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一随堂测试(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一随堂测试(含解析)

资源简介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一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马克思对劳动有很多不同的论述,如:
论述1:(在资本主义社会)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
——卡尔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论述2: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卡尔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对以上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痛苦的根本源泉
③劳动是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④劳动的性质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这说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 )
A.主要矛盾
B.基本矛盾
C.一切冲突的总根源
D.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3.面对经济危机,西方各国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开出了各种药方,然而其药方只能是“止疼药”,经济危机的病根还在。列宁曾指出:“无论美国或德国,这些国家的调节办法就是把工人‘勒紧’,紧到挨饿的地步,另一方面保证资本家获得更高的利润。”这表明( )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阶级对立而导致的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只会越来越严重
④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马克思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经济危机爆发后,生产资料会自发向无产阶级转移
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最终依赖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③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中商品流通领域供求矛盾的直接表现
④危机本身就是通过破坏一部分生产力来达到强制性的综合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位于浙江宁波市的余姚县,有一处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遗址附近复原许多体现遗址文化的建筑和劳作场景:室内外布置着各类生活、生产场景,妇女们纺纱织布,男人们斫木盖房;有的磨制骨器,有的和泥制陶,有的凝神雕刻……场景再现了7000年前的聚落风貌。由此可以推断这一时期( )
①生产工具有所改进,但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
②属于新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属于氏族公社时期,没有剥削、压迫和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次碰到一个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这个资本家见萧伯纳很瘦,便取笑说:“一见到你,我就知道世界正在闹饥荒。”萧伯纳则反唇相讥:“一见到你,我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 )
①资本家都是被雇佣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养肥的
②资本家手中的大量财富是通过残酷压迫工人实现的
③处于资本家剥削下的工人没有人身自由可言
④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由此可见,马克思认为( )
①资本家以秘密手段占有工人劳动成果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经济危机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
④工人工资提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揭示了( )
①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
②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实现需要条件
③资产阶级革命是促使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基本动力
④日益社会化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的最终决定力量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继2024年1月德国火车司机罢工后,当地时间3月12日,德国汉莎航空约1.9万工会成员举行罢工,造成1000余个航班被取消,12万名旅客的出行受到影响。汉莎航空工会组织此次罢工主要是为了向航空公司施压,要求为空乘人员增加工资并提供通胀补贴。此外,工会诉求还包括增加带薪休假时间、提高养老金和退休保障等。下列对德国工人罢工分析正确的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
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
D.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10.席卷欧洲的“不满的冬天”现在已经升级为“不满的春天”,罢工和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从法国、英国、希腊和其他周边国家蔓延到了德国。与此同时,这个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正面临着一场衰退,在2022年第四季度GDP收缩0.4%之后,2023年第一季度欧洲经济停滞。这表明( )
①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根本上是不可调和的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③生产力不断发展才能根本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④罢工潮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节选自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农民有少量土地
②“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③“呼儿登山收橡实”说明农民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④“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2.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纷纷构建社会福利制度。李光耀曾在他的著作《李光耀观天下》中指出,欧洲的高福利并没有前途,高福利制度只会让欧洲逐步地走向衰落。如今西方国家纷纷爆发高福利危机,加快了西方衰落的历史进程。据材料,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福利制度使劳动者丧失奋斗的动力,导致国家衰落
②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阶级间的矛盾
④高福利制度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主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被封建制代替,社会呈现出新的面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头上三把刀,地主官僚高利贷”。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封建制生产关系有哪些进步之处。
(2)结合材料二,说明封建社会农民所受的“苦”包括哪些方面,在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生活天壤之别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①错误。②: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错误。③:题干中“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体现了选项的观点,③符合题意。④:题干中,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会逃避劳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成了生活的需要,这说明劳动的性质随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答案:A
解析: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主要矛盾,A说法正确。
B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BC说法错误。
D: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答案:C
解析: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①错误。②:题干强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病根还在,这些国家的调节不能消除病根,说明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②正确。③:在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会通过不同方式缓和阶级矛盾,③错误。④: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危机,最终是要保证资本家获得更高的利益,表明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④正确。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①: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不废除,生产资料就不会向无产阶级转移,①说法错误。②: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要消灭私有制,废除资本主义制度,②说法错误。③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生产过剩主要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和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是供求矛盾的直接表现,同时,当经济危机爆发后,会迫使国家、政府和企业采取措施缓和矛盾,因此危机本身就是通过破坏一部分生产力来达到强制性的综合平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7000年前是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工具有所改进,但生产力水平仍然低下,发展缓慢,①符合题意。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②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得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符合题意。氏族公社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由同一姓氏的人组成的一种社会组织,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④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材料揭示了资本家手中的大量财富是通过残酷压迫工人的剩余价值实现的,①表述不准确,②正确;工人是自由的劳动者,③错误;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考查考生辨识、分析、综合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工人工资提高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资本家以秘密手段占有工人劳动成果,也没有体现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①③与材料无关,不选。
8.答案:C
解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①选项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是促使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直接动力,③选项错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讲:“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两个决不会”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②选项正确。资产阶级锻造出的先进生产力成为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资产阶级锻造出的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的最终决定力量,④符合题意且正确。
9.答案:C
解析:A: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无法通过谈判来解决,A说法错误。
B: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无法克服,资本家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B说法错误。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C说法正确。
D: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0.答案:B
解析:罢工和抗议活动愈演愈烈,从法国、英国、希腊和其他周边国家蔓延到了德国等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根本上是不可调和的,①正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错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展生产力不能根本缓和资本主义矛盾,③错误。罢工潮是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外在的具体体现,④正确。
11.答案:A
解析:①②:《野老歌》反映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农民有少量土地,“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③不符合题意。
④: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答案:D
解析:①:福利制度加快了西方国家衰落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导致国家衰落,①错误。
②④:高福利的社会保障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②错误,④正确。
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纷纷构建社会福利制度,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阶级间的矛盾,③正确。
故本题选D。
13.答案:(1)进步之处: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2)包括:政治方面:官吏剥削,赋税、徭役繁重;经济方面:高利贷盘剥;社会生活方面:衣食无保障、病无所医等。根本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分析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封建制生产关系有哪些进步之处”,属于分析说明类题型,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主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可联系: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有两小问,第一小问的设问要求为“说明封建社会农民所受的“苦”包括哪些方面”,属于说明类题型,第二小问承接第一小问,分析“在封建社会地主和农民生活天壤之别的原因是什么”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农民头上三把刀,地主官僚高利贷”→可联系:政治方面:官吏剥削,赋税、徭役繁重;经济方面:高利贷盘剥;社会生活方面:衣食无保障、病无所医等→可联系: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