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四)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4小题,共42分。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24·湖南开学考)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研究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F1 ,F1 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是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C.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的结果D.孟德尔推测出测交后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的数量比应该为1∶1,这属于实验验证2.(2024·湖北黄冈期中)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采用A、B两株玉米进行如图所示的遗传实验。下列有关图中四个实验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一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形成的自交实验B.实验二属于同株异花传粉形成的自交实验C.实验三和实验四两个杂交互为正反交实验D.玉米进行杂交实验的基本流程为:套袋→人工授粉→套袋3.(2024·湖北华中师大附中期中)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二倍体生物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甲、乙两个容器中各放置两种小球,球上标记的A、a、B、b代表基因,每次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并计算各种组合间的比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个容器中的小球可能分别代表雌、雄配子B.每个容器中的两种小球数量之比应为1∶1C.该实验模拟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D.该实验模拟了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4.(2024·河北唐山一中期中)果蝇的体色有黄身(H)、灰身(h)之分,翅形有长翅(V)、残翅(v)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的4种表型比例为5∶3∶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和hhVVC.基因组成是HV的精子可能不具有受精能力D.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2/55.(2024·河南部分学校期末)某雌雄同花植物的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当基因A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当无基因A而有基因B或E存在时,花色为黄色;无显性基因存在时,花色为金黄色。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Ee的个体自交,F1中黄花纯合子占黄花的1/15B.基因型为AaBbEe的个体自交,F1白花∶黄花∶金黄花=48∶15∶1C.基因型为AabbEe的个体测交,子代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为1/4D.AaBbEe个体自交,F1中不含基因E的黄花个体随机受粉,后代黄花∶金黄花=8∶16.(2024·辽宁盘锦期末)两对基因A和a、B和b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有如图三种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在产生配子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 )A.类型1和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类型相同B.类型3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三种类型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出现9∶3∶3∶1性状分离比的是类型3D.如果类型1、2在产生配子时出现了染色体互换,则三种类型的个体都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7.(2024·河南新未来联考)梨树是雌雄同株植物,研究发现其具有通过“不亲和基因”(复等位基因S1、S2、S3、S4)抑制“近亲繁殖”的机制,具体表现为:当花粉与母本含有的基因相同时,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父本S1S2与母本S2S3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S1S2、S1S3B.S1S2×S1S3正反交结果相同,且都没有纯合子后代C.基因S1、S2、S3、S4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D.基因型为S1S2和S3S4的梨树杂交可提高结实率8.(2024·重庆南开中学质量检测)如图为百合的卵细胞形成过程。受精时卵细胞与一个精子融合为受精卵,以后形成胚;两个极核与另一个精子融合为受精极核,以后形成胚乳。现进行基因型组合为Aa(♀)×aa(♂)的杂交实验,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a∶aa=1∶1B.两个极核中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不同C.若某一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则胚乳的基因型为AAaD.若某一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aa,其种皮的基因型为Aa9.(2024·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适应性考试)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种植物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每对基因只控制一种性状,相应基因可以依次用A/a、B/b、C/c……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可以恰当解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仅考虑两对基因,若两亲本杂交子代的表型之比为1∶1∶1∶1,则亲本之一肯定为隐性纯合子C.某植株n对基因均杂合,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其测交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D.某植株n对基因均杂合,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其测交子代中单杂合子(仅一对基因杂合)的比例为n/2n10.(2024·海南模拟)如图1、图2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用A/a表示,与乙病有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且Ⅰ1不含致病基因。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Ⅰ2与Ⅰ3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XaC.若Ⅰ3与Ⅰ4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该孩子两病皆患的概率为1/16D.若Ⅱ2与Ⅱ3婚配,则二者生育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是3/811.(2024·湖北部分学校联考)如图为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示意图,图中Ⅰ片段为同源部分,Ⅱ-1、Ⅱ-2片段为非同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Ⅰ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性状,子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不一定有关系C.若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位于Ⅰ区段时,雄果蝇群体中相关基因型可以有4种D.若判断某对基因是位于Ⅱ-1还是常染色体上,可选择雌性隐性×雄性显性进行杂交实验12.(2024·湖南模拟)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有“绝对自私性”。某种植物的花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三种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A基因能“杀死”体内的部分雄配子。选择红花(AA)植株和白花(aa)植株杂交,F1全部开粉红花,F1植株自交,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2∶3∶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植物花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中,A基因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C.F1产生配子时,被A基因“杀死”的雄配子中A∶a=1∶1D.若F2植株随机传粉,则后代中粉红花植株占17/3613.(2024·河北沧州质检)已知鸡的羽色和胫色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探明鸡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选取若干对黑羽青胫鸡与黄羽黄胫鸡进行正、反交实验,后代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杂交类型 表型 雄鸡 雌鸡 合计正交 黑羽青胫 117 106 223黄羽黄胫 25 26 51反交 黑羽青胫 130 126 256黄羽黄胫 28 33 61A.不同性别的后代表型差异不大,说明控制胫色的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B.根据后代只有两种表型,可确定控制羽色和胫色的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C.通过观察每对杂交组合后代是否出现两种表型,可确定亲本青胫鸡是否为纯合子D.据表可知,青胫对黄胫为显性,因为后代数量少,导致后代统计结果为青胫∶黄胫≈4∶114.(2024·湖北模拟)图Ⅰ表示某家系中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将家族中1、2、3、4号个体中与乙病基因有关的DNA片段用限制酶切割,然后进行DNA电泳分析,所得相关图谱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通过图Ⅰ可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3号、4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C.若对6号个体的乙病基因片段进行电泳分析其结果与1号相同D.若5号与甲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正常男士结婚,生育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8分。15.(14分) (2024·北京东城区期末)玉米是雌雄同株作物,通常进行异花授粉。自然界存在一类玉米(如L品系),自交能正常结实,也能为其他品系玉米(如W品系)授粉结实,却不能接受其他品系玉米授粉结实,这种现象称为单向杂交不亲和。(1)科研人员用双因子模型解释这一现象:“抑制”因子,即某些品系玉米会抑制落在雌蕊柱头上花粉的花粉管生长;“恢复”因子,即某些品系玉米能够解除“抑制”因子的作用,使花粉管恢复生长。W品系不具备上述两种因子,而L品系具备两种因子。由此分析,L品系玉米不能接受W品系花粉的原因是W品系中不含 因子,无法解除L品系对W品系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 (2)为解释“抑制”因子的遗传机制,研究人员将L品系与W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杂交时L品系作为 (填“父本”或“母本”)。利用F1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一:取W品系的花粉给F1授粉,F1可结实,所结种子为BCF1;实验二:取L品系的花粉给F1授粉,F1结实,所结种子长成玉米后接受W品系玉米的花粉,结实正常(株)∶无法结实(株)≈1∶1。实验三:BCF1自交所结种子为BCF2;长成玉米后,BCF2中的每株玉米接受W品系玉米的花粉,统计母本的结实情况。①由实验一推测,“抑制”因子由隐性基因控制,理由是 。 ②实验二表明“抑制”因子受 对基因控制。 ③实验三的实验结果为 。 (3)研究人员利用F1继续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发现“恢复”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D、d表示),“恢复”因子受显性基因控制。推测此基因只在配子中发挥作用,为证实该推测,请按顺序选出合理的杂交实验方案: 。若推测成立,则BCF1的基因型为 。 a.F1(♂)×L(♀)→BCF1b.F1(♀)×W(♂)→BCF1c.BCF1BCF2d.BCF2中每株玉米(♂)分别与L品系玉米(♀)杂交,统计母本的结实情况。e.BCF2中每株玉米(♀)分别与W品系玉米(♂)杂交,统计母本的结实情况。16.(13分)(2024·辽宁部分学校模拟)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图1是关于该病的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研究人员提取了该家系中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用限制酶Ⅰ酶切后进行电泳(已知正常基因中含一个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突变基因中增加了一个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所示:(1)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 (填“310 bp”“217 bp”“118 bp”或“93 bp”)。图2所示的四名女性中 是杂合子。 (2)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 。 由此推断,Ⅱ-3、Ⅱ-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 (填“父亲”或“母亲”)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为主。 (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图1家系中Ⅱ-1(不携带d基因)与Ⅱ-2婚配后,不考虑新的突变,若生女孩,则 (填“一定”“不一定”或“一定不”)患病,原因是 。 (4)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通过遗传咨询和 对该病进行检测和预防。若要调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需要保证 (答出两点)。 17.(15分)(2024·山西运城期末)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基因D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d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D_和A_bbD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红色。不考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一)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二)乙×丙 紫红色 紫红色∶红色∶白色=9∶3∶4(三)甲×丙 紫红色 (1)该种植物的各种花色被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指 。 (2)杂交组合(一)产生的F1紫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组合(二)F2中紫红色花的植株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 ,若杂交组合(三)F2表型及比例为 , 则说明控制该种植物花色的3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3)已知控制该种植物花色的3对等位基因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欲判断杂交组合(一)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请从甲、乙、丙三个纯种品系中选择一种与该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要求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即可判断),请写出杂交组合及预期结果与结论。杂交组合: 预期结果与结论: ; ; 。 18.(16分)(2024·广东模拟)某种地鼠有黑色、褐色和白色三种毛色,受等位基因A(控制黑色素合成)与a、B(控制褐色素合成)与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A基因、B基因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导致个体不产生色素,不产生色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毛。多对纯合的黑色毛和褐色毛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白色毛,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不考虑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F2中白色毛∶黑色毛∶褐色毛=10∶3∶3, 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判定理由是 。 (2)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F2中白色毛地鼠的基因型有 种。欲鉴定F2白色毛个体的基因型,实验方案是 (填“P”“F1”或“F2”)。 (3)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2中 (填“会”或“不会”)出现3种表型,原因是 。 (4)地鼠的性状1和性状2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性状1对性状2为显性,欲判断控制性状1和性状2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请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方案: 。 预期实验结果: 。单元检测卷(四)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1.C [孟德尔提出问题是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的,A错误;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但孟德尔时代并未提出染色体这一概念,B错误;一种正确的假说,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能够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先根据以上假说预测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实验结果,再用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豌豆杂交,他所做的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符合,验证了他的假说,C正确;孟德尔根据假说,推测出测交后代高茎豌豆与矮茎的数量比为1∶1,即“F1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其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数量比应为1∶1”属于演绎内容,D错误。]2.A [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实验一是植株A的雄花给自身雌花授粉,不属于闭花授粉,A错误;实验二是植株B的雄花给自身雌花授粉,属于同株异花传粉形成的自交实验,B正确;实验三是植株A的雄花给植株B的雌花授粉,实验四是植株B的雄花给植株A的雌花授粉,它们均是异花传粉,两个实验互为正反交实验,C正确;玉米杂交时无需经过去雄过程,其杂交实验的基本流程为:套袋→人工授粉→套袋,D正确。]3.A [甲、乙两个容器都代表某动物的雌生殖器官或雄生殖器官,里面的小球代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错误;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且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也要相等,B正确;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正确;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正确。]4.D [由题可知,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9∶3∶3∶1的特殊情况之一,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1的基因型是HhVv,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与hhvv或HHvv与hhVV;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结合F2比例为5∶3∶3∶1,说明该精子的基因组成为HV,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只能是HHvv与hhVV,B、C正确;F2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HHVv、HhVv,比例为1∶1∶3,所以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5,D错误。]5.A [由题可知,黄花基因型为aaB_ _ _、aabbE_,因此AaBbEe个体自交产生的F1中黄花类型的比例为1/4×3/4×1+1/4×1/4×3/4=15/64,黄花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ee、aaBBEE、aabbEE,比例为1/4×1/4×1/4+1/4×1/4×1/4+1/4×1/4×1/4=3/64,故黄花纯合子占黄花类型的1/5,A错误;由题可知,白花基因型为A_ _ _ _ _,金黄花基因型为aabbee,因此基因型为AaBbEe的个体自交,F1中白花所占比例为3/4,黄花所占比例为15/64,金黄花所占比例为1/64,即F1中白花∶黄花∶金黄花=48∶15∶1,B正确;基因型为AabbEe的个体测交,子代群体(1/2Aa,1/2aa)中A的基因频率为1/4,C正确;AaBbEe个体自交产生的F1中不含基因E的黄花个体自由交配,即群体(1aaBBee、2aaBbee)随机受粉,后代黄花∶金黄花=8∶1,D正确。]6.A [类型1能产生2种配子Ab、a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类型2能产生2种配子AB、a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即类型1和类型2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类型不完全相同,A错误;类型3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产生配子时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正确;类型3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能产生AB、ab、Ab、aB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自交后代比例是9∶3∶3∶1,类型1、2两对基因连锁,自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不是9∶3∶3∶1,C正确;如果类型1、2在产生配子时出现了染色体互换,则三种类型的个体都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但类型1、2产生的四种配子的数量不相等,D正确。]7.B [父本S1S2与母本S2S3杂交,含S2的花粉不参与受精,后代的基因型为S1S2、S1S3,A正确;S1S2×S1S3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都没有纯合子后代,B错误;基因S1、S2、S3、S4为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基因型为S1S2和S3S4的梨树杂交,所有花粉均可参与受精,可提高结实率,D正确。]8.C [现进行基因型组合为Aa(♀)×aa( ♂)的杂交实验,该过程符合分离定律,则子代的基因型比例为Aa∶aa=1∶1,A正确;据图分析,四核细胞中的3个核融合,使得双核阶段靠上的核为3N,靠下的核为N。两个核有丝分裂所形成的子核染色体组成不变,故两个极核染色体组成一个为3N,一个为N,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不同,B正确;当亲本为Aa×aa时,父本提供a配子,若子代为Aa,则母本卵细胞为A,两个极核分别为A、Aaa,与a的精子融合后胚乳基因型为AAaaa,C错误;种皮为母本的体细胞发育而来,基因型与母本相同,为Aa,D正确。]9.D [利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不可以解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原因是无论A/a,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杂交后代表型均会出现1∶1,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因此需选择AaBb的植物自交或测交,A错误;仅考虑两对基因,若两亲本杂交子代的表型之比为1∶1∶1∶1,亲本可以是AaBb和aabb,也可以是aaBb和Aabb,B错误;含有等位基因的个体即为杂合子,不含等位基因的个体为纯合子,某植株n对基因均杂合,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其测交子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n,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只考虑一对基因杂合的概率为1/2n,如果有n对,单杂合子所占(仅一对基因杂合)的比例为n/2n,C错误,D正确。]10.C [Ⅱ2为患甲病的男性,双亲均正常,且Ⅰ1不含致病基因,所以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2中双亲均患病,而生出了不患病的女儿,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与甲病有关的基因用A/a表示,且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乙病有关的基因用B/b表示,且Ⅰ1不含致病基因,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2的基因型为bbXAXa,Ⅰ3的基因型是BbXAXa,B正确;Ⅰ3与Ⅰ4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BbXAY,则该孩子两病皆患的概率为3/4×1/4=3/16,C错误;Ⅱ2与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Y、1/2bbXAXA或1/2bbXAXa,则二者生育的孩子均不患乙病,则二者生育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是×=3/8,D正确。]11.A [如果基因位于Ⅰ片段上,亲本基因型是XaXa和XaYA,则子代雌性是XaXa,雄性是XaYA,会出现差异,A错误;X、Y是性染色体,其上有决定性别相关的基因,但不是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因此位于X、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不都与性别有关,B正确;若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位于Ⅰ区段时,雄果蝇群体中相关基因型可以有4种,分别为XAYA、XAYa、XaYA、XaYa,C正确;判断该对等位基因(N/n)是位于Ⅱ-1还是常染色体上,可选择雌性隐性×雄性显性进行杂交实验,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若位于Ⅱ-1上,则子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D正确。]12.D [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错误;Aa的植株表现为粉红色,表现为不完全显性,A基因若抑制a基因会表现为红花,B错误;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2∶3∶1,即aa占1/6,a雌配子占1/2,说明雄配子中a占1/3,雄配子中A∶a=2∶1,C错误;F2的基因型是AA∶Aa∶aa=2∶3∶1,随机授粉雌配子A=2/6+3/6×1/2=7/12,a雌配子占5/12,因Aa产生雄配子时A∶a=2∶1,雄配子中A都存活,但Aa产生的a有一半死亡,即3/6×1/2×1/2=3/24的雄配子a死亡,故雄配子存活的A配子占7/12,a配子占5/12-3/24=7/24,即A∶a=2∶1,粉花Aa=7/12×1/3+5/12×2/3=17/36,D正确。]13.D [据表可知,不同性别的后代表型差异不大,即控制胫色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A正确;亲本和后代都只有两种表型,且黑羽和青胫、黄羽和黄胫连锁遗传,说明控制羽色和胫色的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B正确;观察每对杂交组合后代的表型,若只有一种表型,可确定亲本青胫鸡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C正确;青胫和黄胫的个体杂交,后代中青胫数量多,可知青胫为显性,因亲本青胫中存在纯合和杂合的个体,导致后代中青胫∶黄胫≈4∶1,D错误。]14.D [分析图Ⅰ可知,1号和2号不患甲病,但3号患甲病,可以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若2号患甲病,则肯定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但2号不患甲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是乙病只能判断为隐性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未知,A错误;由电泳条带可知,条带2是患病DNA序列,条带1是正常DNA序列,那么可推断1号为杂合体,2号为非患病正常纯合体,由此确定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4号个体乙病的基因型为XbY,结合甲病基因型可知,4号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B错误;因为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6号的乙病基因型为XBXB或XBXb,而1号的乙病基因型为XBXb,所以二者电泳结果不一定相同,C错误;表现正常且携带甲病基因的男性为AaXBY,当5号为AaXBXb时才会生育两病兼患孩子,5号为AaXBXb的概率为×=,所以生育两病兼患孩子的概率是××=,D正确。]15.(1)“恢复”(2)父本 F1由L品系和W品系杂交获得,是杂合子,F1(♀)与W(♂)杂交,F1可结实,说明不抑制花粉管生长为显性性状,即控制“抑制”因子的基因为隐性基因 一/1 结实正常(株)∶无法结实(株)=7∶1(3)acd DD解析 (1)由题可知,“抑制”因子是某些品系玉米会抑制落在雌蕊柱头上花粉的花粉管生长;“恢复”因子是某些品系玉米能够解除“抑制”因子的作用,W品系不具备上述两种因子,而L品系具备两种因子,L品系玉米能够自交,也能够为W品系花粉提供花粉,但却不能接受W品系花粉,原因是W品系中不含“恢复”因子,无法解除L品系对W品系花粉管生长的抑制作用。(2)由于L品系玉米能够自交,也能够为W品系花粉提供花粉,但却不能接受W品系花粉,说明L品系只能提供花粉,即只能在杂交过程中作父本。①分析题意,F1由L品系和W品系杂交获得,是杂合子,F1(♀)与W(♂)杂交,F1可结实,说明不抑制花粉管生长为显性性状,即控制“抑制”因子的基因为隐性基因。②BCF1表现为可以结实,取L品系的花粉给F1授粉,所结种子长成玉米后接受W品系玉米的花粉,子代中表现为结实正常(株)∶无法结实(株)≈1∶1,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结果,说明“抑制”因子受一对基因控制。③设相关基因是A、a,则BCF1的基因型是Aa,其自交中AA∶Aa∶aa=1∶2∶1,长成玉米后,BCF2中的每株玉米接受W品系玉米的花粉,相当于自交,则子代中A_:aa=7∶1,即结实正常(株)∶无法结实(株)=7∶1。(3)由题可知,“恢复”性状受一对基因控制(用D、d表示),“恢复”因子受显性基因控制,实验目的是验证D基因只在配子中发挥作用,则为验证该假说,结合(2)实验步骤可知,可让F1作父本与L杂交,得BCF1,即a:F1(♂)×L(♀)→BCF1,再让BCF1自交得BCF2,最后BCF2中每株玉米(♂)分别与L品系玉米(♀)杂交,统计母本的结实情况,即步骤为acd;若推测成立,则BCF1应为纯合子,基因型为DD。16.(1)310 bp Ⅰ-1、Ⅱ-3、Ⅱ-4(2)染色体固缩,不能为转录过程提供模板 父亲(3)不一定 女孩的基因型为XDXd(是杂合子),不能确定哪一条X染色体发生固缩(4)产前诊断 随机取样,调查群体足够大解析 (1)已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系谱图可知:Ⅰ-1、Ⅰ-2正常,但有孩子患病,可知基因型分别为XDXd、XDY。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Ⅰ的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图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 bp和118 bp的两种DNA片段,而基因突变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 bp、118 bp和93 bp的三种DNA,这说明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长度为310 bp的DNA片段中,经酶切后长度310 bp的DNA片段被切成217 bp和93 bp的两种长度,正常纯化个体的基因经过酶切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杂合子的基因经过酶切后可形成四种长度的DNA片段,因此图2四名女性中Ⅰ-1、Ⅱ-3、Ⅱ-4是杂合子。(2)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染色体呈固缩状态不能为解旋,为转录过程提供模板,故导致其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Ⅱ-3、Ⅱ-4为杂合子,但表现为发病,父亲的基因型为XDY。XD必传给女儿,由此推断Ⅱ-3、Ⅱ-4(XDXd)发病的原因是来自父亲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Xd表达为主。(3)ALD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1家系中Ⅱ-1(不携带d基因,基因型为XDXD)与Ⅱ-2(XdY)婚配后,所生男孩的基因型均为XDY,不患病;所生女孩的基因型均为XDXd,是杂合子,不能确定哪一条X染色体发生固缩,因此不能确定是否患病。(4)ALD属于遗传病,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检测和预防。调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做到随机取样以及调查群体足够大。17.(1)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AABbDd 1/6 紫红色∶靛蓝色∶红色∶蓝色=9∶3∶3∶1(3)白色花植株×甲 若子代植株花色均为紫红色,则该花色白色植株基因型为AABBdd 若子代植株花色为紫红色∶靛蓝色=1∶1(或花色为紫红色和靛蓝色),则该白色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dd 若子代植株花色均为靛蓝色,则该白色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dd解析 (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狗的长毛和狗的短毛。(2)甲、乙、丙为三个不同品系,甲的花色为靛蓝色,则基因型为AAbbDD,杂交组合(一)F2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相关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F1为双杂合,则乙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dd,F1为AABbDd。组合(二)F2的紫红色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4∶2∶2∶1,其中DD∶Dd=1∶2。F2的紫红色植株自交,白花植株_ _ _ _ dd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2/3×1/4=1/6。(3)杂交组合(一)F1为AABbD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_ _dd,欲判断其基因型,可选择甲AAbbdd(相当于测交)与之进行杂交实验,根据子代性状比可进行判断。杂交组合:白色花植株×甲。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子代植株花色均为紫红色,则该白色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dd;若子代植株花色为紫红色∶靛蓝色=1∶1(或花色为紫红色和靛蓝色),则该白色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dd;若子代植株花色均为靛蓝色,则该白色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dd。18.(1)自由组合 F2表型比为10∶3∶3,是9∶3∶3∶1的变式(2)5/五 让其与F1(AaBb)杂交,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3)会 F1中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与其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F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表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白色=1∶1∶2(4)性状2纯合雌地鼠与性状1纯合雄地鼠交配,观察雄性子代的表型(或观察子代的表型) 若雄性子代表现性状1(或雌雄子代都表现性状1),则控制性状1和性状2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雄性子代均表现性状2(或雌性子代表现性状1,雄性子代表现性状2),则控制性状1和性状2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 (1)F2中白色毛∶黑色毛∶褐色毛=10∶3∶3,是9∶3∶3∶1的变式,说明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据题可知,黑色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_bb,褐色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aB_,白色毛个体的基因型是A_B_、aabb。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F2中白色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和aabb,共5种。欲鉴定F2白色毛个体的基因型,可让其与F1(AaBb)杂交,统计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若后代中白色毛∶黑色毛∶褐色毛=10∶3∶3,则F2白色毛地鼠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中白色毛∶黑色毛∶褐色毛=2∶1∶1,则F2白色毛地鼠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中白色毛∶褐色毛=3∶1,则F2白色毛地鼠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中白色毛∶黑色毛=3∶1,则F2白色毛地鼠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全为白色毛,则F2白色毛地鼠的基因型为AABB。(3)纯合的黑色毛(AAbb)和褐色毛(aaBB)亲本杂交,F1表现为白色毛(AaBb),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F1中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与其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表型及比例为黑色∶褐色∶白色=1∶1∶2,故F2中会出现3种表型。(4)对于XY型生物,要判断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应该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观察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或观察雄性子代的表型,对于预期结果和结论采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推理,分位于常染色体上和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分析。若雄性子代表现性状1(或雌雄子代都表现性状1),则控制性状1和性状2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雄性子代均表现性状2(或雌性子代表现性状1,雄性子代表现性状2),则控制性状1和性状2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