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10月考试
高二年级 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
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单选题 (每题3分,共48分)
1.人工智能作为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引发了应该如何实现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共存的哲学思考,这为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这表明
①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哲学是正确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 ④哲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其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在概括升华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正确揭示了世界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找到了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精神武器
④与时俱进是其独特的理论品质,不断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具体方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两个人从同一扇窗户看出去,一个看到了满地污泥,一个却看到了璀璨繁星。”这句话的哲学寓意在于
A.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的最好科学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C.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D.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得以体现。下列选项中对寓言故事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郑人买履——世界是物质的,必须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刻舟求剑——运动是绝对的,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③揠苗助长——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疑人偷斧——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必须坚持可知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自然辩证法》指出:“人作为主体,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下列选项符合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理解有
①实践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人在实践中实现生命本质
②人和自然界被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外化、象征和表现
③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人类可以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战胜利用自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国科学院团队首次发现线粒体可使用细胞质标准密码翻译第14个功能蛋白,打破了传统观点认为的线粒体基因只翻译13个蛋白的定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该团队还证实了线粒体来源三磷酸腺苷的调控对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成熟至关重要,并揭示了一种新的线粒体与细胞之间的特殊纽带联系。这反映了( )
①物质世界是可知的,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打破传统的定律是人们改造规律的创举
③生物研究活动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意识活动能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年5月15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在火星“上岗”满两年。两年来,探测器获取许多一手探测数据,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将为人类探索火星提供更多数据和信息。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是具有同一性的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在哲学史上,哲学基本派别的斗争长期存在。下列能体现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 )
①“万事皆备于我”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唐朝诗人李峤和朋友一起游泸峰山,山上景色秀美、茂林修竹、古木参天、清风徐来。李峤见此情景,便随口吟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成为写“风”的千古名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意识源于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加工处理
③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 ④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二者相互依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与巴蜀风融为一体(见右图),古老的中华文明在大运盛会中被“点燃”全新活力。“蓉火”的设计表明了
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③事物在辩证否定中发展
④任何观念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童年失忆症(也称婴儿头忆症)是指无法回忆起生命头两三年所发生的事情,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皮层在生命的前两年继续成熟,大量的神经元生长和髓鞘形成的增加使大脑皮层拥有了记忆功能。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得到增加后,就用新的连接取代了旧的连接。因此,神经元的增加实际上会通过创造新的突触来破坏生命早期形成的记忆。童年失忆症的脑科学成因佐证了( )
①意识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记忆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发育
③记忆的内容来自成熟的大脑皮层 ④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形而上学错误倾向
③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要反对形而上学不变论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漫画《结论》(作者:王征)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着眼全局,综合考虑
④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折耳根,又名鱼腥草,除具有食用价值外,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关于鱼腥草的味道评价,各地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它清爽可口,有的人认为它腥味太重难以下咽。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折耳根这一事物是各种观念的集合 ②人们可以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
③意识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认识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红嘴鸥迁飞昆明越冬至今40年。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昆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昆明文明观赏红嘴鸥规定”中,明确了市民观鸥要尊重红嘴鸥的自然习性,要求相关社区对已有的湿地环境进行微地形改造,根据红嘴鸥需要,补植白皮松、丁香等植物,形成立体植物群落,形成丰富的滇池水生植物群落,越冬鸥群的数量、规模及栖息地、活动地不断扩大,昆明已成为红嘴鸥南北迁徙的重要聚集地。昆明的这一做法
①从红嘴鸥的主体性和需要出发,为之提供适宜越冬的环境
②遵循自然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③运用综合思维,优化社区湿地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积极践行生态环保理念,建立了生物之间自在事物的联系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16.漫画《浇》(右图)启示我们做事需要
①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
②发挥能动作用,助力事物成长
③明确轻重缓急,防止主次不分
④把握正确方向,反对盲目蛮干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县森林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原木材开发是其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转变和周边企业的转移与转型,原木材市场日益萎缩。该县领导在认真分析本地区位后,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贯彻绿色、协调发展理念,引导当地农户转型生态种植。同时,招商引资,将旧的木材厂区改造为新的生态林农产品加工工业区,与种植业对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该县还看准国内迅速发展的旅游市场,积极改善交通、投放广告,联合周边县市打造精品森林旅游线路。最终,该县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新路线,实现华丽蜕变。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说明该县是如何实现经济转型的。(9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理念到共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材料一:2023年11月6日至7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举行。本次大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专项合作计划,实施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空间信息科技、科技减贫等4项行动;发布《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提出坚持崇尚科学、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平等包容、团结合作、普惠共赢的具体内容,携手共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材料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多来,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早期收获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增进了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和繁荣,对全球消除贫困、缓解发展不平衡意义重大。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11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与文化》中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对“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加以分析。(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产品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中国制造”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的骄傲。
然而,中国制造的危机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制造业正努力破除旧的生产方式,着力培养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此外,为适应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务院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文中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虽困难重重,但改革决心坚定。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的知识,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13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这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的载体,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对珍贵古籍的保护、修复和活用,关乎中华文脉的延续与传承。保存古籍有严格的保存环境和管理要求,这就使得其使用、阅读受到诸多限制。长期以来,古籍都面临着“藏”“用”两难的局面:每一次翻开,古籍都有损坏的可能,永之高阁又无法实现传承利用的价值。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有效地缓解了“藏”与“用”的矛盾,不仅能让古籍所承载的信息得到更好保存,还能让中华传统文化更广泛、便利地传播,令珍贵典籍跨越时空“活”起来,在数字世界焕发新的生机。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古籍“藏”与“用”的关系。(1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