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生物资源的保护苏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3生物资源的保护苏教版(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随堂小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2.6.3生物资源的保护——生物苏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随堂小练
1.下列措施中,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无关的是( )
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引进外来物种 D.法制教育管理
2.下列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种质库 C.制作标本 D.颁布、实施相关法律
3.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C.购买珍稀物种制成的商品
D.颁布和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
4.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濒危动物迁地保护 B.大量引进外来生物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颁布保护生物的法律法规
5.由于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专家建议将长江里的白鳍豚转移到湖北石首天鹅洲白鳍豚保护区进行保护和繁育。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来看属于( )
A.就地保护 B.法制保护 C.迁地保护 D.宣传教育
6.“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B.立法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迁入动物园、植物园
7.多年来,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受威胁程度从“濒危”降为“易危”,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和成功案例。下列保护大熊猫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对人们进行宣传教育
B.颁布相应的法律文件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大熊猫繁育基地
8.下表是一位科学家研究某地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措施,其中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
原因 哺乳动物 鸟类
偷猎 28% 20%
栖息地丧失 35% 60%
外来物种的影响 17% 12%
其他原因 20% 8%
A.禁止偷猎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禁止引入外来物种 D.减少污染
9.野生金丝猴、朱鹮、银杉、珙桐等是我国珍稀的动植物资源,保护它们的根本措施是( )
A.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
B.将其移入动物园或植物园进行保护和管理
C.建立它们的种质库
D.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10.为介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和实践,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了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自2011年以来,我国建立了380个鸟类观测样区,159个两栖动物观测样区,70个哺乳动物观测样区和140个蝴蝶观测样区。以上观测的对象,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_;需在水域环境及其附近进行观测的对象是_________.
(2)为全面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主要场所,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3)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与俄罗斯“豹之乡”国家公园开展国际合作,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地和生态廊道,野生东北虎开始在中俄保护地间自由迁移。这种国际合作为什么更有利于东北虎的保护?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不合题意; B、易地保护是指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不合题意; 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使本地物种受到威胁,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符合题意; D、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解析:收集物种制作标本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3.答案:C
解析: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B、有时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园进行专门的保护,建立种质库等,也叫迁地保护,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B不符合题意;C、购买珍稀物种制成的商品,商品不属于生物,不属于保护生生物多样性措施,C符合题意;D、颁布和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有利于保护生生物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B
解析:A.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迁地保护,A正确。B.引进外来生物,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生物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C正确。D.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正确。故选B。
5.答案:C
解析: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故A不符合题意BD.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BD不符合题意。C,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由于长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专家建议将长江里的白鳍豚转移到湖北石首天鹅洲白鳍豚保护区进行保护和繁育。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来看属于迁地保护,故C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C
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故选:C。
7.答案:C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及环境内的生物,所以保护大熊猫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答案:B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它们。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答案:A
解析: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0.答案:(1)蝴蝶;两栖动物
(2)就地保护;就地保护
(3)开展国际合作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东北虎的认识,利于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对东北虎的保护中来:开展国际合作使东北虎生存空间增大,能获得更多食物,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解析:(1)蝴蝶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需在水域环境及其附近进行观测。
(2)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3)在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前,人类在东北虎、豹活动区域围栏,道路分割严重,扩散廊道被村庄、道路、农田阻断,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开展国际合作后,使东北虎生存空间增大,能获得更多食物,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同时,提高了人们对东北虎的认识,利于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对东北虎的保护中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