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8张PPT)高中地理 · 人教选择性必修1 · 第II版气压带、风带与气候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课标解读结合具体气候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结合图示,说出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核心素养区域认知 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中,能够分析气候的形成与分布及区域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综合思维 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能够从气压带和风带角度,综合其他因素分析某一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地理实践力 运用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能初步判断理解各种气候类型,对气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和评价。人地协调观 了解不同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学会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展生产活动。每年6月前后,东非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会长途跋涉,上演地球上蔚为壮观的大迁徙场面。参与大迁徙的兽群分为前、中、后“三军”:打头阵的是斑马,紧随其后的是角马,殿后的是瞪羚。兽群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北上,迁徙至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猎豹等凶猛食肉动物伏击的地段,而且要提防随时可能触摸的鬣狗,以及在马拉河聚集的鳄鱼。到达终点两三个月后,这支野生动物大军将再次不辞辛劳地返回塞伦盖蒂自然保护区。想一想,为什么东非草原的野生食草动物会定期进行迁徙?东非草原食草动物的迁徙主要是因为逐水草(食物)而迁徙。议一议,这种迁徙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关系?在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东非草原呈现干湿季交替的现象:赤道低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到此, 降水量大,水草充足,食草动物逐水草而迁徙至此;赤道低气压带移走,信风带移动到此,降水稀少,草原荒芜,食草动物迁徙离开。目录01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02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0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高温多雨温和湿润温和湿润高温少雨酷寒少雨高温少雨酷寒少雨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太阳一年两次直射,辐射强烈,全年昼夜长短差别很小,年平均气温在26°C左右。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年降水量大多在2 000毫米以上。南、北两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26℃左右,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气候成因: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自然植被带:热带雨林带。全球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示意图非洲几内亚湾;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地区阅读-报时雨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南部的图隆阿贡(约8°S),每天都要下两场非常准时的大雨:第一场是下午三点钟,第二场是下午五点半。人们将这种准时下的大雨,称为“报时雨”。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约1.5°S),也有这种“报时雨”。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是世界上植物生长率最高的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热带雨林下的土壤为砖红壤,由于全年高温高湿,化学风化强烈,在一些地区可形成厚达数米至十数米的风化壳。活动-热带雨林气候在热带雨林气候区中,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比较明显;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具有突出的海洋性特征。由于热带雨林气候集中分布区各自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这些地区发育的河流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例如,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的河流,其长度、流量、含沙量等都有各自的特点。活动-热带雨林气候试从地理位置、地形等角度,解释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不仅面积最广,而且发育也最为充分和典型的原因。亚马孙平原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 雨,终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面积广阔,南北侧为高原,西面是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平原东面口子向大西洋敞开,利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携带大量的水汽西进,受西部高大山脉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大量降水。从而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充分和典型的热带雨林区。活动-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而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刚果盆地位于非洲大陆内部,距海较远,且地形较为封闭,因此其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大陆性较强。马来群岛多为岛屿,陆地面积狭小,周围海域广阔,深受海洋影响,所以形成 的热带雨林气候海洋性较为明显。活动-热带雨林气候分别指出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解释其形成原因。亚马孙河、刚果河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较小,水位较为稳定,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流速较缓。马来群岛的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但 流速快。亚马孙河、刚果河和马来群岛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形成原因是:热带雨林气候区,以 雨水补给为主.年降水量大,且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小导致三者径流量大、季节变化较小;热 带雨林广布,水土保持能力强,含沙量较小;位于热带气候区,无结冰期。亚马孙河、刚果河 和马来群岛河流水文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流域面积大,流经平原和盆 地,地势平坦.流速缓慢;而马来群岛的河流流域面积较小,地形起伏较大,流速较快。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 000 毫米。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都属于这种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点:全年温和湿润(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气候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或受副极地低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自然植被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全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示意图澳大利亚东南部北美洲西海岸欧洲西部南美洲西海岸新西兰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组成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活动-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图3-21中虚线范围内气候独特,夏凉少雨,冬温多雨。每年9月中旬,鲑鱼从海洋中回到该地,并沿河流洄游到上游溪流中产卵。柯莫德熊(白灵熊)是该区域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以森林中各类浆果和动物为主食。洄游季溪流中丰富的鲑鱼能为柯莫德熊储备冬眠所需的能量。20世纪后期,几家大型跨国木材公司在该地区进行了商业性采伐。目前,该地区包括柯莫德熊在内的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图3-21 北美洲地形分布(局部)图3-22 正在捕食的科默德熊活动-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分析虚线区域内气候冬温多雨特征的形成原因。图3-21 北美洲地形分布(局部)图3-22 正在捕食的科默德熊虚线区域位于北纬50-60度大陆的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暖湿的盛行西风影响,且该区域东侧为高大的山脉,西风遇地形阻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东侧山脉阻挡来自高纬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且西侧沿海暖流又有增温增湿作用。因此,在多要素的综合作用下,虚线区域内形成了冬季气候温和多雨的特征。活动-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从气候和水文角度,分析鲑鱼在每年9月中旬能顺利洄游到河流上游的有利条件。图3-21 北美洲地形分布(局部)图3-22 正在捕食的科默德熊9月中旬该区域河流水温适宜、降水量较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流量较小,流速较慢,鲑鱼洄游阻力较小,利于其洄游到河流上游。活动-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分析柯莫德熊的生存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图3-21 北美洲地形分布(局部)图3-22 正在捕食的科默德熊人类过度的商业性采伐破坏了柯莫徳熊生存的环境,导致栖息地减少;鲑鱼洄游减少, 食物数屋减少;人类过度猎杀等原因导致柯莫德熊数量减少。完善并落实法律;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砍伐森林,恢复生态环境;禁止猎杀柯莫德熊等。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控制这里,气流下沉,干旱炎热;冬季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受西风带控制,暖湿多雨。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气候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自然植被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全球地中海气候分布示意图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南美洲西海岸非洲好望角北美洲西海岸阅读-美国加州山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火频发,每年大小山火多达上千起。该州太平洋沿岸地区多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秋季有从内华达高原吹来的大风,极易造成山火快速蔓延。山火燃烧形成的大量烟雾和灰烬升入空中,形成一条长达 160 千米的“烟雾带”。当地很多航班因火灾烟尘而被迫取消。在地中海气候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由于夏季炎热干旱,为减少水分蒸腾,许多树木的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面多有“蜡质层”,常覆盖茸毛,有些植物的叶子甚至退化或缩小变成刺。森林上层乔木生长稀疏,林木也不甚高大,但林下常绿植物多,生长茂密,往往使人难于通行。阅读-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全年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南北纬10°~20°之间。气候成因: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自然植被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全球热带草原气候分布示意图非洲中部雨林两侧;东非高原,南非高原。澳大利亚半环状分布巴西高原中美地区在热带草原气候区,自然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湿季高温多雨,草原一片葱绿,生机盎然。到了干季,天气燥热,晴朗少雨或滴雨不下,土壤中水分严重不足,植物凋萎,一片枯黄。因湿季有较多的降水,干季亦不太长,所以在草原中散生着耐旱的乔木。这种植被类型称为热带稀树草原,又称萨瓦纳。活动-气候与自然景观比较图3-28、图3-29和图3-30中植被景观的差异,讨论气候对其制备警告形成的重要意义。图3-29 温带草原图3-28 温带落叶阔叶林图3-30 温带荒漠三幅植被景观均位于温带地区,其景观特征的差异主要因降水量不同所致。活动-世界气候分布读图3-31、图3-32,完成相关任务。(1)将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热带草原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中海气候⑦温带海洋性气候⑧温带季风气候⑨温带大陆性气候⑩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寒带气候的循环填入图3-31中空白圆圈内。⑨ ⑩⑦⑧⑤⑥①④③②活动-世界气候分布(2)运用所学地理原理,与同学交流填写序号的道理。(3)气候的形成除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结合区域地理知识,试举例进行说明。三幅植被景观均位于温带地区,其景观特征的差异主要因降水量不同所致。- 板书设计-随堂巩固(2024·北京西城区月考)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B.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D.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解析】M气压带位于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排除B、D。根据其北侧的风向为东南风可知,其北侧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所以M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C正确。C(2024·北京西城区月考)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2.可能出现晴朗少雨天气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①为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带,②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和盛行西风带,③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④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和盛行西风带。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的地区,可能出现晴朗少雨天气,①③符合题意,B正确。B(2024·北京西城区月考)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3.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影响较大的是( )A.a B.BC.p D.q【解析】图中a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b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p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q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因此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影响较大的是q,D正确。D(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下图为“理想大陆气候分布图”(该图左侧为此时局部大气环流状况)。据此完成4~5题。4.图中乙风带的名称为( )A.东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C.盛行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解析】第4题,乙风带位于40°N~60°N之间,为盛行西风带,故选C。第5题,图中①地为地中海气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为北半球的夏半年,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炎热干燥,故选B。C5.图中①地此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 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 D.高温多雨B(2024·天津东丽月考)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6~7题。6.景观图中的高大树木,俗称猴面包树。树干虽然都很粗壮,木质却非常疏松,可谓外强中干、表硬里软。这种像多孔的海绵的木质最利于储水。据此分析,它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B.终年高温多雨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终年干旱少雨【解析】猴面包树的树木高大、树干粗壮,说明其生长迅速,生长期具有湿热的气候条件;猴面包树树干木质疏松利于储水,说明其生长期内存在气候干旱的时段;结合上述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干湿季分明,为热带草原气候,A对。A(2024·天津东丽月考)读“非洲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及景观图”,回答6~7题。7.猴面包树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A.ⅠB.ⅡC.ⅢD.Ⅳ【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图中表示热带草原气候的是Ⅱ;Ⅰ是热带雨林气候,Ⅲ是热带沙漠气候,Ⅳ是地中海气候。故选B。B(2024·山东烟台期中)伊兹密尔是土耳其伊兹密尔省省会,年平均降水量约700 mm,远多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440 mm的年平均降水量。2020年某月,持续一夜的强降雨(约占年降水量的18%),导致了该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兹密尔位置。据此完成8~9题。8.此次伊兹密尔地区的强降雨天气可能出现在( )A.2月 B.6月 C.8月 D.10月【解析】伊兹密尔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多,所以2月最有可能出现强降雨,A项正确。A9.造成伊兹密尔和尼科西亚年降水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距海远近不同B.植被覆盖度不同C.地势起伏差别大D.盛行西风带控制时长不同【解析】据图可知,伊兹密尔和尼科西亚都为地中海气候,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较多,但由于伊兹密尔纬度较高,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时间比尼科西亚长,所以降水更为丰富,D正确。两地距海远近差异不大,A错误。材料和图中未体现植被状况,B错误。地势起伏可能存在差异,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D(2024·海南三亚期中)下面两幅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因素中,与①地区沿岸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形成无关的是( )A.地形 B.信风C.副热带高压 D.气压带的季节移动【解析】①地区沿岸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位于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区和信风的背风坡,且沿岸有寒流流经,受东部山脉的影响,使该气候类型呈狭长分布。与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关系不大。D(2024·海南三亚期中)下面两幅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11.②③两地最大的不同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气候特点D.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解析】②③两地气候类型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均位于40°S~60°S,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但②地位于大陆西岸,③地位于大陆东岸。B(2024·泉州期中)下图是“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解析】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属于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B正确。B13.下列关于该地植被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盛叶,冬季落叶B.树干高大,有板状根C.叶质坚硬,叶面较小D.湿季葱绿,干季枯萎【解析】通过分析可知,该地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叶面较小、叶质坚硬,表面有蜡质层,C正确。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植被冬季不落叶,A错误。树干高大,有板状根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的特征,B错误。湿季葱绿,干季枯萎是热带草原气候区典型植被的特征,D错误。C14.(2024·福建福州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降水量季节分配差异显著。下图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甲、乙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1)指出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4分)甲地夏季各月降水量增长快,夏季降水量大,夏季多雨;乙地冬季各月降水量增长快,冬季降水量大,冬季多雨。(2)分析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的形成原因。(4分)(3)推测甲、乙两地的气候特点。(4分)甲地冬季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少,夏季受海洋吹来的夏季风影响,降水多;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海洋吹来的西风影响,降水多。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