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一随堂测试一、单选题1.“小燕子,穿花衣……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20世纪50年代,一首电影插曲传唱大半个中国。毛泽东说,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他形象地用“一体双翼”来比喻,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又要有一双翅膀。两者只有同时并举,才能展翅飞翔。“一体双翼”是指( )A.农业、手工业、工商业 B.合作社、公有制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一化三改”2.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关上开放的大门。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实验区,要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始终走在前列。这说明,改革开放(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②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成功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终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其历史意义在于( )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③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了而且强起来了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对“两个步骤”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④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同时,毛泽东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这一时期( )①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③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④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时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鲜明界线。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使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有了光明前景②使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变化③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理论逻辑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这些思想理论成果( )①指导制定并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②不断探索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③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主心骨的地位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8.“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为标志②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③得益于当时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国际形势④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有些人不了解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党内出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这告诉我们(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②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③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不可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④中国革命和建设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经验可以遵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种子萌芽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吸胀、水与酶活化、突破种皮和长成幼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吸胀,种子吸水膨胀。种子发芽离不开水分,如果水分过少,产生烧种现象,就不会发芽;如果水分过多,养分大量流失,胚芽也会腐烂。种子萌芽过程( )①凸显出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②说明了要坚持适度原则,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③体现出吸胀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其萌芽的成败④反映了在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1919),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49),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1954),是中美建交45周年(1979),下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认识准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④中美建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习近平向德国总理朔尔茨介绍了中共二十大主要情况,重点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理论。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哲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百年历程,社会主义指引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密起来,并走向强起来。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的火种在东方点燃,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再往后,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白手起家建设社会主义巍巍大厦。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国基本结束了工业体系残缺不全、互不配套的落后状况;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改造,粮食,棉花产量较大幅度增长;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等疾病,得到有效防治。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论证“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的合理性。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A错误,农业、手工业、工商业,仅涉及“三改”的对象,且不是工商业而应是资本主义工商业;B错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公有制是“三大改造”的部分特征;C不合题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D符合题意,这个比喻是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形象描述。“一体”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双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体双翼”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故选:D。2.答案:A解析:①②: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①②说法正确。③:当前我们仍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继续奋进,还没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③说法错误。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3.答案:A解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得以确立,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故①②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站起来了,并没有强起来,故③错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站起来了,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4.答案:B解析:①②④:对“两个步骤”关系理解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①②④入选。③:该选项不是“两个步骤”的关系,③不选。故本题选B。5.答案:D解析:①: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①不符合题意。②: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②不符合题意。③④: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正式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标志着“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同时,毛泽东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这反映了我国在这一时期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答案:A解析:①②: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鲜明界线,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有了光明前景,使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变化,①②正确。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但是没有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理论逻辑,③错误。④:“五四运动”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④排除。故本题选A。7.答案:C解析:①:指导制定并实施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前,①不符合题意。②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成果。这些思想理论成果找出了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②④正确。③: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8.答案:D解析:①: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但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①说法错误。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之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不是“国有经济”,②说法错误。③: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得益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③说法正确。④: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9.答案:C解析:①: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未强调毛泽东思想,①不符合题意。②④: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党内出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这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和建设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经验可以遵循,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②④符合题意。③: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③错误。故本题选C。10.答案:D解析:①: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①错误。②④:种子萌发是指种子从吸胀作用开始,经过水与酶活化,突破种皮和长成幼苗的一系列有序的生理过程和形态发生过程,且吸胀水分太多太少都不行。可见种子萌芽过程说明了要坚持适度原则,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反映了在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③:种子萌芽过程分别是吸胀,水与酶活化,突破种皮和长成幼苗。这四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其中吸胀作为主要矛盾决定着萌芽的成败,③错误。故本题选D。11.答案:D解析:①:“五四运动”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①正确。②:三大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错误。③: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④:中美建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④正确。故本题选D。12.答案:①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解析:本题设问要求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哲理。“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可知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知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可知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13.答案: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②1956年,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文明、科技进步、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得到长足进步,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④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注意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关键词②:1956年,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可联系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关键词③: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可联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关键词④:总结→可联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层次感、段落化,并且注重使用学科术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