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潮阳启声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地理科试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2023年3月24日傍晚,天空上演“月掩金星”的天象,我国大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月掩金星”是指月球、地球、金星排成一条直线时,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材料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A.彗星、恒星 B.星云、行星 C.卫星、彗星 D.行星、卫星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星自东向西围绕着太阳公转 B.金星属于远日行星C.地球与金星公转轨道近似圆形 D.月球自身不进行自转“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在光伏板下方的水域进行水产养殖。近年来,汕头市大力发展“渔光互补”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助力乡村振兴。下图是汕头市鮀莲街道“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景观。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渔光互补”项目经济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水体性质 B.天气状况 C.风速大小 D.地形地势4.下列省市最适宜推广“光伏扶贫”的是( )A.重庆市 B.上海市 C.青海省 D.吉林省全世界关于日全食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尚书》中。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日全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最有可能是太阳大气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6.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活跃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为( )A.12月南极大陆可以观测到极光现象 B.各地农业增产丰收C.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哈雷彗星可以用肉眼观测到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喷发产生了大量含有SO2的火山灰云。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监测显示,当地时间28日该火山灰云已经离开主岛向东北方向扩散。下面图乙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 )A.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B.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幔—岩石圈C.软流层—莫霍界面—地壳—岩石圈 D.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8.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B.②是水圈,是各种水体组成的不连续圈层C.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薄、大洋部分较厚D.④是生物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了兔耳果化石(由于形态神似兔子耳朵被称为“兔耳果”),推测该化石形成于距今约4700万年的新生代。兔耳果一般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环境。下图示意兔耳果化石及其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关于该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B.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C.早期鱼类繁衍 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10.由兔耳果的生长习性推断,当时青藏高原中部地区( )A.为温暖的海洋环境 B.陆地持续抬升C.有湿润的低地环境 D.火山活动频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甲图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形C.乙图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 D.乙图河自然裁弯取直会使河流流速减小12.形成图乙河谷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的下蚀 B.河流的侧蚀 C.河流的溯源侵蚀 D.河流的溶蚀洋川河属湘江三级支流,上游河段在地质史上发生过数次剧烈的地壳抬升作用,在河流下蚀和侧蚀交替作用下,洋川河东南岸阶地地形发育明显,受不同时期河流水量的影响,同一阶地和不同阶地上沉积物面积和粒径差异较大。下图为洋川河东南岸阶地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A.甲 B.乙 C.丙 D.丁14.推测乙阶地形成时期河流水量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大,后逐渐减小 B.持续变大C.先变小,后逐渐变大 D.持续变小牛轭湖是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随着流水对河岸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奶,故称之为牛轭湖。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牛轭湖形成的地理过程正确排序为( )A.④③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16.下列关于牛轭湖及其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质较好 B.湖水较深 C.地形以平原为主 D.由流水沉积形成八字门滑坡(下图)是三峡库区重点监测滑坡之一,由于每年受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影响,目前该滑坡仍处于位移变形状态。完成下面小题。17.要及时获取该滑坡体的微小形变状况,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人工智能C.地理信息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8.为了有效防治八字门滑坡,修筑抗滑挡土墙的方位最好位于该滑坡体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具有陡壁的小山包”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形成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奇特景观。读我国北疆地区魔鬼城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9.雅丹地貌最终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A.流水堆积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20.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A.东西向 B.南北向 C.西北一东南向 D.东北一西南向二、填空题(40分)21.下图为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1)写出各图所表示的地貌名称:A ,B(2)判断以上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A主要是因 作用形成的;B主要是因 作用形成的(3)图A所示的地貌一般出现在 地区。(4)图B所示地貌的沉积物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 ,堆积物颗粒由 到 。(5)描述图B所示地貌形成过程:(4分)22.风沙地貌的形态特征往往可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及岩石本身性质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读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①地貌景观的名称是 ;②地貌景观的名称是 。(2)根据景观图推测图示两种地貌所在区域的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 ,因此,两种地貌景观在我国的 地区比较典型。此外,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等地区,也能见到该类地貌。(3)①地貌景观中突起孤立的岩石易遭受强烈的 ,加之岩层性质不均一,下部比较疏松,最终形成上部 ,下部 的景观。(4)②地貌景观迎风坡坡度较 ,背风坡较 ,多个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大致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C A C D A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D A B C D B B C题号 21答案 D1.D 2.C【解析】1.月球为地球的卫星,金星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上述材料中涉及的天体类型组合为行星和卫星,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金星自西向东围绕着太阳公转,A错误;金星属于类地行星,B错误;地球与金星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近似圆形,C正确;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进行自转,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为远日行星。3.B 4.C【解析】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因此,影响太阳能的主要的自然因素在于天气状况,天气晴朗时,太阳辐射较强,太阳能发电效益较好,B正确;水体性质、风速大小、地形地势对于太阳能发电影响较小,排除ACD。故选B。4.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最适宜推广光伏扶贫的地方应选择在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青海市符合该要求,C正确;重庆市和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吉林省所处纬度较高,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排除ABD。故选C。【点睛】“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养鱼、养虾,也可以养鸭、养鹅。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多种产业经济模式。5.A 6.C【分析】5.日全食时太阳被月球遮挡住光亮的圆盘,而这个光亮的圆盘是太阳大气的光球层,日全食时边缘部分还会有相对较亮的部分,这些的部分是色球层和日冕层,因此日全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最有可能是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不是全部色球层和日冕层,A符合题意,排除BC;太阳大气层中没有划分出电离层这一层次,排除D。故选A。6.图中外围发亮的太阳大气层主要是指色球层和日冕层,这两层次活跃时,往往在色球层会出现大量耀斑,在日冕层的太阳风会加强。12月时,南极大陆出现极昼现象,太阳光强烈,使得太阳风引起的极光被阳光掩盖,因此南极大陆很难观测到极光现象,A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增强,有可能通过影响气候而影响农业生产,但不一定全球各地都会农业增产丰收,B不符合题意;耀斑增多、太阳风加强,大量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可能干扰地球磁场,可能导致“磁暴”,使得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符合题意;哈雷彗星能否可以用肉眼观测到,主要取决于哈雷彗星与地球的距离,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太阳活动现象: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周期(黑子数目变化周期)为11年。7.D 8.A【解析】7.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之上是上地幔顶部,再往上是莫霍界面,莫霍界面之上是地壳,故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球内部迁移的顺序是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D正确,ABC错误。故选D。8.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的性质与特征。①是大气圈,低层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约为78%,A正确;②是水圈,水圈中各种水体经水循环形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③是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C错误;④是上地幔,不是生物圈,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9.D 10.C【解析】9.据材料可知,该化石形成于距今约4700万年的新生代,裸子植物迅速发展发生在中生代,A错误;早期的哺乳类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发生在中生代,B错误;早期鱼类繁衍发生在古生代,C错误;新生代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D正确。故选D。10.据材料,兔耳果一般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环境,温暖的海洋环境不利于兔耳果树的生长,A错误;该化石形成于距今约4700万年的新生代,兔耳果一般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环境,可推测当时青藏高原中部地区有湿润的低地环境,C正确;陆地持续抬升和火山活动频发不利于兔耳果树的生长,BD错误。故选C。【点睛】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11.C 12.B【解析】11.根据图示名称和展示的景观可以判断图甲是流水侵蚀地貌,河谷横剖面呈“V”形,图乙是河流堆积地貌,AB错误;凹岸地段由于水流速度较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凸岸地段由于水流速度较慢,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C正确;河流自然裁弯取,河流平直会使河流流速加快,D错误。故选C。12.乙河谷是典型的河曲地貌,地势平坦地区河流受河岸的限制较少,河流侧向自由发展,主要以侧向侵蚀为主,B正确;河流的下蚀和河流的溯源侵蚀主要出现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而河漫滩处地势平坦,AC错误;黄河地区流水溶蚀作用不显著,D错误。故选B。【点睛】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峡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13.D 14.A【解析】13.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阶地的相对年龄一般是低阶地新,高阶地老(阶地形成时间越早,分布的位置越高),丁地海拔最高,所以丁形成的年代最早,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乙阶地形成时期,主要受到流水沉积作用的影响。河流水量越大,河水挟沙能力越强,沉积物颗粒越大,河流水量越小,河水挟沙能力越弱,沉积物颗粒越小。沉积顺序是下方先沉积,上方后沉积,观察乙阶地可知,由下至上,沉积物颗粒先变大再变小,说明河流水量先变大再变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阶地物质下部为砂砾石,上部为粉砂、粘土,具二元结构。河流阶地是在相对稳定堆积和迅速下切过程中形成的。由于下切侵蚀的条件不同,阶地的成因也不相同。主要成因有:气候的变化,形成气候阶地;构造运动,形成构造阶地;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基准面。15.B 16.C【解析】15.平原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因岩性差异、地质结构差异等原因导致侧蚀不均匀而出现弯曲,先出现较小弯曲,如②图所示,弯曲河道一旦形成,则凹岸侵蚀加剧,凸岸沉积明显,使得河道弯曲逐渐加大,如图④、图③所示,当河道弯曲到一定程度,相邻凹岸逐渐靠拢,当河水处于汛期,曲流河段容易被洪水冲开自然裁弯取直,原来的弯曲河道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如图①所示。因此牛轭湖形成的过程为②、④、③、①,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6.牛轭湖是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的湖泊,水体自然更新慢,水质较差,A错误;牛轭湖由原来曲形河道演变而来,因弯曲流速较慢,淤积泥沙较多,因此湖泊水位浅,B错误;牛轭湖与流水侧蚀密切相关,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往往侧蚀作用明显,牛轭湖及其所在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正确;流水侧蚀作用使得河流发生弯曲并越来越弯,最后通过河流冲刷侵蚀曲颈自然裁弯取直而成,因此牛轭湖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C。【点睛】当河水行至拐弯处,由于惯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使水流向凹岸方向冲去,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同时,在河底产生向凸岸的补偿水流,将底层水流压向凸岸,把从凹岸冲下的物质搬运至凸岸,因凸岸流速变慢而堆积下来形成边滩。这两种流向相反的水流在河流的横剖面上,构成了横向环流。在横向环流的作用下,河道愈来愈弯曲,结果形成曲流。17.D 18.B【解析】17.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三维空间定位,要及时获取该滑坡体的微小形变状况,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正确;遥感信息主要用于获取信息、影像,对于微小变形无法及时获取,A错误;人工智能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B错误;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空间数据,进行地理事物的查询、分析、模拟和评估,C错误,故选D。18.据图可知,滑坡体运动的方向一般是由高处向低处,结合等高线中的滑坡边界和图中指向标判断,该滑坡的滑动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为了有效防治八字门滑坡,修筑抗滑挡土墙的方位最好位于该滑坡体的东南方,B正确;东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修筑挡土墙对防治该地滑坡作用小,ACD错误,故选B。【点睛】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多断裂构造,地形起伏大,多松散物质,降水集中,多暴雨或冰雪融水量大,破坏植被,不当的开挖、堆积等。19.B 20.C 21.D【解析】19.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这里的小丘是风沿着裂隙吹蚀形成的,小丘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地区西北风强劲,由此可以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ABD错误,C正确。故选C。21.固定沙丘的形成是因为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这些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形成固定沙丘。据图可知,准噶尔盆地虽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但盆地西侧有几处缺口,西北气流有缺口进入,为盆地及周围山地带来降水,水源比较丰富,植被覆盖较好,植被对沙粒有固定的作用,因此该地区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丘,D正确;风力较小,搬运能力弱;沙粒较大,风力搬运不动;地势较低,地形起伏大都不是形成固定、半固定沙丘的原因,ABC错误。故选D。【点睛】有的沙丘上生长植物,这些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形成固定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固定沙丘的特点:上下具有层理构造。流动沙丘的特点:具有斜层理构造。22.(1) (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2) 流水堆积 流水堆积(3)河流中下游(河流入海口)(4) 降低 大(粗) 小(细)(5)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形堆积体,称为冲积扇。【分析】本题以图示的方式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及成因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表信息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详解】(1)直接根据图示的地貌特征判断,A图为河流入海口,在河流沉积作用下形成河口三角洲;B图为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降低形成的山麓冲积扇。(2)结合上题分析,A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口,流速减慢,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B山麓冲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后,流速降低,流水沉积而形成的地貌。(3)结合图示以及上题分析,A河口三角洲一般分布于河流入海口地区。(4)图B所表示的地貌通常分布在山前,地面高度逐渐降低,沉积物的颗粒从山口到边缘逐渐变细。(5)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23.(1) 风蚀蘑菇 新月形沙丘(2) 干旱 西北(3) 风沙侵蚀 宽大 窄小(4) 缓 陡 垂直【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地貌景观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地貌景观及成因、分布地区、风向判读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详解】(1)读图文并由所学知识可知,①地貌景观形似蘑菇,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②地貌景观形似新月,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2) 由所学知识可知,景观图中植被稀疏,可推测该地降水少,因此图中的风沙地貌景观图所在地区的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较为干旱,由此推测,在我国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较少,风力作用显著,这两种地貌景观比较典型。此外,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等地区,也能见到该类地貌。(3) ①地貌景观位于干旱区,风沙作用强,①地貌景观中突起孤立的岩石易遭受强烈的风沙侵蚀,由于岩性的差异,下部比较疏松,更容易被侵蚀,最终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景观。(4) 由所学知识可知,②地貌景观为新月形沙丘,沙丘的凸坡为迎风坡,坡度较缓,沙丘的凹坡为背风坡,背风坡坡度较陡;多个沙丘链儿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相垂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启声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高一地理月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