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伍洛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10月素养检测八年级地理(5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4分)1.在乙处观察地球仪,此人所见的经纬网图正确的是( )A B C DA.A B.B C.C D.D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读图,完成2~3题。2.此实验不能观察到的是( )A.地球在任何时候都有一半照射不到阳光 B.不同经度的地方,接受阳光的时间不同C.地球的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D.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B.澳大利亚各地都处于白天C.P地此时处于黄昏 D.南极圈内出现极夜2022年3月23日15时40分,中国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第二课面向全球直播。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4~6题。地球公转示意图4.“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5.“太空教师”们从空间站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一个规则的正圆球体B.“太空教师”们从空间站可以看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C.地球之所以呈“蔚蓝色”是因为地球表面79%是海洋D.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中,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6.“天宫课堂”直播当天,下列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武汉市处于春季,昼夜等长 B.太阳直射在南半球C.我们学校正午旗杆的影子正逐渐变长 D.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北宋科学家沈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橫豆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在太行山发现海螺、海蚌等生物化石,说明( )A.海螺、海蚌曾生活在陆地 B.太行山曾经是一片汪洋C.人类大量养殖海螺、海蚌 D.太行山曾发生火山喷发8.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生物习性改变自2017年12月开始,经过几十天的物资运输和筹备,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在难言岛正式开工建设。读图,完成9~10题。9.下列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长城站 B.罗斯海新站 C.中山站 D.昆仑站10.罗斯海新站在难言岛正式开工建设时,当地的季节是(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换个角度看世界,据图,完成11~12题。竖版世界地图11.图中乙为(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12.图中甲大洲和丙大洲的分界线为( )A.白令海峡 B.乌拉尔河 C.直布罗陀海峡 D.苏伊士运河在日常生活用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图案。下图所示的枕头上就有世界地图,完成下面小题。13.在“枕面地图”中有一条横线,该线最有可能示意的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极圈 D.南回归线14.在“枕面地图”中未能示意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南极洲 D.非洲15.图中的甲岛是世界最大的岛屿( )A.格陵兰岛 B.伊里安岛 C.加里曼丹岛 D.马达加斯加岛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下图为“世界(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和“棕榈叶片化石照片”。完成16~18题。16.据材料推测,2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年轻时的模样”可能是( )①温暖湿润 ②寒冷干燥 ③海拔较低 ④雪山连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火山喷发 D.地壳运动18.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D.南极洲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如图为世界年降水量图(部分)。读图,完成以下小题。19.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A.赤道附近地区均大于2000mm B.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较西岸多C.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D.最少的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部20.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位置 D.人类活动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要素。甲图是北半球气温、南半球降水分布示意图,乙图是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21~22题。甲 北半球气温、南半球降水分布示意图 乙 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21.下列关于甲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气温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A处气温数值可能大于0℃C.南半球降水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加 D.南极地区降水丰富22.乙图中的①②③④地与右图所示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及相关气温、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23~25题。23.有关四地气温和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的降水量比③地少 B.③地的气温比④地的高C.②地的降水量比④地多 D.②地夏季气温比④地低24.有关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A.两地的最高温都是在7月 B.气温年较差甲地小乙地大C.两地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 D.两地的夏季均为高温多雨25.图中④地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的内部 B.大陆的西岸 C.大陆的东岸 D.大陆的四周二、综合题。(3大题,共25分)2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极地俯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图1 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2 极地俯视图(1)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顺或逆)时针,自转周期__________。(2)当地球公转至_____________(A、B、C、D)位置时,日照情况就如图2所示,并且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____________(方向)运动。(2分)(3)地球运行到公转道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_(纬线)上,此时北半球的节气_____________。孝感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3分)27.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1)下面是同学们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后整理的笔记,其中4处错误表述。请从中挑出2处。(2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被平均分成六大板块(如上图)。以陆地命名的有四大板块,以海洋命名的有两大板块。例如,非洲板块仅由非洲和大西洋的一部分组成,印度洋板块全部在海洋中。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判断英国比日本地震、火山活动频繁。由于板块运动有不同的方向,造成红海面积将不断缩小,喜马拉雅山处山脉不断增高。示例:错误:平均分成六大板块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学习,同学们尝试完成海陆变迁的结构图,请你将相应内容填入正确的框内,将其补充完整。(3分)(3)印度尼西亚被誉为“火山之国”。同学们发现印度尼西亚处于______火山地震带和______火山地震带的交会处。(2分)28.某校地理课堂以“探究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小组一:发现气候的分布规律(1)同学们发现,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有_________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四种气候类型,它们的气温共同特点是_________。(2分)(2)从全球气候空间分布,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自东、西分别向内陆_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因素是_________。(2分)(3)科迪勒拉山系纵贯美洲大陆西部,北美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呈现狭长条带状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小组二:发现气候与农业、聚落的关系甘蔗是常见的糖料作物。甘蔗喜热、喜湿、喜光,对热量要求尤其较高,冬季最低温度如果低于0℃,就遭受冻害。(4)图中四种气候类型适宜种植甘蔗的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①是______________气候,③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3分)(5)结合“西亚民居和当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试分析该民居墙厚、窗小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分)伍洛中学2024—2025学年度10月素养检测八年级地理地理部分(5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4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A D B D C D B C A C B D A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C A A D C B A A A B C B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6分)26.(7分)(1)顺;一天(2)C;南(3)南回归线;冬至;昼短夜长;27.(7分)(1)错误1:印度洋板块全部在海洋中。错误2:可以判断英国比日本地震、火山活动频繁。错误3:造成红海面积将不断缩小。(2)填海造陆;海平面升降;自然原因(3)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28.(11分)(1)热带雨林;全年高温(2)减少;海陆因素(3)地形(4)④;地中海;全年温和湿润(5)气候干旱炎热,墙厚有利于白天隔热和夜晚保温,窗小有利于防风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