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科版(2019)高二生物学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人体体温维持在37℃左右有利于新陈代谢进行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内环境中Na+不足,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 2.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损伤细胞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 B.组织液离子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受损部位微动脉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D.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单核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 3.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中国选手何杰夺得男子马拉松冠军,这是中国队亚运史上首枚男子马拉松金牌。选手在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大量出汗、口渴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选手听到发令枪声立刻起跑,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B.运动时心跳加快,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控制且受意识支配 C.细胞内液CO2浓度升高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急促 D.出汗时,下丘脑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4.慢波睡眠分为浅睡期和深睡期。深睡期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中老年人的体温和血糖稳定、人体的精神和体力恢复等尤其重要。在整个慢波睡眠中,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最近研究表明,生长激素(GH)分泌的高峰在慢波睡眠期,GH不但能促进机体生长,还能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慢波睡眠中,人体会瞳孔扩张,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减慢 B.生长激素与胰岛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即被灭活 C.胰岛素的分泌还受到“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 D.机体处于慢波睡眠期时血糖水平会下降 5.以下是两种人体生理活动:①辅助性T细胞产生信息分子X作用于B淋巴细胞;②胰岛α细胞分泌信息分子Y作用于靶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原体直接刺激辅助性T细胞,使其分泌X B.低血糖直接刺激胰岛α细胞,使其分泌Y C.信息分子X属于细胞因子,可引发效应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D.信息分子Y主要作用于血糖调节中枢,促进血糖升高 6.免疫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组成 B.中性粒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C.炎症部位疼痛感觉的产生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D.组织液、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 7.脊髓损伤修复是世界医学难题之一,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戴建武团队经过8年100余例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移植能明显促进损伤区神经纤维再生,促进施旺细胞及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向损伤区迁移,促进损伤区细胞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并且减少胶质瘢痕成分蛋白沉积。同时发现支架材料移植不仅能改善损伤区微环境,还能调控远端脊髓组织退行性微环境,最终促进损伤修复。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B. 脊髓胸段损伤可能导致胸段以下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功能丧失 C. 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移植可能通过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促进损伤修复 D. 胶质瘢痕成分蛋白含量增多可能有利于神经元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 8.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I表示的系统是呼吸系统 D.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只须通过肺泡壁即可 9.人们吃辣的时候会大汗淋漓、满脸通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参与该过程 B.汗腺分泌增加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C.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引起脸红 D.与平常相比,此时机体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增加 10.炎性甲亢是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调节的 B.炎性甲亢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健康人的高 C.相比健康人来说,炎性甲亢患者的神经系统更易兴奋 D.炎性甲亢患者的机体细胞代谢旺盛,但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11.某同学在学习完人脑的高级功能一节内容后,绘制了如下表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大脑相关部位 功能或特点 A 海马区 与短时记忆有关,可能涉及某些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 B 言语区 若S区受损,则不能正常讲话;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 C 大脑右半球 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等 D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上方 A. A B. B C. C D. D 12.生物科学发现史上有很多以狗为实验材料的经典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巴甫洛夫发现每次给狗喂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属于条件反射 B.斯他林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进而发现体液调节 C.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脏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管分泌释放 D.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 13.2024年3月24日武汉马拉松鸣枪起跑,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0名跑者参赛。到达终点时,跑者消耗大量糖、脂肪、水和无机盐等物质,体内相应激素水平与正常相比,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水平低,胰高血糖素水平高 B.胰岛素水平高,甲状腺激素水平低 C.抗利尿激素水平低,甲状腺激素水平高 D.抗利尿激素水平高,胰高血糖素水平低 14.ABA(脱落酸)信号转导对植物种子萌发、果实成熟等生理过程均有影响。为探究RRP1在ABA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及与PP2C(ABA信号转导通路的已知组分之一)的关系,研究者利用模式生物拟南芥进行实验。将吸水饱和的种子点播到不同培养基中,在相应时间检测种子萌发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脱落酸有促进气孔关闭、果实发育、维持种子休眠的作用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种子的类型 ③实验结果表明,RRP1抑制ABA信号的转导,而PP2C起着促进作用 ④种子萌发、果实成熟过程中受多种激素的调节,但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6月5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宇航员进入太空后,由于脱离了地心引力,血液上浮,头部血量增加。机体误认为身体中水量过多,从而引起身体排尿增加造成脱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带回来了历经120天从种子萌发、生长灌浆、结穗的全发育过程的水稻种子(国际首例)。水稻在生长期间表现出了地面上没有的现象:根向各个方向生长,茎上长出很多根,另外在茎的结上面还发出了很多其他的侧枝。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这个刺激会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这个过程属于反射 B.头部血量增加时,内环境血浆中血红蛋白会运来更多的氧气,可以保证脑细胞的需氧呼吸 C.抗利尿激素是由神经垂体合成并分泌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D.因为在排尿的过程中会带走更多的盐分,所以要多吃富含钾,钠、钙的食物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间站中的水稻能够完成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B.在空间站,水稻和地面上的长势有所区别是因为生长素失去其原有的作用 C.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因素 D.水稻能在太空中完成世代交替为人类在太空中长期生存提供了可能性 17.下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表1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图乙①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更大 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 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图甲a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 18.食物过咸时,人体会产生强烈的喝纯水欲望。但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导致血容量降低,需要更多含电解质的饮料而不是纯水。相关机理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盐平衡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过程,下丘脑是水盐调节中枢 B.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兴奋从SFO区传到MnPO区,饮料摄取欲望上升 C.不同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都是兴奋类递质 D.高渗透压和低血容量刺激的感受器不同 19.近年来,很多学校通过打造农业科技园开展劳动教育,同学们通过参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采摘等全过程,体验劳动收获的乐趣,提升了实践创新能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播种时,种子细胞内脱落酸与赤霉素比例的适度降低可解除种子休眠 B.扦插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会相同 C.管理中,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 D.采摘后,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可作为信息分子直接促进果实的成熟 20.Pf和Pfr是莴苣种子中光敏色素的两种构象。黑暗条件下光敏色素主要为Pf型,定位在细胞质中,性质稳定,不易降解。光照条件下Pf和Pfr可以相互转化(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下,光敏色素能吸收光能参与光合作用 B.Pfr通过解除对CA30x2的抑制促进GA的合成 C.莴苣种子依次经红光、远红光照射后能够萌发 D.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不能合成Pf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13分)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时,某种自主神经的活动占优势使心跳加快,这种自主神经是______。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______的特点。 (2)剧烈运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大量CO2,CO2进入血液使呼吸运动加快。CO2使呼吸运动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000mL清水与1000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 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______(填“A”或“B”),0~1小时该曲线的形成原因是______。 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______。 (4)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有氧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22.(12分)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_____________。 (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使屈肌舒张。 (3)适量运动有益健康,一些研究认为太极拳等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_____________,降低血糖浓度。 (4)有研究报道,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其血清中TSH、甲状腺激素等的浓度升高,因而认为运动能改善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其中TSH水平可以作为评估_____________(填分泌该激素的腺体名称)功能的指标之一。 23.(12分)罗格列酮和格列奇特是常见的降糖药物,主要机制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肝、肾等器官功能损伤。有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也具有降糖作用,为研究其作用机制,科研人员以正常大鼠和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为对象,分别对各组大鼠灌喂给药,2h后测定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实验分组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研究对象 处理方式 血糖(mmol/L) 胰岛素(mmol/L) 1 正常大鼠 4.3 121 2 模型大鼠 葡萄糖 6.6 264 3 模型大鼠 葡萄糖+罗格列酮 4.2 133 4 模型大鼠 葡萄糖+格列奇特 4.1 245 5 模型大鼠 葡萄糖+荔枝核皂苷 5.2 156 (1)在上述分组中,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正常组大鼠灌胃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其中3、4组为___________对照组,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根据上表信息,绘制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实验结果柱形图___ (3)机体血糖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分析上表实验结果,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通过服用以下哪些药物进行治疗___ A.罗格列酮 B.荔枝核皂苷 C.格列奇特 D.以上三种都可 (4)下图为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的机制示意图。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GLUT4对胰岛素敏感。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___________,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能改变细胞膜上GLUT4的数量,从而影响血糖浓度。请结合图尝试解释荔枝核皂苷降血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 24.(11分)恶性肿瘤往往先向淋巴结初始转移形成淋巴结转移瘤,再经淋巴结实现远端转移。科学家开展实验探索肿瘤初始转移的机制以及淋巴结转移对远端转移的影响。 (1)正常情况下,原位瘤细胞转移至淋巴结会激活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前者非特异性杀伤瘤细胞,后者则在辅助T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经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新的细胞毒性 T 细胞裂解瘤细胞。 (2)将原位瘤细胞FO和淋巴结转移的瘤细胞LN6等量接种于同一健康小鼠体内进行研究,过程如图。 ①已知FO和LN6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图中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更强。 ②红绿荧光蛋白检测可能存在差异,为排除这一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增设一组实验,大致思路为__________。 (3)原位瘤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后诱导机体释放的TGF-β增多,TCF-β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加强后者对辅助T细胞的抑制作用。科研人员将不同类型的瘤细胞混合DT毒素(可清除调节性T细胞)接种于小鼠体内,检测瘤细胞的远端转移率为0。综合上述相关信息,请推测淋巴结转移可__________(促进/抑制)远端转移。 25.(12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植物能够对光作出反应,光敏色素是植物感受光信号的受体之一,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在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CTK)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ABA和CTK对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表现出的关系是__________(填“协同作用”或“相抗衡”)。生菜中含有莴苣素、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具有促进睡眠、保护眼睛等功效,但不耐存储。研究表明喷洒适量的CTK,可以延长生菜储存的时间。请以新鲜生菜为材料,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 (3)某景区需要加速秋天银杏树叶由绿变黄的过程,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A错误; B、人体体温维持在37℃左右,酶活性最强,有利于新陈代谢进行,B正确;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然后作用于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C正确; D、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通道的打开,钠离子内流,因此内环境中Na+不足,不利于动作电位的产生,D正确。 故选:A。 2.答案:A 解析:损伤细胞可以释放一种多肽类物质刺激神经系统,导致疼痛,A正确;组织液离子浓度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局部肿胀,B错误;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皮肤变红,C错误;单核细胞分化形成大量的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A、选手听到发令枪声立刻起跑,该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 B.运动时心跳加快,是由内脏运动神经如交感神经控制,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支配,B错误; C.细胞内液指动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而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是细胞外液CO2浓度升高,C错误; D.出汗时,机体失去大量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并将信息传至大脑皮层并产生渴觉,使人体主动饮水,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慢波睡眠中,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此时人体处于安静状态,心跳减慢,瞳孔收缩,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A错误;生长激素的受体在膜外而不在膜内,B错误;胰岛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控,不受腺垂体调节,C错误;慢波睡眠中,机体内生长激素(GH)分泌较多,GH不但能促进机体生长,还能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因此机体处于慢波睡眠期时血糖水平会下降,D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使其分泌细胞因子,A错误;低血糖直接刺激胰岛α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B正确;信息分子X属于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但不是引发效应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错误;信息分子Y是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和其他细胞,促进血糖升高,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B错误;炎症部位疼痛感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C正确;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D错误。故选C。 7.答案: D 解析:A、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A正确; B.大脑皮层有控制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和产生躯体感觉的中枢,脊髓各段有控制相应部位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所以脊髓胸段损伤可能导致胸段以下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功能丧失,B正确; C.由题干可知,“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移植能明显促进损伤区神经纤维再生,促进施旺细胞及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向损伤区迁移,促进损伤区细胞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并且减少胶质瘢痕成分蛋白沉积”,说明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移植可能通过影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促进损伤修复,C正确; D.由题干“发现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移植能减少胶质瘢痕成分蛋白沉积”可知,胶质瘢痕成分蛋白含量减少可能有利于神经元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D错误。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A错误;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错误; C、②表示肾小管与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I是呼吸系统,C正确; D、内环境与引进行气体交换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A、在吃辣椒过程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参与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正确; B.吃辣椒时汗腺分泌汗液增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错误; C.吃辣椒时散热量增加,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引起脸红,C正确; D.吃辣椒过程中,汗腺分泌汗液增加,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同时增加,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正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是通过下丘脑-垂体一甲状腺轴来进行调节的,A正确; B、相比于健康人,炎性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高,对垂体的反馈作用强,因此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健康人的低,B错误; C、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因此炎性甲亢患者的神经系统更易兴奋,C正确; D、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该患者的机体细胞代谢旺盛,但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短时记忆可能与某些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与海马区有关,A正确; B.言语区中若S区受损,则不能正常讲话;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B正确; C.大脑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等,C正确; D.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中,舌肌代表区在眼内肌的下方,D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A正确; B.为验证“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到胰腺,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这一假说,斯他林做了如下实验,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此过程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进而发现体液调节,B正确; C.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脏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岛分泌释放,C错误; 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越野跑、马拉松等运动后,体内血糖大量消耗,血糖降低,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此时,机体代谢旺盛,甲状腺激素水平高,同时机体大量排汗,导致水分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脱落酸有促进气孔关闭、果实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休眠的作用,①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种子的类型和培养基中是否含ABA,②错误;野生型种子在培养基乙中的萌发相对值显著低于在培养基甲中,在培养基乙中,RRPI基因被除型种子的萌发相对值显著高于野生型种子,而PP2C基因被除型种子的萌发相对值显著低于野生型种子,因此RRP1在ABA信号转导通路中起着促进作用,而PP2C起着抑制作用,③错误;种子萌发、果实成熟过程中受多种激素的调节,且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种类和含量不完全相同,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④正确。综上所述只有一项正确,故选A。 15.答案:D 解析:脱水即水分流失,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该过程不属于反射,A错误;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经神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错误;在排尿的过程中会带走更多的盐分,所以要多吃富含钾、钠、钙的食物,以补充身体的无机盐,D正确。故选D。 16.答案:B 解析:空间站获得了在空间培育生长、完成发育全过程的水稻种子,说明空间站中的水稻能够完成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A正确;水稻中的生长素作用不变,但由于没有重力等的作用,生长素的分布和在地面上时不同,B错误;重力可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因素,C正确;水稻能在太空中完成世代交替,可能会大量繁殖产生更多的粮食,为人类在太空中长期生存提供了可能性,D正确。故选B。 17.答案:C 解析:A、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a、b先后发生兴奋,表1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因此电位变化会出现丙图所示,A错误;B、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正在准备恢复静息电位(依赖于K外流),所以③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②点时小,B错误;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因此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C正确;D、图丙曲线处于⑤点时,a点处于静息电位,a处膜外为正电位,D错误。故选C。 18.答案:C 解析: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需要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的作用,通过神经调节促进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释放,而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进而使尿量减少,起到保水的作用,可见该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其中下丘脑是水盐调节中枢, A正确;结合题图可以看出,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兴奋从SFO区传到MnPO区,饮料摄取欲望上升,B正确;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兴奋类或抑制类递质,C错误;结合题图可以看出,高渗透压和低血容量刺激的感受器不同,因而传递到的神经中枢也有差异,D正确。故选C。 19.答案:D 解析:A、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因此播种时,种子细胞内脱落酸与赤霉素比例的适度降低可解除种子休眠,A正确; B.生长素对扦插枝条生根存在两重性,因此扦插时,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会相同,B正确; C.双子叶植物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敏感,因此管理中,高浓度2,4-D能杀死双子叶植物杂草,可作为除草剂使用,C正确; D.采摘后,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分解会释放出乙烯,乙烯作为信息分子促进果实的成熟,D错误。 故选D。 20.答案:B 解析:A、光照条件下,光敏色素能吸收光能作为光信号,不参与光合作用,A错误;B、由图可知,在红光条件下,Pf转化为Pfr,Pfr进入细胞核,通过抑制RVE1/2基因的表达,解除对CA30x2的抑制,从而促进GA的合成,B正确;C、由图可知,Pfr经远红光照射后,转化为Pf,将不能促进GA的合成,从而不能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D、黑暗条件下莴苣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无红光,Pf不能转化为Pfr,D错误。故选B。 21.答案:(1)交感神经;作用时间较长 (2)人体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增强,血液中CO2浓度增加,会使相关感受器兴奋,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上传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或答教材P57原句: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关键词:刺激相关感受器、神经系统) (3)A;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被稀释,渗透压下降,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 (4)加速肌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或答教材原句P51:血糖进入肌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并合成肌糖原 解析:(1)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运动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即交感神经占优势时引起心跳加快。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 (2)CO2使呼吸运动加快的原因是人体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增强,血液中CO2浓度增加,会使相关感受器兴奋,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上传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 (3)0~1小时该曲线的形成原因是,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被稀释,渗透压下降,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A。由于出汗时同时丢失水分和无机盐,所以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淡盐水。 (4)一些研究认为有氧运动可提高肌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胰岛素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该激素能更好地促进肌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或血糖进入肌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并合成肌糖原),降低血糖浓度。 22.答案:(1)伸肌、屈肌(或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伸肌);外负内正 (2)释放神经递质,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 (3)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4)垂体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1)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神经系统兴奋时,Na+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 (2)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从而造成屈肌舒张。 (3)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肌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4)TSH是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 23.答案:(1)灌胃等量葡萄糖溶液;阳性;排除实验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假阴性 (2) (3)神经-体液;AB (4)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促进GLUT4基因的表达,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解析:(1)在上述分组中,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正常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其处理方法为灌胃等量葡萄糖溶液。其中3、4组为阳性对照组,其作用是排除实验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假阴性,即作为第5组的对照的数据以检验荔枝核皂苷的降血糖效果和降糖机制。 (2)根据题表信息,可将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实验结果以柱形图的形式绘制如答案所示。 (3)机体血糖调节过程中血糖含量的变化会刺激下丘脑的血糖平衡中枢,调节胰岛分泌相关激素进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即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表中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和荔枝核皂苷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但同时胰岛素的含量并未上升,据此可推测罗格列酮和荔枝核皂苷是通过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调控血糖的,因此Ⅱ型糖尿病可通过服用罗格列酮和荔枝核皂苷进行治疗,即AB符合题意。故选AB。 (4)GLUT1~3几乎分布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进而可以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可能通过促进GUT4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改变细胞膜上GLT4的数量,从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实现了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 24.答案:(1)细胞因子;分裂(增殖)分化 (2)LN6;对FO转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对LN6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复上述实验 (3)促进 解析:(1)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加强免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经分裂(增殖)分化过程产生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肿瘤细胞。 (2)①由图可知,每组小鼠的红色荧光细胞的百分比都比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的百分比高,FO和LN6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图1结果说明LN6向淋巴结转移的能力更强。②为排除红绿荧光蛋白可能存在的检测差异干扰实验结果,需增设一组实验,大致思路为对FO转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对LN6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重复上述实验。 (3)据题意“原位瘤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后诱导机体释放的TGF-β增多,TCF-β能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加强后者对辅助T细胞的抑制作用”可知调节性T细胞抑制辅助T细胞的作用。又根据“将不同类型的瘤细胞混合DT毒素(可清除调节性T细胞)接种于小鼠体内,检测瘤细胞的远端转移率为0”可推测,没有调节性T细胞时,辅助性T细胞可以抑制住瘤细胞的远端转移率。综合以上分析,瘤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后,调节性T细胞作用加强,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从而促进瘤细胞远端转移。 25.答案:(1)蛋白质;温度、重力 (2)根尖;相抗衡;实验思路:取长势、生理状况相同的新鲜生菜若干,分为两组,对照组喷洒适量的清水,实验组喷洒等量的CTK,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绿素的相对含量。预期结果: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3)施加适量的ABA 解析:(1)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除了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重力,如植物发芽、开花、落叶、休眠。生命活动的节奏追随着季节的步伐,植物根向地、茎背地生长,就是在重力的调节下形成的。 (2)在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CTK)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成。将置于脱落酸(ABA)和CTK+ABA溶液中,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图对比可知,CTK能减弱ABA作用的效果,ABA和CTK对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表现出的关系是相抗衡.根据文本信息“"研究表明喷洒适量的CTK,可以延长生菜储存的时间”,确定实验目的为验证CTK能否延长生菜的储存时间,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CTK,因变量的检测指标为叶绿素的含量,叶绿素含量的高低表示生菜储存时间的长短。故实验思路如下:取长势、生理状况相同的新鲜生菜若干,分为两组,对照组喷洒适量的清水,实验组喷洒等量的CTK,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绿素的相对含量。预期结果:实验组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3)实验中ABA组导致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