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五四运动 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课标内容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素养目标
1.唯物史观:按照时序梳理五四运动大事记,了解五四运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2.时空观念:运用地图和文献,画出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的游行路线。
3.家国情怀:了解学生、工人、商人、农民、政府官员等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理解社会各个阶层表现出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领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
(二)新课探究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课件出示一战结束后图片和巴黎和会情景图片。
教师讲解: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结束。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制裁以德国为核心的战败国的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2.教师提问:学生观看视频——《我的1919》顾维钧的演讲片段。结合教材P61正文内容,思考并回答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些正当要求?结果如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学生回答: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提出的合理要求却遭到操纵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从列强方面说,则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强权政治。
教师讲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弱国无外交,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很弱。
3.学生分组学习:阅读教材,列表归纳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要求、主力和斗争形式。
提示:
爆发时间 地点 口号 要求 主力 斗争形式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学生 示威 游行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教师讲解: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发生了如下变化:
时间 前期(6月5日前) 后期(6月5日后)
中心 北京 上海
斗争形势 集会、游行、罢课 罢工、罢市
主力 学生 工人阶级
  这一阶段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教师提问:(展示图片)
由上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乐中的一部雄浑的青春乐章,是中国青年引以为豪的光荣历史。历史走过昨天,历史见证今天,历史畅想明天,让我们一起感悟五四吧!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教师讲解: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最终以卖国贼被罢免和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而取得了初步胜利。它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何深刻意义
学生回答: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教师拓展: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阶段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最终目标
旧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帝反封建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3.教师讲解:为了纪念这场青年人发起的爱国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把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五四精神更是被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所传承。那么,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回答: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三)课堂总结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板书设计
第13课 五四运动
当堂演练
(  A  ) 1. 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天安门广场,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其中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C ) 2.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A.农民罢耕 B.教师罢教 C.工人罢工 D.士兵起义
( D ) 3.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标志”。在该运动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爱国商人 D.青年知识分子
( C ) 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这里的“彻底地不妥协地”指的是
A.依靠广大的青年学生 B.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C.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发动上层社会的力量
(  D  )5.民国八年六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文中史事
A.支持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结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D.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五、教学反思
五四运动是本册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展示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运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让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