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生物群落的结构——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1.以下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优势种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一个群落的优势种往往是恒定不变的B.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D.草原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森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2.烟粉虱会取食番茄植株汁液,造成番茄减产。研究者对番茄单作、番茄玫瑰邻作(番茄田与玫瑰田间隔1m)模式下番茄田中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及其天敌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种植模式 番茄植株不同部位成虫数量(头/叶) 若虫(头/叶) 天敌昆虫多样性指数上部叶 中部叶 下部叶番茄单作 22.7 3.2 0.8 16.5 1.2番茄玫瑰邻作 1.4 0.2 0.1 1.8 2.2A.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B.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种群中成虫的空间分布类型改变C.由单作转为邻作,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D.番茄和烟粉虱之间是寄生关系3.某湖泊是越冬水鸟的重要聚集区。科而F人员将湖中水鸟划分为4个集群(每个集群包括若干种水鸟),并对它们的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百分比代表使用频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集群 觅食行为 生境利用E 间歇型啄食(100%) 草滩(68.6%),泥滩(15.4%)F 间歇型啄食(86.5%),泥滩挖掘取食(9.9%) 浅水区(44.2%),泥滩(39.1%)G 多种觅食行为 中水区(41.3%),深水区(30.4%)H 潜水取食(99.3%) 深水区(74.7%),中水区(17.1%)A.冬天食物短缺会使集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减小B.与集群内相比,集群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更大C.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程度仅取决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重叠程度D.集群间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适当错开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4.人为砍伐树木可形成林中空地即林窗,林窗面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林窗形成初期有大量喜光植物进入及扩张B.林窗面积越大,其透光性越强,土壤动物丰富度越大C.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随林窗面积的增大持续增加D.林窗导致生物在不同地段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5.近几年,野生鸳鸯陆续飞抵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湖泊越冬,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列有关金佛山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金佛山群落中的珙桐、银杉、红豆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B.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所有动物和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C.群落中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D.每年冬天野生鸳鸯迁徙到金佛山,体现了群落的季相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但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不会改变B.多种生物只要能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即可组成群落C.森林群落中林下喜阴植物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无关D.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7.由于潮间带和浅海区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潮汐现象的存在,海洋生物在这个区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且出现了大型底栖藻类之间原始合作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型底栖藻类之间的原始合作有利于减少洋流对藻体的冲击B.大型底栖藻类之间的原始合作可降低藻体被动物摄食的压力C.该区域的海洋生物群落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D.该区域的不同藻类之间存在原始合作,不存在种间竞争8.某绿化带中常见鸟分布的高度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种名 距地面10m以上 距地面5~10m 距地面1~5m 距地面1m以内 地面沼泽山雀 + + + + +戴菊 + + + + —红胸鸽 — — + + +林鸽 + + + — —注:“+”表示存在,“-”表示无。A.据表可知,红胸鸽和林鸽的生态位重叠最少B.据表可知,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位置是距地面1~5mC.戴菊在地面不同高C.度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就分布而言,该绿化带中生态位最宽的鸟是沼泽山雀9.基础生态位是指在没有种间竞争前提下,一个物种所能占有的生态位。实际生态位是指有别的物种存在时的生态位。生态位的大小可用生态位宽度表示,下图表示三个物种在不同资源状态下的生态位宽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存空间B.生物实际生态位的宽度小于其基础生态位的宽度C.环境变化使可利用的资源大幅减少时,生态位宽度不变D.宽生态位的种内竞争强度可能小于窄生态位的10.为改善某湖泊周围的环境,结合离岸距离对群落的结构进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区域 离岸距离甲 0~34m乙 34~230m丙 230~350m丁 350~380m戊 380m以外A.调查发现菖蒲主要生长在丙区域,其长势高低错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表中五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丁区域分布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同D.种植荷花、芦苇等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是改善湖泊周围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11.下列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垂直方向,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 鱼类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物有关C. 池塘中的动物没有水平结构D. 决定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12.1958年,“现代生态学之父”哈钦森提出了基础生态位的概念。基础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没有别的竞争物种存在时所占有的生态位。实际上,基础生态位只是一种理论概念,一个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叫作实际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物种的基础生态位宽度小于其实际生态位宽度B.物种的基础生态位主要与气候条件和营养资源有关C.生物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均会缩小物种的实际生态位宽度D.研究某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其植株高度和出现频率等13.某研究团队以崇明岛上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物种 观察数量/只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青脚鹬 1500 2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A.崇明岛上4种占优势的水鸟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绿翅鸭和绿头鸭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C.生境1、2、3主要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说明二者的生态位完全相同14.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人员以某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四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了它们的生态位,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 13 0 5.5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鹌鹑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芦苇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A.该自然保护区内存在不同的生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四种水鸟在同一生境中的出现率不同与其食性密切相关C.四种水鸟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不同物种通过减少生态位重叠来减弱竞争以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15.为探究外来物种入侵的原因,研究者在加拿大一枝黄花(SC)入侵地以其入侵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本土植物物种常见优势种的生态位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表不同入侵密度样地中常见本土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本土植物物种 SC入侵梯度(株数/m2)0 5~7 11~13 >18①野老鹳草 0.6753 0.4864 0.3955 0.1991②禺毛茛 0.2000 0.3827 0.3997 0.4894③天胡荽 0.2982 0.3476 0.3816 0.4503④蛇含委陵菜 0.3875 0.4727 0.4869 0.5878⑤细柄草 0.6979 0.6864 0.7885 0.8715⑥白茅 0.7695 0.5438 0.4660 0.3839⑦雀稗 0.8876 0.4648 0.2810 0.1993(1)由表中数据可得,随SC入侵密度逐渐增加,______(填表中序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这说明______。(2)研究者测量了上述几种植物体内氮元素的含量,发现SC体内氨元素含量远高于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的植物,据此可初步推测SC能成功入侵的原因是______。为进一步验证该推测,科研人员探究了氨元素(用铵态氮处理,单位:mmol·L-1)对SC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部分结果如图(对照组用10mmol·L-1铵态氨处理)所示。实验结果表明,SC能成功入侵的机制可能是_______,从而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3)相关部门接收到SC入侵的举报信息后,一般采取的措施为在其种子成熟前连根拔除,分析其原因为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优势种往往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但群落中的优势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A错误;森林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林下层接收的光照等,故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草原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D错误。2.答案:B解析: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虱的若虫数量与成虫数量的比值由16.5:26.7变为1.8:1.7,种群的年龄结构改变, A正确:由单作转为邻作,烟粉乱种群中成虫在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数量发生变化,但其空间分布类型仍为集群分布,B情误:由单作转为邻作,两种模式下,各个地段分布的种群发生变化,群落的水平结构改变,C正确:由题意可知,烟粉虱取食番茄植株汁液,因此二者之间是寄生关系,D正确。3.答案:D解析:冬天食物短缺会使集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增大,A错误;与集群内相比,集群间水鸟的觅食生境和觅食行为差异更大,故与集群内相比,集群间水鸟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更小,B错误;越冬水鸟生态位重叠程度受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的影响,但不仅仅取决于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还与天敌、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有关,C错误;集群间觅食行为和觅食生境适当错开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有利于更好地利用环境资源,D正确。4.答案:A解析:优势种往往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但群落中的优势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A错误;森林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林下层接收的光照等,故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闽江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草原中的动物有分层现象,D错误。5.答案:B解析:金佛山群落中的珙桐、银杉、红豆杉为不同种植物,它们之间会争夺阳光、空间等,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所有动物和植物,但没有包括微生物等,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植物地下的根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故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水分、无机盐等,C正确;动物的季节性迁徙(比如每年冬天野生鸳鸯迁徙到金佛山)会造成群落物种组成发生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相变化,D正确。6.答案:D解析:群落的结构和主要类型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也会使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发生改变,A错误;多种生物能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不一定能组成群落,因为还要考虑种间关系等因素,B错误;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C错误;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D正确。7.答案:D解析:原始合作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因此大型底栖藻类之间的原始合作有利于减少洋流对藻体的冲击,避免了藻体被冲击到海岸边,也可降低藻体被动物摄食的压力,A、B正确;海洋生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而在该区域的分布还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说明该区域的海洋生物群落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C正确;该区域的不同藻类之间也会存在竞争空间和营养的现象,存在种间竞争,D错误。8.答案:C解析:A、就分布区域来看,红胸鸽和林鸽的生态位重叠最少,因而二者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弱,A正确;B、表中显示,鸟类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位置是距地面1~5m,即该范围内,图中的四种鸟类都有分布,B正确;C、戴菊在地面不同高度的分布体现了该物种的生态位,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群落内的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情况,C错误;D、就分布而言,该绿化带中生态位最宽的鸟是沼泽山雀,因为该鸟类在调查的范围内均有分布,D正确。故选C。9.答案:C解析:A、生物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存空间,有效利用生存资源,A正确;B、实际生态位存在物种之间关于资源和空间的竞争,基础生态位没有种间竞争,因此实际生态位的宽度小于其基础生态位的宽度,B正确;C、当可利用资源大幅减少时,生物为了生存要寻找食物和生存空间,生态位宽度增大,C错误;D、窄生态位物种占有资源相对较少,种内竞争强度大于宽生态位,种间竞争强度小于宽生态位,窄生态位种内竞争强度大,种间竞争强度小,宽生态位相反,D正确。故选C。10.答案:CD解析:丙区域的菖蒲属于一个种群,其长势高低错落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表中五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丁区域分布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原因是不同水层的光照强度不同,C正确;种植荷花、芦苇等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可以降低水体中磷、氮等元素的含量,是改善湖泊周围环境的有效途径之一,D正确。11.答案:ABD解析:A、池塘生态系统中,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的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A正确; B、鱼类的垂直分布与食物有关,B正确;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具有水平结构,C错误; D、光照是影响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D正确。故选:ABD。12.答案:AC解析:A、由题可知,基础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没有别的竞争物种存在时所占有的生态位,而实际情况下存在竞争物种,导致该物种所占有的资源减少,因此一般来说,物种的基础生态位宽度大于其实际生态位宽度,A错误;B、根据基础生态位的概念可知,物种的基础生态位主要与气候条件和营养资源有关,B正确;C、种间关系中的种间竞争、捕食等可能会缩小物种的实际生态位宽度,但互利共生、原始合作等可能会扩大物种的实际生态位宽度,C 错误;D、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 正确。故选 AC。13.答案:ACD解析:群落是指相同时间聚集在某一区域的所有生物,绿翅鸭、绿头鸭、鹤鹬、青脚鹬并不是崇明岛上所有的生物,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由题表可知,绿翅鸭和绿头鸭在生境1中出现率都很高,且鸟胃中主要食物种类有较多重叠,表明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生境1、2、3依次分布着低潮盐沼一光滩带、海三棱蔍草带和海堤内鱼塘一一芦苇区,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由题表可知,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有差别,说明二者的生态位存在重叠,但并不是完全相同,D错误。14.答案:ABD解析:由题意可知,生境1为低潮盐沼一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宽度为400m左右,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一芦苇区,不同生境的形成是由于水平结构不同,故该自然保护区内存在不同的生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决定动物分布的因素有其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分布等,所以四种水鸟在同一生境中的出现率不同与其食性密切相关,B正确;四种水鸟占据的生态位不同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以及不同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生态位重叠越多,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越激烈,不同物种通过减少生态位重叠来减弱竞争以利于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正确。15.答案:(1)①⑥⑦;入侵种SC与①⑥⑦生态位重叠大,种间竞争激烈(2)SC的根系发达,氮元素的积累能力强;在低氮环境中促进地下部分生长来扩大吸收氨的面积;在高氮环境中,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来增加光合作用(3)有效减少种子传播、避免其无性繁殖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随SC入侵密度逐渐增加,①⑥⑦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这说明入侵种SC与①⑥⑦生态位重叠大,种间竞争激烈。(2)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氮元素,根据题意可知,SC体内氮元素含量远高于生态位宽度明显减少的植物,据此可初步推测SC能成功入侵的原因是SC的根系发达,氮元素的积累能力强,在竞争中占优势。据图可知,在低氮条件下,SC地下生物量大于对照组,说明其可促进地下部分的生长来扩大吸收氮的面积:在高氮条件下,SC地上生物量增加,推测其通过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来增加光合作用,从而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3)SC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与本地植物争夺阳光和空间等资源,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为清除该植物,可在其种子成熟前连根拔除,有效减少种子传播,且将其根(无性繁殖器官)拔除后,可避免其无性繁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