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练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A级·大概念对点练概念点1 细胞中的糖类1.[2024·豫南九校联考改编]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和植物体内都存在核糖和葡萄糖B.与葡萄糖一样,半乳糖、果糖也是单糖C.植物体内的淀粉和纤维素功能不同,与其单体的排列顺序不同有关D.小麦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还原糖的含量会减少2.海藻糖是由两个吡喃环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非还原二糖。《自然》杂志曾指出“对许多生命体而言,海藻糖的有与无,意味着生命或者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藻糖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单糖形成多糖的过程中发生了脱水缩合反应C.海藻糖与动物细胞中常见的麦芽糖和乳糖都是二糖D.海藻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产生砖红色沉淀3.中国以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这一成果于2021年9月2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利用碘液来检测人工合成的淀粉B.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C.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其分子式可表示为(C6H12O6)nD.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有生物酶参与4.几丁质由1 000~3 000个N 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昆虫的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和糖原的元素组成相同B.若干个相连的氮原子构成的结构是几丁质的基本骨架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几丁质是否为还原糖D.糖原和几丁质都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概念点2 细胞中的脂质5.脂质在细胞中的质量分数为1%~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常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B.固醇类物质可能会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也可能会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C.磷脂是生物膜系统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用32P标记脂肪酸追踪膜面积的变化D.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前者储存的能量更多6.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脂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P B.有些脂质能参与血液中糖类物质的运输C.有些脂质可作为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D.有些脂质能作为信号分子起调节作用7.[2024·湖北武汉期中]机体代谢产生的胆固醇,在血浆中可与某种蛋白质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然后与动脉壁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被利用,过程如图所示。若血浆中的胆固醇被清除的速率降低,胆固醇就会在血管壁沉积,导致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B.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易导致动脉内膜形成粥样斑块C.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的过程与细胞呼吸密切相关D.低密度脂蛋白被释放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功能8.阳光中的紫外线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不足会影响婴幼儿发育,降低免疫力;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癌变、叶酸降解(叶酸缺乏使生殖能力下降)。紫外线照射引起皮肤黑色素增多,黑色素对紫外线有阻挡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紫外线强的赤道地区,深肤色人群比浅肤色人群生存、生殖能力更强B.紫外线弱的高纬度地区,浅肤色人群比深肤色人群有更好的适应性C.人类肤色出现差异是长期进化过程中环境因素定向选择的结果D.赤道地区肤色浅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使其适应性降低B级·素养提能练9.如图是油菜种子在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大致相同B.种子形成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直接导致种子中的N增加C.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酶的活性很低D.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推测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10.[2024·湖北荆宜三校联考]如图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药物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在脂质体中,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被包在双分子层中,脂溶性的药物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脂质体上的抗体有利于将药物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B.脂质体中药物A、B是脂溶性药物,药物C是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C.脂质体的选择透过性低于细胞膜的,原因是缺少具有运输功能的转运蛋白D.脂质体到达细胞后会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使药物对细胞发挥作用11.如图表示糖类的化学组成和常见种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它们均可继续水解B.①、②均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C.⑤为肌糖原,若④为纤维素,则二者均可作为储能物质D.若⑥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则其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12.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因消化乳糖的乳糖酶缺乏而无法完全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因此,在食用或饮用乳制品后会出现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氢气、二氧化碳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乳糖是一种存在于人和动物乳汁中的多糖B.通过测定氢气的产生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肠道内乳糖的消化吸收状况C.腹泻的原因可能是未消化的乳糖及发酵产物使肠道渗透压降低D.饮食中控制乳糖摄入量可避免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发病13.[2024·九省联考江西卷]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常被称为“生命的燃料”。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被水解后,可直接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B.输液中加入葡萄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人体渗透压平衡C.细胞中的葡萄糖可被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组织中的葡萄糖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14.[2024·河南开封开学考]粗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含有的纤维素又叫膳食纤维,被营养学界补充认定为第七类营养素。下列有关纤维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纤维素,纤维素不溶于水B.纤维素可储存能量,膳食纤维能为人和腐生细菌的生长提供能量C.膳食纤维可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肠道中有害物质的排出D.淀粉与纤维素均由葡萄糖连接而成,但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15.[2024·广东梅州模拟]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吸收麦芽糖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B.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做水浴加热处理D.糖类和脂质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多食“小饼”等富含糖与脂质的食品有益健康16.冬小麦是山东的三大主粮之一,小麦籽粒的储藏一般选择热入仓密保管。在盛夏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温晒到50 ℃左右,延续两小时以上,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0 ℃以上持续10天左右,可长期保存。(1)含水量降到12.5%时,小麦种子细胞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存在。小麦的拔节和抽穗期需水量急剧上升,小麦种子水分降到12.5%以下利于保存,这两个事例说明水分与细胞代谢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麦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其中淀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子萌发时,大豆、花生等含油种子比小麦种子需氧更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麦种子中不含还原糖,在萌发过程中会有还原糖的形成。请写出验证这一结论的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级·真题实战练17.[2023·新课标卷]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甘油三酯18.[2023·湖北卷]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B.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C.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D.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第3练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1.答案:C解析:核糖可参与构成RNA,葡萄糖是生命的燃料,两者都是动、植物共有的糖类,A正确;葡萄糖、半乳糖、果糖都是单糖,B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其功能不同与其单体的排列顺序无关,而是与多糖的空间结构有关,C错误;小麦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葡萄糖等可溶性糖会转变成淀粉,还原糖的含量会减少,D正确。2.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海藻糖属于二糖,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A错误;单糖形成多糖的过程中发生了脱水缩合反应,B正确;麦芽糖是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二糖,其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C错误;据题干信息可知,海藻糖为非还原糖,其不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D错误。3.答案:C解析:淀粉遇碘变蓝色,故可以利用碘液来检测人工合成的淀粉,A正确;淀粉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多糖不能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故淀粉需要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后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B正确;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其分子式可表示为(C6H10O5)n,C错误;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需要生物酶参与,催化化学反应,D正确。4.答案: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几丁质是含N的一种多糖,糖原的元素组成为C、H、O,二者元素组成不相同,A错误;几丁质是一种多糖,碳链是其基本骨架,B错误;斐林试剂是用来鉴定还原糖的试剂,如果几丁质是还原糖,则遇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若几丁质不是还原糖,则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C正确;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几丁质是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不属于储能物质,应该属于结构物质,D错误。5.答案:C解析: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时,常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性激素能促进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正确;生物膜系统以磷脂为基本骨架,所以磷脂是生物膜系统必不可少的脂质,但脂肪酸的元素组成为C、H、O,不含P,所以不能用32P标记,C错误;因为脂肪中C、H的相对含量高于糖类,O的相对含量低于糖类,故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于糖类,即前者储存的能量更多,D正确。6.答案:B解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ATP、核酸都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A正确;胆固醇不仅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脂质一般不参与血液中糖类物质的运输,B错误;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C正确;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其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D正确。7.答案:D解析: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A正确;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陷会使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从而形成粥样斑块,B正确;LDL进入细胞为胞吞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C正确;LDL与其受体分开可释放LDL,该过程没有体现膜的选择透过功能,D错误。8.答案:D解析:紫外线强的赤道地区,深肤色人群皮肤黑色素增多,阻挡紫外线的作用强,可更好地防止皮肤癌变、叶酸降解,生存、生殖能力更强,A正确;紫外线弱的高纬度地区,浅肤色人群皮肤黑色素含量少,减少了对紫外线的阻挡,比深肤色人群更易合成维生素D,有更好的适应性,B正确;人类肤色出现差异是长期进化过程中环境因素定向选择的结果,C正确;赤道地区肤色浅的人群黑色素少,阻挡紫外线的作用弱,容易合成维生素D,D错误。9.答案:D解析:1 g糖原氧化分解释放出约17 kJ的能量,而1 g脂肪可以放出约39 kJ的能量,即可溶性糖和脂肪的干重相等时,脂肪储存的能量多于糖类储存的能量,A错误;由图甲可知,油菜种子形成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成脂肪,但由于可溶性糖、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不含N,故可溶性糖转变成脂肪不会直接导致种子中的N增加,B错误;由图乙可知,种子萌发时,脂肪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推测分解脂肪的脂肪酶活性增强,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C错误,D正确。10.答案:B解析:脂质体中药物A、B是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药物C是脂溶性药物,B错误;与细胞膜相比,脂质体缺少具有运输功能的转运蛋白,故其选择透过性低于细胞膜,C正确。11.答案:D解析:①、②、③依次代表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不可继续水解,A错误;①为单糖,大部分单糖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将产生砖红色沉淀,②为二糖,二糖中的蔗糖不是还原糖,B错误;⑤为肌糖原,④可能为纤维素,纤维素不是储能物质,C错误;若⑥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则其应为几丁质,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D正确。12.答案:D解析:乳糖是一种存在于人和动物乳汁中的二糖,A错误;通过测定肠道氢气的产生水平可以间接反映肠道内乳糖的消化吸收状况,B错误;未消化的乳糖及发酵产物使肠道渗透压升高,流入肠道的水分增加,可能引起腹泻症状,C错误;对于乳糖不耐受症患者通过控制乳糖摄入量可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发生,D正确。13.答案:C解析:葡萄糖属于单糖,不能被水解,可直接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A错误;输液中加入葡萄糖的主要目的是作为能源物质为人体供能,B错误;细胞中的葡萄糖可被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正确;组织中的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水浴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D错误。14.答案:B解析: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不溶于水,A正确;人体细胞中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因此,膳食纤维不能为人的生长发育提供能量,但一些腐生细菌可分解纤维素,B错误;膳食纤维被人体摄入后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的活动,同时也有利于肠道中有害物质的排出,C正确;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经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多聚体,但由于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因此淀粉和纤维素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进而具有不同的功能,D正确。15.答案:C解析:麦芽糖是一种植物二糖,人体细胞中没有麦芽糖,也不能直接吸收麦芽糖,A错误;加工制成的饼无细胞结构,无法观察细胞中的脂肪,B错误;将“饴”制成溶液,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饴”中含还原糖,C正确;糖类和脂质中的脂肪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但人过多食用高糖高脂食品会引发高血压、高血糖等,对健康不利,D错误。16.答案:(1)结合水 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活动越旺盛,反之代谢活动越弱 (2)作为细胞的储能物质 小麦种子含淀粉多,含油种子脂肪含量多,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低于淀粉,而氢的含量更高,种子萌发氧化分解时要消耗更多的氧 (3)取等量小麦种子,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水培至萌发;将两组种子分别制成等体积的研磨液,用斐林试剂检测;甲组无颜色变化,乙组出现砖红色沉淀解析:(1)含水量降到12.5%时,小麦种子细胞中的水主要以结合水形式存在,因为此时经过晾晒之后失去了较多的自由水。小麦的拔节和抽穗期需水量急剧上升,因为此时代谢旺盛,所以需要更多的自由水。小麦种子水分降到12.5%以下利于保存,因为此时细胞中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细胞呼吸减弱,能避免消耗小麦种子中更多的有机物,所以有利于保存,这两个事例说明水分与细胞代谢的关系,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活动越旺盛,反之代谢活动越弱。(2)小麦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主要储能物质,种子萌发时,大豆、花生等含油种子比小麦种子需氧更多,因为油料种子中富含脂肪,而脂肪与同质量的糖类相比,含有更多的氢,而氧含量少,因此大豆、花生等油料种子在萌发时,比小麦种子需氧更多。(3)小麦种子中不含还原糖,若用斐林试剂检测,则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而在萌发过程中会有还原糖的形成,此时用斐林试剂检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据此差异可以验证,因此实验设计如下:取等量小麦种子,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水培至萌发;将两组种子分别制成等体积的研磨液,用斐林试剂检测;甲组无颜色变化,乙组出现砖红色沉淀。17.答案:B解析: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血糖含量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A正确;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一般通过主动运输,B错误;血糖浓度升高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可以进入肝细胞进行氧化分解或合成肝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C、D正确。18.答案:C解析:肾功能下降会导致维生素D3的活性下降,进而减少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A正确;因为阳光下皮肤中可以进行维生素D3的合成,而它又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提供,小肠吸收钙减少并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C错误;肾功能障碍时,维生素D3的活化受阻,只有活化维生素D3才能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