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八 当代国际社会二轮复习教学案 编号:008 时间:3.31【高考考点】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基本准则;外交成就及其原因;和平发展道路【课前自学案】一、重点问题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主权的重要性?主权国家的权利、义务:有哪些?3、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4、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1)国际关系:含义、内容和形式(2)国家利益原理?(3)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①内容②怎样维护;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1.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2.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及有效途径?3.世界多极化的表现、作用、意义?4.国际竞争的实质及如何应对?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决定因素?基本内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二、体系构建三、误区辨析:(判断对错并改正)1、国际社会的成员只有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2、我国支持联合国的一切行动。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4、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威胁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5、当今世界已是一个多极世界。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7、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唯一目标。8、在对外关系中,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课内探究案】一、高考引领:研学班用C层(2012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近年来,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等使国际社会对核安全更加关注.核材料流失和扩散、核恐怖主义威胁、核能开发利用中的风险控制等核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核能全面和平利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积极对外提供核安全援助。主张强化核安全能力建设,承担核安全国家责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消除核扩散及核恐怖主义根源。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阐明,中国高度重视国际核安全的依据。二、热点链接:北京第22次APEC会议 研辅共用 C层2014年11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6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北京反腐败宣言》,成立APEC反腐执法合作网络,在亚太加大追逃追赃等合作,携手打击跨境腐败行为。据此回答1~3题。1.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北京反腐败宣言》的通过意味着:A.各方存在共同的利益 B.各方有共同的奋斗目标C.各方有共同的政治经济制度 D.各方对国际形势持相同意见2.在亚太加大追逃追赃等合作,是基于:①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 ③亚太各国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 ④加强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是中国的基本立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3.携手打击跨境腐败行为:A.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表明世界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说明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 D.体现了世界各国利益趋同4、研学班用2014年11月1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记者会并讲话。习近平表示,会议一致认为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建设有助于开拓亚太经济增长新源泉,提升竞争力,符合各成员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发展需要。会议批准了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确立了在2025年前实现加强软件、硬件和人员交流互联互通的远景目标。我们承诺按照蓝图的构想,加大投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复合型亚太互联互通网络,为实现亚太发展繁荣,夯实互联互通的基础。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习近平出席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的必要性。【当堂训练】研辅共用(1-3;为A层,4、5 B层)1.(2014山东)2013年10月,习近平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共同语言;对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双方要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妥善处理。这表明:①中国尊重东盟拥有的国家主权 ②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中国与东盟国家存在共同利益 ④中国在东盟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2013全国)在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区域外的国家中,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这表明①中国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②中国与东盟之间用战略伙伴关系取代了竞争关系③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国的自身利益④中国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事务发挥着建设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13天津)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这表明A.各国无论大小强弱都应一律平等 B.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C.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D.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发展是和平的坚实基础4. (2014广东)2013年7月16日,在军方的支持下,埃及政府宣布重启国家过渡进程。其后,美国和欧盟表示将重新审视对埃关系,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则力挺埃及军方,而伊朗和土耳其对埃及过渡政府持反对态度。国际社会不同反应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之间利益的差异性 B.国际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C.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 D.大国和国际组织对他国内政的干涉5. (2014北京)在自然界面前,没有哪个国家或个人可以免责,2013年,我国关于推动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提案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批准。这说明我国:①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赢得国际社会肯定 ②积极参加联合国工作,发挥建设性作用③维持国际社会现状,参与多边规则制定 ④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倡导联合国改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课后拓展案】(6~9为B层;10-18为C层)6. (2014江苏)2014年5月,中国与肯尼亚正式签署蒙内铁路项目合作协议。该铁路将由中国公司承建,中国的资金、技术、标准、装备制造和管理经验将惠及铁路沿线的非洲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②促进发展是中非共同关注的主题 ③体现了中非平等互信、合作共赢 ④国际援助是促进非洲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 (2014江苏)2013年上半年,围绕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中欧双方剑拔弩张,贸易战一触即发。下半年,通过谈判协商,中欧关系大为改观。中欧关系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B.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8. (2014广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规定:“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与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投资、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这一规定:①表明我国依据国际法保护外国企业权益 ②体现了政府对我国海洋石油资源的管辖权③表明我国立足于国际合作保障能源安全 ④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中的平等互利原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中国人民关注自己国家的前途,也关注世界的前途。非洲发生了埃博拉疫情,我们给予帮助;马尔代夫首都遭遇断水,我们给予支援。许许多多这样的行动表明:①我国以积极的姿态承担国际责任 ②各国之间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③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④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菲律宾政府无视历史事实,再制造事端,企图侵占黄岩岛。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上述事实表明: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③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④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表明: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②中国致力于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③我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基本立场④中国对区域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与欧美日韩等国专家座谈时,提出“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B.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C.我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重要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3.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以发展为目标,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瓦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相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这一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战略布局,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大智慧。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①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 ②表明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③是应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有效措施④有利于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沿线国家互利互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人认为,现在中国对外表现得越来越强硬。我想说的是,坚持原则立场同是否强硬是两码事。国与国之间打交道,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占‘理’。”对材料中的“理”可以这样理解:A.外交政策应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B.支持其他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所采取的各种活动C.在国际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在国际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外交活动15. 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加上极端气候及病虫害所带来的粮食减产,目前全球有约10亿人在挨饿,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更深的贫困,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A.世界各国面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C.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D.全球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16.2015年1月29日中法两国总理就核能、航空航天等更高层次的合作进行会谈,进一步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进新时代。这表明两国:A.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B.在建设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上趋于一致C.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加强合作 D.共同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7.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盘根错节的国际大棋局中,如何“协和万邦”,成为中国外交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协和万邦”,构建和谐世界,我国需要:①既维护自身利益,又要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②把维护各国国家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目的 ③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尊重各国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④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8. 研辅共用材料一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为目的,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热情欢迎。同时,一些西方媒体的曲解之声也不绝于耳,“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说法被西方媒体热炒。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为帮助欧洲盟友,同时为了对抗苏联,美国时任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盟国经济援助重建方案。马歇尔计划以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为先决条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霸权目标;由美国一家主导,西欧国家总体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对计划几无发言权。“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的确复兴了西欧,但也在欧亚大陆上构筑了东西方对抗的冷战经济铁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围绕“合作共赢”这个主题,评析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6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6分)专题八 当代国际社会二轮复习教学案 参考答案高考引领:①实现核能全面和平利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积极对外提供核安全援助,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③强化核安全能力建设,承担核安全国家责任,符合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④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消除核恐怖主义根源,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二、热点链接:1.A 2.C 3.A 4、①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深化我国与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首先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主题。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以此带动建设各次区域经济走廊,保障本地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稳步提升太平洋两岸成员协同发展水平,实现一体化。这些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③我国在国际社会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国努力保持自身的经济强劲增长,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④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包括峰会成员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当堂训练】1-5BBCAA【课后拓展案】6-10CCDDC 11-15BDBCC 16-17CD18.(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又要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又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促进参与各国优势互补、共同发展。(3分)②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其重要内容就是平等互利。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追求的就是合作共赢。(3分)(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不管怎么特殊,都包含着普遍性。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参与国和受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3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为目的,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具有本质区别。(3分)主要成员当代国际社会民国际关系国际形势外交政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