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生物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14小题,共42分。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广东惠州调研)如图是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对比分析图①、图②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是不能透过云母片的
B.图④和图⑤说明琼脂块不会阻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
C.若将图②中的云母片换成琼脂块,结果仍然是向光弯曲生长
D.若将图④中的琼脂块换成云母片,结果仍然为向光弯曲生长
2.(2024·湖北开学考)用玉米胚芽鞘进行相关实验时,对胚芽鞘尖端(简称“甲段”)、胚芽鞘尖端下部一段(简称“乙段”)分别用不透光套进行遮光处理(②③组),用不影响光穿过的透光套进行照光处理(④⑤组),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除②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外,其他组向右弯曲。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②直立生长,说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乙段
B.④⑤和①的结果相同,说明④⑤是多余的应去掉
C.比较①③⑤的结果可排除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乙段
D.比较①②④的结果可说明①④组乙段中生长素含量左侧大于右侧
3.(2024·江西南昌开学考)植物在环境温度升高时的形态改变被称为热形态建成。环境温度升高时转录因子PIF4能直接结合生长素合成相关基因,促进生长素合成,导致下胚轴伸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B.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为细胞伸长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导致下胚轴伸长
C.在确定下胚轴伸长的机制时,不需要对其他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
D.植物热形态建成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4.(2024·山西模拟)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其生理功能主要为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下列有关油菜素内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油菜素内酯是第六类植物激素
B.植物体内油菜素内酯微量但作用高效
C.油菜素内酯是由植物体内特定腺体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5.(2024·福建模拟)如图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及生长素对植物组织合成激素A的作用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激素A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
B.图中的“X”应表示抑制,“Y”表示促进
C.激素A与生长素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表现为相抗衡
D.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6.(2024·广东广州检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耕生产中,总结了很多农作物种植经验。《齐民要术》种植白杨篇记载:“初生三年,不用采叶,尤忌捋心,捋心则科茹不长。”元末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有一段论述:“当知稻花见日方吐,阴雨则收,正当其盛吐之时,暴雨忽至,卒不能收,被雨所伤,遂至白飒(白飒指瘪粒)之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尤忌捋心”是为了保护顶芽,以保持初生白杨的顶端优势而成栋梁之材
B.种植棉花或果树时需要及时采叶心,以便更多的侧芽长成侧枝确保产量
C.“白飒之患”和水稻受暴雨影响无法正常受粉,不能形成种子有关
D.在水稻受粉期遇到阴雨天气后,可以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避免减产
7.(2024·河北示范性高中检测)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 (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α 及生长速率如表。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处理方式测定指标 外源生长素/(mg·L-1 ) NPA/(μmol·L-1)
0 0.001 0.01 0.1 3
弯曲角度α/度 37 40 31 22 16
生长速率/(mm·天-1) 15 17 13 11 8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在较低浓度时表现为促进,浓度过高时表现为抑制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8.(2024·重庆西南大学附中期中)研究发现,拟南芥的GA(赤霉素)缺陷型突变体,种子不能发芽。经诱变处理筛选出种子能够发芽的回复突变株,其GA合成能力并没有恢复,而是ABA(脱落酸)缺陷型,分析其种子内GA与ABA的比例与野生型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拟南芥GA缺陷型突变体因GA含量极低而不能萌发
B.诱变后能发芽的突变株并非恢复了GA合成能力,而是不能合成ABA
C.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取决于两种激素的绝对水平和比值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9.(2024·河南安阳期中)为探究生长素(IAA)、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对豆科牧草白三叶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以找到最适生根剂种类及浓度,提高白三叶种茎的繁殖速度,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图各组从左向右依次表示在0(mg·mL-1)、0.05(mg·mL-1)、0.1(mg·mL-1)、0.2(mg·mL-1)、0.3(mg·mL-1)、0.5(mg·mL-1)浓度下,白三叶枝条扦插生根的生根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正式实验前需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可找到促进插条生根的较适宜浓度区间
B.据图分析可知,IAA、IBA、NAA均对白三叶插条生根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据图分析可知,IAA、IBA、NAA处理对白三叶茎、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IAA、IBA、NAA在植物体内产生后,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代谢产生影响
10.(2024·福建龙岩模拟)墨兰花期易受自然花期和气候的双重影响,常不能在春节前开花,从而错过春节的销售旺季。科研人员研究了两种不同生长调节剂6-苄氨基嘌呤(6-BA) 和赤霉素(GA3)对墨兰花芽数量和开花所需天数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赤霉素参与催化墨兰花芽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由CK组可知,墨兰没有激素也能形成花芽和促进开花
C.6-BA促进花芽形成和提早开花效果优于GA3
D.6-BA均能使墨兰提前开花,GA3均能使墨兰推迟开花
11.(2024·湖北模拟)我国科学家发现脱落酸(ABA)调控小麦种子休眠的机理如图所示:ABA调控转录因子TaGATA1的活性,与DNA去甲基化酶TaELF6-A1共同作用,通过增强TaABI5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小麦种子休眠的能力,提高穗发芽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温高湿环境下ABA被分解,容易导致小麦穗发芽
B.转录因子TaGATA1的作用是促进TaABI5基因的翻译
C.若去甲基化酶TaELF6-A1失去活性,小麦休眠能力将增强
D.ABA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但其产生和分布不受基因调控
12.(2024·山东日照模拟)通过人工调节提前休眠、再解除休眠,可实现大樱桃提前上市。人工强制落叶是诱发大樱桃进入休眠的关键措施。休眠的解除依赖于足够时长低温的积累。在一定时长的人工低温处理后,施用一定浓度的单氰胺溶液能部分代替低温处理,同时提升芽的萌发率、开花的整齐度和坐果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施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可使大樱桃提前进入休眠
B.低温处理可能使赤霉素含量提前达到峰值,促进萌芽
C.单氰胺与脱落酸对解除大樱桃的休眠具有协同作用
D.施用单氰胺可提高大樱桃产量并使果实成熟期一致
13.(2024·河北唐山期末)某科研小组利用辣椒幼苗探究低温环境下喷洒脱落酸(ABA)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同时还测定了根、茎、叶中磷元素的含量差异。下表是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组别 处理方法 叶绿素 相对含量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磷元素的含量/(g·kg-1)
甲 叶面喷洒ABA, 15 ℃/8 ℃,处理10 d 26.79 8.47 3.06 2.39 2.51
乙 15 ℃/8 ℃,处理10 d 21.51 5.25 2.52 1.54 1.74
丙 28 ℃/22 ℃,处理10 d 30.33 12.81 3.59 2.78 2.87
注:15 ℃/8 ℃是指昼温15 ℃下处理12 h,夜温8 ℃下处理12 h,28 ℃/22 ℃是指昼温28 ℃下处理12 h,夜温22 ℃下处理12 h
A.叶绿素为脂溶性物质,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后测定含量
B.根尖细胞吸收磷元素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
C.低温处理后叶片中叶绿素和磷元素含量的降低均可能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D.ABA能缓解低温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14.(2024·湖北武汉模拟)研究显示,光敏色素phyB有两种结构形态,其中phyB-Pfr为活化态。转录因子RVE可以直接结合到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2(编码的酶将无活性的GA转变为有活性的GA)的启动子上,抑制该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种子休眠和抑制萌发,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RVE阻止了RNA聚合酶与基因GA3ox2的结合
B.基因GA3ox2编码的酶一定使种子内GA含量上升
C.利用远红光对感光种子进行照射,可打破种子休眠
D.低温、干燥和红光照射条件下,有利于种子的贮藏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58分。
15.(20分)(2024·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期末)在拟南芥的幼根中,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很少,根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地上部分,地上部分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中柱只能向根尖运输,然后根尖的生长素再通过皮层回流。在幼根的中柱和皮层细胞中,无论生长素以什么方式进入细胞,运出细胞时必须依赖运输载体PIN蛋白,见图1。将拟南芥横放后,其根冠中的平衡石细胞感受到重力信号,细胞内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通过一系列调控使根向地生长,见图2。
(1)生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为    ,在细胞水平上具有    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植物体还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的原因是                                      。
(2)图1中,生长素在中柱只能向根尖运输的原因是                        。
(3)据图分析,拟南芥横放后,由于                        
                                      
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根向地弯曲生长。
(4)有研究者曾经认为根的向水性也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生长素运输载体PIN蛋白。请根据所给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根的向水性与PIN蛋白无关。
材料:培养7天的正常拟南芥和PIN蛋白缺失突变体若干、盛有琼脂培养基的装置(培养基左上侧含水量明显低于右下侧)、遮光罩。
实验思路:将已培养7天的等量正常拟南芥和PIN蛋白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分别移栽到两个盛有琼脂培养基的装置中,用遮光罩遮住根部,向水性培养一段时间,每天观察记录根的生长和弯曲情况。
预期结果:                                 。
16.(18分)(2024·河南安阳模拟)脱落酸在逆境条件下可迅速形成,使植物的生理过程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为研究脱落酸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的机制,科学家以滇润楠幼苗为材料做了相关实验,一定时间后,测定植物地下部分的脯氨酸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脱落酸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部位是                   。脱落酸处理组采用每天每株喷施5 mL 50(μmol·L-1)的脱落酸溶液,对照组的处理是                                      。
(2)脯氨酸是植物细胞中调节渗透压的重要物质。据图可知,正常水分条件和轻度干旱条件下,脱落酸处理组间脯氨酸含量    ;据图分析,脱落酸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的机制是                                   。
(3)另有研究发现,脱落酸能阻止尿苷掺入核酸分子中,但不能抑制氨基酸掺入蛋白质分子。据此推测,脱落酸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机理可能是                   。
(4)研究发现长日照条件有利于赤霉素的合成,短日照条件有利于脱落酸的合成,据此推测,某些植物“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的原因是                   。
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                的结果。
17.(20分)(2024·江西九校联考)甘薯以收获块根为主,其产量大,适应性强,是我国脱贫攻坚产业推广的一种农作物,干旱胁迫是限制甘薯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探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明确喷施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时期,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移栽后20 d(前期)、60 d(中期)和100 d(后期)干旱胁迫下喷施6-BA(细胞分裂素类物质)、NAA(生长素类调节剂)和ABA(脱落酸)对甘薯产量的影响,结果如图。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                        ,
虽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但是我国的法规禁止销售、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原因是                                     。
(2)内源激素ABA主要由    部位合成。
(3)研究发现:干旱胁迫下甘薯细胞内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其生物学意义是                                     。
(4)从图中信息可得出两个结论,请补充完整:
①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喷施ABA均能提高甘薯产量,其中    期(填“前期”“中期”或“后期”)喷施增幅最大。
②同一时期干旱胁迫下,                             
单元检测卷(八)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D [图①中将云母片横向插入胚芽鞘左侧,然后在胚芽鞘右侧给予光照,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图②中将云母片横向插入胚芽鞘右侧,然后在胚芽鞘右侧给予光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这是因为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图①中胚芽鞘右侧生长速度快,图②中胚芽鞘左侧生长速度快,A正确;图④表示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琼脂块,再在琼脂块上放置胚芽鞘尖端,然后在右侧给予光照,图⑤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是琼脂块不会阻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胚芽鞘右侧给予光照时,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B正确;若将图②中的云母片换成琼脂块,由于琼脂块不会阻止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则在胚芽鞘右侧给予光照时,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正确;若将图④中的琼脂块换成云母片,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向下运输,实验结果应为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D错误。]
2.C [根据“一段时间后,除②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其他组向右弯曲”可知,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甲段,但仅根据②直立生长,无对照实验,则不能说明感光部位,A错误;④⑤和①的结果相同,但从实验角度分析,④⑤可排除实验中所用遮光材料或装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属于对照实验,B错误;①③⑤的结果相同,都向右弯曲生长,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不是乙段,C正确;①②④中,②直立生长,①④向右弯曲生长,只能说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甲段,而不能说明乙段中具体的生长素含量,D错误。]
3.D [生长素在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A错误;生长素属于激素类物质,是信号分子,只起调节作用,不能提供物质和能量,B错误;不同生长时期植物体内激素含量比不同,激素的含量比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因此在确定下胚轴伸长的机制时,需要对其他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C错误;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是在基因调控下,由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D正确。]
4.C [油菜素内酯已经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A正确;油菜素内酯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特点是在植物内的含量微少但是作用很高效,B正确;油菜素内酯是第六类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产生无专门的腺体,C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D正确。]
5.B [由图可知,激素A为乙烯,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和脱落,A正确;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氧化,从而起到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故X应表示促进,Y表示抑制,B错误;由图可知,激素A为乙烯,乙烯抑制生长,则激素A与生长素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表现为相抗衡,C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正确。]
6.D [“尤忌捋心”是为了保护顶芽,以保持初生白杨的顶端优势而促进主干生长,A正确;种植棉花或果树时及时采叶心,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或侧枝生长,从而提高棉花或果实的产量,B正确;“白飒之患”指水稻受暴雨影响无法正常受粉,不能形成种子,而影响产量,C正确;若在水稻受粉期遇上阴雨天气,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不能减少损失,因为水稻收获的是种子,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才能形成种子,D错误。]
7.C [由于图中植物根背光生长,说明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A正确;对比表格中不同浓度外源生长素的测定指标,可以看出,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生长速率是先增大后减小,说明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在较低浓度时表现为促进,浓度过高时表现为抑制,B正确;题干没有给出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合成或分解是否有影响的任何信息,无法得出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或分解有没有影响的结论,C错误;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处理根,根的弯曲程度减小,说明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D正确。]
8.C [GA缺陷型突变体不能合成赤霉素,GA的含量极低,不能萌发,A正确;回复突变株诱变后GA合成能力并没有恢复,能发芽的突变株并非恢复了GA合成能力,而是不能合成ABA,脱落酸具有抑制萌发的作用,B正确;由题可知,回复突变株种子内GA与ABA的比例与野生型相同,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取决于两种激素的相对水平和比值,C错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是一种激素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正确。]
9.D [正式实验前需要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可找到促进插条生根的较适宜浓度区间,A正确;由图可知,在不同实验浓度下,NAA、IAA、IBA处理后的根长和生根数量均大于对照组,说明IAA、IBA、NAA均对白三叶插条生根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正确;据图分析可知,IAA、IBA、NAA处理后,叶片的数量、茎的长度都发生了变化,说明对白三叶茎、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C正确;NAA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调节剂,不是植物体产生的激素,D错误。]
10.C [赤霉素只起调节作用,不参与催化作用,A错误;CK组含有墨兰自身产生的激素,CK组不能说明墨兰没有激素也能形成花芽和促进开花,B错误;根据图1的结果可知,一定范围内花芽数量与6-BA浓度呈正相关,随着6-BA的浓度增加,花芽数目增加,4种浓度的GA3处理后,花芽数目少于清水组,说明GA3抑制花芽形成;根据图2可知,不同浓度的6-BA处理与4种浓度的GA3处理相比,6-BA促进提早开花效果优于GA3,C正确;不同浓度的GA3并非都能使墨兰推迟开花,根据图2的B1、B2、B3组结果可知,开花所需的天数均比清水组少,说明可以提前开花,D错误。]
11.A [脱落酸能够抑制种子萌发,高温高湿环境下ABA被分解,种子休眠被打破,容易导致穗发芽,A正确;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转录因子TaGATA1的作用是促进TaABI5基因的转录,B错误;由题图可知,若去甲基化酶TaELF6-A1失去活性,TaABI5基因的表达减弱,小麦休眠能力将减弱,C错误;ABA是植物激素,会影响基因的表达,但植物激素本身的产生和分布也受基因调控,D错误。]
12.C [由题可知,人工强制落叶是诱发大樱桃进入休眠的关键措施,而施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可加速落叶,因此可使大樱桃提前进入休眠,A正确;赤霉素可解除种子的休眠,而休眠的解除依赖于足够时长低温的积累,说明低温处理可能使赤霉素含量提前达到峰值,促进萌发,B正确;脱落酸促进大樱桃的休眠,单氰胺促进大樱桃的萌发,二者是具有相抗衡的作用,C错误;“施用一定浓度的单氰胺溶液能部分代替低温处理,同时提升芽的萌发率、开花的整齐度和坐果率”,因此可提高大樱桃产量并使果实成熟期一致,D正确。]
13.B [叶绿素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并测定含量,A正确;根尖细胞吸收磷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动力来自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错误;低温处理10 d,叶绿素含量较低,净光合速率较低,根、茎、叶中磷元素的含量也较低,说明低温抑制叶绿素的合成,制约了光反应,叶片中磷元素含量少,导致叶肉细胞内含磷化合物减少,导致ATP和NADPH等物质合成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率降低,C正确;从甲组中可以看出,叶面喷洒ABA,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升高,所以能缓解低温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D正确。]
14.A [由题意“转录因子RVE可以直接结合到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2的启动子上,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知,RVE是通过阻止RNA聚合酶与基因GA3ox2的结合,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A正确;赤霉素合成基因GA3ox2编码的酶可将无活性的GA转变为有活性的GA,与种子内GA含量无关,B错误;远红光使活化态的phyB-Pfr转化为非活化态的phyB-Pr,不利于种子萌发,应利用红光对感光种子进行照射,抑制RVE的作用,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C错误;红光照射条件下,非活化态的phyB-Pr转化为活化态的phyB-Pfr,促进种子萌发,抑制种子休眠,不利于种子的贮藏,D错误。]
15.(1)色氨酸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生长素是信息分子,作用后即被灭活
(2)因为细胞内的生长素运出细胞时,必须依赖运输载体PIN蛋白,而PIN蛋白只位于细胞的一侧
(3)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使位于细胞膜上的PIN蛋白的分布发生了变化,生长素通过PIN蛋白向根的近地侧运输
(4)正常拟南芥与PIN蛋白缺失突变体拟南芥根都表现为向含水量高的右下侧弯曲
解析 (1)色氨酸经一系列的反应转变成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具有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诱导细胞分化的作用;少量的生长素即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但是生长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因此植物体需要源源不断合成生长素才能满足调节生命活动的需求。
(2)由题可知生长素通过中柱只能向根尖运输,所以要不断地穿过构成中柱的细胞才能到达根尖。题中指出“无论生长素以什么方式进入细胞”,说明在该题中我们不需要考虑生长素进入细胞的方式,“运出细胞时必须依赖运输载体PIN蛋白”,说明生长素运出时需要载体PIN蛋白。生长素通过中柱向根尖运输,生长素就必须出细胞然后再进入下一个细胞,所以推测将生长素运输载体PIN蛋白位于细胞靠近根尖细胞的一侧,而其他部位没有该载体分布。
(3)据图分析,拟南芥横放后,由于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使位于细胞膜上的PIN蛋白的分布发生了变化,生长素通过PIN蛋白向根的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根向地弯曲生长。
(4)要证明根的向水性与PIN蛋白无关,则无论是正常拟南芥和PIN蛋白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在生长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向水性,也就是说向水性与PIN蛋白无关,设计实验思路为:将已培养7天的等量正常拟南芥和PIN蛋白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分别移栽到两个盛有琼脂培养基的装置中,用遮光罩遮住根部(排除光照的干扰),向水性培养一段时间,每天观察记录根的生长和弯曲情况。预测结果:正常拟南芥与PIN蛋白缺失突变体拟南芥根都表现为向含水量高的右下侧弯曲。
16.(1)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每天每株喷施5 mL的蒸馏水
(2)无显著差异 (重度)干旱时,植物细胞中脱落酸含量增多,使细胞中脯氨酸含量增多,细胞渗透压增大,吸水能力增强
(3)脱落酸通过抑制转录过程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冬季植物合成的脱落酸较多,赤霉素较少,使植物进入休眠;夏季植物合成的赤霉素较多,脱落酸较少,使植物快速生长 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解析 (1)脱落酸是植物体内的一种激素,其合成部位主要是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脱落酸处理组采用每天每株喷施5 mL 50(μmol·L-1)的脱落酸溶液,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组,因此,对照组的处理是每天每株喷施5 mL的蒸馏水。
(2)据图可知,在正常水分和轻度干旱条件下各处理组间脯氨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重度干旱条件下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且(外源)脱落酸的喷施进一步导致了脯氨酸的累积。这说明脱落酸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的机制是重度干旱时,植物细胞中脱落酸含量增多,使细胞中脯氨酸含量增多,细胞渗透压增大,吸水能力增强。
(3)尿苷是由一分子尿嘧啶和一分子核糖组成,是合成RNA的原料,若脱落酸能阻止尿苷掺入核酸分子中,说明脱落酸能抑制转录;脱落酸不能抑制氨基酸掺入蛋白质分子,说明脱落酸可能不抑制翻译。由此推测,脱落酸可能通过抑制转录过程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由题可知,长日照条件有利于赤霉素的合成,短日照条件有利于脱落酸的合成,因此某些植物“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的原因是夏季合成的赤霉素较多,脱落酸较少,使植株快速生长,而冬季合成的脱落酸较多,赤霉素较少,使植物进入休眠。由此可知,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17.(1)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损害人体健康
(2)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3)脯氨酸含量升高,可提高细胞内渗透压,增强甘薯在干旱条件下的吸水能力
(4)前期 喷施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甘薯产量,其中6-BA效果最佳
解析 (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蔬菜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但使用不当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在蔬菜水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损害人体健康,故我国的法规禁止销售、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2)内源激素ABA—脱落酸主要由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合成,有促进气孔关闭等作用。
(3)干旱胁迫下甘薯细胞内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使得细胞内渗透压比外界更高,有利于细胞吸水,适应干旱环境条件,所以,其生物学意义是可提高细胞内渗透压,增强甘薯在干旱条件下的吸水能力。
(4)①由柱形图可知,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喷施ABA均能提高甘薯产量,其中前期喷施ABA增幅最大;②由柱形图可知,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时期干旱胁迫下,喷施不同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提高甘薯产量,其中6-BA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