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练习 细胞的系统成分及结构 第1练 走近细胞(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练习 细胞的系统成分及结构 第1练 走近细胞(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练 走近细胞
A级·大概念对点练
概念点1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2024·咸阳模拟]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禽流感病毒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 
②草履虫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③细胞虽然由各种化合物组成,但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④山羊的心脏仅由心肌组织构成 
⑤草原中所有的草构成一个种群 
⑥稻田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所有生物组成了一个群落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2.下列事实或证据不能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的是(  )
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酵母菌破碎后,在适宜条件下可生成CO2和H2O
C.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其生活离不开细胞
D.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3.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一直是科学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观点一,生物大分子先形成病毒,再由病毒进化出细胞;观点二,生物大分子分别向两个方向演变形成病毒和细胞;观点三,生物大分子先形成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脱离细胞演变成病毒。下列叙述不支持观点三的选项是(  )
A.病毒都是寄生的,没有细胞的存在就没有病毒的繁殖
B.腺病毒DNA与其宿主细胞DNA中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
C.病毒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桥梁,其组成成分和结构介于生物大分子与细胞之间
D.病毒与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有相似之处
概念点2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4.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其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下列关于肺炎支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支原体的蛋白质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
B.肺炎支原体细胞内不存在DNA—蛋白质复合体
C.肺炎支原体细胞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
D.肺炎支原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5.不同真核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器官和系统是动、植物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
B.所有真核细胞都存在两种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
C.所有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成分均为蛋白质和脂质
D.溶酶体和中心体在动物细胞和部分植物细胞中可共存
6.项圈藻是蓝细菌的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单个项圈藻的形状接近正球体,它通过分裂产生的子代互不脱离,经过多次分裂后,形成如项圈的集合,故名项圈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池塘里的全部蓝细菌构成一个种群 B.项圈藻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C.形成如项圈的集合是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 D.项圈藻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
探究点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7.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图甲转化成图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A.①③④⑤ B.⑥④③⑤ C.⑤④③② D.⑥④⑤③
8.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头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B级·素养提能练
9.[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甲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都是引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是单链RNA病毒,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正常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甲型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遗传物质都集中在拟核区域
C.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能导致原疫苗的保护效果减弱
D.肺炎支原体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0.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
B.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
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
D.根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
11.下列有关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的a、b表示目镜,镜头a的放大倍数大于镜头b
B.若要放大②中c处的细胞,应将装片左移
C.③中放大的是物像的面积,其中X应为4
D.③中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压坏装片
12.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的生物都是分解者,且都不能独立生活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进行二分裂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有中心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D.框图④内的生物都有核糖体,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13.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在进化上更占优势,下列不能作为此依据的是(  )
A.真核细胞有核膜,使遗传物质更易保持稳定
B.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可为生命活动提供大量能量
C.真核细胞有众多细胞器,生命活动更复杂,适应环境能力强
D.真核细胞的变异种类更复杂
14.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分别标有40×和10×,目镜6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_______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
你认为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如有补充及更正请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离玻片标本0.5 cm处停止。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________。
(5)用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目镜10×和物镜40× B.目镜10×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 D.目镜5×和物镜40×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图。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7)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视野中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这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15.如图分别是蓝细菌细胞和酵母菌细胞(①为细胞壁)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蓝细菌细胞中的⑤、酵母菌细胞中的②和④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细菌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________,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________(物质)。
(3)酵母菌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主要的区别是酵母菌____________。从细胞结构上看,蓝细菌细胞呼吸的场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物质合成所利用的能量看,蓝细菌与硝化细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蓝细菌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膜性结构④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叶绿体是否为完成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________。
C级·真题实战练
16.[2023·海南卷]衣藻和大肠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下列有关二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原核生物 B.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C.都具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具有线粒体,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17.[2022·海南卷]脊髓灰质炎病毒已被科学家人工合成。该人工合成病毒能够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但其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人工合成病毒的结构和功能与天然病毒的完全相同
B.该人工合成病毒和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无细胞核
C.该人工合成病毒和真核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D.该人工合成病毒、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含有遗传物质
第1练 走近细胞
1.答案:B
解析: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①错误;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因此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②正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③正确;心脏为器官层次,由多种组织构成,④错误;种群是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而所有的草是多个种群,⑤错误;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⑥正确。故选B。
2.答案:B
解析:酵母菌破碎后,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故B项所述内容不能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观点,B项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病毒的起源有三种,其中第三种为“生物大分子先形成细胞,其中的一部分脱离细胞演变成病毒”,要证明此观点,需找出病毒起源于细胞的证据,据此分析作答。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繁殖,可证明病毒与细胞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腺病毒的DNA与其宿主细胞的DNA片段碱基序列相似,两者遗传物质有相关性,也可推断病毒可能是脱离细胞演变而成,B不符合题意;病毒的组成成分介于生物大分子和细胞之间,无法得出病毒与细胞的直接关系,故无法证明病毒起源于细胞,C符合题意;病毒与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有相似之处,证明两者在物质上有相似处,可证明病毒可能是脱离细胞演变而成,D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无内质网、高尔基体,A错误;肺炎支原体细胞中存在DNA复制过程,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与DNA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体,B错误;肺炎支原体可寄生在人体内,其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D错误。
5.答案:D
解析: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A错误;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但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B错误;细胞膜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脂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C错误;溶酶体可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D正确。
6.答案:D
解析:项圈藻是蓝细菌的一种,一个池塘里的全部蓝细菌可构成多个种群,A错误;项圈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项圈藻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项圈藻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在分裂过程中会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D正确。
7.答案:C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实际观察的视野越小,所以观察对象在换高倍镜之前首先要移到视野中央,这样物像才不至于在高倍镜下观察不到。根据物像位置和实际位置相反的成像特点,应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高倍镜头进光量少视野较暗,应调大光圈使视野变亮,视野图像模糊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整。故选C。
8.答案:D
解析:由于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故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A错误;图丙是图乙放大后的物像,故由乙转为丙的正确调节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并且不需提升镜头。故B、C错误,D正确。
9.答案:B
解析:甲型流感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A正确;肺炎支原体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集中在拟核区域,甲型流感病毒没有拟核区域,B错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导致抗原成分发生一定的改变,因此原疫苗的保护效果减弱,C正确;肺炎支原体侵染过程中需要特异性识别的蛋白质分子,因此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10.答案:B
解析:甲为原核生物,结构①为线粒体,而原核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因此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不能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A错误;结构②为叶绿体,有些植物细胞如根部细胞无叶绿体,故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B正确;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器和细胞核,能区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C错误;结构③是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丙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11.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a、b有螺纹,属于物镜,物镜长短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因此,镜头a的放大倍数小于镜头b,A错误;显微镜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中实物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所以要将左侧的c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左移,B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非面积,由于视野中充满细胞,放大后视野中的细胞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放大倍数为之前的4倍时,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应为原先的1/16,所以X应为16×64=1 024,C错误;在换用高倍物镜前无需提升镜筒,D错误。
12.答案:D
解析:T2噬菌体→病毒;醋酸杆菌、硝化细菌→原核生物;绿藻→真核生物。框图①内包括T2噬菌体和醋酸杆菌。T2噬菌体是寄生病毒,是消费者,醋酸杆菌是分解者;病毒不能独立生活,而醋酸杆菌可以独立生活,A错误;框图②内包括醋酸杆菌、硝化细菌和绿藻。硝化细菌和绿藻是自养生物,醋酸杆菌和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而绿藻是真核生物,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框图③内包括T2噬菌体、醋酸杆菌、硝化细菌和绿藻。只有绿藻是低等植物,有中心体,四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框图④内包括醋酸杆菌和硝化细菌。醋酸杆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有核糖体;都是需氧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
13.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其遗传物质(DNA),使DNA的结构和数量更易保持稳定;真核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真核细胞具有多种细胞器,使众多功能更加专业和高效,所以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在进化上更占优势;真核细胞的变异种类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而原核细胞一般只有基因突变。
14.答案:(1)长度 100
(2)不正确。正确的操作为①→转动5降镜筒→②→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①擦拭镜头不应用纱布,而应用专门的擦镜纸。②放入小块组织后展平,然后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4)b (5)C (6)C (7)切片标本切的厚薄不均匀 反光镜没有调整好
解析:(1)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3)在使用高倍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的标本应选择没有细胞重叠的区域。若镜头脏了,不能用手擦,也不能用纱布擦,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放入的小块植物组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4)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像,相当于把标本水平转180度后所呈现的状态。(5)(6)一般来说在反光镜和光圈稳定不变的情况下,放大倍数愈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愈小,数目愈多;反之,放大倍数愈大,视野愈暗,看到的细胞愈大,数目愈少。(7)若视野中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若视野中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这是由于没对好光所致,应调整反光镜。
15.答案:(1)拟核 细胞核 核糖体 (2)③ 核糖体 ATP (3)无叶绿体 细胞质和细胞膜(或细胞质) (4)蓝细菌利用光能,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 (5)进行光合作用 否
解析:(1)由题图分析知,蓝细菌细胞中的⑤、酵母菌细胞中的②和④分别表示拟核、细胞核和核糖体。(2)蓝细菌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③核糖体,其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ATP。(3)酵母菌细胞和菠菜叶肉细胞都是真核细胞,但酵母菌是异养生物,无叶绿体。从细胞结构看,蓝细菌无线粒体,其细胞呼吸的场所可能是细胞质和细胞膜(或细胞质)。(4)从物质合成所利用的能量看,蓝细菌与硝化细菌的主要区别是蓝细菌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5)由于蓝细菌含有的色素是藻蓝素和叶绿素,与光合作用有关,因此蓝细菌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膜性结构④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进行光合作用。
16.答案:B
解析:衣藻为单细胞真核生物,A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衣藻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肠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D错误。
17.答案:D
解析: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据题干信息“该人工合成病毒能够引发小鼠脊髓灰质炎,但其毒性比天然病毒小得多”推测,该人工合成病毒的结构和功能与天然病毒的不完全相同,A错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无细胞膜和细胞核,B错误;病毒不能进行细胞呼吸,C错误;该人工合成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三者都含有遗传物质,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