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一轮综合模拟卷(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一轮综合模拟卷(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一轮综合模拟卷(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4·河北衡水模拟)迁移体是细胞迁移过程中尾部产生的弹性收缩丝的尖端或交叉处生长的囊泡样细胞器。在细胞迁移的过程中,细胞持续地向迁移体中运输胞内物质,收缩丝断裂后,迁移体被释放,随后破裂或直接被周围细胞吞噬。研究发现,细胞内受损的线粒体与KIF5B(蛋白)的结合增强而与Dynein(蛋白)的结合减弱,从而更容易被运输到细胞边缘并进入迁移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提高细胞内Dynein的表达量可以诱导线粒体进入迁移体
B.迁移体可作为一种胞内向胞外释放胞质成分的新途径
C.衰老、损伤的细胞器都要向迁移体中转运并从细胞中清除
D.迁移体依靠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2024·辽宁鞍山模拟)一种物质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与该物质的分子大小等性质有关。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转运蛋白的作用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
D.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3.(2024·湖北模拟)端粒的3'端为含100~200个核苷酸的单链DNA,这段单链DNA可侵入端粒的双链区,并与其中的1条DNA链配对形成1个置换环(D-loop,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端粒的D-loop结构中,嘌呤数一定等于嘧啶数
B.端粒中DNA与蛋白质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或4个端粒
D.细菌中不含端粒结构,没有D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4.(2024·湖南长沙模拟)研究发现,去除大鼠肝癌细胞系培养液的氨基酸后,大量tRNA由细胞质逆行运回细胞核,重新供给氨基酸后,细胞核中的tRNA重新进入细胞质中。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
A.tRNA从细胞质逆行运回细胞核会穿过4层磷脂分子
B.t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穿梭会直接影响转录过程
C.tRNA逆行运回细胞核能降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速率
D.细胞内tRNA与其搬运的氨基酸的种类是一一对应的
5.(2024·河北唐山一模)雄绿头鸭的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假设雄鸭的羽毛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决定美羽,a决定素羽。美羽雄鸭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雌鸭的识别,避免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素羽雄鸭易躲避天敌,但不利于雌鸭的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天敌存在与否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B.天敌和近似鸭是绿头鸭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型
C.若生境中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则种群中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
D.若生境中食物比较丰富,近似鸭种少天敌也少,则种群中A基因频率保持相对稳定
6.(2024·河北衡水中学一调)当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可因H+进入细胞内而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但当H+浓度降低时,呼吸运动受到抑制,肺通气量减少。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H+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
C.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D.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7.(2024·湖南长沙一中模拟)《自然》杂志发表了清华大学研究新发现:脑—脾神经环路直接调控疫苗诱导的抗体免疫应答的相关成果,这类免疫调节机制简称“脑—脾神经轴”,如图所示。CRH神经元是掌控垂体—肾上腺轴的上游神经元,其激活可导致肾上腺大量释放糖皮质激素,调整机体应激,抑制免疫系统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所示的免疫活动所属的免疫方式为细胞免疫
B.据图可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C.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升高血糖保证重要器官能量供应,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
D.当应激时间过长或者过于强烈,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8.(2024·湖北武汉模拟)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如图为磨山西峰景区南坡和北坡几种植物的频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且样方数量和样方面积要合理
B.马尾松是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但不一定是南坡群落的优势种
C.小叶栎是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说明小叶栎密度在北坡群落中最大
D.同种植物在南北坡的频度不同,说明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与环境有关
9.(2024·重庆调研)某地为响应生态化农业工程建设,构建了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为主体的生态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可以维持物质循环利用
B.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只有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
C.畜、禽可以为作物秸秆、树叶、饲草提供有机肥,因此能量传递效率可能低于10%
D.该生态系统中作物、饲草获得的能量来自光能和肥料
10.(2024·天津河西区二模)成熟的紫皮百香果果皮中富含花色苷,果汁色泽金黄、香气馥郁、酸甜可口,富含多酚、类胡萝卜素等活性成分,有“果汁之王”的美称。以紫皮百香果全果和果汁为原料发酵,所得百香果酒的香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百香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始终进行无氧呼吸
B.从酿酒残渣中筛选培养醋酸菌时,在缺少糖的液体培养基中可加入乙醇作为碳源
C.可利用酸性的重铬酸钾遇酒精变黄的特点,检测发酵液是否开始进行酒精发酵
D.家庭制作百香果酒时,要每隔12小时打开瓶盖使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
11.(2024·湖南雅礼中学模拟)继世界上首只克隆哺乳动物多莉羊之后,中国科学家利用同样的技术克隆出了两只具有相同核基因的长尾猕猴“中中”和“华华”,标志着中国体细胞克隆技术走向成熟,实验用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成为现实。如图表示体细胞克隆猴的技术流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①是指去核,即去除MⅠ期卵母细胞中的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B.体细胞克隆技术得到的猕猴的性状与提供胚胎成纤维细胞的个体的性状完全相同
C.利用猕猴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高于胚胎细胞
D.体细胞克隆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2.(2024·天津模拟)原油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事件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以微生物为主导的生物修复技术是治理原油污染的有效方法。研究人员从青藏高原班戈桥地区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的细菌(BGQ-6),该菌对原油的总降解率为74.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BGQ-6进行计数
B.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BGQ-6菌落计数
C.由单一的BGQ-6繁殖所获得的群体称为BGQ-6纯培养物
D.利用添加原油的普通培养基能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BGQ-6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13.(13分)(2024·河北衡水二模)干旱胁迫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为揭示干旱胁迫下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玉米光合作用的保护机制,科研人员用浓度为20%的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在干旱胁迫下BR对玉米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指标 处理组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CO2浓度
对照组 28.85 0.177 213.67
PEG组 16.03 0.126 129.44
BR组 27.12 0.294 240.94
PEG+BR组 18.56 0.174 168.52
(1)在晴朗的上午,玉米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CO2来源于               。
在自然条件下,若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C5的值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2)结合实验结果分析,BR能    干旱胁迫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其作用途径是                                     。
(3)叶绿体中的D1蛋白通常能与叶绿素结合形成光合复合体(PSⅡ),D1蛋白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D1蛋白能修复被破坏的PSⅡ,研究人员研磨各处理组的玉米叶片,利用电泳法检测D1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干旱胁迫下,BR对光合作用的保护机制是                        。
14.(14分)(2024·东北育才中学模拟)昆虫的体色与其产生的色素化合物有关。某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昆虫,其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CR、CY、CB决定,还与另一对等位基因A、a有关。该昆虫的体色与基因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昆虫种群具有多种体色,体现了    (填“遗传”或“物种”)多样性。CR、CY、CB的产生原因是    ,它们之间遵循基因的    定律。
(2)该昆虫种群中,与体色有关的所有基因    (填“能”或“不能”)构成该昆虫种群的基因库。理论上根据该昆虫种群中某一体色的基因型种类,即可判断A、a基因所在的位置。如果该昆虫种群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10种,则A、a基因位于    (填“常染色体”“X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
(3)研究发现,A、a与CR、CY、CB独立遗传,且A、a不在Y染色体上,CR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科研工作者为了进一步确定A、a基因的位置,做了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一只红色昆虫与一只黑色昆虫杂交→F1:红色∶棕色=2∶1
实验二:F1中红色雄性昆虫与F1中棕色雌性昆虫杂交→F2:红色∶棕色∶黑色=3∶3∶2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甲同学认为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同学认为A、a基因位于其他常染色体上,丙同学则认为F2中缺乏对不同体色昆虫性别比例的统计,因此无法判断具体的位置。
请你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观点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如果你认同丙同学的观点,请一并补充相应数据并分析)。                                 。
15.(12分)(2024·福建泉州模拟)光是引发机体代谢紊乱的一种高风险因素,数个小时的额外蓝光暴露会显著降低机体的葡萄糖耐受性。葡萄糖耐受性是评价机体降血糖能力的重要指标,葡萄糖耐受性低表明机体降血糖能力弱,容易导致高血糖,诱发糖尿病。为了探明蓝光降低机体葡萄糖耐受性的机制,我国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研究发现,蓝光能特异激活自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的    (填“钠离子”或“氯离子”)通道并使该离子内流,从而ipRGC产生兴奋。
(2)已知ipRGC与下丘脑昼夜节律中枢(SCN)有较密集的连接。请设计实验探究蓝光暴露时,小鼠葡萄糖耐受性急性降低是否通过SCN实现。                                      
(写出实验思路即可,不含结果预期,葡萄糖耐受性检测方法不作要求)。
(3)经实验证明,蓝光急性降低葡萄糖耐受性是由独立于生物钟节律系统的神经通路控制的,该通路最终会抑制脑区中缝苍白核(RPa)的兴奋。而RPa可通过交感神经调节棕色脂肪组织(BAT)的活性。于是科研人员推测,蓝光暴露最终会    (填“促进”或“抑制”)BAT吸收、氧化分解葡萄糖,从而使BAT的温度发生显著改变,这也是心理学认为蓝光为“冷光”的生物学解释。结合上述研究,试阐述心理学认为红光为“暖光”的生物学机理:                                      。
(4)光还可能影响相关激素的合成,从而影响血糖代谢。要排除这种可能性,需要至少测定光暴露前后胰岛细胞分泌的                        的含量变化。
(5)上述研究在人体内也得到了证实。结合上述研究分析,我们需要摒弃的不良生活习惯有    (答出一点即可)。
16.(13分)(2024·辽宁模拟)卧龙湖是辽宁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但是由于水生动物的减少,水生植物过度繁殖,无法核实的污染源造成水体逐步富营养化,使水体的生态功能受到破坏。某兴趣小组对卧龙湖的生态修复措施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卧龙湖是由水生动物、水生植物、                       
构成的水域生态系统。
(2)利用样方法对水生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研究,经调查发现,卧龙湖区域水草占有水体表面积的100%,其中水草芦苇和香蒲占97%,水生植物过度繁殖且种类单一。对湖泊中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调查,属于    水平的研究。在取样时应考虑到                         (写出两点)。
在生态修复时,应该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考虑这些植物之间各自的    差异以及种间关系,最后形成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垂直结构,这种垂直分层的生态学意义:                        。
(3)为了增加湖区水生动物的数量,可以投放一定比例的草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后续鱼、虾数量增加吸引来了白鹭、野鸭等水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                                     
的作用。
(4)处理污水时,可以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导入污水处理厂,同时在水源补充入水口处建立人工生态浮岛(图1),图2是一段时间内人工生态浮岛上昆虫所摄入能量的去向。
①人工生态浮岛能够抑制浮游藻类生长的具体原因(写出两点):
a.                                      ;
b.                                     。
②图2中E表示                        ,
若A表示的能量值为1.2×105kJ,鸟类同化的能量为4.2×104kJ,则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从昆虫到鸟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③人工生态浮岛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一轮综合模拟卷(一)
1.B [由题可知,提高KIF5B蛋白的表达量可以诱导受损线粒体进入迁移体,A错误;“在细胞迁移的过程中,细胞持续地向迁移体中运输胞内物质,收缩丝断裂后,迁移体被释放”,说明迁移体可作为一种胞内向胞外释放胞质成分的新途径,B正确;从题干只能看出受损的线粒体可通过迁移体从细胞中清除,C错误;迁移体依靠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2.D [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A错误;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进入细胞时,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协助,但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B错误;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借助转运蛋白,但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转运蛋白,C错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D正确。]
3.C [在端粒的D-loop结构中,D-loop是三链DNA杂合片段,端粒的DNA呈单链结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因此,在端粒的D-loop结构中,嘌呤数不一定等于嘧啶数,A错误;蛋白质中不含碱基,端粒中DNA与蛋白质的结合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错误;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染色体复制后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或4个端粒,C正确;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含端粒结构,但细菌的拟核中也有D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如:DNA与DNA聚合酶结合,催化DNA复制,D错误。]
4.C [细胞质中的tRNA通过核孔逆行进入细胞核,不会穿过磷脂分子层,A错误;t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穿梭会直接影响翻译过程,B错误;tRNA逆行运回细胞核会减少细胞质中tRNA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速率,C正确;在翻译的过程中,细胞内tRNA与其搬运的氨基酸的种类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氨基酸可以被多种tRNA转运,D错误。]
5.A [天敌存在与否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但不能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天敌和近似鸭是自然选择,是绿头鸭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型,B正确;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主要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a决定素羽,不利于雌鸭的识别,因此a基因频率会降低,A基因频率会升高,C正确;食物比较丰富,近似鸭种少天敌也少的地区,在个体生存能力方面,A、a控制的性状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基因频率比例相当,种群中A基因频率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6.C [由题可知,“当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可因H+进入细胞内而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但当H+浓度降低时,呼吸运动受到抑制,肺通气量减少”,说明H+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A正确;呼吸、心跳等人体的基本生命中枢位于脑干,脑干是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B正确;动脉血中H+浓度升高引起呼吸加深加快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因此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D正确。]
7.A [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对T细胞的分泌活动作出调控,从而对B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行了调控,而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中心细胞,因此,图中所示的免疫活动为体液免疫,A错误;由图可知,图中的T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物质——乙酰胆碱,属于细胞因子,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裂)和分化,B正确;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升高血糖保证重要器官能量供应,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二者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当应激时间过长或者过于强烈,会大量抑制免疫系统活动,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D正确。]
8.C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或群落丰富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不能掺杂主观意愿,并且数量不宜过少,而且要根据调查对象来选择合适的样方面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A正确;优势种指的是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枝叶覆盖地面的程度也大,生活能力强,并且对其他植物和群落环境产生很大影响的生物种类,马尾松是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频度等级高只能说明其出现频率较高,并不代表其对其他植物和群落环境产生很大影响,也就不一定是群落的优势种,B正确;小叶栎是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只能说明其出现频率较高,并不代表其密度在北坡群落中最大,C错误;南北坡光照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有差异,同种植物在南北坡的频度不同,说明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与环境有关,D正确。]
9.B [该生态系统为人工生态系统,有物质不断输出该生态系统,所以该生态系统内不能维持物质循环利用,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只有第一营养级(树叶、饲草)和第二营养级(畜、禽),B正确;有机肥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并不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肥料仅为作物、饲草提供无机物,不提供能量,D错误。]
10.B [在制作酒时,开始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目的是让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快速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只有氧气耗完后,进行无氧呼吸,才将有机物分解为酒精和CO2,A错误;从酿酒残渣中筛选培养醋酸菌时,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以将乙醇直接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故可以加入乙醇作为碳源,B正确;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检测发酵液是否开始进行酒精发酵,C错误;家庭制作百香果酒时,要每隔12小时拧松瓶盖使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不是打开,D错误。]
11.C [图中的①是指对卵母细胞进行去核,即去除MⅡ期卵母细胞中的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A错误;由于细胞核来自胚胎成纤维细胞,所以体细胞克隆技术得到的猕猴的大多数性状与提供胚胎成纤维细胞的个体的性状相同,而不是完全相同,B错误;猕猴胚胎成纤维细胞属于体细胞,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而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所以利用猕猴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高于胚胎细胞,C正确;体细胞克隆技术依据的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D错误。]
12.D [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分离微生物,也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故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BGQ-6进行计数,A正确;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B正确;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故由单一的BGQ-6繁殖所获得的群体称为BGQ-6纯培养物,C正确;利用添加原油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能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BGQ-6,D错误。]
13.(1)线粒体、外界环境(或细胞呼吸、从外界环境吸收) 变大 CO2浓度增大会加快CO2的固定,短时间内使C3的生成量增多,C5的消耗量增多而生成量不变
(2)缓解 BR促进叶片气孔开放,使进入叶肉细胞的CO2增多
(3)类囊体薄膜 提高D1蛋白的含量,从而及时修复被破坏的PSⅡ
解析 (1)在晴朗的上午,玉米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CO2来源于细胞呼吸和从外界环境吸收。若适当提高CO2浓度,短时间内CO2的固定速率加快,使C3的生成量增多,C5的消耗量增多而生成量不变,则C3/C5的值将变大。
(2)与PEG组相比,PEG+BR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都较大,因此BR会促进叶片气孔开放,使进入叶肉细胞的CO2增多,提高光合速率,BR能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
(3)叶绿素位于类囊体薄膜上,而D1蛋白通常能与叶绿素结合形成光合复合体,说明D1蛋白分布在叶绿类囊体薄膜上,与PEG组相比,PEG+BR组的D1蛋白含量较高,有利于修复被破坏的PSⅡ。
14.(1)遗传 基因突变 分离
(2)不能 X、Y染色体的同源区
(3)观察F2黑色个体的雌雄情况,如果黑色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那么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雌性中也有黑色,那么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该昆虫具有多种体色的根本原因是基因具有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CR、CY、CB的产生原因是基因突变,产生了多个等位基因,由于CR、CY、CB为一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叫种群基因库,与体色有关的所有基因不能构成该昆虫种群的基因库。如果该昆虫种群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10种,如果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那么黄色个体的基因型2×2=4(种);如果A、a基因位于X染色体,那么黄色个体的基因型2×3=6(种);如果A、a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那么黄色个体的基因型2×5=10(种)。
(3)由于CR、CY、CB太难表示,我们用字母B、B′、b来表示,由于CR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则B纯合致死。
实验一:一只红色昆虫(A_B_)与一只黑色(aa_ _)昆虫杂交,F1:红色∶棕色=2∶1,由此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
实验二:F1中红色雄性昆虫与F1中棕色雌性昆虫杂交→F2:红色∶棕色∶黑色=3∶3∶2,如果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色雄性的基因型为XAYBb,棕色雌性的基因型为XAXabb,F2中红色∶棕色∶黑色=3∶3∶2,且黑色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如果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色雄性的基因型为AaBb,棕色雌性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红色∶棕色∶黑色=3∶3∶2,且雌性中也有黑色。故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观察F2黑色个体的雌雄情况,如果黑色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那么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雌性中也有黑色,那么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5.(1)钠离子
(2)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破坏小鼠的SCN区,乙组不作处理(或者做假手术但不破坏SCN区),检测蓝光暴露处理前后两组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性的变化
(3)抑制 红光不能引起ipRGC兴奋,从而不能抑制RPa的兴奋,Rpa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BAT吸收、氧化分解葡萄糖,升高BAT的温度
(4)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5)熬夜,长时间玩手机,作息时间颠倒
解析 (1)神经节细胞受到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激活并使钠离子内流,从而ipRGC产生兴奋。
(2)本实验自变量是有无SCN,因变量是能否降低小鼠葡萄糖耐受性。故实验思路为: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破坏小鼠的SCN区,乙组不作处理(或者做假手术但不破坏SCN区),检测蓝光暴露处理前后两组小鼠的葡萄糖耐受性的变化。
(3)RPa可通过交感神经调节BAT的活性时,所起的调节为促进作用,而题目的调节通路最终会抑制脑区中缝苍白核(RPa)的兴奋,故蓝光暴露最终会抑制BAT吸收、氧化分解葡萄糖。从后面信息“心理学认为蓝光为‘冷光’”也可以推知。结合题意,仿写蓝光为“冷光”的解释,即可得到红光为“暖光”的生物学机理:红光不能引起ipRGC兴奋,从而不能抑制RPa的兴奋,Rpa可通过交感神经促进BAT吸收、氧化分解葡萄糖,升高BAT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蓝光能特异激活自感光神经节细胞(ipRGC),红光并不能作用于ipRGC,不能简单认为红光抑制了ipRGC的兴奋。
(4)直接调控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5)与光或额外蓝光暴露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熬夜,长时间玩手机,作息时间颠倒等。
16.(1)(水生)微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环境)
(2)群落 样方的大小和数量、注意随机取样 生态位 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①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中含N、P等的无机盐,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生长 孵化床遮蔽作用使光照强度减弱,抑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生长 ②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8% ③直接价值和间接
解析 (1)卧龙湖是由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水生)微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的水域生态系统,即生态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2)对湖泊中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该调查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在取样时应考虑到样方的大小和数量、且注意做到随机取样,在生态修复时,应该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考虑这些植物之间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种间关系,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空间资源的利用率,最后形成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垂直结构,这种垂直分层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3)为了增加湖区水生动物的数量,可以投放一定比例的草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后续鱼、虾数量增加吸引来了白鹭、野鸭等水鸟,这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同时多种生物分布也有利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提高。
(4)①人工生态浮岛能够抑制浮游藻类生长,一方面是因为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中含N、P等的无机盐,并且在竞争中占优势,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另一方面,孵化床遮蔽作用使光照强度减弱,对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抑制浮游藻类生长。②结合图示可以看出,图2中E表示呼吸消耗,因为这部分能量脱离了生物群落,若A表示的能量值为1.2×105kJ,鸟类同化的能量为4.2×104kJ,昆虫的同化量为1.5×106kJ,则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从昆虫到鸟类的能量传递效率为(4.2×104)÷(1.5×106)×100%=2.8%。③人工生态浮岛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体现的是间接价值,而美化环境体现的是直接价值,因此,人工生态浮岛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和直接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