡,与东北坡相比西南坡受西风环流影响大,降水多,冰川规模大,退缩率小,A正确;西南坡气温更高,光照更充足,退缩率较大,BC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知坡度信息,D错误。故选A。
27.答案:A
解析:对比1993年、2000年和2016年西喀喇昆仑山不同规模冰川面积分布示意图可知,1993-2016年,该地冰川面积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表明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西喀喇昆仑山地,南向冰川面积萎缩率较小,故面积相对稳定,说明山地降水(雪)在增加,降水(雪)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该地区冰川的消融,从而保持冰川规模的稳定。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答案:C
解析: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且地势中间高,为向斜山,以外力作用为主,错误;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因此乙地河流流向自西向东,②正确;甲地构造类型为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③正确;乙地岩层为沉积岩,没有受到岩浆侵入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选C。
29.答案:B
解析:该地区不同年代的地层为沉积岩,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固结成岩作用,后岩层受水平挤压形成褶皱。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受侵蚀,久之形成山岭。综上所述,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一褶皱隆升—风化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0.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与上游河段相比较,青衣江下游河段位于盆地,地形较平缓,水流速度慢,往往会发育较宽阔的河谷和河漫滩,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较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1.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抬升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与阶地T2相比,阶地T3相对高度大,且位于上方,因此其形成时间早,形成时地壳抬升幅度大。①④正确,②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2.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区域地壳构造抬升时,河流对谷底的下切侵蚀加剧,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的阶地。青衣江上游地区河流阶地数量整体较下游地区少,可能是因为上游地区基岩较硬,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较弱,下游地区基岩较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较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3.答案:(1)位置形态规模(或地势、物质组成等)
(2)三角洲面积增大,总体向东北方向扩展,不同时间段增长速度不同,河道数量减少。
解析:(1)本题考查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材料中“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描述了黄河三角洲的位置特征;“巨大扇形地”“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低于15米”等描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其面积超过5000平方千米”描述了黄河三角洲的规模特征,故材料中文字从位置、形态、规模等方面描述了黄河三角洲的地貌特征。
(2)本题考查地貌变化特点。主要从大小、延伸方向、增长速度等方面分析。具体分析如下图:
34.答案:(1)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岛屿面积小,海拔低;气候湿热;河流短小,淡水资源短缺;土层较薄且贫瘠。
(2)珊瑚岛群形态各异,为鱼类提供生活及繁殖场所;珊瑚岛群阻挡海水流动,形成上升流,使海底营养物质上升,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群岛附近海域较浅,光热充足,水温较高。
(3)永兴岛为区域政治中心,建设跨海大桥,可提高三沙市的交通便利性和连通性;岛屿众多,建设跨海大桥,可缩短岛屿间联系的距离和时间;建设跨海大桥,可促进岛屿间资源、信息的共享和流动;群岛自然风光优美,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应该从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方面分析。读图可知,宣德群岛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岛屿面积较小,为珊瑚岛岛屿海拔不高;该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气候湿热;岛屿面积小,所以岛上河流短小,淡水资源短缺;珊瑚岛岛屿土壤发育差,土层较薄且贫瘠。
(2)珊瑚岛的形态各异,可以给多种鱼类提供生活和繁殖的场所;珊瑚岛群会阻挡海水流动,海水发生搅动,形成上升流,使低层营养盐分上泛,可以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群岛附近的海域浅,可以为鱼类提供温暖的浅海海域条件,光照充足水温较高,藻类丰富,为鱼类提供饵料。
(3)跨海大桥连接永兴岛和七连屿,永兴岛是三沙市政府和西沙区政府驻地,是为区域政治中心,建设跨海大桥,可提高三沙市的交通便利性和连通性,利于区域行政管理;该地区岛屿众多,建设跨海大桥,可以加强岛屿间联系,缩短岛屿间联系的距离和时间;建设跨海大桥,可促进岛屿间资源、信息的共享和流动;群岛自然风光优美,建设跨海大桥加强区域交通建设,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