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2022年,中央电视台旅游栏目《远方的家》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摄制组所经地区的风土人情。下图为栏目组拍摄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远方的家》纪录片的拍摄让我们感受到祖国风景秀丽,地域特色鲜明,这主要是因为( )①我国东西跨经度广,南北纬度跨度大②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势高低不同③我国各地气候不同④我国邻国众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远方的家·沿海行》摄制组跨越我国濒临的海洋,顺序依次是( )A.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C.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D.黄海、东海、南海、渤海3.《远方的家·边疆行》摄制组没有到达(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答案】1.A 2.B 3.D【解析】1.《远方的家》纪录片的拍摄让我们感受到祖国风景秀丽,地域特色鲜明,这主要因为我国东西跨经度广,南北纬度跨度大;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势高低不同;我国各地气候不同,类型复杂多样,①②③正确。与我国邻国多无关,④错误。结合题意,故选A。2.据图可知,《远方的家·沿海行》摄制组自北向南依次跨越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分别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ACD错误,B正确。故选B。3.据图可知,《远方的家·边疆行》摄制组到达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三个省区都位于边疆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没有分布在边疆,没有到达。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读“2012—2022年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和“2010—2020年人口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2012年以来我国人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总量持续增长 B.2022年出现负增长C.总量波动较大 D.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呈下降趋势5.“银发经济”的崛起将带动的行业有( )A.休闲娱乐、仓储物流 B.汽车销售、服务制造C.户外运动、网络直播 D.医疗保健、养老服务6.为应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除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外,还可以( )A.鼓励乡村人口进城 B.大力提倡晚婚晚育C.延长退休年龄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答案】4.B 5.D 6.C【解析】4.读图可知,2022年我国人口呈现负增长,人口数量减少,A错误,B正确;我国近十年人口数量波动不大,C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波动中下降,D错误。故选B。5.银发经济是指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新兴产业,“银发经济”的崛起将带动的行业有医疗保健、养老服务,D正确;老年人对于休闲娱乐、仓储物流、汽车销售、服务制造、户外运动、网络直播需求小,ABC错误。故选D。6.为应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现象,除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外,还可以延长退休年龄,C正确;鼓励乡村人口进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没有帮助,提倡晚婚晚育会导致更加严重的人口老龄化,ABD错误;故选C。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读以下两幅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ab是( )A.黑河—腾冲 B.黑河—昆明C.漠河—腾冲 D.漠河—南宁8.我们的故乡——河北省的人口密度位于( )A.10~100人/千米2之间 B.100~300人/千米2之间C.300~500人/千米2之间 D.>500人/千米29.分析中国人口垂直分布占比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东部地区 B.山地地区C.中高纬度地区 D.平原地区10.针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现状,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A.严禁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迁移 B.西部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C.大力推动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 D.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答案】7.A 8.C 9.D 10.B【解析】7.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此线以西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ab是黑河—腾冲,A正确,BCD错误;故选A。8.读图可知,河北省位于黑河—腾冲以东,河北省的人口密度位于300~500人/千米2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9.读中国人口垂直分布占比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山地地区人口分布少,B错误,D正确;在图中不能得出东部地区、中高纬度地区人口分布,AC错误;故选D。10.目前,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与农村的迁移,东西部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不适合人类的大规模迁移.为了加速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家在人力、 物力和财力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持,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协调人地关系,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B正确;严禁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迁移、大力推动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和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均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ACD错误;故选B。碧草连天、青山绿水、林海雪原……共同汇聚成幅员辽阔、和谐丰饶的美丽家园。2023年春晚舞台上56个民族欢聚一堂,以一首壮美欢腾的《家园》向祖国告白。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1.某藏族歌手献唱春晚《家园》节目。藏族人口集中分布的省区是( )A.B.C. D.12.民族节日,彰显了本民族的独特性和民族精神,下面属于藏族的重要节日是( )A.泼水节 B.雪顿节 C.那达慕大会 D.火把节13.下列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说法正确的有( )①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尊重并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④各民族统一语言和文字,促进民族交流融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1.A 12.B 13.A【解析】11.读图可知,选项A为西藏自治区,B为黑龙江省,C为甘肃省,D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我国藏族人口集中分布在西藏自治区,故选A。12.泼水节是傣族特色节日,A错误;雪顿节是藏族特色节日,B正确;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特色节日,C错误;火把节是彝族特色节日,D错误。故选B。13.我国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①正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正确;我国尊重并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③正确;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不要求统一,④错误。结合题意,故选A。读“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36°N)”,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位于第一级阶梯B.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向海洋倾斜D.第二阶梯地形类型以高原盆地为主15.这一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A.中西部的降水丰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B.许多河流在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C.东部地区地势低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西部地区地势较高,为运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答案】14.D 15.B【解析】14.由图可知,华北平原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A错误。太行山是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B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C错误。我国第二阶梯地形类型以高原盆地为主,D正确。故选D。1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东部降水丰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A错误。许多河流在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B正确。东部地区地势低平,为种植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C错误。东部地势低平,为运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错误。故选B。一树繁华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为我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据图推测,常绿林木分布区域所处的干湿地区(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干旱区 D.半干旱区17.针叶林树种耐寒,其多分布在我国(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寒温带18.据图可知,西安地区树叶变绿的时间要比拉萨早,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夏季风 D.地形【答案】16.A 17.D 18.D【解析】16.读图可知,常绿林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是湿润区,A正确,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没有分布,BCD错误,故选A。17.读图可知,针叶林树种耐寒,其多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属于寒温带,D正确,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没有分布,ABC错误,故选D。18.读图可知,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与拉萨相比,西安的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树叶变绿的时间要比长拉萨早,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跟海陆位置、夏季风和纬度位置关系不大,D正确,ABCD错误,故选D。集中供暖是指向建筑物供给热量,保持室内舒适温度的社会服务。下图示意我国集中供暖区分布及部分城市集中供暖起止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集中供暖区与未集中供暖区的分界大致经过(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0℃等温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20.下列城市中最早开始集中供暖的是( )A.哈尔滨 B.拉萨 C.乌鲁木齐 D.北京21.西宁与济南、哈尔滨与济南集中供暖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人口密度不同、距海远近不同 B.距海远近不同、人口密度不同C.地势高低不同、纬度高低不同 D.距海远近不同、纬度高低不同【答案】19.B 20.C 21.C【解析】19.读图结合图例可知,我国集中供暖与未集中供暖区的分界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亦大体与1月0°C等温线、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一致,AD错误,B正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一线,C错误。故选B。20.读集中供暖起止时间图可知,哈尔滨集中供暖开始时间大约为10月下旬;拉萨集中供暖开始时间大约为11月中旬;乌鲁木齐集中供暖开始时间大约为10月上旬;北京集中供暖开始时间大约为11月中旬;所以以上四个城市中最早开始集中供暖的是乌鲁木齐,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读图可知,青海省西宁市位于青藏高原上,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上;济南市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上,两地海拔高度不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比济南市先进入供暖期,地势高低不同是造成集中供暖时间不同的主要原因。哈尔滨纬度较高,低温时间长,济南纬度较低,低温时间短,济南与哈尔滨集中供暖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低不同,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示意长江三峡的位置和郦道元《三峡》节选及三峡风光。完成下面小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22.“两岸连山”的“山”是指( )A.巫山 B.大兴安岭 C.雪峰山 D.武夷山脉23.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现象形成有关的有( )①夏季,恰逢长江流域的雨季,三峡河段水位上涨;②三峡河段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含沙量大;③三峡河段地处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④三峡河段地处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22.A 23.B【解析】22.结合三峡的位置,长江从巫山横穿而过,“两岸连山”的“山”是指巫山,A正确,长江并非横穿大兴安岭、 雪峰山、 武夷山脉,BCD错误。故选A。23.夏季,恰逢长江流域雨季,三峡河段水位上涨,河流水位高,①正确,三峡河段地处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④正确,③错误,三峡河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4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于9月6日在海南省登陆。读台风中心的移动路径图,完成下面小题。24.台风登陆,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海啸 B.地震 C.滑坡 D.洪涝25.台风来临时,应采取的避灾措施有( )A.往海边空旷地疏散 B.到户外大树下躲避C.向地势低洼地疏散 D.在坚固建筑内躲避【答案】24.C 25.D【解析】24.洪涝和海啸不是地质灾害,AD错误;台风带来强降水可能诱发滑坡,C正确;地震形成与板块运动有关,与台风无关,B错误。故选C。25.台风是一种气象灾害,当台风来临时,不应该靠近海边,A错误;不能到户外大树下躲避,树可能被吹倒,B错误;更不能向地势低洼处疏散,低洼处易积水,C错误;可以在坚固建筑内躲避,D正确。故选 D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暑假小霞一家人旅游,感受大好河山的魅力。如图示意旅游线路,读图帮助小霞完成地理见闻记录。(1)行程①:经A武夷山脉离开福建,前往“鱼米之乡” (地形区);翻过B巫山山脉,在四川盆地感受巴蜀文化。(2)行程②:前往“雪山连绵”的 (地形区),游览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体验 (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3)行程③:亲身体验到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跨过C山脉,来到了其东麓的冲积扇上著名的“古都长廊”。C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例说明 。(4)行程④:返程线路都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行程①②③中同时经过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线路是 (填序号)。【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 (2)青藏高原 藏族(3)太行山是中国地势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还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 (4) 三 ③【解析】(1)由题可知,行程①经过A武夷山脉,来到了巫山以东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多种植水稻,淡水渔业也非常发达,人们常用“鱼米之乡”来形容这块富庶之地。(2)由图可知,行程②前往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这里海拔高,气温低,雪山连绵,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是藏族,所以在这里可以体验藏族的独特风情,如喝酥油茶等。(3)由图可知,C山脉是位于华北平原西侧的太行山脉,该山脉是我国地势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还是河北省与山西省的分界线。(4)由图可知,行程④在我国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势第三级阶梯,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地形区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行程①②③中同时经过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线路是行程③,行程①只经过了第二、三级阶梯,行程②只经过了第一、二级阶梯。27.爱好阅读的小明读了朱自清的《春》以后,觉得其中很多语句与地理关系密切。结合下列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文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东风”指图中的② 季风(填风向)。“山朗润起来了”,图中的山脉甲是 。(2)根据四城市降水资料,写出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据此推测“水涨起来”后,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阅读“杏花开放盛期等值线图”,总结杏花开放时间的空间分布规律 ,并在图中各城市中找出杏花开放最早的城市 。(4)“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请说出山西省大部分地区所属的干湿地区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1) 东南 秦岭 (2)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3)自南向北推迟。武汉 (4)半湿润地区。缓解作物旱情;影响人们出行。【解析】(1)读图可知,影响我国的季风有①西北季风和②东南季风,故东风来了中的东风指的是东南季风。读图根据甲山脉位置和走向可知其为秦岭,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2)读图根据四城市降水资料可知,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根据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可以推测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为夏季。(3)阅读“杏花开放盛期等值线图”可知,杏花开放时间整体上自南向北推迟,主要受纬度影响。图中武汉开花时间在3月15日到20日之间,是图中杏花开放最早的城市。(4)山西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介于400-800mm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产生的影响包括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如:降水可以缓解某些相对干旱地区的旱情,促进农业发展;不利影响如:降水导致路面湿滑、影响人们视线,不利于人们出行。2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黄河干流以河口、桃花峪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条件优越,有“塞外江南”的美称。中上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视冬或被春,黄河某些河段会发生凌汛。凌汛是由于河流南、北段封冻或解冻时间的差异,发生冰坝阻塞水流,导致河水泛滥的现象。(1)黄河上、中、下游河段中,最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游和 游。(2)据图可知,兰州至河口河段,年平均径流量逐渐变 ,请从水系特征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 。(3)据图可知,兰州至桃花峪河段河水含沙量快速变 ,其主要原因是该河段流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 地形区。(4)黄河下游流经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形成“ ”现象。【答案】(1) 上 下 (2) 小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少支流汇入 沿岸的人们引水灌溉(3)大 黄土高原 (4)地上河【解析】(1)凌汛就是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黄河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河水是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2)黄河出青铜峡后,地势比较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由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黄河较少有支流汇入,年平均径流量逐渐变小;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引黄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黄河的流量逐渐减少。(3)上中游的兰州至桃花峪河段,河水含沙量快速变增加,其主要原因是该河段流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4)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29.读我国某日最低气温预报图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央气象台3月8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预计,受寒潮影响,8日至11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大幅降温和雨雪天气,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6~10℃。其中江淮西部、江汉南部、江南、华南北部、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6℃。(1)根据材料及图1可知,此次寒潮会对我国A 平原的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2)图1中,B地受寒潮影响较小,原因是: 。(3)读图2和图3,分析造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从而导致穿衣差别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答案】(1)华北 (2)地势高,阻挡寒潮入侵(3)纬度位置。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解析】(1)读图可知,A是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2)读图可知,B地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受到地形阻挡作用,相对比较温暖,受寒潮影响较小。(3)造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从而导致穿衣差别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的不同。北方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测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2022年,中央电视台旅游栏目《远方的家》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摄制组所经地区的风土人情。下图为栏目组拍摄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远方的家》纪录片的拍摄让我们感受到祖国风景秀丽,地域特色鲜明,这主要是因为( )①我国东西跨经度广,南北纬度跨度大②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势高低不同③我国各地气候不同④我国邻国众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远方的家·沿海行》摄制组跨越我国濒临的海洋,顺序依次是( )A.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C.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D.黄海、东海、南海、渤海3.《远方的家·边疆行》摄制组没有到达( )A.广西壮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国家出台的首个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专门文件。读“2012—2022年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和“2010—2020年人口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2012年以来我国人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总量持续增长 B.2022年出现负增长C.总量波动较大 D.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呈下降趋势5.“银发经济”的崛起将带动的行业有( )A.休闲娱乐、仓储物流 B.汽车销售、服务制造C.户外运动、网络直播 D.医疗保健、养老服务6.为应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除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外,还可以( )A.鼓励乡村人口进城 B.大力提倡晚婚晚育C.延长退休年龄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读以下两幅我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ab是( )A.黑河—腾冲 B.黑河—昆明C.漠河—腾冲 D.漠河—南宁8.我们的故乡——河北省的人口密度位于( )A.10~100人/千米2之间 B.100~300人/千米2之间C.300~500人/千米2之间 D.>500人/千米29.分析中国人口垂直分布占比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 )A.东部地区 B.山地地区C.中高纬度地区 D.平原地区10.针对我国人口分布的现状,以下做法合理的是( )A.严禁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迁移 B.西部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C.大力推动东部人口向西部迁移 D.鼓励东部人口大量向国外移民碧草连天、青山绿水、林海雪原……共同汇聚成幅员辽阔、和谐丰饶的美丽家园。2023年春晚舞台上56个民族欢聚一堂,以一首壮美欢腾的《家园》向祖国告白。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1.某藏族歌手献唱春晚《家园》节目。藏族人口集中分布的省区是( )A.B.C. D.12.民族节日,彰显了本民族的独特性和民族精神,下面属于藏族的重要节日是( )A.泼水节 B.雪顿节 C.那达慕大会 D.火把节13.下列关于我国的民族政策,说法正确的有( )①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②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尊重并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④各民族统一语言和文字,促进民族交流融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读“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36°N)”,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位于第一级阶梯B.太行山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向海洋倾斜D.第二阶梯地形类型以高原盆地为主15.这一地势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A.中西部的降水丰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B.许多河流在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C.东部地区地势低平,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西部地区地势较高,为运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一树繁华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为我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据图推测,常绿林木分布区域所处的干湿地区( )A.湿润区 B.半湿润区 C.干旱区 D.半干旱区17.针叶林树种耐寒,其多分布在我国(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寒温带18.据图可知,西安地区树叶变绿的时间要比拉萨早,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夏季风 D.地形集中供暖是指向建筑物供给热量,保持室内舒适温度的社会服务。下图示意我国集中供暖区分布及部分城市集中供暖起止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我国集中供暖区与未集中供暖区的分界大致经过( )A.400mm年等降水量线 B.1月0℃等温线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20.下列城市中最早开始集中供暖的是( )A.哈尔滨 B.拉萨 C.乌鲁木齐 D.北京21.西宁与济南、哈尔滨与济南集中供暖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人口密度不同、距海远近不同 B.距海远近不同、人口密度不同C.地势高低不同、纬度高低不同 D.距海远近不同、纬度高低不同下图示意长江三峡的位置和郦道元《三峡》节选及三峡风光。完成下面小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22.“两岸连山”的“山”是指( )A.巫山 B.大兴安岭 C.雪峰山 D.武夷山脉23.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现象形成有关的有( )①夏季,恰逢长江流域的雨季,三峡河段水位上涨;②三峡河段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流含沙量大;③三峡河段地处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④三峡河段地处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4年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于9月6日在海南省登陆。读台风中心的移动路径图,完成下面小题。24.台风登陆,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海啸 B.地震 C.滑坡 D.洪涝25.台风来临时,应采取的避灾措施有( )A.往海边空旷地疏散 B.到户外大树下躲避C.向地势低洼地疏散 D.在坚固建筑内躲避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暑假小霞一家人旅游,感受大好河山的魅力。如图示意旅游线路,读图帮助小霞完成地理见闻记录。(1)行程①:经A武夷山脉离开福建,前往“鱼米之乡” (地形区);翻过B巫山山脉,在四川盆地感受巴蜀文化。(2)行程②:前往“雪山连绵”的 (地形区),游览气势雄伟的布达拉宫,体验 (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3)行程③:亲身体验到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跨过C山脉,来到了其东麓的冲积扇上著名的“古都长廊”。C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举例说明 。(4)行程④:返程线路都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行程①②③中同时经过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线路是 (填序号)。27.爱好阅读的小明读了朱自清的《春》以后,觉得其中很多语句与地理关系密切。结合下列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1)文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东风”指图中的② 季风(填风向)。“山朗润起来了”,图中的山脉甲是 。(2)根据四城市降水资料,写出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据此推测“水涨起来”后,河流流量最大的季节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阅读“杏花开放盛期等值线图”,总结杏花开放时间的空间分布规律 ,并在图中各城市中找出杏花开放最早的城市 。(4)“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请说出山西省大部分地区所属的干湿地区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8.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黄河干流以河口、桃花峪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条件优越,有“塞外江南”的美称。中上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视冬或被春,黄河某些河段会发生凌汛。凌汛是由于河流南、北段封冻或解冻时间的差异,发生冰坝阻塞水流,导致河水泛滥的现象。(1)黄河上、中、下游河段中,最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游和 游。(2)据图可知,兰州至河口河段,年平均径流量逐渐变 ,请从水系特征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 。(3)据图可知,兰州至桃花峪河段河水含沙量快速变 ,其主要原因是该河段流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 地形区。(4)黄河下游流经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变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形成“ ”现象。29.读我国某日最低气温预报图及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央气象台3月8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预计,受寒潮影响,8日至11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大幅降温和雨雪天气,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6~10℃。其中江淮西部、江汉南部、江南、华南北部、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6℃。(1)根据材料及图1可知,此次寒潮会对我国A 平原的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2)图1中,B地受寒潮影响较小,原因是: 。(3)读图2和图3,分析造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从而导致穿衣差别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素养测评】期中检测(原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doc 【素养测评】期中检测(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