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资源简介

4生态环境的保护——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必将大大减轻
B.控制人口增长,谋求人类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
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包括了人口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流动人口等信息,为科学制定人口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省的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全省人口数量一定会持续上升
B.“三孩”生育政策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不会影响人口的性别比例
C.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人口变化趋势
D.人口增长过快给生物圈造成巨大影响
3.2023年11月,中美两国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双方重申致力于合作并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危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B.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氟氯烃等的排放造成臭氧层破坏
C.多食牛肉、少吃蔬菜,是践行低碳生活的表现
D.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利于:缓解环境污染问题
4.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人均资源消耗最小.
B.CO2等温室气体增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C.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是引起臭氧减少的主要原因
D.人口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为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程度加深,我国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有机整合,形成一片基本相互连接的国家公园。目前,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已经由“濒危”降为“易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公园的建立属于就地保护,能够有效保护大熊猫
B.栖息地的碎片化会阻碍大熊猫之间的交配,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
C.国家公园的建立促进了大熊猫之间的基因流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借助生态旅游区位优势,积极做好大熊猫生活习性的宣传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大熊猫
6.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建立生态廊道连接碎片化的生物栖息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物多样性
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措施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7.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体现了其间接价值的是(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8.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目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如图是农村庭院生态工程建设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猪、鸡的粪便生产沼气给农户使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工程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C.建设农村庭院生态工程需结合当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情况综合考虑问题
D.由于该系统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递减,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9.猕猴为某岛屿中重要的动物类群,近40年调查发现猕猴种群最初集中分布于岛屿西南一侧,目前岛屿各区域均有分布,并呈现出镶嵌分布。根据已有数据并利用模型模拟理想环境中未来60年内猕猴种群的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近40年该岛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上升趋势
B.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重要因素
C.该岛屿猕猴在各个区域上呈镶嵌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会导致其环境容纳量降低,而猕猴的遗传多样性维持不变
10.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成分
②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③某种不知名的植物
④我国古代诗人常常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
景色发出感慨,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
A.①属于直接价值 B.②属于间接价值
C.③属于潜在价值 D.④属于间接价值
11.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长江江豚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保护和修复长江的生态环境,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
B.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是江豚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
C.可利用生物技术对长江江豚的基因进行保护
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今人口应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水平上保持稳定,不宜提高K值
B.封山育林、治理荒漠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率
C.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大气中SO2浓度升高引起
D.生态系统常趋于稳态主要依靠食物链的负反馈和食物网的能量流动关系调节
1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研究的焦点,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离不开负反馈调节过程
B.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的措施
C.生态系统生物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稳定性越高
D.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净生产量通常高且稳定
14.原产于中国的某植物(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被分别移植到美洲和非洲地区形成新种群乙和丙。许多年后将乙和丙迁回中国种植,发现开花时间分别比甲提前和推迟了许多天。进一步调查发现种群移植前基因型AA和Aa分别占20%和40%,移植到美洲地区后这两种基因型分别占40%和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种群中全部A和a基因的总和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Aa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明显减少,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
D.乙与丙的差异,是二者分别与当地物种和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15.2021年12月,云南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青华海湿地公园具有湖泊、库塘、河流、沼泽、森林等多样的生境类型,已成为保山地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生物多样性教育的优秀场所。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等方面。此外,在促进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3)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属于______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科技的进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但不会大大减轻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带来的压力,A错误;有事实证明,种群数量激增造成资源枯竭,最终将造成种群衰亡,故控制人口增长,谋求人类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B正确;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C错误;人口快速增长并不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该问题,需要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D错误。
2.答案:A
解析:决定人口数量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一省的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全省人口数量不一定持续上升,A错误;“三孩”生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出生率、调节年龄结构,一般不影响性别比例,B正确;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人口变化趋势,C正确;目前,人口增长过快会对地球资源消耗和利用过多,进而给生物圈造成巨大的影响,D正确。
3.答案:C
解析: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A正确;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氟氯烃等的排放造成臭氧层破坏,B正确;多食牛肉,少吃蔬菜,会增加对土地的占用,不利于低碳生活,C错误;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将有利于缓解环境污染问题,D正确。
4.答案:A
解析:人均资源消耗量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发达国家的人们在出行、食物等方面往往消耗资源较多,小错误;CO2等温室气体增多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B正确;臭氧层的破坏与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有关,C正确;人口发展应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D正确。
5.答案:C
解析:就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国家公园的建立能够有效保护大熊猫,A正确;栖息地的碎片化会形成很多小的大熊猫种群,阻碍大熊猫之间的交配,从而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导致遗传多样性降低,进而降低生物多样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里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建立国家公园有利于保护生物和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C错误;借助生态旅游区位优势,做好宣传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更好地保护大熊猫,D正确。
6.答案:B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多样性,A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只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错误;建立生态廊道,连接碎片化的生物栖息地,有利于生物之间进行基因交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物多样性,C正确;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D正确。
7.答案:A
解析: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属于间接价值,A符合题意;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价值,即直接价值,B不符合题意;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价值,即直接价值,C不符合题意;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不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用猪、鸡的粪便生产沼气给农户使用是通过系统设计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生态工程通过系统设计优化,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生态工程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D错误;建设农村庭院生态工程需结合当地自然、社会和经济的情况综合考虑问题,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C正确。
9.答案:B
解析:A、目前猕猴数量约1200只,以及未来60年的猕猴数量增长幅度不大,由此可知目前该岛屿猕猴种群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A错误;B、图中显示,前40年猕猴集中分布于岛屿西南一侧,随后尽管分布与整个岛屿,在理想环境中,其种群数量依然不能表现为J形增长,显然地理环境封闭是限制猕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的重要因素,B正确;C、该岛屿猕猴在各个区域上呈镶嵌分布,但猕猴只是种群,不是群落,故不能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D、若该岛屿生境遭到破坏,其环境容纳量降低,因此猕猴种群的基因库减小,即遗传多样性将下降,D错误。故选B。
10.答案:ABC
解析:①青蒿素是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成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有药用方面的直接价值,A正确;②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间接价值,B正确;③某种不知名的植物,可能具有人类未知的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正确;④我国古代诗人常常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景色发出感慨,留下了许多名篇名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有文学艺术创作方面的直接价值,D错误。
11.答案:AD
解析: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构成了生物多样性,A错误;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是江豚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B正确;建立精子库、基因库,利用生物技术可对长江江豚的基因进行保护,C正确;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错误。
12.答案:AC
解析:A、人类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当今人口在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水平上保持稳定,会导致人口的老龄化将加剧,故应适当提高K值,改善年龄结构,A错误;
B、封山育林、治理荒漠体现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率,B正确;
C、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C错误;
D、生态系统常趋于稳态主要依靠食物链的负反馈和食物网的能量流动关系调节,D正确。
故选AC。
13.答案:ABD
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与生物数量有关,更与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复杂程度、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等有密切关系。
14.答案:AD
解析:A、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所以植物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A正确;B、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则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B错误;C、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错误;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选择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因此乙与丙的差异,是二者分别与当地物种和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AD。
15.答案:(1)全部基因;生态系统
(2)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基因流动;协同进化
(3)就地
解析:(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物种多样性),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如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此外,在促进生态系统中的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属于就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