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图为中国疆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 )A. 位于东半球,跨南北半球 B. 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C. 与俄罗斯、韩国陆上相邻 D. 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2.南海诸岛、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都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黄岩岛、钓鱼岛分别位于()A. 渤海、黄海 B. 黄海、东海 C. 南海、东海 D. 黄海、南海3.北京的经纬度约为()A. 40°N,116°E B. 40°N,116°W C. 40°S,116°E D. 40°S,116°W4.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A. 经度跨度大 B. 纬度跨度广 C. 东部海域广 D. 东西距离远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简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当A地区洒满阳光时,B地区还是满天星斗,这种现象是因为我国( )A. 地形复杂多样 B. 海陆兼备 C. 纬度跨度大 D. 经度跨度大6.图中C地区所在的省级行政区( )A. 是沿海省区 B. 与朝鲜接壤C. 与3个国家相邻 D. 行政中心是呼和浩特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下列题目。7.如图四省中,濒临我国渤海的省区是(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8.如图四省中,位置最靠北的是(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吃穿不愁,需要什么我小孩都给我买回来,天天都是小康生活。”脱贫的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龙东姐说起习近平总书记来村后的巨变,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据此和部分省区轮廓图,完成下列题目。9.十八洞村位于图中(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10.关于十八洞村所在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穿过该省 B. 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C. 长江中下游分界点位于此省 D.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穿过该省中国刺绣又称丝绣、针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四大名绣与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序号配对正确的是( )A. ①苏绣、②粤绣、③湘绣、④蜀绣 B. ①粤绣、②湘绣、③苏绣、④蜀绣C. ①蜀绣、②粤绣、③苏绣、④湘绣② D. ①蜀绣、②苏绣、③粤绣、④湘绣12.“四大名绣”起源地均位于( )A. 半湿润区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东南丘陵 D. 东部季风区1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我国四个省(区)是( )A. 云南、广东、广西、台湾 B. 台湾、广东、广西、云南C.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D. 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读图,1970年以来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图(划分标准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表明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完成下面小题。14.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时间是( )A. 1990年前后 B. 2000年前后 C. 2010年前后 D. 2020年前后15.为减轻老龄化问题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若没达到预期效果,我国将( )A.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B. 减少老龄人口数量C. 彻底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D. 引进外国人口进入16.2021年5月我国开始实施“三孩”政策,关于此次生育政策调整,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 B. 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C. 均衡我国人口的东西分布 D. 保持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劳动人口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人口。劳动人口增长量是指当年劳动人口数量减去上一年劳动人口数量。如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长量变化预测。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17.2021-2025年,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一直减少 D. 一直增加18.面对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影响,我国提倡( )A. 晚婚晚育 B. 少生优生 C. 多胎征税 D. 生育“二孩”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共设18个竞赛项目和3大类表演项目,这是海南首次承办全国性大型综合运动会。完成下面小题。19.在考虑运动会的伙食安排时将设置一个清真窗口,主要是为了照顾( )A. 回族 B. 朝鲜族 C. 藏族 D. 满族20.下列选项中与图片反映内容对应的是( )A. B. C. D.下图示意某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该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 畲族 B. 蒙古族 C. 壮族 D. 傣族22.该地区的特色旅游活动是( )A. 赛龙舟 B. 对山歌 C. 泼水节 D. 赛马唐人李白不仅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个“旅行者”。在旅行过程中,他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下图示意李白行走足迹,完成下面小题。23.李白的足迹集中在我国( )A.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 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C.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D.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24.诗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渝州,即重庆)主人公乘船可能穿越的山脉是( )A. 太行山 B. 南岭 C. 祁连山 D. 巫山2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角度看这里的春风应指( )A. 冬季风 B. 夏季风 C. 海陆风 D. 焚风读我国五城市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城市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 乌鲁木齐 B. 呼和浩特 C. 银川 D. 南宁27.拉萨的气温年较差较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海陆分布 D. 人类活动28.关于图中城市降水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乌鲁木齐—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B. 银川—降水少,季节变化大C. 拉萨—降水多,季节变化小 D. 南宁—降水少,季节变化小2022年3月18日,黄河内蒙古封冻段全线开通,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标志着黄河2021~2022年度凌汛期结束,下图为“黄河水系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30.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自然原因是( )A. 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 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C. 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D. 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关注人口协调发展2021年5月,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三孩”政策。图为中国人口密度图,图为中国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部人口______,西北部人口______。多年来,该界线所反映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几乎不变,说明______(单项选择)。A.人口分布受自然环境影响 B.东南、西北部经济水平一致C.人口政策的调节作用明显 D.东南、西北部之间无人口流动(2)由图和“小贴士”可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______(先快后慢/先慢后快),人口总数持续______(减少/增加)。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为______%,接近______(深度老龄化/超老龄化)社会。(3)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有利于______(单项选择)。A.平衡人口性别比 B.解决就业困难问题C.缓解人口老龄化 D.改变人口空间分布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旅游悄然兴起。自驾车旅游线路中,东起上海崇明岛、西连西藏友谊桥的318国道则备受“驴友”的青睐。材料二:放暑假了,上海的中学生小明一家三口准备利用假期开车旅游。他们设计了a、b、c三条线路,如下图。(1)假如小明一家沿线路a旅游,他们将欣赏到①______(填地形区)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的优美景色;若沿线路b旅游,会穿过河西走廊,看见A______山脉,最终目的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若沿线路c旅游,沿途穿过的地形以______为主。(2)若想观赏“大漠风光”,小明一家应沿线路______旅游,______盆地中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3)小明一家在沿318国道的旅途中,发现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资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摇篮,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资料二黄河流域图和开封河段“地上河”示意图(图1)资料三黄河不同河段年平均含沙量及年平均径流量统计图(图2)资料四水土流失原因实验图(图3)(1)黄河发源于________高原,中游河段流经________高原,下游河段流经________平原。(2)黄河含沙量增幅最大的河段是________河段;河口至桃花峪河段年径流量大幅增加,该河段黄河两条最大的支流是________和________。(3)开封河段“地上河”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4)根据资料四中左右两个实验,判断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________。参考答案1. B 2. C 3. A 4. B 5. D 6. D 7. C8. D 9. C 10. D 11. C 12. D 13. B 14. B15. A 16. C 17. A 18. D 19. A 20. A 21. B22. D 23. B 24. D 25. B 26. A 27. B 28. B29. C 30. A31. (1)稠密;稀疏;A(2)先快后慢;增加;13.5;深度老龄化(3)C32. (1)青藏高原 祁连 三 平原 (2)b 塔里木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33. (1)青藏 黄土 华北(2)中游 汾河 渭河(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夏秋降水集中又多暴雨,加上支流又多,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下游流经地势低平的的华北平原,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形成举世瞩目的“地上河”。(4)植被覆盖好,水土流失少;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