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激趣导入 ]以礼待人第二单元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4.2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懂得礼对个人、社会及国家的重要作用,弘扬讲文明礼仪的中华传统美德。道德修养: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法治观念: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也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有礼意识,鼓励学生检省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 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一、待人礼为先小岩一家约了朋友一起吃晚餐。小岩一家先到了就餐地点,找到了包间。进屋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一会儿,几位朋友来了,他们主动与小岩打招呼,小岩只是答应了一句,眼睛没有离开他的手机。因为等的时间比较久,小岩有些饿了。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妈妈提醒他别着急,大人还没有开始呢。小岩鼓着嘴,很生气……你认为小岩同学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小岩该如何改进?仪表、举止不文明不尊重他人,没有礼貌不注重餐桌礼仪探究与分享含义:主要表现:1、礼的含义和表现笔记1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p37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p37尊崇礼不学礼,无以立。——孔子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杨雄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思考:赏析上述名言,说说文明有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有什么重要性?点拨: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探究与分享高空抛物消防通道堆放杂物不爱护社区公共设施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小区的不文明行为讨论:(1)这些不文明现象有何影响?探究与分享提示:(1)影响小区环境,伤害邻里感情;带来安全隐患。(2)小区居民应该文明有礼,遵守公德,遵纪守法等。意义: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2)小区居民应怎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文明有礼有什么重要性?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探究与分享“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法国思考:对于上述材料,你的感悟是: ?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出国观光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韩国的中文警示牌提示: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对外交往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探究与分享(1 ) 对个 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P37)(2 )对社会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 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P38)(3) 对 国 家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 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 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P39)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意义和作用)做文明有礼的人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弯腰颁奖致敬,夏森老人几次欲奋力站起,总书记轻轻拦下老人,老人接过证书随轮椅转身向现场致意……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的品质习近平和出席的嘉宾们都着装规范仪表端庄老人几次欲奋力站起、总书记弯腰颁奖致敬举止文明习近平亲切慰问夏森老人、老人言表感谢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彬彬有礼提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内在品质思考:上述颁奖过程中的“礼”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启示我们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探究与分享思考:对比他们的着装、举止,给你什么感受?你将怎么做?提示:着装得体,仪表整洁,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做文明有礼的人。探究与分享思考:(1)这些不文明行为你是否见过?你怎样看待这些行为?(2)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怎么做?提示:(1)这些行为有时会出现。这些行会受到谴责,也违反了有关规定。教学目标观察与思考(2)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细节做起,学礼、明礼、懂礼。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3、 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P39—40 (★ 难 点 )考和践行。礼的含义:尊重、谦让、与人为善以礼待人要点梳理待人礼为先做文明有礼的人原因礼的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不断学习、观察、思考、践行请同学们对本课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学礼明礼守礼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说明了( )①在待人接物中,语言有明显的冷暖、美丑之别,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 ②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③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 ④礼貌文明的语言,能让人感到暖意融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D一、基础题2、我国古代哲学家管仲说:“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这侧重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 )A.宽容他人 B.理解他人C.乐于助人 D. 礼貌待人D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由此可见(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程度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③文明有礼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 ④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4.快递员剐蹭轿车被扇耳光;保安劝离遛狗男子被打骨折……稍有冲突,就骂脏话、扇耳光、殴打人,简单粗暴 处理, “得理不饶人” “无理赖三分” ,小事情往往诱发 了大矛盾。究其原因,是有些人忘却了( D)①礼貌 ②宽容 ③友善 ④尊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倡导”为人手,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我们要把“习礼仪”作为人生的必修课,是因为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③文明有礼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④文明有礼主要表现为仪表端庄和举止文明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A6.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由此可见(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文明程度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③文明有礼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④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7.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用语中使用不当的是( )A. 问人姓氏说“贵姓”。托人办事说“拜托”B. 麻烦别人说“打扰”。请人谅解说“包涵”C. 中途先走说“失陪”。起身作别说“久违”D.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指点说“赐教”C8.做文明有礼的人,我们要( )①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④少提反对意见,多说好话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B9.细节显现人品,用语衬托修养。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情境中,用语不恰当的是( )A.过端午节,与朋友聚餐时,小吴爸爸因有事先走,他向大家说“失陪”B.毕业多年,小涛去看望老师,离开时他对出门送行的老师说“请留步”C.乘地铁时,小颖赶时间想赶紧出站,她对周围的乘客说“劳驾让一下”D.小平参加市里组织的演讲比赛,她对帮忙审核文稿的老师说“请包涵”D10.“南宁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下列市民的做法符合创建文明城市要求的是( )①大陈为了招揽生意,在公交站牌上张贴小广告②小宁在地铁站进站乘车时,耐心排队,按次序上车③小梁看到老人拄着拐杖过马路时,搀扶老人过马路④小明骑共享单车上学,因为时间紧,把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学校门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1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说明文明有礼( )①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③是企业成功的唯一因素④有利于实现国家安宁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